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百村调研”活动情况报告

  2011年5月22日,跟随中央国家机关“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第八团第53组,我来到张家港市锦丰镇联兴村开展调研。5天的调研日程很紧凑,主要包括对农民进行入户访谈了解国家惠农强农等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与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座谈了解基层党组织工作情况,到小学校与孩子们进行成长对话等。经过充分的行前准备和调研组六名同志的通力配合,我们形成了小组调研报告、典型事例、幸福访谈等多项文字成果,并在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最爱共青团”博客上发表博文8篇。

  联兴村位于江苏扬子江冶金工业园区内,面积9.7平方公里,有农户2063户、4762人;常住人口1.3万,外来人口超过1.8万;2010年村级可用财力9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7万元以上。著名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位于该工业园区,村里90%以上的土地被园区征用,剩余的耕地不足百亩,且也在办理征用手续。由于村里已经没有一分耕地,村民们除了在冶金工业园内的企业上班,就是自己创业或出租房屋收取租金,早已不再务农。

  现将调研中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主要收获

  (一)认识到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在与中国最基层的干部们的接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这里的干部们每天工作的对象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工作内容更是有很多需要说服、动员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干部们的政策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不如工作方法来的重要。乡亲们说,联兴村的村干部好就好在他们能认真听取村民的要求,有些事情办不到也会耐心解释,不拿权威压人。调研组在联兴村期间,适逢该村拆迁一条街道,村干部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歇地接待前来反映情况、提出要求的村民群众,调研团员们在村委会“一站式接待大厅”见到村干部们耐心地解答政策,态度和蔼又坚持原则,他们的工作作风让调研团员们很受教育。良好的工作方法可以极大地避免矛盾的发生,或者可以在矛盾尚未造成恶劣影响之前予以解决,避免激化矛盾、引起更大事端。

  (二)认识到了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

  调研团员们大多参加过调研,但几乎都是第一次来到县以下行政单位,直接面对最基层的组织和群众,在“田间地头”收集“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情况,而不是听取经过整理、提炼的汇报材料。本次调研中很多问题的发现,是来自于村民们谈话中的只言片语,再由调研团员们深入挖掘而成。例如调研团员向村委会了解妇女创业的情况时,村委会向我们展示了专门的妇女创业宣传栏,上面介绍的女企业家成就都很突出。在入户访谈时,我们专门询问了家庭妇女创业有什么困难,那些成功的女企业家对她们有什么启发时,村民们说,那几名成功的女企业家都不是自己白手起家,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给予帮助,真正的农村妇女想创业,难度依然不小。经过调研,团员们认识到了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收集,避免工作中掌握的事实不翔实、不准确。

  二、引发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是否得到了应有关注?

  毗邻钢铁企业等集中的冶金工业园区,联兴村的空气质量较差,调研团员在农户家访谈时,短短几分钟时间,记录本上就会落下一层沙尘,比之北京的“沙尘暴”有过之而无不及。被采访的乡亲们也众口一声地说,村里的环境不好。但当调研团员们问到,既然环境不好,希不希望钢铁企业搬离锦丰镇时,乡亲们又不约而同地说,企业还是留在村里好,毕竟企业征地、招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当问及是从什么时候感觉到日子好过了、生活幸福了时,村民也一致说,是自从耕地被征、他们“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之后。可见村民们普遍认为,与经济发展付出的环境代价相比,提高收入更为重要和迫切。且不论上级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在联兴村,村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是远远不够的,失去了“自下而上”对环保的关注,改善当地环境的进程将会大大减缓。

  (二)新农合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吗?

  农户访谈中遇到不少老年人,他们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当问到他们将来有什么担心的事情是,他们全部都只提出了一条——万一生了大病没有钱治。据了解,村里的低保户、特困户主要是由于因病致贫。虽然村里的新农合参保率已达100%,但患重大疾病依然会给农民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仅凭新农合单一的保障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应当适当考虑引入为农民“度身定制”的商业保险作为新农合的补充,避免农民因大病重病返贫致贫,这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农村已经有了一些尝试。

  (三)中央的各项政策如何能更好地贯彻执行?

  在同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们座谈时,他们提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几乎都会提起“农保转城保”的事例。由于国家一再降低农民参加城保要缴纳的费用,村民就期待今后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费用,于是并不积极参保,导致这一政策推行起来很慢。国家政策不够稳定,使得一项惠农政策推行起来反而进度迟缓,这些政策本身是好的,它们无法执行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利益,因此村干部们希望国家制定政策一定要注重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四)什么是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的最好形式?

  村里有个图书室,窗明几净,配有联网的电脑,里面经营、保健、法律、园艺等各方面的书籍都有,但村民们说他们基本不去那里看书。村民们认为坐在屋子里,不能喧哗、不能跟旁边的人边看边聊不是最适合农民的阅读方式。乡亲们说,他们最欢迎的是街头巷尾摆的小桌子、支起的宣传板,有什么政策、知识一看便知,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问站在旁边的讲解员,又方便又清楚。可见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法律、卫生常识,想要在农村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就要使用适合农村的宣传方式。

  这次调研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仅使我有机会接触到了以前不太熟悉的农村和农民,更让我看到了许多在基层兢兢业业工作的党员干部,激励我今后以更大的热情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关工委关于全市基层关工委工作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