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马原:重者恒重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的马原选择题部分,包括4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分值共计12分。其中,单选题的第2题、第3题、第4题和多选题的第18题、第20题属于识记类题目,较容易。单选题第1题、多选题的第17题、第19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答案,属中等难度。

  马原学科中,辩证法与认识论是分析题的“重灾区”,但并非是要大家没有侧重地把这两部分内容一字不落背下来。我们都知道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所以在辩证法部分,对立统一规律一定是备考的极重点。因此在2014年考研中,第一问规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这时毫无疑问首选就对立统一规律。我们政治教研室李先灵老师提醒各位2015备考的学子同样要重视这一考点,道理在于——重者恒重。

  答题时关键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对立的两个事物之间(结合材料处)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利用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我们要善于认识、利用客观条件,协调事物之间的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出现“转化”、“借助”、“吸取”等关键词都可以答考点“同一性”。)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A

  考查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解析: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人们已经获得的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成分,都是通向绝对真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是以往实践和认识已经达到的成果,又是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爱迪生认为自己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并不是失败,而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就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认识中所获得的阶段性的相对真理。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考查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解析: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答案:B

  考查点: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解析: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企业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主要原因就是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

  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 C

  考查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解析: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17. 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示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

  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 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 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 BD

  考查点: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解析: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选项A前半句不严密。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选项C错误。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BD正确。

  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 )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2015考研思修法基客观题必备答题模板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