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千江有水千江月初中读后感

时间:2021-04-28 20:56: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千江有水千江月初中读后感范文八篇

  【篇一: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千江有水千江月初中读后感范文八篇

  前段时间传台湾女作家萧丽红去世了。后来又说是讹传。

  刚读完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部小说了,一直没看过。这小说也几乎可谓是80年代港台作品里的“地标”式作品之一,让不少读书人一拎出来立马就旧情满怀。

  这次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纪念版。

  萧丽红这名字,是和朱天文、朱天心、钟晓阳这些台湾才女们并在一起的。有评论说都是胡兰成的学生们。这种师承关系中有多少直接授业解惑不清楚,不过,几位女作家的味道,的确都是一派胡式风格。

  《千江有水千江月》,雅致、本分。对传统的彻底遵循,甚至是膜拜。所谓有模有样,有板有眼,一举一动都以老例的好来行事。宜于中年读。中年人读来有一种欣慰,是看到好样的青年男女,长辈似的欣慰。

  女有贞,男有信。贞观和大信,这对男女之间谦恭有礼,含蓄清淡,诗词唱和,满口噙香。“人间相见唯有礼”,是那种最端正的男女之情。所谓爱情之“正格”吧。

  读的中间,明显感受到《红楼梦》的气息,后来看萧丽红的后记,果然,是一个被《红楼梦》浸泡出来的女人。

  小说里引台南谚语,“娶着好某万事幸,娶着歹某万事凝。”特别喜欢这中间的那个“幸”字和那个“凝”字。都是温婉但很有劲道的说法。人伦、世俗,一针一线,一粥一饭,都是那么美好,同时,都是那么不易。幸?还是凝?

  这部小说,是好文好字好情怀,静心之佳作。

  【篇二:《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初读此书还是因为老师的介绍,他告诉我们如果想抛开都市的喧嚣,倾听一下乡间的纯然恋歌就看看这本书。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应该是佛教的偈语,说的是万法归一的意思。我想到红楼梦里的那句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一条条温柔灵动的江水倒映着一弯弯脉脉含情的明月。

  潺潺的流水,小声呢喃着心事,悄悄地回望一眼,希望月亮能听懂自己自己的心思,但是少女的羞涩又让她赶紧扭过头来,生怕被发现。涟涟的波纹荡漾着一片痴情;月亮隐约听见了江水的倾诉,他也深深地爱着,甚至每天晚上都要看到她的面容。水中倒映着他的心,银色的光芒里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他们相爱了,在一起的日子是甜蜜的,他们一块数着天上的星星,一同追着水里的鱼儿。他们爱的那样深,她为他吟唱着家乡的曲子,他把整个心都交给她保藏。

  当大风吹过,乌云飘来,涌起浪花的浪花打碎了他的心。他迷惑了,他误解了,他错怪了,他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一时的愤怒冲昏了头脑,他高喊着为什么,拿走了那颗原本属于她的心;她后悔自己伤到了他,可是辩解此时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只有默默地流着泪水看着他的心逐渐模糊,人也逐渐远去。她恨自己,一遍一遍地冲击着岸边,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等她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冲进了大海,一切都结束。她他抬起头望着天空,一片蓝色,万里无云。没有了他的踪影,但是天空的湛蓝并没有褪去,一切都变得淡定,隽永。

