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

  1.1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整体发展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作为舶来品,扎根中国土壤已经20余年,历经了本土化、国情化的转变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动力,并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间的竞争的实质逐渐演变成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对人才进行最有效管理,最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开发和激励等也逐渐成为国家以及企事业单位倍加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与之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需求逐步升温,不仅在当前,包括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都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根据前程无忧网发布的2012人力资源工作展望调研报告数据来看,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仍然存在着缺口大、薪酬高、不同性质企业需求有异、不同经济区域需求不一等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持续升温,各类普高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都纷纷加大了对人力资源专业的投入力度,但面对庞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缺口,仍是杯水车薪,尤其在一线城市更是如此,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缺口量北京达31万、上海达44万、广州达39万、重庆达23万,全国范围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缺口总计280万左右;而目前我国各类院校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基本规模在4万左右,从现有数字上推算,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储备70年才够当前社会的需要!

  1.2河南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整体发展现状

  作为中原重镇的河南省,人口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化状况一直不尽人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源专业输出人才少,无法满足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中部地区九省的龙头,在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工业基础、农业基础、发展潜力方面,河南省独占鳌头。但要将这些物质资源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发展动力,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各类专业人才对物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用,而要想对各类专业人才进行最有效管理,最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开发和激励,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则是关键和基础。

  目前河南省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各类院校有十余所,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安阳师范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周口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安阳师范人文管理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等,每年能为河南省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不超过 2000人,而河南省2012年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缺口为近6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缺口极大,甚至从某种角度上制约了我省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1.3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对的机遇

  从当前经济态势及社会刚性需求层面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以下特色优势: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较强,企业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参与组织战略制定、日常管理等活动,使组织内部达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提高组织效益。

  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精》,张岩松、周瑜弘、李建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从最基础工作——职位分、编写职位说明书,到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培训开发,薪酬管理以及员工关系管理等都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只有通过专业的人员做好专业的工作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此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工作,是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随时都会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使企业得以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市场缺口较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途径多样,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麦可思调查数据表明,2011年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率超过90%,2012年约为91%。其中依次包括的就业方向有:企业单位,政府部门,教育行业以及自行创业等。其中在企业中,除了人力资源部中任职以外,还包括行政后勤、助理、前台文秘、人事、商务、专员等工作。

  3.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从宏观角度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

  第一,制定和完善“保企业、保岗位”工作,不断落实和创新相关政策,使之发挥最大作用。如09年颁布的“五缓”即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四减”即减降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三补”即社会保险、就业岗位、职业培训补贴,“两协商”即企业与工会或职工双方平等协商,等等。

  第二,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用新兴产业和新建项目创造更多就业载体。政府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利用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吸引资本,通过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等方式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加大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政府通过全面落实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优惠、小额贷款担保、免费创业培训及创业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调研工作简报

  2.1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2.1.1调查对象

  为更好地修订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高职高专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我系老师在系部主管领导的指导下,对河南新维佳广告有限公司、瀚达科贸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农业厅土壤肥料检验所、宇通重工、日产汽车制造、《销售与市场》杂志社、联想集团河南办事处、浦发银行河南分行、中国银行河南分行、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中国通信工程局第四局等合作企业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两所院校进行深入调查。

  2.1.2调查方法

  本次的调查方法主要有访谈法、调查问卷法、观察法、文档研究法、资料搜集法等。

  2.1.3调查内容

  (1)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需求

  (2)用人单位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岗位及岗位发展前景

  (3)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要求

  (4)用人单位对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情况反馈

  (5)兄弟院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比较分

  2.2调查结果

  2.2.1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需求

  配合调查的企业普遍反映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尤其集中在专员类、助理类基层职位上。企业表示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具有特殊性,对应届毕业生不经过一定的考核和锻炼不会直接委以重任,但对基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仍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企业迫切期望能得到更多受过专业技能锻炼的人才输出,尤其是注重应用型、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支撑。

