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赞美》读后感

时间:2021-06-02 13:40: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赞美》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赞美》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赞美》读后感

《赞美》读后感1

  每一次读欧亨利先生的小说,终会为故事的曲折回荡所折服,为世界的百态众生而慨叹。正如很多人所说的,如果把他的小说作为一场“戏剧”对编剧而言,是个绝佳的情节;对观众而言,算是对得起一张入场票。

  小说来源现实,在读者的眼中绽放,凸显它刻画的一切。先生通过短短的篇章,小小的故事,妙笔生花,在人们的心门上叩出无味人生。

  有人说《警察与赞美诗》诉诸的是人生中的机遇问题。遇到却不把握,是蠢材;不遇机遇却懂得把握,是人才;既遇机遇又懂得把握,是天才。那么理所当然,索比上演了一个无知的不知悔过遭人唾弃的小丑,背负起那个时代下芸芸众生相悖于正义和常理的渣滓。不值得同情。而赞美诗的结局便成了点睛般的反衬。当他惊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经坠入了深渊,堕落的岁月。可耻的欲念,悲观失望,才穷智竭,动机卑鄙变原形毕露。

  有人说这是上帝在作祟。索比是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穷困潦倒,衣不蔽体,他为了进监狱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而故意犯罪,惹是生非多达六次,竟没能达到目的,后来想改邪归正之时,警察却逮捕了他,仿佛是上帝和他开的一个玩笑。上帝很公平,很大方吗?对于索比来说,当他真正想要努力去做的时候,上帝偏偏又开始吝啬了,反悔了,赖皮了。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昆德拉先生所说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我而言,索比也只是和阿Q的影子罢了。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命运,相处两个国度下的命运,两者都是杯具,而后者多少有些上帝和主人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的意味了。

  还有人说小说接索比的故事讽刺了那个社会。在哪个到处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度中,却终因金钱模糊了正义而纯洁的价值观。“那警察急匆匆地跑去馋一位穿晚礼服的金发高个女士过马路,免得它在两条街以外朝这边驶过来的电车撞着。”警察并不关注苏比与“伞主人”的争执,而去帮助一些或许根本就不需要帮助的人。正是说明了这一点。甚至于在索比丢下第一块石头时,警察惯性的思维讲索比的“梦想”丢在一边,警察的观点代表了那个和谐社会的想法,一切顺理成章。然而当苏比最后在赞美诗的意境中醍醐灌顶,一股强烈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的时候,警察却留意了他。这就是不公平给予他的。也正是欧亨利所讽刺的哪个可笑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不公平不仅仅来源于金钱,还来源于社会地位。索比便是那个世界下最为普通的小小的一员,他用他的思想和觉悟,用他笨拙的行为为世界留下淡淡的一笔。

  然而我想说的,如今我们也在提倡和谐社会,可至今也许只是空有架子,人们看不到和谐,阿Q思想和索比精神仍然存在,更多的人看不到春天的美好。和谐,和谐,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欧亨利先生将这一切告诉众人,便是警示众人,至此,我们努力摒弃那些可笑的观念,慢慢感化这个世界,未来,总是美好的吧。

《赞美》读后感2

  听完上面的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对这个故事都深有感触,下面请允许我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我想正是因为卡耐基继母的那一番赞美,才改变了卡耐基一生的命运。同样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赞美和鼓励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并不是没去赞美和鼓励学生,而是我们只注重“好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只赞美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而不知不觉地忽视了那些表现不好学生的。这就导致了好学生表现越来越好,而调皮捣蛋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但其实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是有时我们太在意他们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罢了。在这里,我想说让我们学会赞美学生,因为学生的习惯与自信都是在赞美中建立的。下面我想联系一下实际情况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去赞美学生。

  一、在课堂教学中赞美学生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也是教师赞美学生的主要场地。就算教师的教学时间再紧、任务再多,也不能缺失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提问或者互动等途径与学生进行交流,有时就是简简单单的“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真棒”鼓励的话,看出了学生认真得意的样子,学习起来更带劲。适当的评价不但融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态,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在批改作业中多鼓励学生