  这就是贞观和大信之间古典含蓄深刻而又遗憾的爱情,宁静悠远,朴实自然。如果你觉得感兴趣的话,就看看这本小说。

  【篇三:《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作文】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很难言说的境界,如果把这书看成一本爱情故事,那是把情看狭小了,这书分明是通着天,连着地,应着漫天的神佛。本想慢慢读,却忍不住彻夜读完,一开始只觉得书里用了很多闽南语,象是“伸手仔”“有孔没笋”等,很是亲切,慢慢觉得贞观对民俗的敬重,对家乡的深情,对传统的理解,很值得思考和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大陆太缺失了,也许台湾能较好地保留吧。当前有很多对中国文化很有知识的人,但谈到从骨子里的接受,却很少见。大部分读书人从小学的是马列那一唯物的批判的西方世界观,理性辩证,缺少对传统血脉相亲的温情与敬意,包括我在内。从小就不喜欢农历年的各种拜祭活动,觉得只是老人家们的封建迷信,若我当家作主,定当把这一切可笑又繁琐的仪式废除。对中国儒家传统,受五四文章的影响,我曾认为中庸即是乡愿,传统文化中糟粕太多,得批判地吸收,至少得选些墨家的或是法家的来对照着读,朱熹这类理学更是祸害中国千年。曾经我很为自己有着积极的人生观而得意。随着慢慢的懂事,我才发觉,我错得太多,对传统了解太浮浅了。

  什么是积极?做事要主动,想问题要正面,相信大方向是好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我自认很是吸收了传统的精华,在大家认可的康庄大道上大步地走着,并看着比我年纪小的小伙姑娘们一个个越发的彪悍和劲爆,张扬着生命力。那消极呢,消极就是错的,消极就是不好的吗?不是的,中国传统一直是积极和消极并行的,“达则兼济天下,穷着独善其身。”中国的士一直是有条件地积极,保持着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士的理想是为王者师,但历代许许多多或留名或不留名的隐士、狂狷之士,他们选择的却是不合作,却不是对抗,而是消极。这就是中国人的敦厚温柔,你想听,我可以多说几句,你不想听,我可以闭目养神,我是克制且内敛的,这是我的修养,你也该有你的修养,相逢互相一个揖。正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书中所述,各种风俗都是因为感恩,都是因为怀着一个敬,宽容仁厚,中庸平和,贞观可以考台北的大学却没有去,因为她更看重的是亲情而不是出人头地,女孩子要缘不要水(美丽),最后她放下大信给他的痛苦,也是因由这退一步的消极,中国传统是水,能消解一切。真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长寿的,仁慈的,更是坚韧的。

  中庸是否等于圆滑、麻木、虚伪、妥协?不是的,平和中正是以一个更广阔的胸怀去面对纷扰的一切,因为我有这千江水、万里天,所以不易陷入蜗角的争斗和苦恼,中国传统重视体悟、修身,那就是为了境界,《千江有水千江月》书中为了避免偷丝瓜的穷苦老伯知道被发现,贞观和大舅小小翼翼地从旁溜过,就是为了留一线余地;大妗在三十年后等回丈夫和他的日本、女人,却没有怨恨,只留欣喜。在中国,亲情和善意是可以超过真理和正义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中国传统的人都是处在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中,所以一个人受伤害可以从亲族朋友中得到许许多多的宽慰,最狠的一种处罚是灭九族,而真正的至人可以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连灭十族(加上师族)也无法让其害怕,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担当,这样面对苦难的坚韧,就象河里的坚硬的鹅卵石,能当千万年的冲刷,就象贞观那病中三小时的窗前伫立,那两三年几乎死去的彻心之痛,没有经历如许痛苦的人能因为她的解脱而说她爱得不深吗?她除了爱得深,更爱得广,所以她能从家乡的鱼埔、化蛹成碟的蚕、故乡的海水和月色上汲取力量,再去续传生命。

  【篇四:《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本来是要看《未央歌》,忽又发现老早就想读的这本书,索性看了起来。

  书中讲述了一个名叫贞观的台湾乡村女子的成长故事,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她与大信的爱情。贞观,母亲怀胎十一个月才降生,这样的女子自然不同,她较常人更为灵透,让我急急地想要了解。作者更是细腻地描绘了乡间的民俗,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的眼球,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美丽的田园生活。虎尾渔灯、十二生肖的馨香、油饭、或甜或咸的粽子透着香气,还有那用来盛织女眼泪的汤圆,太多太多的好奇,我在字里行间竟嗅到了久违的年味。

