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乌塔》读后感

时间:2021-02-13 16:28: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乌塔》读后感(汇编10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乌塔》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乌塔》读后感(汇编10篇)

《乌塔》读后感1

  读完了《乌塔》这篇课文以后,我不禁对这位14岁的小姑娘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在旅馆下了车,在旅馆里初识了一个名叫乌塔的十四岁德国小女孩。经过“我”和她的一番交谈后,“我”明白了乌塔是一个人出来旅游的。第二天早晨,乌塔向“我”告别的事。

  读完《乌塔》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分,甚至有些惊奇: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要不是读了这篇文章,我绝对不会相信。从乌塔说的话中,我知道了乌塔为了准备这次旅行花了三年的时间,可以看出她这次旅行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有危险性的,而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表现出她是一个能干又细心的女孩。而且乌塔的旅游费都不是向爸爸妈妈要的,而都是自己挣到的。从中可以看出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从乌塔,我想到了我姐姐。姐姐不到十八岁就到英国去了。姐姐一边上班,一边读书,生活费和学费全部要靠自己来挣。乌塔和姐姐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啊!

  和乌塔相比,我觉得惭愧极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朵脆弱的花朵,一经风雨就会倒下。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想乌塔那样,把所有“塞在自己手里的拐杖”扔掉,自己独立起来,从牢笼中飞到蓝蓝的天空去自由飞翔。

《乌塔》读后感2

  读过《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乌塔是一个细心,大胆的德国女孩,她每到一地都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不让爸爸妈妈担心,或者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寄一张明信片。她细心,肯学习,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了欧洲旅游。乌塔自主。自强,旅游的费用全部都是有自己打工挣来的,不花爸爸妈妈的一分钱。她的爸爸妈妈放开了手让乌塔去亲自体验生活,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羡慕和敬佩乌塔14岁就能独自游历欧洲。

  乌塔利用暑假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还准备去希腊。

  在我的暑假里,时间一般都是有爸爸妈妈安排,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老师留的枯燥的作业上了,不能像乌塔一样去旅游。要么,时间都花在了舞蹈班上去练习舞蹈。我十分希望能独自去游玩,但爸妈能支持吗?当然不能了,所以说我的署假就去少自由。

  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旅游计划,用了三年时间准备,阅读了这些国家的有关资料,自己打工挣钱做旅费。

  我也到过许多地方旅游过,当然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旅游,旅游的路线当然也是爸爸妈妈安排的,旅费也是从爸爸妈妈的要腰包拿住来的。我在反思自己,也在反思像爸妈一样的中国教育方式。

《乌塔》读后感3

  最近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年仅14岁的小女孩乌塔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她做事很认真细致,为了这次旅行,她花了三年的时间,查阅了很多关于这些国家的资料,自己靠发传单赚钱,她独立,自主,不怕累,不怕苦。三年后,她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一个人游历了欧洲。

  在所有中国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不让孩子单独出远门,因为中国父母觉得只有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家里,踏踏实实的看书,看电视,才会安全。其实她们都错了,应该让我们自己多在外面走走,让我们学会独立生活,这才是对的,如果父母都把我们关在小囚笼里面,这样我们就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快乐的童年,这篇课文中的小女孩乌塔和我们不同,她可以一个人自由自在的游览欧洲。而我们却只能每天呆在家里。她可以独立自己生活,而我们却什么都需要妈妈操劳。

  乌塔,独立自主,早早放开父母的手,走向了属于她的世界。

《乌塔》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在14岁就能独自一人游览欧洲,我被乌塔那善良、大胆、细心的品质所折服。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的心里折起了巨浪,同时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可能独立自主呢?难道所谓的”安全“就是能孩子全部的爱吗?我们是一群渴望去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而现在的家长们对我们的溺爱简直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的过分关爱让我们感到了窒息。

  在中国,在家里养尊处优的孩子何止我一个!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位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只因为不会洗衣服、叠被子、不会整理书包而被迫辍学,由此看来我们的孩子多么缺少独立自主的意识,过多的依赖,思想上有太多的束搏,太多的无奈!那些把孩子紧锁的家长们,快打开”溺爱的锁子“吧!让孩子拥有一片独立自主的空间吧!

  乌塔是幸运的,她有非富的阅历,有广博的知识,她有亲自实践、亲自品尝生活酸甜苦辣的神奇经历。而我,是幸福的,但却是有缺憾的幸福!在这里,我要对同龄的朋友说,主动从父母的溺爱的怀抱中走出来,锤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义!我要对中国父母说,给孩子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更完美!

