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龙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1-02-26 20:56: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中国龙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中国龙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1、《中国龙》是一节以“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于一体的美术课。

  2、这节课是用一些综合材料绘画或完成一件舞龙道具,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后面安排了《吉祥图案》,让学生再次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体验;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创造。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感受龙奇特的造型、千变的动态,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形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2、操作领域:能抓住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合作完成一件舞龙的道具,在舞龙的过程中塑造龙变化的.造型,感受舞龙的乐趣。

  3、情感领域:体会人们对龙的尊重、崇拜之情,感受作为龙的故乡、自己是龙的传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1、观察探究:引导学生观察龙形象,探究龙的组成。观察课本中龙的形象,体会龙形象的演变过程, 加深对不同时代龙的理解。

  2、欣赏感悟:欣赏身边的龙文化,感悟龙在人们心中的独特地位与象征。

  3、合作体验: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舞龙道具,共同体验做与玩的乐趣。

  板书设计:

  中 国 龙

  奇 特 的 造 型

  千 变 的 动 态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探究龙形象

  播放《小鲤鱼跳龙门》片段,提问:小鲤鱼通过努力变成了自己向往的龙形象,在你心中龙是什么样的形象?

  1、探究龙奇特的造型——首先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通过探究鹿角、虎眼、鹰爪、鲤鱼鳞、蛇身这些部位,感受体会龙的身上集中了多种动物最美或最精华的部位。

  2、龙千变的动态——龙身汲取了蛇身灵动的特征,塑造了姿态万千的龙形象,但这些形象背后又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寓意:

  升龙:升腾、奋进 勇往直前

  降龙:降福、降雨 造福人类

  坐龙:尊贵、权威 团结凝聚

  双龙戏珠:吉祥、好运

  二、欣赏、交流、感知龙文化(以课本为主)

  龙的出现距今已有八千年,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奇特的造型和人们寄予它美好的愿望,找一找,哪一个是最早的龙形象,它是哪些动物的组合而成的。

  从玉猪龙到清代九龙壁上的龙,让学生边排序,边体会龙的形象是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富足、聪明――勇敢――灵动――腾云驾雾――身体各部位更加和谐――喷火――尊贵――权威――神灵、吉祥物

  龙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龙的精神鼓舞者人们不断创新,进取,探索,古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我们这几代中国人身上实现,(神七飞天、太空漫步;海底隧道……)

  引导学生感受龙文化源远流长,感受龙不同时期的造型变化的美和象征意义。体会龙的形象一直在激励着人们,所以龙是中国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

  三、感受龙文化

  1、生活中,你在那儿见到过龙形象?

  2、欣赏龙形象的图片

  大同九龙壁――瓷器――工艺品――雕塑――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身着印有龙图案的运动服

  体会龙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中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再次升华龙的精神,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四、欣赏舞龙场面,合作完成舞龙道具

  1、欣赏民俗活动中的赛龙舟和舞龙场面,激发创作欲望。

  2、龙由哪几部分组成?〈龙头、龙身、龙尾〉

  提出制作要求、步骤(示范龙头、龙身画法):

  (1)、龙头和龙尾分别由两位同学来画,龙头非常关键,你喜欢画什么样的龙就画什么样的,绘画时要让龙昂首、张口、露齿、睁眼,这样才有精神。龙身自由设计,但画时要构思好,线条流畅。画完后粘在纸盒的两侧即可。

  (2)、其他同学两人一个小组做龙身,一个同学在卡纸上用勾线笔画龙身,主要表现龙鳞,用点、线、面来装饰,排列有序,文饰新颖。另一个同学用皱纹制作龙背鳍(演示)

  (3)、做完以后把每段连接起来,舞龙道具就做好了。

  3、学生合作完成舞龙道具。(播放《龙的传人》)

  五、舞龙,感受.再次体会龙的精神,象征意义.

  通过合作,我们每个小组做了舞龙道具的一部分,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件完整的舞龙道具,它是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精诚合作,团结一心的创作。它看起来威武不威武呀。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起舞龙好吗?(剩余的学生手搭在前一位学生的肩上,全班同学组成一条“巨龙”。

  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是一条龙,有组织,有纪律、有气势,由向心力。又凝聚力,出发!(有条件可走出教室,融入校园,尽情舞动,感受体验)摆不同的造型,体会造型的寓意。

  行龙 (绕、有起伏)

  卧龙 :蹲、起

  蟠龙:团结凝聚,和谐美满。

【关于中国龙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10篇03-30

头饰设计教学反思04-06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反思03-30

中国龙文化的龙原形11-30

音乐课教学设计与反思04-01

关于伤仲永的教学设计范文04-27

关于《白鹅》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05-22

关于《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05-13

小鸟的教学设计04-09

《蚕丝》的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