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17范文大全

时间:2017-02-02 编辑:王舜 手机版

  精准扶贫是当下农村工作的一个焦点。下面是CN人才网为您精心整理的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17范文大全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您喜欢的话可以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

  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17范文大全一:

  精准扶贫是当下农村工作的一个焦点。本文以东海县精准扶贫工作为例,了解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促进精准扶贫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东海县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

  20xx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和脱贫奔小康工程部署,围绕促进“六大片区”发展,集全省之力进行重点扶贫,东海县石梁河库区作为省重点扶贫片区之一,主要包括石梁河镇、温泉镇、青湖镇、黄川镇和李埝乡(含李埝林场)共5个乡镇(场)、95个行政村,总面积达到493.37平方公里。库区总户数7.1万户,总人口27.75万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和总人口的30%和28.9%;耕地面积39.7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1%。通过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万户、3.59万人,占全县全部贫困农户和贫困人口的33%和34%;经济薄弱村31个,占全县经济薄弱村总数的48%。为加快库区整体脱贫奔小康工程,东海县整合全县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通过结对帮扶、金融帮扶、产业帮扶、项目帮扶、社会帮扶和外派劳务帮扶等措施重点扶持,目前区内基本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经济薄弱村全面实现新“八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基本确立的目标。

  二、 精准扶贫的做法

  (一)抓机制创新,精准确定帮扶对象。强化建档立卡管理措施,通过摸底排查,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精细落实帮扶责任、精确实施帮扶项目。按“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的原则,健全低收入农户信息管理系统, 确保做到工作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和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和帮扶项目“三落实”,“五个一”、 五个“全覆盖”工作机制实施到位。20xx年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新一轮脱贫奔小康战略部署,农开局按照省局要求积极创新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开发结合新机制,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的有效途径,全面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和丘陵山区项目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当地政府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试点工作。要求农业龙头企业帮扶低收入农户不少于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少于3户。

  (二)抓村企共建,精准实施社会帮扶。在省市县机关单位参加帮扶的基础上,再通过省“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市委驻东海扶贫工作队及县有关部门,组织动员30家规模以上企业和社会组织,与没有达到新“八有”的经济薄弱村结对,力争每个经济薄弱村有一名县级领导挂包、二个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三个机关单位帮扶,形成6+1帮扶机制。20xx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帮扶对象形成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种养殖项目;吸纳低收入农户务工就业,接受技能培训;采取流转土地、土地入股、订单收购农产品或其他方式资助低收入农户,共帮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数140户。

  (三)抓项目带动,精准实施产业帮扶。近两年来,根据省、市关于加快集中连片地区扶贫开发的决策精神,该县创新思路、加强扶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扎实做好石梁河库区的连片开发工作,一大批项目投入到库区扶贫建设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为库区群众增收致富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做出了贡献。20xx年省石梁河库区(东海片)整体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计划安排项目81个,总投资9.1亿元,到位资金3.57亿元,实施项目总量比去年多、推进速度比去年快、到位帮扶资金比去年多。东海县农开局根据上级要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xx20xx年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资金12433.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0.87万亩,其中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5万亩,涉及40个行政村,农户26600户(其中贫困户155户),人口10.64万人,扶持了优质稻米、晚秋黄梨、设施葡萄、优质核桃、生态观光园、现代农业园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共开挖疏浚渠道247公里,衬砌渠道243千米,埋设管道0.71千米,新建改建电灌站30座,机电井17眼,拦水坝1座,新建桥涵闸等水利配套建筑物6692座,建设水泥路155千米,砂石路52千米,营造农田防护林网1800亩,示范推广新技术10项,培训农民14000人次。项目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了库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 存在的问题

  (一) 村民素质不高。在扶贫开发之中,劳动力资源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但石梁河库区村民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给精准扶贫增加了难度。多数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贫困村缺乏“造血”功能。农民素质偏低也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一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给精准识别增加难度;二是部分群众对贫困识别工作不了解,对精准扶贫的目标和要求不明确,造成有些家庭户对入户调查工作不支持,严重影响精准识别工作推进。

