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石塘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真实了解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盼、新要求,帮助村上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项目,按照《灵台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精神和开展“六个一”活动的要求,我们组成专项调研组,先后利用6天时间,深入百里乡石塘村,围绕了解村级发展和群众生活现状,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破解贫困村发展难题,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这一主题,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实地查看、和群众算账对比、与村干部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石塘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广泛征求了乡村社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诚心诚意的听取了村干部、群众对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望要求,在综合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现状

  石塘村位于灵台县城西部,百里乡东部,距县城14公里,距百里乡街道8公里,灵新公路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在百里乡相对较好。全村辖6社212户773口人(其中男420人、女353人),中共党员47人(其中女党员11人)。近年来,该村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创建千头肉牛科技养殖示范村、科普示范村和农村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村级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瓶颈因素,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发展能力不强、发展资金不足,技术缺乏、门路不宽。

  二、现状分

  1.从生产条件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机化程度不高,造成了农业投入成本大,效益低。全村耕地总面积3162.5亩,其中川地 1084亩,占34.3%,山地 2078.5亩,占65.7%,人均占有耕地4.1亩。川地以种植玉米为主,每亩平均收入800元左右,山地以种植小麦和饲草为主,每亩平均收入400元左右,每亩投入(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种、机费用等)至少要300元,除过国家惠农补贴每亩50多元外,农民每亩仍需投入250元左右,实际种玉米每亩纯收入只有500多元,种小麦150元左右,普遍存在投入大、收益小的现象。全村2078.5 亩山地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630亩,占30.3%,主要靠人耕作的占50%左右。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虽然相对较多,但以山地居多,自然条件比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机化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依靠人耕作,劳动强度大,效益低。全村共有 6条生产道路,总长9公里,全为土路,大沟湾—西山生产道路全长5公里,路宽2米,坡度较大,加之路面水毁严重,农业机无法上山耕作,农作物收种只能靠人背驮,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同时,山地普遍肥力不足,地力差,没有抵御干旱的条件,靠天吃饭的现象非常突出,如果遇到天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就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不利于稳定粮食产业发展,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很大。

  2.从劳动者素质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劳动技能缺乏,造成了农村经济落后。从年龄结构看,全村773口人中,17-60岁的541人,残疾的21人,患重病的6人,有劳动能力的51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6.5%;从文化程度看,全村上大学的5人,占0.6%,高中文化程度7人,占0.9%,初中文化程度137人,占17.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624人,占80.8%。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比重高达92.2%。近年来,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妇女、老人成了劳动的主体,他们年老体弱,发展经济的意识不强,接受新的科学技术的能力不足,习惯于传统农作,客观存在现有劳动力无法满足耕作现状,随之对产业结构调整认识不足,在该种什么、种什么好、如何种上,思路不明,循规蹈矩,依旧选择种植传统农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等。从技能素养看,由于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致富技术和致富信息,多数外出务工者也主要从事建筑业和餐饮业,靠重体力劳动为主,收入一般。在调研中,群众对这方面的意见比较集中,反映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外出打工时一些技术要求高、挣钱多的行业他们进不去,只能选择重体力劳动行业,收入普遍较低。

  3.从生活条件看,自然条件恶劣,居住条件简陋,造成了一些群众精神状态差,发展信心不足。一是居住条件简陋。212个农户中,居住小康屋的8户,占3.8%,居住窑的28户,占13.2%,其他农户居住的大多为砖木或土木结构的房子。二是群众吃水困难。全村自来水主管道虽然已全部接通,但由于主管道通过村内一处桥梁,管道埋藏较浅,每年11月到来年3月管道封冻,自来水无法通过,造成吃水困难。还有一部分农户由于自己要承担自来水入户的材料费,所以宁愿选择吃河水和井水,不愿意引自来水入户,全村引自来水入户的仅有48户,占22.6%,吃深井水的137户,占64.7%,吃河水的27户,占12.7%;164户群众靠人挑吃水,每天必须花费1个多小时用来挑水,造成全村人饮水困难。桥沟、西山、坷佬三社的深水井,设施简陋,水量不足;大沟湾社29户群众吃水更是困难,每天要到1公里外的山沟挑水,水量极小,遇干旱就无法取水,只能依靠河水。三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全村只有1个农家书屋,藏书2000多册,管理难度大,群众借而不还,加之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阅读的积极性也不高。除此之外,村上也没有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健身器材,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当单调。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关于“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情况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大学生村官农村村情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