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03-14 20:14:2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理解《望天门山》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师:在上课前,首先来欣赏几句名诗。

  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古诗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指名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诗句都是写长江。

  师:通过读这些诗,长江在你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生:我感到了长江之水的惆怅;

  生:我领略了“浪花淘尽英雄”的本色;

  生:读完后,我感觉到长江磅礴的气势。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跟长江有关的诗歌。(师板书课题:望天门山)(生齐读。)

  3、谁理解了这题目的意思?(指名说)

  生:看天门山。

  师:“看”和“望”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理解:向远处看就叫“望”。)

  师:同学们可能要觉得奇怪了——刚刚老师明明是说跟长江有关的诗,现在怎么变成山了?(停了停)别急,请听老师细细说来: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课件出示:安徽省地理图)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时候,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志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东西梁山,也就是我们诗题中的“天门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课件出示课题)这首诗既描写了天门山的高耸险峻,也描写了长江的汹涌奔腾。

  二、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注意要求:自由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准备好了吗?(生答:准备好了。)好,开始吧。

  (课件出示诗歌,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齐读。(预设评价:读得不错,如果能把每个字音咬准就更好了;读得真不错,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

  3、师:想把它读得更有味道吗?

  生:想。

  师:那首先得弄明白这首诗的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听清要求:先找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歌的意思,并互相说一说。记住了吗?(生:记住了)那好,开始吧。

  (生合作学习)

  4、你们读懂了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吗?(指名说)(随机板书: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师:嗯,找得很准,看来同学们很用心地去读了这首诗,那能读懂它吗?

  生:能。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说)

  师:这只是我们对这首诗的粗浅认识,后人对这首诗又有怎样的评价呢?我们来看看吧。

  5、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

  (学生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从诗里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特别是这个“开”字,让你想象到什么?(板书:开)

  生:让我想象到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山河)

  师:你能读出这种吞吐山河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还有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也可以看出。

  师:特别是这句里的哪个字?

  生:就是这个“回”字。

  师:怎么说?(板书:回)

  生:水一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一带回旋。

  师: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

  生:变得更急了。

  师: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

  生:缓了。

  师: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

  生:回过来。

  师: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板书:急流回荡)

  你能读出这种急流回荡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谁能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还有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吗?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里面有个字把静止不动的.山写活了,是──

  生:出。(板书:出)

  师:是呀,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这是何等的壮观啊!

  东西梁山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师手指插图)能看得出气势吗?

  生:能。

  师: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下这种气势──(教师板书:雄山对峙)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吗?(如果没有学生说,师就引导)“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表现雄壮、磅礴的气势,还是表现温柔、平静的感觉呢?

  预设1:

  生:温柔、平静的。因为“日”给人温暖的感觉。

  师: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温柔吗?

  生:不温柔,很雄壮。

  预设2:

  生:雄壮。

  师: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

  生: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当然雄壮啦!

  (板书:江水天来)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6、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师手指板书)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吧。

  课件出示诗歌。(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我来试试好吗?(生:好)

  但老师有个请求,就是我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课件播放音乐,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8、师小结:从诗歌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雄壮)(板书:雄壮)

  你想说些什么?

  9、这么狂放豪迈、充满激情的诗歌,想不想永远把它留在心里?(生:想)那就给你们两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吧。(生自由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同学们,长江水的汹涌奔腾,天门山的高耸对峙,深深地吸引了李白,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课件出示:《天门山》、《天门山铭》)师与学生一起读。

  2、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也想来展示展示,可以吗?

