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05 16:48: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

  函数是中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反映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通过大量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了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节继续通过对变量关系的考查,使学生明确“给定其中一个变量的值,相应的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性,从而归纳出函数的概念,因此, 本节课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新概念的建构,明确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就是函数关系,为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概念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求值,探索规律等内容,体会了变化的思想,在七年级下册又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体会了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并获得了用表格、图像、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些抽象概括的能力,但是抽象概括得还不是那么准确。教学中由实例抽象出函数概念时,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得出,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我觉得发展学生的抽象、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了解:表示函数的方法:列表法、图像法、关系式法

  理解: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函数关系。给定一个量的值,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经历: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函数概念的过程,渗透归纳推理思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体验:通过经历抽象出函数概念的过程,进一步感悟抽象的数学思想,积累抽象概括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用函数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从而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抽象性与简洁美,数与形的和谐统一美。

  四、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问题式教学法:本堂课的特点是概念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我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串为主线,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探究式学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归纳概括出函数的概念,通过例题的`解决,达到熟练理解函数概念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函数的概念是相当抽象的,学生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情境1、人的大脑所能记忆的内容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东西会逐渐被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发现了记忆遗忘规律。他根据自己得到的测试数据描绘了一条曲线(如图所示),这就是有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观察图像和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期间有没有跟着家人自驾游呢?你遭遇堵车了吗?你花了多长时间到达目的地呀?如图,是一副济青高速公路堵车的图片。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318km,汽车沿济青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关系式表示吗?

  (1)当平均速度分别为30km/h、60 km/h、100 km/h、120 km/h时,相应的时间t是多少?

  (2)题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对于给定的一个v值,相应的t值确定吗?

  (3)根据时间与速度的对应值,你再出行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先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题中反映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一个变量会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当自变量的取值确定时,相应的就确定了一个因变量的值。初步感受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用列表、图像、关系式的方式呈现。

  第二环节:概念的抽象

  问题4:上面三个问题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归纳出

  共同特点:都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值,就相应的确定了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值。

  问题5:满足以上共同特点的对应关系,我们叫它什么呢?(先由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补充)

  函数概念: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问题6:以上三个问题在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情境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情境呈现形式的不同(依次用图像、表格、关系式反映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由此得出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列表法、图像法、关系式法(解析式法或表达式法)

  :通过比较异同点,抽象出函数概念的本质和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

  第三环节:概念辨析

  问题7:请同学们勾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通过交流得出以下几点:

  (1) 两个变量,

  (2) 一个x值确定唯一一个y值

  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函数的概念

  问题8:上述三个问题中自变量能取哪些值?

  问题1 t≥0 问题2 t=1、2、3、4、5、6、7、8、9、10

  问题3 t>0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得出

  注意:对于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使学生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9:什么叫函数值?如何求函数值?

  学生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函数值就是因变量的值,对于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自变量的值,因变量(或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叫函数值

  :使学生了解函数值的求法,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第四环节:例题巩固

  例题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假若温度降低到—273℃,则气体的压强为0.因此,物理学中把—273℃作为热力学温度的零度。热力学温度T(K)与摄氏温度t(℃)之间有如下数量关系:T=t+273,T≥0.

  (1)当t分别为-48℃,-24℃,0℃,18℃时,相应的热力学温度T是多少?

  (2)给定一个大于-273℃的值,你能求出相应的T值吗?

  (3)T可以看成t的函数吗?若能请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学生思考计算,老师提问,师生共同完成)

  本题是对课本上一实例的改编,目的有三个,一是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二是提供以表达式表示的函数,有利于学生对函数式表达方式一个再认识,三是本问题的自变量取值不仅可以是正数、还可以是0、负数,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更全面的认识。

  例题2、小明研究汽车行驶时油箱中的剩油量y(升)与汽车行驶的路程x(千米)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行驶路程n千米



每千米耗油A升



剩油量Q升



1



0.08



40-0.08



2



0.16



40-0.16



3



0.24



40-0.24



4



0.32



40-0.32



…………



…………



…………



  (1)A是n的函数吗?Q是n的函数吗?

  (2)你能写出A与n,Q与n的关系式吗?

  (学生交流,老师提问,师生共同完成)

  体会表格 和关系式法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进一步加深对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认识,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

  例题3、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是函数关系?为什么?

  (1)速度一定时,小明骑车的路程与时间

  (2)小刚的年龄和身高

  (3)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

  小组交流,老师提问、再做补充的方式进行。

  本题没有直观的给出图像或表格,要求学生抽象的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检测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运用概念

  课本P77随堂练习

  :不脱离课本,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六环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困惑?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适当的归纳。

  :师生共同进行知识梳理、答疑、解惑、很好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4-21

数学教学设计12-27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05-13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01-20

2017高考数学函数必考性质05-18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04-06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08-24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学设计03-24

小数乘小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3-20

初中物理《认识浮力》教学设计范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