  贞观与大信相识于幼年的一个七夕,大信在那个夏天尽情享受乡村生活,对现捞的各种鱼百吃不厌,有一日被鱼刺扎到喉咙,众人束手无策之际是贞观悄然去亲戚家要来了麦芽糖,偷偷让表弟给了大信,问题解决了。十多年后大信在信中告诉贞观,他一直都记得是她找来的麦芽糖,见她不欲人知的样子,当时便也佯装不知。他们开始了鸿雁传书,爱情在一封封信里晕染开来,这个叫贞观的女子让我越来越喜欢。她会为了看凤凰花而步行甚远;在深夜里想大信清亮的眼睛,像极了田间的微风;不时回味他们在一起的那些瞬间,让他如月光洒满心中千江水。最喜欢的是那段‘信尾她本来还写下: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几个字,后来细想,又将它划掉,划掉这且不算,因为字还看得见,她于是拿了剪刀,按着形状,剪下一个小长条;这下信纸破了孔,她还是把它寄了。’恋爱中女子的相思、羞赧展露无余。也许是这样的爱情太过浪漫,为世事所妒,不多久大信发生了变故。她心焦万分,却不在他身边,只得告之了他至亲的母亲。等来的却是最后一封信,廖廖八字:你这样做,我很遗憾!委屈、气极的贞观撕了那些浸满浓情的信,退还了他送的信物,大病一场,身心俱损地回到了熟悉的故乡。浪漫的爱情戛然而止,曾经那么心有灵犀的两个人竟这样断了消息,了了那份情,真是故人心易变还是一时误却误终身,不明白。

  书中贞观告诉大信《四世因果录》中有一段偈语: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我翻遍了家中的经书也没找到这本,只得在网上搜索,大致有两层意思:我等俗人,只要心中有情,就不枉生于世;另一层是指只要心中有佛,佛心、佛性无处不在,是谓佛光普照,灾难尽消。

  这样一来我似乎又有些明了。书中女子皆是至情至性之人,贞观自不必说,她的长辈们也让我佩服不已。大妗,贞观的大舅三十年前被抓去当兵,沓无音讯、生死未卜,她便在佛前许愿,若保得夫命自己愿青灯古佛了此一生,还愿时无半点犹豫,决绝断了尘缘;就连贞观后来的大妗也让人刮目相看,开始我极不喜欢这个日本、女人,可她不但救了大舅,更不惜与家庭决裂嫁给了他,这份勇气足以震撼我;二姨,廿出头守寡终生未再嫁,痴守着那份逝去的情。再观书中男子,我独对二姨丈无半句怨言,这个英雄似的男人思妻心切,在一个大风大雨的日子徒步去看望妻儿,沿途躲着飞机和日本兵,是在庄前,误将鱼塭做平地,踏陷下去……到第三天,才浮起来。真真可惜了这段好姻缘。

  再说大信,这个贞观眼里灵透的男子着实让人费思量。初读时觉得他特别可笑,遇到了不好的事情自己难过,不想告诉家里也是情有可缘,就算贞观不能理解他的苦心也不至于去信伤她。何况他的母亲也是极明白的人,瞒了太婆那边自己去看望儿子,孩子再大终究是母亲眼里长不大的样子,多少道理是从父辈那里耳濡目染所得,我们遇到的困难他们也曾经历,有了他们的爱我们才能笑对明天,聪明如他竟然连这点都看不透了吗?再仔细想想,大信是个太过于顺风顺水的人,从小到大没经过什么风浪,一切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所以在那次变故面前不堪一击,失掉信心感觉颜面尽失,才会不想告诉任何人。而贞观生于大家族,见过太多生离死别人情冷暖,这等小事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她会圆满解决,可偏偏大信不是普通人,是她廿四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乱了阵脚,没有将事情看得透彻。那一刻,他们都没有住进对方的心里。大信大信,过而不信;贞观贞观,盛极一时,却是开到荼蘼花事了。