  (课件出示描写祖国风光的诗。)

  四、布置作业。

  将《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的画面画出来。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导课: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2、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3、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

  4、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三、品读体验

  1、 “天门中断楚江开”,“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3、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诗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的。船在前进,才能感觉到两岸青山相对出。)

  对啊,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诗吧。(出示课件:后两行诗。)

  4、老师想请一位叔叔给同学读一读整首诗,愿意听吗?(出示课件:古诗朗读。)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就是诗人,正随着汹涌的长江水乘舟而来。

  睁开眼睛,谁说说你们刚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两岸的青山,像是两位热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近天门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随着水流摇摆着,发出哗哗的巨响。不光长江有气势,而且天门山也非常雄伟。)

  想象力真丰富。大家体会得真好。

  5、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四、巩固延伸

  1、书写生字

  2、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根据诗歌内容体会出作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望天门山》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合作交流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三、品读体验

  1、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3、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四、巩固延伸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设计:(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背诵。)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导课: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2、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3、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

  4、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三。品读体验1、 “天门中断楚江开”,“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3、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诗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的。船在前进,才能感觉到两岸青山相对出。)

  对啊,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诗吧。(出示课件:后两行诗。)

  4、老师想请一位叔叔给同学读一读整首诗,愿意听吗?(出示课件:古诗朗读。)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就是诗人,正随着汹涌的长江水乘舟而来。

  睁开眼睛,谁说说你们刚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两岸的青山,像是两位热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近天门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随着水流摇摆着,发出哗哗的巨响。不光长江有气势,而且天门山也非常雄伟。)

  想象力真丰富。大家体会得真好。

  5、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四、巩固延伸

  1、书写生字

  2、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诗的兴趣,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配乐,课前欣赏祖国山河美景。

  一、问题导入,释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风光,三清山令人神往,长江风光无限旖旎,庐山瀑布气势磅礴,黄山云海云雾缭绕……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板书)

  4、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写的一首山水名诗——望天门山(教师板题,望天门山)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欣赏山水美景。(教师板书:望)

  5、释题:“望”就是远远地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哪些美景呢?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看清要求,自由读读古诗两遍。(课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正音。

  3、初步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手势,标画节奏。

  5、师生合作叠读诗歌,体会诗歌一唱三叹之美。

  三、展示交流

  1、感受诗歌的景美。

  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望天门山》这首诗一句一景,就像一幅水墨画。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课件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指名汇报)

  2、巍巍天门山,滔滔楚江水,还有孤帆红日,这么美的景物,谁来读一读诗文?

  3、学习第一、二句。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诗中哪个字最让你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抓住断字感受江水的气势)当李白看到浩荡的楚江水劈山而去,不禁发出这样的吟诵(生读,读出气势)

  4、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

  5、一边想象画面再读。并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说出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红日、白帆、碧水、青山,李白的心和山水已相融在一起。诗人扬帆而下,望此美景,不禁吟诵……孩子们,读到这里,你能不能体会到当时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样心情?大诗人李白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师总结:(一千多年过去了,天门山还是那样的险峻雄伟,长江水还是那样碧绿多情,如果你有机会到那里旅游,你也会像李白一样,深情吟诵……同学们,今天也让这些字,这首诗,这支歌,这座山留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诵读……(学生配乐读诗。)

  四、巩固拓展

  1、总结学法。

  师:孩子们,善于总结与反思的人才能学得更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刚才学习《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学习方法,然后在学其他古诗的时候运用它,那么你就做到了举一反三。

  学生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的学法。

  1)初读。(读准字音)

  2)再读。(读出节奏)

  3)想象。(想象画面)

  4)悟情。(体会表达情感)我们刚才说过,李白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也写过一首山水诗。现在,请用你们刚才总结的。学法自学《望庐山瀑布》。

  2、学生总结方法,自学《望庐山瀑布》《终南山望余雪》。

  3、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背诵《望天门山》

  2、孔子曾说过:不读诗,无以言。诗歌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诗歌是一首动听优美的歌,诗歌是灵动的文字与涌动的情愫美妙结合,在诗人的笔下,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在课外也去搜集一些,运用在这堂课里你所学到读诗方法,让诗歌浸润你们充满童真的心灵吧!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

  学习目标:

  一、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技能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古诗)。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考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

  “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四、小结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02-07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03-01

课文《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01-20

《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02-24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01-24

《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04-06

李白《望天门山》教学设计02-08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范文01-19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及点评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