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山行》读后感

时间:2021-09-04 12:15: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山行》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读后感

《山行》读后感1

  上学期我们学过唐朝诗人杜牧写的《山行》诗,诗中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非常感人,特别是“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展示着枫叶色彩的红,这里的“红”,表达着对秋天景色的赞美。

  有一次,我在长满很多枫树的林子里玩。看到许多枫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像是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挣脱了妈妈的手,要到外面去玩似的。

  我轻轻走到铺满枫叶的地方,从地上捡出了一片完整的枫叶,捧在手里仔细地观察:它的形状像一只张开的手,又像是红色金鱼的大尾巴。那细长的叶柄已不像在树上那样,现在变得更加柔软而且更长了;活生生的像只蝴蝶的'触须,红色中透出一丝绿;半透明的叶脉从叶柄中伸展出去,好像在比一比谁伸展的更长;那红色的叶片和半透明的叶脉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宛如一对永不分离的“好朋友”。那些飘落下来的枫叶,散落在还散发着阵阵泥土清香的树下和周边小径上,好不沁人心脾啊!

  我喜欢枫叶,我更喜欢秋天。因为在我脑海里秋天除了是收获的季节,那红的让人陶醉的枫叶更比春天的花朵还要艳丽。

《山行》读后感2

  读了杜牧的古诗《山行》我有一个有趣的小发现,在诗中诗人用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没有直接用“枫叶”红于二月花。记得以前,我看过一本科技书上曾经介绍过,枫树的叶片里含有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它是一种“变色龙”,它在酸性环境中呈红色。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呈酸性,整个叶片便呈现红色。

  所以说,秋天的气象条件染红了枫叶。而杜牧是唐代的诗人,那个时候科技不发达,肯定不知道花青素是什么东西,可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出只有在深秋,经过寒霜洗礼,经受住风霜考验的枫叶才有满山的云锦,如烁的彩霞。

  诗人用了霜叶一词,准确的刻画加强了诗句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说明他在统改全稿时,是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它启示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反复琢磨、斟酌和不断改进。永远精益求精!

《山行》读后感3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山行》这首诗,《山行》是杜牧在秋天登山时写的诗。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诗人坐着马车准备上山,从山下可以看到一条铺满石子的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路边开放着一簇簇各种颜色的小雏菊,小雏菊在凉风中轻轻起舞。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叮叮咚咚地唱着歌,欢快地流向山下。

  向上看去,满山红叶,白云笼罩在山顶上,有几个散落的人家,房顶上有袅袅的炊烟缓缓升起。似乎可以听见小狗汪汪叫的声音,可以看见小鸡捉虫子的身影。

  秋色太美了,诗人停下车来欣赏美丽秋色。夕阳西下,天边的云朵染成了橙色。一阵凉风吹过,秋叶飘飘洒洒的落下,有的落在了小河里,随波逐流;有的落在了路边,与花共舞;有的落在了风里,飘向远方。有一片秋叶旋转着落在了诗人的肩膀上,诗人拿起这片秋叶仔细的观察了起来,很久以后,诗人写出了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指红红的秋叶比二月的花朵更加美丽。

  《山行》这首诗让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美丽的风景。

《山行》读后感4

  今天,老师带我们学了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山行》,古诗是这样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的意思是: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漂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诗人突然停下车来,因为他要欣赏这美丽枫林的晚景,那火红的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在这一首诗中,我最喜欢这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因为这两句不仅是写诗人喜爱枫林,晚景的句子,而且还说明诗人停车的原因:是因为看到这么漂亮的晚景不舍得离去,所以诗人就停了下来,下车去看枫林的景色。你知道这美丽的枫林到底有多美吗?哦,如果你不知道,就让我告诉你吧,是因为这些被霜打过的枫叶,简直鲜艳极了,它们像一团团火在我的身上燃烧。

【《山行》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山行》有感03-16

《山行》教学设计范文04-07

读《山行》有感3篇03-16

山行即事阅读答案11-04

山行教学设计15篇12-06

山行阅读及参考答案04-15

《山行》教学设计(集合15篇)04-20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03-23

《长江行》阅读答案12-01

《期行》教学设计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