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运行的调查报告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效途径,自2009年在我县实施以来,在工业用地补偿、重点项目招投标、要害职能部门监管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构筑了一道预防腐败的防线,形成了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达到了“防范在前,预警在先”的目的,促进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支撑。

  新成效新亮点

  廉政风险防范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经过几年的运行和探索,初步取得了实效:

  一是干部廉政意识得到增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监督范围,形成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全体领导干部的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自2011年以来,我县82名镇、部门主要负责人和325名科级领导每年与县政府、本单位签订廉政风险防控责任书已成为一项制度。

  二是议事程序得到全面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实施,为各单位正确决策搭建了平台,从公开、办事流程、问责、落实方面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程序性、实效性,杜绝了以往个别单位重大事项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使全县信访率明显下降。据统计,2010 年全县信访为89件,到2011年下降为57件,下降率为64%。

  三是人事管理得到不断规范。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实施,消除了人情困扰,杜绝了腐败滋生,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选人用人。在2011 年县乡换届中,我县按照严格程序、民主公开、会议票决、强化监督的方式,全县调整干部110名,其中平调交流73名,转任重要岗位8名,新提拔14名,退二线改任非领导职务15名,没有发现一例违规提拔行为,在全县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项目建设监管得到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实施,使各项资金得到有效监管。如在重点项目招投标中,通过公开招标,严格招投标程序,实行合理低价中标、工程量清单报价中标、远程招标、廉洁承诺、三金转账、工程质量担保六项具体制度,确保了评标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据统计,近年我县在项目中设置审批程序风险点5个、监督环节6个、编制文件4个、非常态议标5个,使全县1284个项目如期竣工。如在海螺水泥、陶瓷、宝汉高速征地拆迁补偿中,通过实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了项目区5个镇、29个村230户2957.96亩征地补偿款7766.298万元资金安全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

  新情况与新问题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对此项制度不重视,认为这是纪委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没有认真研究其作用和效果,存在认识不够,工作落实不力的现象。体现在有的单位在实施中有抵触情绪;有的领导认为实施制度对自己权利形成约束;有的单位做表面文章,落实效果不佳;有的干部职工认为自己岗位上没有风险点不愿查找;有的虽然制定了防范措施,但不能积极去落实等等。

  二是风险点查找不全。有的单位查找的风险点面面俱到,重点岗位不够突出,淡化了防范的作用;有的工作出于应付,找出的风险点只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的防控措施太大太笼统,起不到防范廉政风险的作用;有的单位完善制度时全部重修,导致风险防范重心失衡,影响工作进展和效果;有些单位设置风险点没有等级,体现不出侧重点,起不到准确的警示作用;部分单位没有认真履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各个环节的职责,仍然按照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办法行事,创新不够,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体系。

  三是措施落实不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着力点就是预防体制的建设,有的单位缺乏有效的实施方案,防范流于形式;有的单位找出了风险点,但没有防范措施;有的单位制定了防范措施,但没有落实监督。这些都导致工作措施不完善,工作落实不力,推进力度不大,阻碍了制度的有效性。

  新思路及新对策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一件新生事物,在实践中,我县经过不断完善,积极探索,认为县区主要在工业用地补偿、重点项目招投标、要害职能部门监管等方面强化防范工作,才是关键所在,能够真正起到防范的作用。

  一要围绕工业用地补偿,强化资金监管,确保群众利益。要针对项目建设征地补偿中出现补偿不到位等现象,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一要开展三级教育。按照项目区分区包片,通过组织项目涉及的发改、土地等部门召开协调会,明确其在征地补偿中的职能;通过组织项目区镇、村、组干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增强各级干部廉政意识;通过组织召开项目区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各项补偿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征地监督之中。二要完善管理机制。成立项目区风险防范领导小组,与相关部门签订履行防范职责责任书,与涉及的镇纪委签订履行第一职责责任书,完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征用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管理。三要进行全面防控。征地拆迁中容易引发的纠纷主要在征地面积丈量、拆迁房屋面积核算、地面附属物及青苗补偿数量等方面,在确定风险点时,要将重点放在以上环节。在防控中,组织项目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通气会,镇村召开通报会,向群众随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村组利用民主议政日、公示栏等,对征地面积、房屋核算等各个防范点向群众进行及时公开,这样才能使资金安全有效,维护项目区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招投标程序,确保项目安全。重点项目资金大、任务重,尤其是项目的招投标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处于源头地位。为了使工程建设安全、高效,要将项目建设招投标作为重点防范。一要查准防控点。要把风险确定为决策、管理流程和非常态下管理三个区段,将项目审批程序、招标审批程序、招标工作流程、编制招标文件、工作计划、招标条件、招标期限、专家信息、非常态下涉及金额较大任务时间要求紧不具备公开招标条件邀标议标工程等方面确定为风险点。二要出台防控办法。针对查找的风险点,要完善修订《招投标监督办法》,全面推行所有项目实行合理低价中标、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远程评标、廉洁承诺、三金转账、工程质量担保六项制度,建立招投标方案审查、招标文件审核、项目实施监督、政府采购监督四个台账,完善招投标领域廉政风险防范措施等,防止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三要严格招标程序。成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立项、招标等环节严格依照相关制度程序进行。项目招标会要由县招标办及项目所属单位纪委(纪检组)全程参与监督,邀请县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参加,当场监督,宣布中标。招标前,项目所属单位及时对投标单位资格预审结果在单位进行公示,招标后对评标结果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评标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

