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风筝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1-02-22 18:08: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风筝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

  《风筝》是鲁迅诸多散文中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浓浓的亲情。

风筝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设计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亲情,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完成角色互换。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获得审美的重塑和提高。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

  2.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的自责自省的精神。

  3.体会作品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自省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1.课前播放歌曲《三月三》,创设情境

  2.PPT显示: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写的是什么情景?(生答)你们放过风筝吗?放风筝的感觉如何?(学生自由谈感受)同学们刚才都说放风筝时很高兴,很刺激,很爽,可一想到风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围绕什么来展开回忆的?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语言要简洁。(引导学生复述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

  3.请同学们试着在题目“风筝”这个词的前面加一个修饰语,来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最具个性的理解。(根据学生所选择的词语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研读,合作探究

  刚才同学们通过给题目加修饰语,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讨论几个问题:PPT显示题目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飘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因为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而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感到惊异。而一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对弟弟的精神虐杀,所以感到悲哀。

  2.课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能不能从文中找到词语来说明是精神虐杀?

  讨论后明确:“精神虐杀的一幕”指“我”不许小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把他快要做好的风筝抓断踏扁了。第二问,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也许会答,“我”不许弟弟放风筝,是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做的玩艺,“我”希望弟弟有出息,所以不许他放。从这里可以看出哥哥对弟弟的关爱,体现的是浓浓的手足情。课文中的“愤怒”、“抓断”、“掷”、“踏”等词语,都说明了“我”对弟弟的“精神虐杀”。

  3.既然“我”希望弟弟有出息,为什么说是“精神虐杀”呢?弟弟有没有记恨哥哥?

【风筝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0-24

最新《风筝》教学设计09-29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10-08

《纸船与风筝》教学设计03-28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5篇04-03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4篇03-05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10篇03-30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15篇03-04

头饰设计教学反思04-06

《风筝》阅读题及答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