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情况调查报告(2)

4、农户存粮方面

  对20户农户的调查情况看,人均耕地面积均不足1亩,每年收获的粮食仅够全家的人畜口粮,双竹镇的陈齐华因将稻田改为鱼苗繁殖场,全靠买粮吃。就两个镇的20户农户来看,2003年存粮总计6400斤,与2002年比增加200斤。其原因是,虽然总的粮食产量减少,但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户余粮略有增长。

  5、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情况

  对20户农户调查的情况是,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预计比2003年减少0.9亩,永川市的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将达105万亩,比2003年略有增长,其原因是:一是当前粮油价格回升,农民种田积极性有所提高,一是预计2004年的气候条件比2003年要好,加之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得到维修维护,抗灾避灾实力增强,去年干旱的田土能及时的耕作。

  6、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方面

  对20户农户调查的情况是,农户自身对农业的投入与2003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增加,从调查的双竹镇、临江镇来看,2004年度对农业的投入是增幅较大的,其中双竹镇政府2004年在镇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拿出10万元资金用于各项农业生产工作与技术推广,维修维护农田水利设施。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的主要理由有:一是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各级党政对农业特别是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认识明显提高;二是去冬今春以来,粮食价格有所提高,老百种粮积极性有所高涨;三是各级党政加大了对“三农”的考核力度。

  7、农民对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的看法和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由于永川市乃至整个重庆地区基本上属自产自销型农业,加之农民从中央1号文件中又得到了实惠,如农业税降低了一个百分点,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各种农业特产税等项政策,各级党政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有所改变等等,因此,来自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心声是非常感谢党和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建议:

  1、各级党和政府也要重视程度“三农”问题,并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切实把中央的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

  2、请求各级财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每年从财政列支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抗灾避灾和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3、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保护的保护力度,坚决制止乱批乱建行为,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4、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粮食直补”政策,保障党和国家给农民的政策落实到农民头上,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

  5、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力度,确保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及时、到位,并深入到农村的千家万户。

  三、 民收入方面的调查情况

  2003年全市乡村总户数249235户,乡村总人口80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资源43万人,农村经济总收入69亿元,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30.6亿万元,分别比上年增6.9%、5.4%,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种植业收入11亿元,占37.2%,养殖业收入85亿元,占27.8%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11.1亿元,占35%,另外出劳务收入达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被调查的20户农户的基本情况

  根据通知要求,在双竹镇转龙村、临江镇桃李村各调查了10户农户。被调查的农户中共有家庭人口75人,劳动力53人,承包地面积64.4亩。

  1、粮食生产情况

  2002年播种面积50.6亩,粮食产量4.8万斤,粮食单产为944斤/亩,农户存粮6200斤,粮食生产总投入7280元。

  2003年播种面积46.2亩,粮食产量4.6万斤,粮食单产为1001斤/亩,农户存粮6400斤,粮食生产总投入6326元。

  2004年预计播种面积45.3亩,粮食产量5.1万斤,粮食单产为1126斤/亩,农户存粮3300斤,粮食生产总投入6980元。

  2、农民收入情况

  永川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688元增加到2003年的2844元,增加了156元,增长5.8%。

  从调查的农户来看

  2002年农民人均收入2624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60元,占收入的17.5%、养殖业收入1078元,占41%、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272元,占10%、本地务工收入44元,占1.5%、外地务工收入769元,占29%。

  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3029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77元,占收入的17.5%、养殖业收入1089元,占36%、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285元,占9%、本地务工收入305元,占10%、外地务工收入772元,占25%。

  2004年预计农民人均收入3221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96元,占收入的18.5%、养殖业收入1223元,占38%、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442元,占13.2%、本地务工收入44元,占1%、外地务工收入916元,占28%。

  3、人均纯收入增减变化

  通过调查了解,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来源主要是粮食生产收入、多经收入、养殖业、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五个方面。

  近两年其收入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种植业收入比重基本持平,养殖业,二三产业及外地务工收入比重逐步调整。在种植业收入中,从调查的农户来看,粮食生产呈现逐步让位于多经生产趋势,如一部分农民改种种水果、花椒等经济作物。又由于种粮与养殖业的比较效益,一部分农户又重点发展养殖业,如养猪、养鱼等。

  ①粮食播种面积稳步下调、粮食产量稳中略增

  农民为了增收,按市场的要求,调整农业内部种植结构,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给多经作物生产和退耕还林腾出空间。2004年20户农户粮食播种面积预计比2002年减了5.3亩,仅两年时间减了10.5%,户均减了0.3亩用于退耕还林、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②养殖业生产稳步发展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养殖业生产逐渐由分散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由于规模养殖具有较好的规模效益,从调查的农户中可以看到,有几户专业养鱼大户、养猪大户养殖业生产逐渐由分散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③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稳步上升。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积极从事二三产业,为农民带来了较好的收入。

  ④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查了解,2003年在被调查的20户农户中就有14人外出务工,占劳动力的28%。其务工收入人均达772元,占人均总收入的25%。形成了农村相对稳定而又举足轻重的劳务经济。2002据调查,农民家庭日常开支中的80%是务工收入,60%的生产资料购买是靠务工收入支付。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稳定增长有二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每年农村人口中劳动力的新增人数。这部分新增农村劳动力多数是初,高中毕业生,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新,不满足于农村现状,希望走出家乡去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很快加入了外出务工的劳动大军。2004年务工收入人均达916元,占总收入的28%,人增收144元。

  4、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

  ①国家对农民直接投入较少,农民没有得到较多的实惠。农民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减产减收。

  ②由于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导致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力,另增大农民生产成本,导致农业减产减收。

  ③国家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还没有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1、我市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与机构人员落实情况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土地经营的合理化流转,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我市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张德宽为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康纪强任副组长,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劳动社保局、市教委、市农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永川市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工办内,负责全市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的日常事务和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不定期会议联席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健全了培训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培训工作的规范运转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并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补助管理(试行)办法》,我市于2003年9月中旬对全市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了公开采购,确定了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永川分校、城关职中工商校、永川松既职中、永川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永川千荷美容学校、永川服装职业技术学校等6所培训机构为我市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定点培训机构。

  2、2003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和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预期情况

  据统计,我市200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数量为14.5万人,其中有组织外出的占10%左右,盲目外出的占90%左右;预计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将达到16.5万人左右。

  3、外出务工人员中,找到工作的情况分

  根据调查的情况显示,外出务工人员中,找到工作的约占70%左右,能按时拿到工资的占找到工作人数的70%左右。

  4、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接受培训情况

  农民在外出务工中,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或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约10%左右;在培训机构的选择上,一般选择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多为法律法规知识、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政府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培训和就业工作实行扶持,有的采对参加培训农民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资金、或出台一些有关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或给予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或对培训机构给予奖励等优惠政策。

  5、农民外出务工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其愿望与要求

  目前,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些企业和单位任意克扣农民工工资;在处理农民工工伤事故时,农民工的利益得不到保护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许多农民工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享受不到工伤保险与就业期间的医疗保障。农民工希望各级党政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给予他们合法权益得到合法的保护,如成立劳务求助中心可以为外出务工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与法律的咨询、法律的援助等。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下一篇:三农问题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