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调研方法及调研步骤

  (一)调研方法说明

  本次调研将选取若干“第一书记”入驻村及其相邻村,以“第一书记”入驻村为实验组,以与入驻村具有相似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相邻村为对照组,运用问卷调查与现场实验的方法,考察“第一书记”驻村对村民公共参与、政治信任、一般信任等反映社会治理能力的指标产生哪些影响,其中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提炼“第一书记”驻村的成功经验,以及进一步完善该项工作的政策建议。

  此次调研通过社会调查与经济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第一书记”驻村后,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分村民的政治信任、一般信任等影响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价值观变化情况,系统深入地评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这一制度创新实验。此次调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将经济学实验融入社会实践,必然会对大学生巩固日常所学经济学理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对引导大学生了解党的政策、关注社会实践、了解农村现实,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问卷设计说明

  2014年6月,本次调研进入准备阶段,指导老师李建永严格把关,悉心挑选出11名优秀学生作为此次调研的调查员。同时组织成员召开小型研讨会,梳理调研思路,确定调研内容,完成组员任务分配工作。指导老师汪崇金负责制作调查问卷,问卷以调查对象分村干部卷与村民卷;同时,依据村内有无第一书记驻村,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整个实验依据现实条件,以信任博弈为基础,设计现场实验。抽取实验村进行调研,了解第一书记入驻村的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以小见大,反映“第一书记”相关政策的调控作用。

  此次调研以调查问卷为主,设计与之相关的现场实验进一步辅助理解,依据精密的实验理论,从侧面获取调研结果。调研问卷如上文所述,将被调研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中以村干部为访问主体的社区问卷和以村民为访问主体的个人问卷相辅相成,从主客体两方面共同反应“第一书记”入驻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

  实验组社区问卷中,设置“第一书记派出单位”“第一书记驻村时间”等问题,了解被调研村第一书记的基本概况。考虑到“派出单位”是否属管辖本地的单位,现任第一书记的驻村时间,以及之前有无第一书记驻村,以上因素皆有可能影响被调研村第一书记与村民的亲和程度,进而影响第一书记入驻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考虑到以上因素,设置诸如上文所述的基本概括调查,实属必要之举。此外,设置“第一书记入驻后,为村里组织过哪些活动”以及“第一书记入住后,为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的资金数目”两类极具针对性的问题,直接明了的反映第一书记为本村实施的惠民政策,通过细节问答,由表及里,反映第一书记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程度。此类问题不仅仅针对现任第一书记,同时借现任第一书记的评价,了解上任第一书记、上上任第一书记为本村村民带来的福利政策。通过一个样本,得到三组数据,不仅会提高调研效率,而且,得到的数据更系统。因为同一个村子,资源相同,背景相同,村民思想基本一致,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协调性和可靠性。问卷设置问题询问本村“五通十有”项目的完成情况,“五通十有”包括户户通电、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等,有致富项目、有办公室、有学前教育等,此类基础性项目的完成情况直接体现了本村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健全,侧面反映了本村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氛围,进而表现出第一书记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是否潜移默化地给村民带来了福音。实验组社区问卷设置另一模块,“对本村乡村治理的评价”,询问村民代表如何产生,村务公开情况,以及“一事一议”制度执行情况,从第一书记主观角度出发看村务治理,是第一书记眼中的村现状,是第一书记进行乡村社会治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对自己治理村务的主观评价,对此次调研有难以言喻的重要作用。对照组社区问卷与实验组平行,在实验组中对第一书记提出的问题对普通村委会书记同样有用,在对照组中对村委书记提出类似的问题,通过两者之间的作答比较,直观鲜明地体现两者之间的区别。

  针对乡村治理的社会调研,很明显,村民才是调研主体,他们是最真实的存在,往往最真实客观的数据就来自他们,所以说,在问卷设计中,针对村民提出的个人问卷才是重头戏。个人组问卷同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个人问卷除实验外,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对第一书记的评价”、“对本村乡村治理的评价”以及“对社会资本的衡量”四部分。问卷设有访问总长度,访问时间的长短直观反映了被访村民对问卷问题的重视程度,结合村民作答的详细程度和访问时间,大致可以得出此份问卷的可用程度和可信度,对调研结果的得出至关重要。

  问卷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中,设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政治面貌等基础性问题。上述因素皆有可能影响被访对象对外界的感知态度,年龄大小影响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性别影响对外界接触面的大小,教育程度影响看待外在事物的能力,政治面貌影响对国家政策的拥护程度,尽管我们不想承认,但是这些都真实地存在着,影响了一代代人的生活。若想在社会调研中得到最真实可观的数据,这些因素必须考虑在内毋庸置疑。