  三要围绕要害职能部门,强化权力监督,确保阳光运行。要害职能部门承担着全县的重点工作,要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职责进行防控。一要明确责任人。要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廉政风险防范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风险防范工作负总责。二要确定防控对象。要从规范工作程序、权力事项、单位机制等方面,坚持个人查找岗位职责风险、单位查找制度机制风险相结合的原则,把负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人财物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确定为风险防控点。如我县林业局在项目计划、资金分配、检查验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人、财、物管理等关键岗位查找出风险点72个,其中单位风险点13个(一级风险点10个,二级风险点 3个)、岗位风险点59个(一级风险点13个,二级风险点22个,三级风险点24个)。三要实施监管防控。根据单位、岗位和人员工作内容、任务和责任,要求各单位按照“四个一”(一个风险点落实一项措施、一个岗位签订一份承诺书、一类风险制定一项制度、一个单位健全一套防范办法)要求,建立完善重点职能部门财务监管新机制,积极推行“三公开、四流程、一问责、六落实”机制(即单位实行制度、财务、考评公开;议事程序、项目建设、政府采购、人事管理四个流程和问责;领导、人员、思想、调查、处理、落实)。如我县林业局与基层单位签订风险承诺书59份,修订完善重点工程管理办法等制度26个;教体局公开制度、财务、考评公开29次;司法局制定《首问负责制》等制度8项43条。自风险防控机制推行以来,全县共排查廉政风险点346个,修订完善防范措施321条,有效地防范了单位“一把手”在“人、权、财、物”等方面发生不廉洁行为。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效途径,自2009年在我县实施以来,在工业用地补偿、重点项目招投标、要害职能部门监管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构筑了一道预防腐败的防线,形成了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达到了“防范在前,预警在先”的目的,促进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支撑。

  新成效新亮点

  廉政风险防范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经过几年的运行和探索,初步取得了实效:

  一是干部廉政意识得到增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监督范围,形成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全体领导干部的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自2011年以来,我县82名镇、部门主要负责人和325名科级领导每年与县政府、本单位签订廉政风险防控责任书已成为一项制度。

  二是议事程序得到全面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实施,为各单位正确决策搭建了平台,从公开、办事流程、问责、落实方面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程序性、实效性,杜绝了以往个别单位重大事项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使全县信访率明显下降。据统计,2010 年全县信访为89件,到2011年下降为57件,下降率为64%。

  三是人事管理得到不断规范。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实施,消除了人情困扰,杜绝了腐败滋生,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选人用人。在2011 年县乡换届中,我县按照严格程序、民主公开、会议票决、强化监督的方式,全县调整干部110名,其中平调交流73名,转任重要岗位8名,新提拔14名,退二线改任非领导职务15名,没有发现一例违规提拔行为,在全县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项目建设监管得到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实施,使各项资金得到有效监管。如在重点项目招投标中,通过公开招标,严格招投标程序,实行合理低价中标、工程量清单报价中标、远程招标、廉洁承诺、三金转账、工程质量担保六项具体制度,确保了评标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据统计,近年我县在项目中设置审批程序风险点5个、监督环节6个、编制文件4个、非常态议标5个,使全县1284个项目如期竣工。如在海螺水泥、陶瓷、宝汉高速征地拆迁补偿中,通过实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了项目区5个镇、29个村230户2957.96亩征地补偿款7766.298万元资金安全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

  新情况与新问题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对此项制度不重视,认为这是纪委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没有认真研究其作用和效果,存在认识不够,工作落实不力的现象。体现在有的单位在实施中有抵触情绪;有的领导认为实施制度对自己权利形成约束;有的单位做表面文章,落实效果不佳;有的干部职工认为自己岗位上没有风险点不愿查找;有的虽然制定了防范措施,但不能积极去落实等等。

