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全市共青团组织、队伍建设基本情况,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服务党政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合肥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我们于2007年10月专门成立了2个调研小组,深入到各县区团(工)委和部分直属团组织,集中对全市共青团组织、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根据2006年团员年报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我市14至35周岁青年79.7万人,其中14周岁至28周岁青年57.07万人;各类团组织6766个,包括基层团委368个,团总支400个,团支部5975个,团工委23个;团员24.45万人,其中女团员9.88万人,少数民族团员0.67万人;专职团干部354人,其中女性115人,少数民族2人,党员257人,同级党委成员11人,大专以上学历327人;基层团委兼职书记、副书记346人,其中女性151人,少数民族10人,党员202人,同级党委成员4人,大专以上学历295人。

  (二)经验做法

  1.各级党政重视共青团工作。各级党组织结合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将基层团组织建设列入县(区)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县(区)团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各级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如肥西县委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考核目标管理体系,每年年终由党团组织同步对基层团建工作进行考核,该县各级团组织以此为契机,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结合党组织开展的“组织建设年”和“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乡镇“五四红旗团委”、村“红旗团支部”和“十镇百村”计划等。

  2.各级团组织能够围绕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并发挥出一定作用。各级团组织正确处理“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认真领会党委有关文件精神,全面了解党政工作所需,注意把握工作重点,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自觉做到把共青团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把握和推进,积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合肥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如包河团区委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在大力开展“改水改厕、改善居住环境”活动的同时,还吸纳包河农业科技园、华雄山庄、瑞星机械等单位为青年中心会员单位,在培训农村优秀团员青年时实行资源共享,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实现推动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双向发展。

  3.各级团组织能够结合实际,关心和服务青少年,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各级团组织能够找准立足点关心和服务青少年,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一是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文化娱乐等精神需求,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为青少年学习、交友创造良好条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路搭桥;二是积极关心青少年物质需求,帮助反映和解决合理意见要求,广泛开展济困助学活动,为青少年发展成长排忧解难;三是积极关心青少年政治需求,对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员)进行重点培养和教育,切实做好“推优入党(团)”工作,充分调动青少年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如新站区63中定期举行“离队入团”仪式,高新团区委、中汽集团团委在节假日举办妆舞会、“鹊桥会”等活动,在青少年发展中取得了较好反响。

  4.各级团组织能够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新突破。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各级团组织能够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一是创新工作形式,抓住新时期共青团工作主旋律,结合青少年特点,勇于开拓工作思路,精心设计和组织有影响力的活动,让青年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如肥西团县委举办集体婚礼、进行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试点等。二是创新工作制度,根据青年特点和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健全完善团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团组织工作行为。如新站团区委建立完善了《共青团新站实验区工委议事规则》、《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意见》、《公司“推优”工作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三是创新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为优秀青年创造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做到量才用人、竞争用人。如肥西县在乡镇综合改革中积极倡导“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挑选出一些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同志担任乡镇团委书记,平均年龄仅为28岁,学历均为本科以上。

  5.各级团组织能够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及时汲取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各级团组织能够对全年共青团工作进行细致全面的总结,及时汲取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进一步做好共青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对团内各项软件资料的汇总整理。如包河区周谷堆街道、合肥燃气集团等团委对全年度的计划总结、活动资料、工作档案进行了认真的分类整理并编印成册,使团的活动内容、工作记录一目了然、有案可稽;科大讯飞、中汽集团公司等团委还将全年团青工作资料汇编成电子文档,通过演示给予调研组以直观而形象的表现。二是能认真总结工作中的成败得失。各被调研单位的总结材料不但能一分为二辩证客观地评价工作成绩,而且能主动查找工作中问题的根源,总结经验,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团干部兼职过多,工作弱化。随着经济社会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行业内部纷纷进行机构调整,精减人员,压缩编制,造成团干部大多身兼数职。辨证的看,一方面,基层团干部在不脱离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从事其他业务工作,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工作对团建工作的要求,从而更加自觉地带领团员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实现业务工作与团建工作的兼顾;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团干部兼职过多,尤其是许多工作本身就给予了他们较大的压力,导致许多团干部疲于应付党政事企部署的中心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二)团员队伍流失现象严重,工作逐步萎缩甚至陷于瘫痪。随着团员青年年龄的自然增大、社会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和外出务工青年的逐年增多(如肥西县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7万人),不少团组织团员数量逐年递减、团员流失现象严重,有的竟形成“空壳支部”,仅剩下团支部书记光杆司令一个,致使部分基层团组织“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多年未曾开过一次会,不曾搞过一次活动,即使想开展活动也找不到团员,团建工作面临逐步萎缩甚至陷于瘫痪。

  (三)基层团组织地位和力量弱化,团组织缺乏生机与活力。受县乡财政和农村税改等政策影响,部分党委在政治上对团干部的培养和关心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基层团组织工作经费、活动阵地有时没有保障,基层团干在使用和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少数基层团组织甚至存在“拉郎配”现象。随着他们年龄逐渐增大,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影响,致使团建工作开展得很不力。不少团员由于长期不参加团组织活动,政治意识淡漠,理想信念动摇,组织意识弱化,模范意识缺失,不按期缴纳团费、不参加组织生活等现象时有发生,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远远高于对“先锋”、“模范”等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追求,淡忘了共青团员作为先进青年代表的光荣使命。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关于党建带团建的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