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毛竹》有感

时间:2021-10-04 10:36: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毛竹》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毛竹》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毛竹》有感1

  今天,我读了美国韦尔登写的《毛竹》。一看题目,好像是写景的文章。不过你看了后,就会知道猜测是错误的。

  文章你就没机会读了,那听我来介绍他的主要内容吧。

  毛竹是一种生长在亚洲境内的植物。在种下的前五年,高度变化几乎看不出来。一旦过了这五年,毛竹就会急速狂长,6个星期内长到27米高。原因就在于毛竹用前五年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根部,拼命的将自己的根部系统扩大,尽可能的使根部得到足够的空间。

  由主要内容可见,这不是写景的文章。那是些什么的呢?对了,是借物喻人的文章,不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做任何事,都要向毛竹一样,先打好基础,因为打好基础最重要。比方说建一座金字塔,基础越广阔、深厚,其塔尖就越高。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掌握精湛的技艺,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来打基础。

  人也如此,从小就学知识,学技能,不是为了以后更有成就吗?王献之练字,一年四季从不间断的认真苦练,最后练出一手好字,也成了有名的书法家。最后的成就,不是全靠他的基础吗?

  我们现在也应该以最认真的态度,最足够的时间,勤学苦练,创造最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像毛竹一样――去开创自己从事的事业,去建设伟大的祖国,去创造自己辉煌的未来。

读《毛竹》有感2

  近日读书,读到一则有关毛竹的故事:在亚洲国家生长着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它以一种不易被人发觉的方式向地下生根,在5年时间伸展出长达几公里的根系,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发展变化。第六年雨季到来时,毛竹终于钻出地面,而后像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长,迅速到达30米的高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

  神奇的成长速度,让人惊叹不已。世间万象,事理相通。毛竹创造神话的成长方式,给人深刻的启迪。试想,没有笃定的目标,没有长时间的“根系”培养,哪来日后的“魔法生长”?人生旅途、经济发展不也如此吗?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和信念,不打好长远发展的`基础,哪来日后的大作为、大突破、大跨越?

  毛竹的“魔法生长”,动力在于目标的坚定、长远。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这样的人注定难成大器,这样的发展注定不可持续。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汲汲于一时功利,三五年没提拔,就认为组织“亏欠”他;一些地方汲汲于短期政绩,赢得昙花一现的“风光”,留下贻害长远的恶果。毛竹并不追求尽早“露头”,它把目标锁在5年后,才成就了日后的速度和高度。人生当着眼长远,不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迷晕头,不被暂时的小成小就遮望眼。发展当谋划长远,不因个人的政绩冲动拍脑袋,不为自身的职位升迁瞎折腾。

  毛竹的“魔法生长”,源于基础的深厚、稳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在我们周围,一些人眼红于他人获得荣誉的“风光”,一些地方眼热于别人经济发展的高速,却忽视了风光背后打下的基础。没有水底八分之七冰山的支撑,哪有水面八分之一冰山的风光?只想做露出水面那八分之一冰山,注定从高空摔下、遍体鳞伤。毛竹用长达5年的时间培养“根系”,才有了日后的“魔法生长”。人生当立足当前,埋头做事,不做“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发展当结合当地实际,不干竭泽而渔、饮鸩止渴的蠢事。

  毛竹神奇的成长方式,让我们看到默默奋斗的精神。空有远大理想,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遭遇猜疑误解,忙争辩表白,光阴匆匆过。在我们身边,有些人不乏学识和才华,有些地方不乏思路和举措,但欠缺耐得寂寞、甘于清苦的精神,心浮气躁追求一夜成名,结果一事无成。毛竹最初5年是寂寞的,但正是这5年的“潜伏”,成就了日后的“魔法生长”。人生多半时间是沉寂的,要坐得住冷板凳。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硬仗中,地方GDP可能会下滑,甚至引发猜疑和误解。可是,耐过“黎明前的黑暗”,待到高耸的“30米的高度”矗立在人们眼前,一切都不辩自明。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成长的秘诀。

【读《毛竹》有感】相关文章:

读《冬天》有感04-01

读赞美有感03-29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

读《狗》有感03-20

读《囚歌》有感03-19

读散文有感03-19

读《长城》有感03-15

读《墨子》有感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