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及释义

时间:2023-02-06 11:00:42 成语 我要投稿

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及释义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成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及释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及释义

  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及释义 篇1

  晋朝时期,出了一位名叫刘琨的英雄。他喜欢与一些有志气的年轻人结交,讨论天下大事,要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博得个青史留名。一天,他得知朋友祖逖已经当上了朝廷的官员,心里着急起来,就给亲属写信说:

  “我每天都是枕着兵器躺在床上,一直等到天亮,一心想要为朝廷出力,杀退贼兵。可惜祖逖比`我先一步去建功立业了!”

  刘琨到了二十六岁的时候,也被朝廷委任为官员,为司隶从事,一直做到著作郎、太学博士、尚书郎。

  在刘琨担任并州刺史的时候,晋阳闹起了灾荒,很多老百姓因为找不到吃的,活活饿死了。灾民没有办法,只得携儿带女逃往南方,剩下的`人家不到两万户。贼寇也趁机作乱,百姓们吓得不敢出门。

  刘琨得知消息后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招募了一千余人,带领他们去晋阳平乱。平乱之后,刘琨派人将尸骨好好埋葬,重新修造衙门、庙宇,让百姓耕种土地,派军队对他们进行保护。不久,灾区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人口也增多了,又能听到鸡鸣狗叫之声了。

  不料,胡人想到晋阳劫掠财富,派兵将晋阳城团团围住。城内只有很少的一点儿军队,没有力量杀退贼兵。大家非常焦急,刘琨表现得非常镇静。到了夜间,他趁着月光,在城楼上吹起箫来。刘琨的箫声悲切凄凉,如泣如诉,城外的胡兵听了,一个个凄然长叹。

  到了半夜,刘琨又吹起了胡笳,那乐声使胡人暗生思乡之念。其实,胡兵来打仗实在是身不由己,他们之中,哪一个不想念亲人呢?他们想着家乡,全都流下了眼泪。天快亮的时候,刘琨又吹起了箫,胡人再也受不了了,纷纷骑上战马,回家乡了。

  成语释义

  头枕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杀敌报国的心情非常迫切,一刻也不懈怠。

  故事出处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出处译文

  我每天都是枕着兵器躺在床上,一直等到天亮,一心想要为朝廷出力,杀退贼兵。

  枕戈待旦文言文翻译

  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常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

  翻译:

  刘琨年少而有志气,有纵横的才能,喜欢结交朋友,而颇浮夸。和范阳的祖逖是朋友,听到祖逖被任用,些信给亲人朋友说:“我(每天晚上)枕着刀剑等到天亮,志在剿灭叛逆的贼虏,常常害怕祖逖比我先用了他的鞭子(这里不知道对不对)。”他们的意气如此接近。在晋阳,常常被几重的胡骑(这里应该是指匈奴)围住,城里窘迫没有对策,刘琨乘着月色登到高楼上发出啸声,贼人听了,都神色凄然地长叹。到了半夜,又弹奏起胡笳,贼人听了又流泪唏嘘,深切的想念起家乡。

  枕戈待旦的故事

  西晋的时候有两位有名的将军,一个叫祖逖,一个叫刘琨。

  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常在一起,互相勉励,决心为国家效力。夜里他们睡在一个床上,同盖一条被子,一听到鸡叫,就赶忙起来,跑到庭院里舞剑(闻鸡起舞)。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领兵北伐,收复了一些失掉的地方。刘琨得知非常兴奋,他给亲戚朋友写信说:“我时刻准备去砍掉敌人的头颅,常常担心祖逖走到我前边去了,每天都是枕着武器在等待天亮(枕戈待旦)!”

  由这段历史产生了两个成语“闻鸡起舞”与“枕戈待旦”。“闻”是听到;“舞”是舞剑。“闻鸡起舞”是听到鸡叫声就起来舞剑,后来常用它比喻立志为国出力的人的爱国热情和行动。“戈”是古代的一种武器;“旦”是天明。“枕戈待旦”是枕着武器睡觉,等待天明。现在用它比喻警惕性极高,随时准备打击敌人,也常用来比喻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

【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及释义】相关文章:

关于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01-23

有关枕戈待旦的经典成语故事08-02

闭月羞花成语故事及释义01-17

挑肥拣瘦成语故事及释义02-14

得心应手的成语故事与释义06-01

得心应手的成语故事及释义06-02

如释重负成语故事及释义01-06

安居乐业的释义及成语故事04-10

对牛弹琴的成语释义及成语故事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