  批改作业是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主渠道,也是沟通师生之间感情的一座纽带。我记得曾有一次,我班的小志同学,在写话本上给我写了一封信,里面说他为自己屡次考试失败而懊恼,觉得辜负了老师的希望,让老师失望了。然而我却在回信中肯定的告诉他,我为他的努力骄傲,不要对一两次的成绩太在意,老师相信他的能力。此后他没有再通过任何形式与我交流这一问题,但在他的眼中我分明看到信心和勇气。

  三、在课外活动中多表扬学生

  课外活动是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一个平台,不同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活动中绽放光芒,展现出自己的.优点。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而且还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及时地给予表扬。记得有一次班级的拔河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个最调皮捣蛋的姜栋居然在比赛中表现得十分出色。过后我在全班的面前表扬了他,虽然他还是有点调皮,但我明显感觉到他开始有些自律,且更加自信和热爱班级活动了。

  赞美之言,对学生的鼓励式教育,将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慢慢地培养赞美每个学生的习惯,不管他们表现好还是表现坏,都应该给他们以信心,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赞美》读后感3

  读穆旦的诗感觉很吃力,但却有种忍不住的冲动去阅读。他那诗歌中包含的对人生和人类及生命起源的深刻思考,让我得到非常多的启迪,而这次阅读《赞美》却更多的是感动。

  《赞美》这首诗写于上世纪40年代,那时中国正出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大地一片血雨腥风,炮火连天,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而在封建社会压在最底层的农民更是困苦不堪,他们是受灾难最多的群体,也是最辛勤最伟大的群体。这首《赞美》就是歌颂伟大的农民群体,也同时表达作者对中国农民的同情之心的。

  “走不近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低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葬的年代。”这是这首诗开头几句,高密度的苦难意象群,给我一种悲凉和雄壮的感觉。这就是战争时期的华夏土地,荒凉、低调、忧郁,没有生机,所有的人、事、物、自然都处于一种沉睡麻木甚至是任人宰割的状态。诗人说有说不尽的故事和说不尽的灾难,而它们是沉默的,是的,那时中国的大多数是沉默的,未觉醒的,是令诗人伤悲的。

  诗人后面说“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我想这些话语是对仍旧被蒙蔽双眼的人民说的,他们善良、勤劳,却缺乏必要的醒悟。诗人是多么愿意他们觉悟起来,战斗起来啊。在耻辱里生存的人们,佝偻的人民,诗人愿意用臂膀去拥抱他们,赞美他们,提醒他们,告诫他们,如果他们这个大群体起来了,一个民族也就起来。我想,这就是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一个民族的繁华昌盛是与广大人民的团结和奉献分不开的。

  诗人看到了一个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他身上肩负了父母和下一代的责任和希望。他会永远只是跟着犁头转吗?诗人当然不希望这样,我们也不希望这样。于是,觉悟的农民放下“古代的锄头”,融进了大众的爱里,并且坚定地溶进死亡里。这就预示着农民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农民,而是走向抗日展现的民族英雄。这些农民坦荡赤诚,表面沉默内心却热血,愿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在那个时期,要不是千千万万农民子弟超越个人苦难,投身民族救亡的心路历程,那么我们的民族怎么可能解放和兴盛呢?诗人用叙事的口吻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投身抗日的农民典型,从而赞美了千千万万的农民子弟兵。

  一样的是这悠远年代的风,一样的是从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申咛和寒冷。一切的一切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一切的一切都感染了悲伤的气息。一个民族在卑微的哭泣,一个民族的人们也在哭泣,在挣扎,在寻求解放。当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了多年的耻辱的历史而踟蹰,而伤悲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必定会涌现爱国的热情与献身的激情,那么就有无数人走向战场,走向血腥,如果幸运的话,就会走向成功。一个民族就是这样子起来的,让我们同诗人一起歌颂这些伟大的农民,伟大的英雄吧!

【《赞美》读后感】相关文章:

蜜蜂的赞美读后感04-06

读赞美有感03-29

赞美松树作文01-09

关于赞美的成语09-01

赞美梅花的作文01-07

赞美莲花的作文12-31

赞美诚信的范文12-18

如何有效赞美顾客06-21

赞美对方的情书范本05-15

赞美老师广播稿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