  (二) 思想观念守旧。东海县石梁河库区内虽民风淳朴,但缺乏经商理念和途径,与外界交往不多,扶贫停留在送钱送物等短暂行为上。个别贫困人口懒惰成性,只等政府救济,不愿意吃苦发展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给扶贫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还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扶贫措施不得力,对解决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

  (三)资金紧缺,影响精准帮扶的项目实施。一是资金不足,项目安排有限。贫困村所需要扶持的项目多资金量大,而每年有关扶贫下达的专项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二是部门整合资金难度大,资金下达渠道不统一,扶贫政策不统一,在扶贫中又缺乏统一的规划,不利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虽然贫困村都有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挂点联系,有不少单位资金有限,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没有真正落实。

  四、推进精准扶贫的几点建议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坚持扶真贫、真扶贫,实行精准扶贫,提高扶贫实效,势在必行。通过走访调研,认为扶贫任务任重道远,扶贫重在扶志,强化脱贫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处于贫困线的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为此,下一步有必要做细、做实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扶贫措施要得力,确保扶贫方式精准。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注重扶贫项目拉动,引导贫困农户广泛参与,增加农产品生产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不断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

  (二) 有的放矢,确保扶贫内容精准。精准帮扶,就是要消除输血式扶贫的弊端,创新造血式扶贫的方式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使“输血”,前提也必须是为了“造血”,为“输血”而“输血”弄不好还会事与愿违。根据建档立卡上的致贫原因,确定扶贫内容。如因病致贫需要资金扶持的,就进行资金扶持;对缺乏技术,缺少致富门路的,对其制定技能培训方案,帮助其发展种养等致富产业等,对不同的人实行分门别类地指导,确保扶贫的效果和效率。

  (三)落实资金,确保扶贫资金投入精准。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对扶贫资金使用进行统一规划,加快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出台硬性文件规定,要求全县各部门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项目时重点倾斜安排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建立“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二是认真做好扶贫贷款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要有计划地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兑现贴息资金,计划申请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按计划申报互助金试点贫困村。三是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将扶贫培训、就业创业基金、互助金试点、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精准扶贫到贫困户和贫困村。

  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17范文大全二:

  按照县委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温泉镇斯桥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斯桥村位于温泉镇西部,辖33个村民组(法定组28个,自然组5个),现有910户3228人。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60户941人,其中五保25户28人、低保85户232人。2014年度,全村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7800元,2015年度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9360元。

  斯桥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3亩、林地面积1980亩,茶园850亩、桑园950亩,其中高标准茶园400亩,桑园300亩。

  斯桥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14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斯桥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15户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2人组成工作组,利用3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斯桥村由县供销社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25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25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斯桥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98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五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单位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在外务工,因工作环境、安全防护条件比较差,患上了内风湿、致残等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25户贫困户98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镇政府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缺少致富门路,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二是缺少致富资金,以种植水稻、小麦和发展少数种桑养蚕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制定扶贫计划

  (一) 要实施产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户造血不足的问题。我们和牵头单位温泉经济开发区一道和村三委多次座谈,参与村脱贫攻坚方案制定,主要包括实施光伏扶贫,村级120KW光伏发电站已并网发电,能确保村每年集体收入达12万元;家庭光伏发电贫困户全覆盖。

  (二)实施科技扶贫。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利用村内两个服装厂、建筑工程老板、在外打工领先者,优先招收贫困户家庭人员务工增加收入。

  (三) 实施基础设施扶贫,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斯桥村修组级水泥路7.5公里、河坝500米、田间沟渠2000米、田间道路2.1公里、山塘6口;整理组级路边5公里,等待项目铺路面;已建饮水工程2座,收益人口1700人。

  (四) 实施就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户劳务增收的问题。引进养兔基地近10亩,工程已经开工;利用村内两个服装厂、建筑工程老板、在外打工的领先人士,优先招收贫困户家庭人员务工;对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扶贫,目前工作正在按程序进行当中,确保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的雨露,抓住机遇摆脱贫困。2016年实施就业脱贫33户。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的动态数据库,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实施产业扶贫、实施科技扶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