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全面掌握我县“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深入了解群众培训需求,按照省、市妇联通知要求,我县对“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妇女培训工作,常抓不懈。自去年以来,更是把该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今年2月初,汶上县文明办、县妇联分别给乡镇宣传委员、妇联主任召开了“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专题会议。制定下发了《“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的实施意见》及《“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的实施方案》,统一制作下发了档案封皮,对活动开展和档案整理进行全面细致部署安排。3月1日,召开了全县“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工作推进会,举办了骨干培训班,全县14处乡镇的分管副书记,宣传委员,妇联主任,部分村“两委”成员和宣讲员,县直各部门分管领导,妇委会主任,汶上县“新农村新生活”培训讲师团全体成员以及部分宣讲巾帼志愿者共计400余人参加了会议和培训班。为提高培训质量,我们成立了一支由50多个部门、269名业务骨干组成的“新农村新生活”培训骨干队伍,为开展培训活动提供了坚强的师资保障。这支培训骨干队伍包括“新农村新生活”培训讲师团讲师108名,以及面向社会招募的宣讲巾帼志愿者161人。讲师团成员分别是来自教育、卫生、司法、农业、园林等11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目前,这些讲师和志愿者围绕家居美化净化、家庭伦理道德、亲子教育、文化娱乐、身心健康等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的五项重点内容,确定了各自宣讲课题,根据县里统筹安排,每周在县广播电台的《“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空中课堂》栏目进行宣讲,并根据乡镇、村需要到各乡镇、村进行巡回授课。目前我县利用广播惠农平台制作的《“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空中课堂》栏目已经开播,节目采取问答的形式,每周3次,每次半个小时,由县讲师团成员进行讲解现场录播,培训内容丰富,辐射面广,群众易于接受。

  全县14处乡镇也都能按照县里的要求,结合各镇实际制订了实施方案及培训配档表,建立了自己的宣讲队伍,为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继召开了活动动员会和培训班,目前举办集中培训班共计24次。培训方式除集中办班、空中课堂之外,还包括现场观摩、分散教学和远教培训等方式。有的乡镇邀请了省婚姻家庭专家和县讲师团讲师授课,上半年全县拟举办培训班50次。

  由于我县财力薄弱,经费保障有些困难,县里开展培训的费用是由县妇联垫付的,只有一个乡镇培训经费可以落实之外,其他乡镇培训经费都不能保障,所以每场1000元的经费未能落实。

  二、工作措施

  为使 “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工程,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我们根据本县实际,创新培训形式,形成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格局。

  (一)广泛宣传,营造培训活动舆论氛围。通过电视放映、电台广播、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编发信息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强大舆论氛围。

  (二)依托讲师骨干队伍,集中培训以点带面。3月初,我县举行了全县“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工作推进会,举办了骨干培训班,几位讲师分别从家庭伦理道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人人关注的健康知识几个方面,对全县所有讲师和以及县乡村宣讲志愿者进行了培训。

  (三)依托广播惠农平台,分散培训全面铺开。2012年汶上县成为全国首个广播惠农示范县,目前全县农村广播基本实现了“村村响、户户通”。借助这一优势,自2014年3月起,县广播电视台开辟“新农村新生活”“空中课堂”,挑选有经验的讲师和宣讲志愿者,进行菜单式培训,每周一、每期两人,将丰富的农业生产资讯、健康的文化生活、需的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小喇叭成为“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的便利渠道,田间地头、街里巷外,广播响在群众耳边,真正有效地将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知识送到农民身边,让他们耳熟能详,方便了农民群众快捷学习。

  (四)搞好结合,典型带动深入学习。联合县下派办,下发了《关于在驻村联户工作中做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的通知》,借助各驻村部门和工作组的力量,将培训活动纳入我县驻村联户工作整体格局里面。充分发挥道德讲堂、妇女之家、文化大院、文体广场、文明一条街、善行义举四德榜等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各类道德模范和美德新星典型,适时把典型人物的事迹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的人,传递社会正能量,在全县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为增加培训的实效性,培训课程安排采取入户调研的方式,就培训的五个主要内容让农民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最后按照农民的自身需求确定了培训的配档表。由于我们的培训增加了针对性、实用性,这一做法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根据前期的培训来看,针对群众亲子教育、家庭伦理道德、身心健康和与农村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深受群众的欢迎。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 下一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