  2.2.2用人单位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岗位及岗位发展前景

  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急缺岗位有:人力资源专员(助理)、行政专员(助理)、人事专员(助理)、工作分专员、人力资源规划专员、招聘专员、培训师、绩效专员、薪酬专员、劳动关系专员、职业规划专员等。其中以绩效类、薪酬类岗位需求最迫切,要求专业素质最高,同时能提供的待遇也最优;其他类岗位则偏向于一人兼多岗,提供的待遇在企业内部属于中等偏上。

  从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白皮书来看,一直到其白皮书截止期限为止(不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预期不同,最少的一年,最多的五年),均一直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保持持续外招或内招的势态,这也符合目前社会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供需不平衡的现状。

  2.2.3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要求

  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在知识方面要求具备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普通心理学(新增,原因在于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因此对人性的掌握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必备能力)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以绩效及薪酬为主)和理论、创业与就业知识等。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文案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执行力(新增)、承压能力(新增)等。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在素质方面要求具备诚信、责任、服务、团队、踏实、吃苦六个方面。

  2.2.4用人单位对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情况反馈

  由于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新开专业,2009年第一批毕业生目前还处于实习阶段,因此仅能从实习表现进行反馈,尚无法对其进行长期考核和就业跟踪;从目前用人单位对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反馈意见来看,整体令用人单位满意,但也存在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对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培养,以便用人单位进一步控制人工成本。

  2.2.5兄弟院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比较分

  通过对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调查,结合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对比分如下表: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主要课程

    就业方向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基础课、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人员素质测评、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

    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以人为本”现代管理理念的综合型人才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分、人员测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社会保障概论

    企事业单位和公共管理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合理的知识与素质结构,能够掌握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的操作流程及基本技能,并能熟练从事专业环节的操作,熟悉劳动合同法规,熟练掌握和使用一门外国语言和电子计算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公共基础课、经济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与配置、工作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财经基础、中小企业管理、劳动关系法等

    各类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工作,行政事业单位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

  表2-1 兄弟院校与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指标对比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心在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我院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凸显了“能用、够用、好用”的设计原则,就业领域较兄弟院校更为宽泛。

  2.3 目前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中发现,目前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有以下问题:

  2.3.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经验积累不足

  用人单位反映,虽然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生具备了相关知识与技能,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仍无法独立胜任工作。某公司反映让学生做一份培训方案,学生只考虑到理论的应用,却忽视了公司具体培训成本承受能力及培训对日常工作的影响,最终只能由其他老员工帮助其完成。缺乏专业技能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相对稳定的企业合作平台,是导致上述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2.3.2 教材选择范围有限,缺乏系统教材

  以目前11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薪酬管理》专业课程为例,不得不采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其内容与我院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均有较大差异,对学生专业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3.3 专业教学体系还不够成熟

  作为我院新开设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还在摸索中前行,由于缺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无法对已有专业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做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从这一点来说,此次的专业调研可谓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2.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

  对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存在的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以目前资源情况来看暂时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在结合目前所能调动的资源,对第三个问题进行修订和优化,还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预期较好的效果,根据对用人单位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分整理如下:

  2.4.1对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权重需重新分配

  目前用人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各技能模块需求是有所偏重的,考核难、定薪难、招聘难依然是困扰企业的难题,因此对于相应的专业人才,用人单位表示出更大的兴趣与期望。

  2.4.2对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招聘与配置课程进行优化

  根据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技能的考核及反馈,结合用人单位目前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短板和实际需求,对薪酬福利管理课程、绩效管理课程、招聘与配置课程的教学内容权重重新进行分配,并计划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调整相应的教材、授课内容、课时、教学实践活动等资源。

  2.4.3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内容进行调整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与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访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两部分课程内容授课重点进行调整,并计划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调整相应的教材、课时、教学实践活动等资源

  经过此次调研,与企业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沟通,感觉获益匪浅,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或者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要想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就需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企业用人标准进行教学体系、内容、模式的调整,充分发挥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切实履行高职教育的社会责任。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