  在这里妄揣一下作者的心意,她是爱极了见之人喜的阿贞观,左思右想终觉大信配不上她,所以安排了这样的结局,又用两年的时间让她疗伤。如凤凰涅槃,彼时的贞观温艳动人,更加珍视亲情,对爱情多了一份坦然。那个人也于此时出现,他其实一直都在,与贞观一起长大,见过外面的世界,心里却终不下这个女子,远离浮华回到故乡。他的眼睛一样是清清亮亮,那里面只映着她的样子,他也写了许多信,却一封也没有寄出,一字一句悠悠我心,来日方长说与伊听。

  呵呵,真的很希望是这样的结局。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我心里,而你却关上心门去远行。看门外春去春又回,我自问了千万遍:知否那人心,何时知我心?

  【篇五:读《千江有水千江月》有感】

  前夜里,就着暗夜里不知道那个方向吹来的风儿,就着浅浅的灯光,我坐在电脑前面,一面版游,一面在潮版行潜水之事,一面打开了刚刚到手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我得感谢很多人很多事,感谢父亲母亲,感谢身旁每一位曾经陪伴我的朋友。现在,我还要感谢天涯,感谢我的莫名其妙的版游,感谢那个帖子让我发现这本书。

  这是台湾女作家萧丽红所著,她藉由自身的经历,以诗情画意的笔墨,描绘出那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不求词藻华丽,不求矫情动人泪下,却在不动声色之间,迎面而来一股乡土气息,让你深为陶醉。该书奪得1980年联合报长篇小说首奖,书中从传统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切入,描绘了许多乡土习俗。让我这个多年未曾接近故乡的游子,在漫长的夜里顿感温馨。虽然我们的家关不同,但是思念之心,总是处读书,倘若如此,便已足矣。

  下面这一段文字是我摘录的人家写的故事简介,非我原创,偶比较懒,有珠玉在前,所以就不再自己动手把狗尾续貂了,只是做了一些修补然后转载上来,大家见谅。

  貞觀是一個出生在布袋港一戶蔡姓大家庭中的孩子,從小因懼怕父親,所以總與母親家的人即為親近,甚至長久的居住在外公家,跟她的表兄弟姊妹感情融洽的生活著,尤其與表妹銀蟾更是情同手足,再往後兩人一是相互扶持。

  在貞觀國小畢業那年,因家中孩子一起玩「掩咯雞」﹝類似今日的捉迷藏﹞,而她四妗的小兒子銀祥因跑到棺材店,躲在棺材中太久而悶死。她四妗的姪子─大信﹝那時還是中學生﹞與其母親自台北下來探望,這是貞觀與大信的第一次見面。

  貞觀第一次離開故鄉是因考上省女需外出到嘉義唸書,而這六年把貞觀從小女孩變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但她始終戀著故鄉,因此對大學聯考並不特別在意。然而考大學那年,貞觀回鄉準備考試,意想不到的是她父親竟在考試的前一天,发生意外去世,這時的貞觀總算真正體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心情,也因此貞觀大學未考,離開家鄉到台南去工作。

  工作期間,貞觀弟弟正準備大學聯考,大信為其弟的函授老師,所以彼此逐漸有書信往來,便在此時,貞觀發現大信和自己是同一性情之人,並對他產生了好感。相处之下,兩人對彼此都有著一分特殊的情感,但皆不敢明顯表現出來。另外,被日本人抓去充軍而失蹤多年的大舅突然來信說要返家,對整個家族來說可是件非常事。不久,大信到澎湖服兵役,貞觀與銀蟾一起到台北大舅的公司上班,在這段日子裡,大他们保持書信往來,感情也就更加深刻而明朗化了。

  大信服役期間生了一次重病,久未連絡,当貞觀藉由书信得知他的處境,決定將此事稟大信之母亲。大信的母親隨即到澎湖去照顧他,然而這卻是大信最不希望發生的,他們倆就因此誤解了對方且互相傷害而分手。

