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26 18:36: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别,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52~55页。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2.收集各种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发展,我国的丝绸文化、茶文化早已名扬世界。其实我国的农业文明成绩还有很多。比方,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发明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2.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2页的课文,考虑并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知道:春节是辞旧迎新的节日,庆贺已经过去的一年圆满过去,新春伊始,祈盼着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春天即将过去,初夏已经来临,农作物即将进入旺盛的生长阶段,一年里农村最为忙碌的三夏阶段即将开始,人们庆贺端午节。农历八月中秋,月亮最圆,许多农作物也进入或者即将进入收获时间,人们庆祝丰收,欢庆团圆,度过美满的中秋佳节。

  “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依照讨论题的要求掌握和点拨,使同学理解本地民俗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3.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图片,了解藏历新年和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风俗,并讨论:“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保守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讨论知道像白族的三月街、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芦笙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与农业保守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课文和照片,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保守节日都和农业有关”。例如,感恩节有吃火鸡大餐的风俗,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日自己过年有打年糕的风俗,意在年年高高,庆祝丰收,祈祷丰年。

  4.阅读与讨论。“我们知道,由于农业有地域性的特点,各地的农产品是不一样的。因此各地的饮食习惯也就有所差别,发生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并且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的饮食文化。”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4~25页的课文和照片。组织同学讨论:“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各地饮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各地的饮食品种有所不同,是因为各地的农产品不一样,这就是俗话所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且各地的饮食在口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像俗话所说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是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出产的农产品不一样,造成了各地的饮食习惯上口味的差别。”

  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4页的课文和照片。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身的保守美食,像傣家的竹筒饭、蒙古族的手抓肉和涮火锅、新疆的馕和烤羊肉等,并进一步拓展讨论:“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风味食品?为什么少数民族也会形成各自的美食风格?”通过讨论,同学应该认识到第24页上方课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我们这里有什么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加以掌握。

  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5页的课文和照片,并讨论“为什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居住和饮食是不同的?”通过讨论明白道理仍然是第24页上方课文所提到的“由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

  5.教师总结。强调农业文明的特点,节日、饮食、居住等等,都与农业生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安排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重视与本课题内容相关的本地区资料的收集,并且启发同学发现和考虑自身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春节等保守节日的习俗、本地的居住、饮食习惯和特色等。

  2.本课题可供阅读讨论的内容比较丰富,教师要根据自身所在学校的特点确定和掌握重点。

  〖家庭作业

  采访家长和长辈,加深对本地的居住、饮食习惯和特色的了解。

  〖评价建议

  观察同学在阅读讨论中的表示,尤其是分析和理解节日、饮食等与农业生产联系方面所表示出来的考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