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4 19:37: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爱科学,从小就有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知识目标:弄清楚蝙蝠是怎样用嘴和眼睛配合起来探路的。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自觉预习,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蝙蝠是怎样用嘴和眼睛配合起来探路的。课前准备:学生动手制作和蝙蝠有关卡片。(嘴、超声波、超声波、阻碍物、耳朵)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学生回答)

  2、那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位新朋友,你们认得吗?(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蝙蝠图)

  3、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看来,同学们对这一位朋友已经很熟悉了。好了,另一位亲朋友来了,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幻灯片)能说说和雷达有关的知识吗?(学生回答)

  4、通过两种图片的展示,引出课题《蝙蝠和雷达》

  二、学习课文内容

  1、从课题入手,作者把两种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并用了一个和把它们联系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共同探讨。请同学们拿起书来齐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蝙蝠和雷达之间是有联系的?并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学生回答,教师规纳。出示关键句(幻灯片)(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让学生根据这句话的前半句,看看能提出什么问题。(学回答,教师概括,出示幻灯片)

  3、根据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

  4、出示试验表格,让学生分小组完成。

  5、从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试验中,证明了什么?(出示幻灯片)

  6、蝙蝠是怎样用嘴和眼睛配合起来探路的?(出示幻灯片)学生读文,找出答案。

  7、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完成填空。

  8、学生用手里的卡片进行演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用嘴和眼睛配合起来探路的。

  9、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什么?(雷达)

  10、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学生读文找答案。用手里卡片进行演示,用自己的话说说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11、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从题目中显示出来(出示出示幻灯片)

  三、学生谈收获

  四、课后作业

  科学家除了从蝙蝠飞行的秘密中行到启示,发明雷达之外,还从哪些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创造了其他东西呢?(出示幻灯片)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2、借助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工作原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二、重、难点

  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要想知道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完全飞行,首先得揭开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这节课我们也来当一回科学家,共同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2、小组合作,了解试验的过程。

  ⑴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些内容?(46小节)

  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上的内容,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⑵小组派代表,复述试验过程。

  3、学习7、8自然段。

  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起来探路的呢?齐读第7自然段。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夜间是如何飞行的。

  师板书:

  ⑶看着教师的示意图说一说。

  ⑷自学第8自然段,想想夜航飞机与夜间飞行的蝙蝠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并仿照教师的方法给雷达画一个示意图。

  ⑸指名一生演板,说一说。

  ⑹对照两份示意图,说一说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⑺相机出示课后的填空题。

  ⑻小结:

  雷达的发明确实的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这种从研究动物的特别功能后得到启发,发明出科学仪器,机械为人类服务科学叫仿生学。请大家想想,平时,我们看到的哪些仪器、机械和动物的.特有本领有密切的联系?(如乌贼鱼──汽垫船;响尾蛇──空对空导弹;鱼──潜水艇)

  4、读写结合,仿写课文1、2、7、8自然段。来当一回小作家,从中选择潜水艇这一发明,仿照课文1、2、7、8自然段的写法,也来写一篇仿生学的小短文,按照提出问题──揭开秘密──发明创造的写作顺序来写一写,写得好的就投稿到我们的校刊上,好吗?(学生练写)

  5、课外延伸: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会在生物的启示下将会越来越多的发明创造。课后,大家可以阅读12课中的《大自然的启示》一文,相信将会带给你更多的启发。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的学习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举例——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雷达,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地处乡镇,见识少,没见过蝙蝠和雷达,所以需要课前布置他们去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敏锐、揭开、障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雷达。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教师准备蝙蝠和雷达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播放蝙蝠和雷达的视频。

  问:蝙蝠是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是雷达?

  生就自己掌握的资料回答。

  问: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自由发言。

  现在,我们就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1、蝙蝠和雷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在文中圈出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词,不懂的向同桌请教。

  3、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学生齐读屏幕上的生字词。学生就不理解的词语提问,教师请同学解答。学生不懂,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难写的生字,如:蝇,荧等。

  5、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问题:科学家为了弄明白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辨别方向进行了几次试验?每次分别得出什么结论?最后综合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朗读问题,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3、学生和同桌交流对问题的见解。

  4、出示表格,集体交流,填表:

  次数

  过程

  每次的结论

  最后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四、小结并拓展:

  1、这节课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十四个生字词,明白了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辨别方向。

  2、联系生活,说说我们科学家对哪些动物进行研究弄明白了什么事情。

  五、作业:

  1、复习生字词。

  2、课后思考:

  科学家是怎样发明出雷达的?