《乌塔》读后感5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被她的行为深深地触动了。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她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不光阅读了许多书籍,还自己赚钱,不怕苦,不怕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在中国,父母会给孩子很多爱,这些爱却大部分是溺爱。在生活中,父母往往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他们在父母的“翅膀”下长大,甚至有的'人上了大学都不知道如何购买生活用品和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外国却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他们更注重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乌塔就是这样一个坚强、勇敢拥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小姑娘。

  让我们向乌塔学习,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只要我们拥有独立生存能力和自主的意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

《乌塔》读后感6

  本文讲述了一名14岁的学生--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

  一人人独自去另一个国家,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我们从农大出发,连越南都不敢去,哪能去欧洲。估计,都要吓破胆了。

  我们本身能自由飞翔在广阔的天空,为何被束缚在无趣的困笼之中,这可就要问父母了,是中国的父母,给孩子传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是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只是传授知识,不传授真理;是中国的父母,让儿女边读熟薄纸,不识实物。但也有一些父母,他们是美丽的,因为,他们给了孩子观察的自由,有许多人问过我:"为什么你作文写的不错!"其实不仅是写作时的静或对应的音乐,还有你一定要熟知大自然,因为,我曾亲自拔过小白萝卜,种过牵牛,还有亲自在密密松林里用石头做桌子和椅子,用冰草编过座垫,苦头吃尽了,这才有一点儿写头,但这还不够苦。

  所以,请让我们在天空飞吧。

《乌塔》读后感7

  我们有着像乌塔一样的年龄,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家里的长辈都很爱我们,不让我们独自去旅行。更有一些长辈怕我们过马路受到一些伤害。我们知道长辈们是爱我们的,但是可以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闯一闯。如果成功,就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如果失败了,就吸取教训,收获了经验,以后可以做得更好。就如同乌塔一样,她的爸爸妈妈也很爱她,也害怕她在旅途中遇到危险,但是她的爸爸妈妈还是支持她的旅行,相信她会成功,这种对孩子的信任支持,难道就不是一种爱吗?在中国,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新闻:一个著名大学的大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退学。那么这样的家长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呢?

  当然,要让父母相信我们的想法,我们也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就好像乌塔一样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三年,了解了这些国家的各种信息。

  我们需要认识生活真正的魅力,我想对长辈们说:“请您放开手,让我独自前进。”我想对自己说:“请做好充分的准备,随时出发。”

《乌塔》读后感8

  当我读到《乌塔》这一课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惊讶,第二个反应是敬意,她才14岁,就可以独自一人游遍欧洲。

  在现在的中国,即使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敢独自出国的也是少有的,更不要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了。如果换成是我,我也绝对不会去。那么为什么乌塔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就有勇气周游欧洲呢?

  我想可能是东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不同吧!在国外,父母不像中国的父母那样像保姆一样娇惯子女,他们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意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放手让孩子独自闯天下,而中国的家长把孩子宠得像小皇帝似的,经不起一点风雨,哪里有一点闯劲!

  希望中国的父母亲改变教育观念,也能像国外的父母一样能放手让孩子独立生活,养成自立意识,培养成像乌塔那样具有独闯天下的人才。

《乌塔》读后感9

  看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想起了我自己。我今年九岁了,只比乌塔小五岁,可是我连山东省都没出过。我就像笼子里的小鸟儿一样,无论怎么都飞不出笼子。乌塔在家早就设计好了路线,可见她做事很精细。乌塔比我们强多了,我们在家一个个都是小皇帝、小皇后,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一点儿细活就让妈妈干。乌塔还自己用三年时间挣旅费,而我们连想都没有一个想的,想要的东西就让爸爸妈妈来买。

  乌塔独自一个人去欧洲,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大人独自一人就已经很困难了。平时,我们都不敢出门,都在家里,一点锻炼的机会都没有。

  记得《快乐星球》上有一集就是这样,乐乐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他是一个神童,算术比计算器还要快,可是他什么也不会,洗手都要妈妈洗,挤牙膏都要妈妈挤。因此我倡议: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不要像小皇帝、小皇后一样,要像乌塔一样敢于尝试。另外乌塔这篇课文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从电视、书本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只有真正来到这个地方你才能体会到。

《乌塔》读后感10

  《乌塔》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很深得印象。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趁着放暑假的时候游历的整个欧洲。他并不害怕危险,为了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去计划和规划。每到一地便先查询那里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到困难时能够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邮递明信片,让家里人知道自己的处境,从这里,我看出了乌塔行为上的独立和思想上的独立。

  最近,我看了一本20xx年第24期的《读者》,上面有一篇题为“看看德国的富家子”的文章使我感动。主人公马可的父亲家产上亿,他却从不伸手要一分钱,他独自打工求学,他自信,坚强,不向困难低头,不因为家庭富裕就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上一些挫折和苦难,我们现在奋力的读书,就是为了去克服它们,使你不要在生活中走弯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行万里路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周密的计划,还需要独立性。而这些我一样都不具备,假如我们都像乌塔一样,那么一切困难都休想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乌塔》读后感(汇编10篇)】相关文章:

《乌塔》读书笔记(15篇)03-29

《乌塔》读书笔记15篇03-29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汇编15篇)04-18

塔克的郊外读后感15篇04-21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通用15篇)04-25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精选15篇04-17

乌丢丢的奇遇读后感(精选15篇)04-09

《乌丢丢的奇遇》读后感(集合15篇)04-06

乌冬面的美食做法03-02

《金字塔》教学设计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