  之后貞觀天思暮想、以淚洗面,而大信在退伍後也到英國留學了,貞觀知道這段感情已無法挽回,自此更是沒了魂魄般,悔恨不已。直到她親愛的阿嬤去世,且她的大妗為了當初祈求菩薩保佑丈夫平安歸來而到山中寺廟還願靜修,貞觀經多次上山探望,才逐漸放開胸懷,將這段感情還諸天地、歸與大自然。

  【篇六:《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直见性命,漫浮民风】

  有人说,《千江有水千江月》是本像“暗号”似的书。将近30年前,从布袋镇出身的女子萧丽红凭此书得了台湾联合报长篇小说首奖,《千江有水千江月》扉页上写着——献给,故乡的父老。这些年月里,大约有两代人看过这本小册子,读后若干年,无意间吐露书中细节,会惊现某位书友,再叹此书难觅归难觅,收拢的却都是知己。如此听来便是文坛的温馨插曲,甚至是可心惊的刹那。也如书名意境那样,万千陌生人会为了同一本书陡然相惜起来。这样的书,是不多的。

  多年来,那些以《千江有水千江月》做“暗号”的书友们是否窃窃议过:贞观大信为何不明不白地就散了呢?贞观的初恋在父亲的葬礼、大舅的回归、祖母的葬礼、大妗的归隐这几件家族大事之间完成,但和私情跌宕相比,她与故乡家园才是藕断丝连,才是至痴。

  贞观是台南海港布袋小镇殷实人家的女子。大信是台北长大、去英伦留学的新城市一代。两人能相识,便托了中国人大家庭多亲多戚的福。若不是后来爱上,恐怕他们都不晓得彼此的辈分称呼到底哪个合适。但世间很多痴情的男女只能做含糊的兄妹,好像林黛玉和贾宝玉。萧小姐笔下的这份情,酷似亲身历过,大约只是小说篇幅的一半,甚至,可以说这份至浓又至淡的情愫不过是针脚般的线索,绣出的景致并非是男女小爱,却是民风民情。

  这两人能恋上,并非金风玉露那般的相逢。要说定情之物,大抵是卡住城市男孩嗓子眼的几根鱼刺(还没有看《千江有水千江月》的读者会不会很好奇呢?那情景确实平淡之极)。要说两情如何牵上,该是古老的手写书信——在没有电脑、媒体没有信息泛滥的年代里,一样的字迹、一样的情趣便足以酿成相见恨晚的情缘。相聚时少,鸿雁时多,甚至最后的一场误会,也是由书信而起,让21世纪的读者恨不得发给他俩两只手机,但看到终了,我不禁要叹:手机电脑又有何用,情债情怨就是用心来还的,古今无异。

  若说两情尽痴时,哪怕再小一件事、哪怕再平静的无声瞬间,恋爱中的人心中也会有“直见性命”的瞬间;爱过的人都知道,那是小我之最有破坏力的震荡。贞观屡屡在和大信身边、信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默契。也许,这样的初恋却是认清自己的过程、欣赏自我之投射。青春期的.自恋与恋人,都是一触即发的火。但这不是小说的重力所在。

  而是这片家园。虽然写来似有《红楼梦》的笔法,摊贴头痛药膏的绸布、端午的水和粽、七七鹊桥日捏米团时摁下的小凹、小姐妹的一一出嫁……但萧丽红是那样的心疼家乡,那么绵软地倚靠在家乡的细物琐事上,所以,我倒觉得更像是陶渊明的意境,更像入世的佛家道义。那贞观从小习读《千字文》、《劝世文》、《三字经》,只落得心田静静沉沉,走在网鱼日月下的鱼塭旁都能洞见“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尚且不经世事便也有顿悟天地真谛的机缘。因而,她用什么笔法都可放之一边不提,因为她将所有挚情都写给了华人民族绵延流长的大爱。民间的情爱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人,而每一代人都在家庭中延续着知书达理的民情。看看贞观和祖父看偷瓜人那段,我们便多少可知:这个故事是何其求善。

  四季时令、婚丧嫁娶、邻里乡爱,在这书里都是温婉细腻的主角,看人如何安详,这便是我读后最伤感的感怀。但切莫轻易地说怀旧二字,因那样和乐悠远的生活,岂是一“旧”可偏括?也不要计较贞观为何憔悴、大信又为何杳无音信,因她最终悟到:无论他给她多少痛苦,都要还给天、还给地,这又岂是一个“情”字可狭义呢?

