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我们》读书笔记

时间:2021-06-20 12:45:5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我们》读书笔记

  导语:我们到底能不能达到自由?当我们的以后会如何?看看扎米亚京的《我们》,看看这篇读书笔记。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我们》读书笔记

  扎米亚京的《我们》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具体来说是反专制主义和反全权主义的小说。乌托邦在托马斯·莫尔看来是一种完全理性的共和国,而后这种乌托邦主义发展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进而演化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

  乌托邦主义既然发展成为了共产主义,那么这种共产主义何以与扎米亚京所体现的社会的那种专制主义和全权主义有相同之处呢?从历史上来看,共产主义的前期过渡时期需要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一种人民大众的专政,是以公众意志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而全权主义是一个以共同体、极端的公共意志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同体和公共意志高于个体。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别众意和公意。因为在操作方式上,原本合理的众意很容易被领导者设计为一种公意。从表面上看,公众意志是个别意志的总和,除掉这些个别意志间相互抵消的部分之外,剩下的总和仍然是公共意志。但是事实上,众意社会是允许私意多元并存的聚合社会,而公意社会却是只有一个“透明”的“道德同一”。因此一旦众意渐渐变为公意,并使这种公意极端化,那么私人意志就被压制和消除,那就不可避免地放弃民主与自由,建立为一种同一化的全权主义社会。

  而小说正体现这一点,在小说中,“我”的概念意味着私人、个性、个人化。“我们”的概念意味着集体化。所有的人思想相同,行动相同,是一个单一化的世界,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小说中,人们的个人时间有两个小时,没有私人空间和私人时间,一切都是标准化秩序化和大一统的。私人化的名字被号码所代替,如:D-503,I-330,R-13……。原本是私人化的艺术创作服从于大一统王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没有灵感没有鉴赏力,也没有幻想和冲动。

  大一统王国不仅认为这种统一化的公共意志可以带来幸福——数字的幸福,并要在整个宇宙实现这种幸福,并且是以强制的手段实现这种幸福。

  同样的,在共产主义革命阶段,我们似乎也经常碰到“以强制的手段实现幸福”的说法,正是因为这种强制的手段,才是的共产主义不免与法西斯主义相似。“虽然在理论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存在一些不同。共产主义理论主张,专政虽然是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严厉手段,但它伴随革命的结束而结束,最终替代它的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人们组成的民主政府,法西斯主义理论则要让专政永存,完全排斥民主理想。”而最后共产主义革命的失败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专制主义都反映了共产主义理论自身的矛盾。因为革命在追求自由和民主的同时,使用了非自由和非民主非人道的手段,导致的结果是采用的手段压倒了理想中的目的。而法西斯主义则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它不过是通过消除个人自由来设计一个统一的没有矛盾的社会,也想给整个世界设计一种大一统的幸福。同样小说中大一统王国的领袖“大恩主”也是以冠冕堂皇的理由采取着极权统治。

  阿伦特在她的第一本主要著作《全权主义的起源》就给我们描绘了如小说里大一统王国的图景,她认为这种政权的基础是整体性的意识形态、对群众的大规模的动员、系统的操纵和灌输,以及一贯的专家治国论的政治观。政治领袖把人当作可塑性材料,人类被剥夺了自由行动的能力,全权主义政权把行动看作是一种威胁,追求公民生活中的可预见性行为,以求更容易的控制他们。小说中正是如此,人人住在玻璃房子里,因为透过玻璃房子,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可见的,人没有隐私,所有的行为都是可预见性的,他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同一时间起床、吃饭、工作与散步,一切都是“明明白白”,没有什么未知数X——即不可预见和捉摸不透的东西。如果一旦出现了非理性的东西,比如冲动和梦幻,那都成为了一种病态,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小说无疑表现了一种更为极端化的全权主义,极端到恨不得这个世界所有人的长相都是相同的,再也没有任何一点分别。

  大一统王国认为,既然长久以来饥饿和爱情主宰着整个世界,所以如果想控制世界,首先要控制面包与爱情。面包代表物质享受,是人类最最根本的需求。而爱情则是最为妙不可言,充满私人化情绪与感受的东西,如果连这种高度个人化的东西都能被控制,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被控制的了。在这里虚构了一个只要登记就能让人享有性生活——因而可以消灭嫉妒这种私人化感受——的不可思议的滥交世界,让每一个读者都不能容忍它的存在与建立。因为这里的世界连最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一切都被极权所覆盖。

  小说主人公D-503用桎梏对应良性、和谐、逻辑和理性,用自由对应可怕的荒蛮、未知。他认为有意识的非自由才为美,没有自由的人才能思想纯正、毫无邪念。从桎梏中解放是人类犯罪的本能。自由与犯罪密不可分,自由等于零,那么他就不会去犯罪,是人不犯罪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他从自由中解放。

  小说主人公在一开始极力用夸耀的口吻赞美他所生活的大一统王国,让我们看到了他那种不自知的可悲,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今的很多人处于专制统治下的人同样毫不自知,甚至是沉浸于这种没有自由的“幸福”中并沾沾自喜。

  作者通过一个未来人对荒谬绝伦的未来世界的描写,让我们审视那个理想中的高理性、秩序化世界的可笑可悲之处,我们会认为那一切都是不可思议和反人性的,如果未来对于我们现在是荒唐的,那么我们也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当今世界,怀疑当今世界较之古代世界是否也呈现的了这种相似的可悲与荒诞之处。

  另一个人物I-330是大一统王国的'反叛,是属于人的世界的代表,她让D-503感受到了一种威胁,对于已有幸福的威胁,但是他感到这种威胁具有很强的诱惑力,是一个不能言说不能解开的谜。他有了爱情有了迷醉,他在原有的幸福和当前的震撼中挣扎,一步步走向真正的人。但是,D-503是脆弱的,当他真正面对强大的威权,他感到自己的渺小感到恐惧。他最终背叛了I-330,是她遭受极刑而死。他也因出卖了最后的一点人性成为了一架机器。

  在描述未来世界的时候,还体现了人的异化,表现了人机矛盾。未来世界是一个高科技社会,不仅人的外部生活是高度数字化的,连人的内部精神也变成了数字化的,比如小说中提到的科学伦理学体系,伦理学已经成为了以加减乘除为基础的数字科学。到小说的最后,人们必须做一场手术使自己再也不会“幻想”,人毫无疑问成了真正的机器。幻想是一种能给人带来希望、兴奋、忧伤、痛苦、怀疑、迷茫的私人的自然人性状态,正是这种自然人性使人还残留了一点真正值得存在的意义,但最后小说的结尾,拥有权力的统治者使用那种高科技技术使人性彻底的毁灭了,人都不成为人,那么在一个只有机器的世界就更用不着争取关注人性的民主与自由了。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我们》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1984》读书笔记06-11

《反脆弱》读书笔记03-27

反掌之易成语解释12-23

乡野那乌托邦的风02-19

职业规划之职业转型三部曲02-08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读书笔记12-31

职场经验之谁迷失了我们?12-30

2016振华三部曲《最好的我们》观后感12-29

智慧之花读书笔记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