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科学上册《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22 14:06: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四年级科学上册《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篇一:

四年级科学上册《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

  3、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饱和溶液的配制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初步认识蒸发结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深刻体会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配制方法

  2、了解蒸发结晶是结晶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难点

  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教学用品

  小烧杯(50ml)、小烧杯(100ml)、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玻璃片、金属片、电热吹风机、酒精灯、火柴、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硝酸钾晶体、食盐晶体、水、海水、硫酸铜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观看“盐田法”晒盐的流程引导学生找出和要学的化学知识相关的联系点。通过“一定量的溶剂里固体溶质能否无限溶解”的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化学知识、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电影片段,充分体现了现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习解释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使之明确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大家对大海非常熟悉。你知道海水是什么味道吗?海水为什么又咸又苦?

  (引言)如何把海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课题——海水“晒盐”的过程

  (课件展示)请看工业上用“盐田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

  通过观察说出海水“晒盐”的几个主要流程

  (总结提问)结晶池中的海水经过风吹日晒,首先变成食盐的饱和溶液,继续日晒就会结晶析出食盐晶体。在晒盐过程中提到了“饱和溶液”和“结晶”,那么,什么是“饱和溶液”和“结晶”呢?

  (实验探究)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固体溶质能否无限溶解呢?

  学生都认为不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动手实验,检测一下一定量的水中到

  底能否无限量地溶解食盐和呢?

  实验要求1、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一药匙的食盐或硝酸钾并充分搅拌2、再加一药匙的食盐或硝酸钾并充分搅拌3、再加一药匙的食盐或硝酸钾并充分搅拌

  (交流汇总)现在请小组同学代表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论

  在这个实验中,当加入第3匙食盐或硝酸钾时不能完全溶解,也就是溶解达到了最大限量,我们就称这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而前面加入固体后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就称为不饱和溶液。

  (实验探究)请大家想办法将实验中没有溶解的食盐或硝酸钾再溶解。

  1、2、3组请向有未溶解氯化钠的溶液中加水,4、5、6组给未溶解的硝酸钾溶液加热 (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将加热硝酸钾溶液后的小烧杯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过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探究我们不难发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提问:通过上述实验能否总结出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提问:那么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又可采用哪些方法呢?

  你能说出具备什么条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呢?

  让学生观察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硝酸钾溶液,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取上层清夜,再加入硝酸钾能否继续溶解呢?如果加入硫酸铜能否溶解呢?请观察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针对性。所以我们在说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时必须要强调以下四点:1、温度 2、溶剂量 3、溶解温度 4、某种溶质

  通过以上分析你能归纳出饱和溶液的定义吗?

  (归纳提升)请对照检查一下,并加深印象

  海水是不是食盐的饱和溶液呢?你知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从海水中分离出食盐呢?学生利用提供的海水和仪器完成此试验,并交流实验的步骤及现象

  (提问)你能解释一下此实验中是如何的到食盐晶体的吗

  (解释)化学上就把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介绍的“盐田法”晒盐首先将海水经过风吹日晒变成食盐的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就析出食盐晶体,叫蒸发结晶。将加热后的硝酸钾溶液放入冷水中,结果也析出了硝酸钾晶体,叫降温结晶。

  (课件展示)

  多识一点:请看几种常见晶体的图片:

  请回顾反思以下问题

  (课件展示)交流共享

  (信息连接)

  (课件展示)

  放映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

  (问题)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潘冬子用什么办法把食盐带上山?

  (思想教育)潘冬子真是个有勇有谋的机灵鬼,在那个年代就懂得这么多的化学知识。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课件展示)

  让学生畅所欲言、 盘点收获

  (课后延伸)提供网址让学生收集更多的有关海水“晒盐”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以学生特别熟悉的大海为背景,让学生把广阔的大海与其中的盐联系起来,提问海

  水为什么又咸又苦来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固体溶质能否无限溶解呢?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采取让学生温故知新、猜想假设、实验探究、自我分析归纳方式,让他们在动中学,在学中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设计、勇于探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展示和构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愉快地获取知识。 讲授本节内容时,按照各个知识点,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整堂课以问题、实验、分析归纳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不足之处:

  1、老师说的还是有些多,不能充分相信学生,有些放不开。

  2、实验设计缺乏创新。

  3、探究实验时有些学生并没有参入进去,学生的实验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自主实验讨论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时间有些长,后面的环节较为仓促。

  篇二:

  第一节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理解结晶的概念。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自强自立信心。

  2. 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知识点(重点、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重点)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难点)

  实验准备:

  多媒体,视频辅助,

  实验仪器:食盐水、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电吹风机、玻璃棒、玻璃片。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一、 海水“晒盐”的过程

  1、海水“晒盐”:方法:盐田法(太阳能蒸发法)

  过程:海水

  —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

  2、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 )、( )、( )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 )、( ) 3、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过程。

  结晶种类: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教学反思

  1、在课堂上经常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走入化学,并适时配以练习,顺利地完成了一个个学习目标。上课时做到了“时时面对学生,处处关怀学生”,找准突破口,从而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海水晒盐就是一个最后的例子。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是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在很多的中考题中考题中涉及这样的题目,一定要弄清概念。 不足之处:

  1、实验设计缺乏创新。

  2、自主实验讨论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时间有些长,后面的环节较为仓促。

【四年级科学上册《海水“晒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04-0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04-26

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教学设计04-03

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05-11

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4-22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2-23

《奇特的海水咸度》的阅读答案02-04

大海水滴求职信封面03-1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04-2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