  看《千江有水千江月》,我感觉该是竖版繁体,细细密密,最好是淳朴的手写体。并非刻意形式主义,但求里外匹配。说来有趣的是,我在2006的夏季雷雨里看完《千江有水千江月》,竟然想起了罗大佑的老歌。徘徊在文明里的人,已撕下门前的对联……是否也像鹿港小镇,贞观的布袋还可能留住吗?作文

  【篇七:《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因为在春山写的《超级月亮》一文中留评,感叹我们在同一个晚上共赏过一轮明月,继而很自然地写下“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诗句(又说是北宋和尚的一句谒语)。不想这无意中的留言,被雨林看到,向我提及台湾作家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这部小说。于是,趁着一股对好书的好奇心和读书的热情,我四处查询、百度这部小说。还好,在京东的在线读书频道我看到了小说的上半部分,等读到一半发觉没有了下文,可把我给急坏了。想起应该有电子书可以下载,在儿子的帮助下,我如获至宝地将小说全文成功下载到电子书上。

  读到一半文章的心,总算安定下来。

  夏天的夜晚,总是过得很快,吃完晚饭,收拾完碗筷,做完厨房卫生,时间已不早。拉着想在家里吹空调的老公,我们一起去阿罗海商业广场遛小王子。

  其实心里仍然惦记《千江》,毕竟电子书终究不是我的所爱。得知位于广场的“纸的时代书店”营业至深夜12点,我在晚上10点赶到书店,急不可耐地询问店员可有《千江有水千江月》一书卖?答案是令人失望的。我只得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赶紧回家继续看我的电子书。

  是夜,手捧电子书将小说全部阅读完毕。

  为贞观和大信的分手结局心疼不已。相爱至深的两个人,如何会有那样令人心碎和莫名的分手方式,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但又只能接受作者的这种安排。

  尽管我知道,真实的生活也会有无厘头地生存方式,许多电视里出现的狗血剧其实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在,在几十年前的台湾岛上,在那个民风淳朴,亲人友爱,传统文化深植人心的那块土地上,我是多么希望善良、包容,温暖、克制、善解人意的贞观和温文尔雅、谦谦君子般的大信之间有一个幸福的爱的结局。看到最后那一段,贞观上山给大妗送衣裳的情景,想想她那时的心境,我的心里充满了怅然若失的遗憾。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

  她要快些回去,故乡的海水,故乡的夜色;她还是那个大家族里,见之人喜的阿贞观。

  所有大信给过她的痛苦,贞观都在这离寺下山的月夜路上,将它还天,还地,还诸神佛。”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全盘接受,让我看着又心疼又伤心。

  换作是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大信以这样的方式离别,虽然我知道真实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相爱的两个人,不会这么做,对不对?正如龙应台提出的批评意见,她怎么能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丝的怀疑?对人性一味的接纳和包容,我也觉得太怯懦。

  不过,我相信大信于贞观一定是刻骨铭心地爱,是一种宝贵的情感经历和人生历练。

  我喜欢作者萧丽红笔下描绘的近乎唯美和温暖的布袋小镇,那里的人情世故,一点一滴都充满温情。他们说的这项、那项的话语,引用的诸多闽南方言和饮食习惯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和让人喜欢。她细腻笔触下的温暖大家庭生活,以及轻描淡写渲染到的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和人文情怀,让我呼吸到一种浓浓的乡土味和中华情韵。原来传统的东西这么美好!以一颗热爱的心去看待身边事是多么纯净详和!台南的夏天开遍的火红的凤凰花一如厦门的凤凰木那样浓烈,大信笔下台北一下三个月的长长雨季,让我的耳边久久地萦绕着孟庭苇那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多么令人神往和想去的两个城市啊。