  此外,考虑到村民的经济状况必然直接影响第一书记社会治理的作用力,为避免因调研村原经济背景差异的影响,除选取经济基础相近的村子做实验对照外,在问卷中设置详尽问题,得出被调研村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在整体样本对象中的档次。此部分问卷中,还设有调研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繁程度等,细细考虑,此等也不是无用之举,健康状况除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外,无疑还影响村民的上进心,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至于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繁程度,很显然,参加活动越频繁,往往对周遭事物越热情,表现出超常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对第一书记的评价”中,设有同社区卷相仿的问题,“第一书记为村里组织过哪些活动”、“第一书记前后村务公开情况”等,此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印证社区卷中书记的作答。不同的是,这里的问题将从客观角度做出回答,更加真实可靠。除此之外,该部分更是提出了村民对第一书记的熟悉程度,对村委书记的熟悉程度,对第一书记的评价等问题,此类问题浅层次上涉及村民对第一书记,对村政府的信任程度。察言观色,观察村民回答问题时的情绪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其回答剩余问卷内容的可信度。

  第三部分“对本村乡村治理的评价”,该部分作用类似于第二部分,内容大多在社区问卷中出现过,诸如村民代表如何产生,“一事一议”制度执行情况之类。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无非是想看看村民眼中的村务治理。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同一件事情角度不同,看到的可能就是不一样的景象。村民作为“第一书记”直接作用的受体,他们最有发言权,村民眼中的第一书记,可能才是最真实、最活生生的第一书记,他们眼中的乡村治理才是最惠及民生的乡村治理。

  第四部分“对社会资本的衡量”中,主要涉及宏观方向的信任问题,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对村政府、省政府、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对邻居的信任程度,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这一部分可以体现被调研村的民风民貌,同时,从中比较村民对村政府、省政府、中央政府信任程度的变化。第一书记驻村后,给村民带来诸多的惠民政策,带来诸多经济便利,民心必然向上,因此,通过村民对村政府的信任程度的调查,自然得知第一书记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程度。

  (三)实验理论依据

  此次调研除详细的调查问卷外,还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设计了现场实验,辅助调研。现场实验依据“信任博弈”的原理设计:实验假设村民手中有20元钱,可以自行判断,拿出其中一部分分给村书记;村书记得到钱后,手中的钱会增加到原来的三倍,村书记手中的钱涨了以后,再拿出一部分返还给原村民。该实验中,村民依据自己对村书记的了解,预计村书记的人品价值做出判断,通过猜测村书记返回给自己的金额,确定自己给出的金额。我们则依据给出的金额来衡量村民对村书记的信任程度。

  除此实验外,此次调研还设有另外一个实验:假设村民面对两种情景,第一种情景下,村民有50%的概率获得20元,50%的概率获得0元;第二种情形下,村民有100%的概率得到5元。模拟村民面对此种情景如何抉择。若村民选择情景一,则实验继续,情形一不变,情景二中,5元变为6元,继续访问村民如何抉择,继续选择情景一,实验继续,情景二金额叠加,直到选出让村民难以抉择的金额。此实验用以检测村民面对风险的态度,倾向于冒险或是规避风险,借以推测村民的性格。冒险者往往性情耿直,无所畏惧,心直口快,规避风险者往往考虑事情全面,审时度势,明哲保身。依据此实验,再结合被访者的问卷作答内容,衡量答案的真实性、可用性,保证调研数据能确实反映真实情况。

  (四)调研步骤

  2014年6月 前期筹备阶段:团队成员召开小型研讨会,梳理调研思路,确定调研内容,完成任务分工;并基于文献调查和现场走访,设计调查问卷;选派调查员,组织调查员培训会。充分做好调研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取得当地有关部门配合的基础上,选取“第一书记”入驻以满两届的行政村为实验组,同时,在其周边选取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一个行政村为对照组。在调查小组启程前,需要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获取他们的支持,联系拟定前往行政村的村干部。制作调研时间表和任务分工明细单;修改和完善调查问卷,并交付印刷装订。调研工作准备就绪。

  2014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 实地调研阶段:调研组成员奔赴调查村,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按照居民户家庭经济状况,分别从远低于当地平均水平、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处于当地平均水平、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家庭中,各抽取4个家庭。每个行政村共抽取20个调查家庭为二级调查单位。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组织经济学实验。调查员需要做好相关的记录,严格控制调查质量,整理调查问卷中所列问题的答案,汇总调查与实验数据,并进行初步统计分工作。

  2014年8月下旬 完成调研报告的雏形:调研组成员召开会议,集中处理调研数据,参与调研报告撰写,形成调研报告的雏形。

  2014年9月 末期收尾工作:召开总结会议,最终定稿调研报告,队内总结交流经验体会。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第一书记驻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