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28 09:50: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一下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基础。本节课主要将算理迁移,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减的问题。本节课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教学设计

  一、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春天到了,森林里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参加运动会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我们先来到射击赛场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的气球上有“1”,有的有“10”。

  师:谁能说得再具体一些?

  生2:有4个“10”和5个“1”。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1号小猴准备射击了,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要看清小猴的射击过程。

  (动画演示射击过程。)

  师:刚才的射击过程你看清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3:小猴射掉了3个十。

  师:能不能完整地说一说原来怎样,射掉后又怎样?

  生4:原来有4个十和5个一,小猴射掉了3个十,还剩1个十和5个一。

  师:你能用一道数学算式来表示刚才的射击过程吗?

  生5:45-30=15。

  情境引入,渗透算理。小猴射击比赛,将数的组成直观化,将减法的意义形象化,让抽象的算理在问题解决情境中进行有机的渗透,让算理生动起来,课变得有趣、实在。

  2.教学45-30=15。

  师:结合射击的过程,我们得出了45-30=15。45-30真的得15吗?谁能证明给老师看看?

  (1)摆小棒

  师:同学们的学具盒里都有一些小棒,请大家想一想,怎样用小棒来验证45-30是不是得15?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该怎么来表示。

  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一边摆一边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师:先摆什么?再摆什么?

  生:先摆4个十,再摆5个一,拿走3个十。

  师:还剩多少?

  生:还剩1个十和5个一。

  师:你的意思是先摆4个十再摆5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1个十和5个一,是15,是吗?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

  学具操作,探索算理。低年级学生理解算理需要借助直观,教师适时追问,学生借直观操作进行观察、思考,在复述的过程中建立表象,在师生的对话中,学生理清了算理,沟通了算法与算理之间的联系。

  (2)拨计数器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验证了45-30得15。可老师还是有点怀疑,你们能用计数器再来验证一下吗?谁来拨一拨?

  生(操作演示):先拨4个十再拨5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1个十和5个一。

  (教师结合电脑进行演示。)

  教具演示,讲清算理。通过操作计数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强化操作过程,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口算

  师:看来45-30真的'得15。谁能不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自己说一说45-30是怎么算的?

  生1:45里面有4个十和5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1个十和5个一,就是15。

  师:你说得真好,能再说一遍吗?请大家仔细听,看谁能说得和他一样好。

  适时抽象,再现算理。从表象入手,引起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从“数”的角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3.教学45-3。

  师:2号小猴又要开始射击了,大家看仔细喔,并用一道算式表示2号小猴的射击过程。

  (动画演示:小猴射掉了3个一。)

  生:45-3=42。

  (引导学生说算理:45里面有4个十和5个一,去掉3个一,还剩4个十和2个一,是42。)

  师(出示练习54-3、87-4):看一看,想一想,应该怎么算?

  联系经验,感悟算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新知是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了旧知的有效迁移。练习中让学生说计算过程,进一步感悟算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的能力。

  4.对比、小结。

  投影出示做过的6道算式:

  45-30= 45-3=

  34-10= 54-3=

  53-20= 87-4=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左边减去的数个位都是0。

  师: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整十数”。还有什么发现?

  生:右边减去的数都是一位数。

  师:这就是老师想跟大家一起研究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板书课题)

  师:减整十数的时候,就想着减去几个十;减一位数的时候,就想着减去几个一。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看清减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

  变式对比,理解算理。变式对比训练,给学生感悟、总结、概括策略和方法的机会,并适时进行数学方法的渗透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理,培养了学生的思辨力。

  二、练习巩固

  1.小青蛙跳荷叶。

  师:小朋友们帮这只小青蛙顺利通过了赛道。可是有两只小青蛙在赛道上哭了起来,它们没能跳过荷叶,我们一起来看看问题出在哪儿了。

  (纠错:54-20=52,76-4=36。)

  2.小松鼠摘松果(解决问题)。

  师:快看,小松鼠们正忙着比赛摘松果呢!(出示:两只小松鼠分别摘了50颗、67颗松果)谁赢了?多摘了多少颗?

  练习设计,紧扣算理。练习重视层次,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扶放结合。充分挖掘习题功能,丰富习题内涵,对比紧扣算理,突出算法,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运用算法,进行技能的训练。

  三、拓展提升

  师:比赛结束了,小动物们都忙着去领奖品呢,想知道有多少小动物能得到奖品吗?秘密就藏在这个魔法箱里。

  (电脑出示:一等奖奖品准备了15个,还剩5个,有多少小动物得了一等奖?二等奖奖品准备了34个,还剩10个,有多少小动物得了二等奖?三等奖奖品准备了53个,还剩13个,有多少小动物得了三等奖?)

  师:小动物们得到了奖品非常高兴,小朋友们,你们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老师还给大家留了个课后小任务,希望大家能选择一道算式,编一个数学小故事说给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听一听,能做到吗?

  拓展提升,内化算理。关注、激活并巧妙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使学生觉得新知识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感受过的,心理上容易接纳,认识上容易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关注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问题,而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却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本课的教学由情境引入,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进行尝试,借助小棒、计算器等素材的巧妙运用,为学生搭建起了理解算理的平台。

  综观本课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注意指向问题的本质,教师的艺术引导和不断追问,使学生实现了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外在形式到思维本质的提升。从教学方式来看,教师善于等待,注意退居幕后适时点拨。教师注意将探索性操作调整为理解性操作、验证性操作。组织操作、检验算法是应学生之所需,摆小棒、拨算珠的过程也是加深学生理解计算的重点与难点的过程。整节课,教者借助直观,突出计算教学的核心――为什么这样算,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中凸显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心理学研究得出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本课教学的过程显然与上述规律一致,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具、学具,从算法直观到算理抽象,比较清晰地揭示了算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这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总之,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化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度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设计04-26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11篇09-03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05-09

关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的范文05-09

《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设计论文05-03

小鸟的教学设计04-09

《蚕丝》的教学设计04-03

《灯光》的教学设计06-12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04-23

《荷花》的教学设计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