  因为长期生活在闽南文化的氛围里,我太熟悉作者笔下的那个世情和世界,文中诸多闽南地区的方言,因为台海一家亲的关系,让我读来十分亲切。就算当今的台湾本岛早已不复存在作者给我们展现的贞观生活的那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已不再让人思怀,但一想起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种美好,就让人心生好感,感动不已。这部长篇小说值得获得当年的大奖。庆幸多年以后,在我亲自踏上宝岛之前,手不释卷地读完这本小说。

  读完《千江》的感觉,就像这个夏天我最爱做的芒果西米露冰饮。每每嗅到芒果的香味,就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去煮西米,精心为家人烹调出一碗可口的夏日冷饮。经过料理机打磨出的芒果清香拌入奶白的牛奶中,再吃上一口糯香的西米露,如何悠长难耐的热夏都让我感觉到轻松愉悦。

  能以这种方式悦读完一本好书,真是幸福。我想和一本书的相遇,也像跟一个有缘人的结识,总是充满许多让人回味的情节。

  因为月亮,因为那晚清澈明丽的月色,因为那些文字和图片,我有了以上的收获,是为记录。

  【篇八:《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是谁?醇厚低沉的嗓音浅淡回响。是谁?轻负了他的流年,在回忆的深渊苦苦挣扎?是谁?舍不下骄傲,离开了深爱,千山暮雪,只影向谁。

  是他,俊朗敦厚的大信。是她,倔强聪慧的贞观。是他们,萧丽红笔下的人物,现实中的主角。

  贞观,妙龄女子,偶然巧合,与情意失场而脆弱敏感的大信开始了一段书信恋情。终究无果。不是他们的错,不过是一场在错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的悲剧而已。

  我想,大信的第一封信寄往贞观手中的时候,在他鲜血淋漓的心里,对这个默默无闻却适时救了他一命的女孩子其实已经有了些微不同了吧?而贞观又是否有想到过,当年那个腼腆的高材生,会成为日后伤她最重最深,此生伤痕再无法愈合的人吗?该是不会的吧,谁也无法拥有预知的能力。但,即使贞观能够预知这个男人会给她带来怎样的痛,她也该会执起笔,一字一句写下回信,心甘情愿开启他们时长两年的、漫长的、温馨的情路。

  刚开始的贞观,是犹豫徘徊的。聪明的她早已预感自己会与这个通信的男人未来必有纠缠,于是她想逃离,却发现,原来满世界都已是他布下的温柔情网。无处可逃,只能心甘情愿。初遇情殇的大信,对这份新的感情也是有些许恐惧脆弱的,却无法放下,就只能小心翼翼、一点点地交出自己的心。这期间的暧昧情愫,即便是我这样未经情史的懵懂少女,也能感受其间含蓄而纯然的心悸,为他们淡淡触动心弦。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多么纯洁干净一份情,被负气与骄傲打击得溃不成军,零落成殇。大恸大悲而又大彻大悟的她下次再见他,会不会有梨涡浅笑,眸光潋滟中传达对前尘往事的释然?

  我希望如此。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往情深,奏离殇。

  万里无云万里天,桃叶蹁跹,落终章。

【千江有水千江月初中读后感范文八篇】相关文章:

《千与千寻》观后感05-02

千与千寻观后感【热门】03-09

【热】千与千寻观后感03-02

千与千寻观后感【推荐】02-25

千与千寻的观后感3篇02-21

千与千寻小学生观后感04-27

千与千寻电影观后感12篇04-27

《千与千寻》观后感合集15篇03-13

辽宁千山寺庙音乐01-10

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通用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