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考试作弊调查报告

  学生考试作弊情况屡禁不止,这不仅是对其他人不公平的表现也是自己信誉的缺失,为了知道考试作弊的原因,特意出了份考试作弊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调研课题的提出

  受现代社会快节奏和巨大压力的影响,大学生越来越注重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过程,导致考试作弊、拖欠学费、助学贷款、伪造就业简历等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是否代表大学生诚信的缺失,还是只是典型例子受到社会关注而过分夸大的结果呢?大学生在哪些方面诚信缺失问题严重呢?

  二、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我院大学生的考试作弊情况,于2012年12月在我系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抽样份调查。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达96.5%。最后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处理。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系大学生的考试作弊现象还是存在的。

  在对“你在考试的过程中是否作弊”答题选项中,有64人选择“从来没有过抄袭作弊现象”,占总调查人数的33%,从百分比来看,这一调查数据表明,我系大学生试作弊的现象很普遍。

  (二)大学生对专业学习态度的自我认知。

  一般而言,考试作弊行为多少与学生自身的考前复习较差有关。表2显示的调查结果表明,我系大学生对自己的考前复习情况还是很自信的,考前花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去复习的有9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7%。这一自我评价说明我系大学生学习态度普遍比较好。

  (四)大学生作弊的心态

  大学生考试作弊肯定是有因可循的,那么促使大学生作弊的原因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从大学生主观方面来看,选择“心理压力大,害怕不及格”的学生有7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7%,进一步的询问发现,害怕因考试不及格而补考的学生一怕丢面子,二怕无法向家长交代,三会涉及到学生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因此,作弊成为他们逃避内心压力的最好选择。选择“没有做好复习准备”的学生有6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部分学生花在休闲娱乐上的时间远比学习用时间要多,本来就把希望寄托在考试作弊上。选择“对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只为应付考试”的学生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2%。由此可见,“不感兴趣”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之一,那么专业老师在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是否能做得更好?选择“为了能拿到奖学金及各种荣誉称号等”的学生有1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访谈中发现有此种心理的大学生大都处在成绩中上水平,徘徊在拿奖学金的边缘,但为了能得到奖学金,也会不时地作一作弊,或者本来成绩不错,怕奖学金被那些作弊者抢去而不得不采取此下策。

  再从客观方面来看,由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普遍

  存在的因素,针对“看到同学作弊,你有什么想法”的问题的回答,选择“没想法,觉得无所谓”的学生有12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4%,反映了我系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错误本质和危害性认识还相当不够,考试作弊现象已经让我系学生感到麻木。选择“他作弊,那我也作弊”的学生2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2%。选择“对这样的行为十分反感,要去举报”的学生2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2%。另有21人选择“怕被孤立,即使内心不满也不去举报”,占被调查人数的11%。可见考试作弊现象对大学生观念的影响较大。(五)大学生对作弊受处分的了解和态度

  根据表5显示的调查结果,对学校有关作弊的处罚,有60%的人能够表示“一般了解”;有14%的人表示“从没想过”。这一结果表明我系部分大学生对学校的有关规定没有一点认识,不具备起码的羞耻心理,同时也说明加强对学生管理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是十分有 必要的。另一方面,对因考试作弊而受到处分的学生,认为“可能情由所原,酌情处理”的学生有8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有62人认为“行为恶劣,应严惩不贷”, 占被调查人数的32%,可见我系多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行为表示理解。

  四、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我院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能够认识到作弊对大学生成才不利,一方面又对考试作弊行为持非常宽容的态度,有44%的大学生认可作弊行为。

  2、造成大学生作弊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与我系大学生过分注重分数、奖学金和各种荣誉的获得有直接关系,还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努力怕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书、难以向家长交代。从客观上讲,考试作弊成风的大环境和周围屡屡作弊成功的范例,诱发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作弊的队伍中。

  3、大一新生刚进大学,对一切都很陌生,相对比较遵守校纪校规。而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时间对环境已经很了解,同时受环境所影响而改变,上课迟到,旷课、早退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像中学时觉得是很严重的问题了。一年的大学生活使很多学生已经把以前以学习为中心的习惯淡忘了,进而在考试中时有作弊现象发生。

  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高中和大学的教育,多以“灌输式”的模式为主,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部分的老师们也是只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硬着头皮去学枯燥的课本知识,硬着头皮去考试,极易滋生厌学的情绪,进而引发作弊的恶习,因此,老师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和授课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不同的方面综合评定学生,而非只看成绩,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急功近利的现状,降低考试作弊率。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2016关于大学生依赖手机调查报告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