  二是风险点查找不全。有的单位查找的风险点面面俱到,重点岗位不够突出,淡化了防范的作用;有的工作出于应付,找出的风险点只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的防控措施太大太笼统,起不到防范廉政风险的作用;有的单位完善制度时全部重修,导致风险防范重心失衡,影响工作进展和效果;有些单位设置风险点没有等级,体现不出侧重点,起不到准确的警示作用;部分单位没有认真履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各个环节的职责,仍然按照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办法行事,创新不够,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体系。

  三是措施落实不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着力点就是预防体制的建设,有的单位缺乏有效的实施方案,防范流于形式;有的单位找出了风险点,但没有防范措施;有的单位制定了防范措施,但没有落实监督。这些都导致工作措施不完善,工作落实不力,推进力度不大,阻碍了制度的有效性。

  新思路及新对策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一件新生事物,在实践中,我县经过不断完善,积极探索,认为县区主要在工业用地补偿、重点项目招投标、要害职能部门监管等方面强化防范工作,才是关键所在,能够真正起到防范的作用。

  一要围绕工业用地补偿,强化资金监管,确保群众利益。要针对项目建设征地补偿中出现补偿不到位等现象,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一要开展三级教育。按照项目区分区包片,通过组织项目涉及的发改、土地等部门召开协调会,明确其在征地补偿中的职能;通过组织项目区镇、村、组干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增强各级干部廉政意识;通过组织召开项目区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各项补偿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征地监督之中。二要完善管理机制。成立项目区风险防范领导小组,与相关部门签订履行防范职责责任书,与涉及的镇纪委签订履行第一职责责任书,完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征用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管理。三要进行全面防控。征地拆迁中容易引发的纠纷主要在征地面积丈量、拆迁房屋面积核算、地面附属物及青苗补偿数量等方面,在确定风险点时,要将重点放在以上环节。在防控中,组织项目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通气会,镇村召开通报会,向群众随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村组利用民主议政日、公示栏等,对征地面积、房屋核算等各个防范点向群众进行及时公开,这样才能使资金安全有效,维护项目区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招投标程序,确保项目安全。重点项目资金大、任务重,尤其是项目的招投标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处于源头地位。为了使工程建设安全、高效,要将项目建设招投标作为重点防范。一要查准防控点。要把风险确定为决策、管理流程和非常态下管理三个区段,将项目审批程序、招标审批程序、招标工作流程、编制招标文件、工作计划、招标条件、招标期限、专家信息、非常态下涉及金额较大任务时间要求紧不具备公开招标条件邀标议标工程等方面确定为风险点。二要出台防控办法。针对查找的风险点,要完善修订《招投标监督办法》,全面推行所有项目实行合理低价中标、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远程评标、廉洁承诺、三金转账、工程质量担保六项制度,建立招投标方案审查、招标文件审核、项目实施监督、政府采购监督四个台账,完善招投标领域廉政风险防范措施等,防止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三要严格招标程序。成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立项、招标等环节严格依照相关制度程序进行。项目招标会要由县招标办及项目所属单位纪委(纪检组)全程参与监督,邀请县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参加,当场监督,宣布中标。招标前,项目所属单位及时对投标单位资格预审结果在单位进行公示,招标后对评标结果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评标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

  三要围绕要害职能部门,强化权力监督,确保阳光运行。要害职能部门承担着全县的重点工作,要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职责进行防控。一要明确责任人。要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廉政风险防范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风险防范工作负总责。二要确定防控对象。要从规范工作程序、权力事项、单位机制等方面,坚持个人查找岗位职责风险、单位查找制度机制风险相结合的原则,把负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人财物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确定为风险防控点。如我县林业局在项目计划、资金分配、检查验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人、财、物管理等关键岗位查找出风险点72个,其中单位风险点13个(一级风险点10个,二级风险点 3个)、岗位风险点59个(一级风险点13个,二级风险点22个,三级风险点24个)。三要实施监管防控。根据单位、岗位和人员工作内容、任务和责任,要求各单位按照“四个一”(一个风险点落实一项措施、一个岗位签订一份承诺书、一类风险制定一项制度、一个单位健全一套防范办法)要求,建立完善重点职能部门财务监管新机制,积极推行“三公开、四流程、一问责、六落实”机制(即单位实行制度、财务、考评公开;议事程序、项目建设、政府采购、人事管理四个流程和问责;领导、人员、思想、调查、处理、落实)。如我县林业局与基层单位签订风险承诺书59份,修订完善重点工程管理办法等制度26个;教体局公开制度、财务、考评公开29次;司法局制定《首问负责制》等制度8项43条。自风险防控机制推行以来,全县共排查廉政风险点346个,修订完善防范措施321条,有效地防范了单位“一把手”在“人、权、财、物”等方面发生不廉洁行为。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2015关于强化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2015关于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