  六、板书:

  11、蝙蝠和雷达

  次数

  过程

  每次的结论

  最后结论

  第一次

  把眼睛蒙上

  没碰着一个绳子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耳朵塞住

  到处乱撞

  第三次

  把嘴蒙上

  到处乱撞

  教学反思:

  导入时,由于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所以学生对蝙蝠和雷达不再陌生了,交流挺积极。谈话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特想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生字,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提高了生字学习的效率,挺好的。出示重点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这样学生读书目的明确,有效率,通过填表,使全体学生对重点内容都有了清晰的了解。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科学家对哪些动物进行研究弄明白了什么事情时,许多学生都说不出来,原因我想应该是学生平时不喜欢读书,知识面太窄了的缘故。以后,学生们应该多读课外书。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理解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导入新课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二、朗读课文,明确重点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的特点以及蝙蝠和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写蝙蝠的句子:

  1)读了这些句子,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来体会)。

  2)读写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4)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板书上关问题。

  四、自主阅读,全作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究蝙蝠探路的奥秘。

  1、快速阅读4、5、6两个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探究蝙蝠探路的奥秘。

  2、学生读书、讨论、填写实验报告。

  3、每组选代表上台介绍试验情况,同时展示试验报告所要填写的'内容。

  4、屏示、齐读,说说三次实验说明了什么?

  过渡语:那么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划出关键词句,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

  5、指名说说。

  6、多媒体演示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

  7、读懂了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发出超声波、障碍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8、假如你是蝙蝠,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本领。

  9、让我们一起用赞赏的语气再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五、理解飞机如何利用雷达探路

  1、飞机是怎样用雷达探路的?请大家轻声读相关课文内容。划出关键词句。

  2、指名说说飞机用雷达探路的方法。

  3、多媒体演示飞机利用雷达探路的特点。

  4、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发出无线电波、障碍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5、假如你是雷达,请给向别人介绍一下自己的本领。

  6、比较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之间的联系。指名说后师生评议

  7、多媒体显示:完成填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六、拓展提高,升华情感。

  拓展:同学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这就是仿生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多媒体展示如:蜻蜓—— 飞机、蛙眼——电子蛙眼、荧光屏——日光灯等)科学是多么神奇,一只平平常常的蝙蝠能使科学家们得到启示,创造发明了能使飞机安全夜航的雷达。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七、课后作业:

  1、把这个仿生学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阅读有关创造发明的读物。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5

  一、导入新课

  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比赛走路,其中一位学生蒙上眼睛。比赛完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2.全班同学谈谈眼睛的用处。

  3.谈话导入:人夜间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样不方便。有一种动物,它不仅善于夜间飞行,而且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板书:蝙蝠)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灵巧地避开。(多媒体演示)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对蝙蝠进行了试验。(板书:试验)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请打开课本第103页,自由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用笔划出有关的内容。(多媒体出示实验报告单)

  二、学习课文第4、5、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4、5段,划出有关内容。

  2.指名回答完成的试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3.师述: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划上横线。(多媒体出示这句话的内容。)

  4.生齐读这句话。

  5.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行吗?为什么?看了这个试验证明,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6.师范读课文第6自然段,生思考刚才的问题。

  7.指名回答。

  8.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9.学生根据演示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10.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用多媒体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11.师述: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就是这样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又经过怎样的研究呢?你是从文中哪句话读懂的,把它读一遍。(板书:研究)

  12.师述:“反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反复……终于”说一句话?

  13.小结:通过刚才的试验和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探路的办法。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多媒体播放飞机夜航)师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飞机没有眼睛,它怎么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呢?(靠雷达)那么雷达是怎么发明创造出来的呢?(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讲了这个内容?

  2.学生自学第7自然段,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雷达的。并画出雷达引导飞机飞行的示意图。

  3.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雷达引导飞机飞行图,并画出示意图:

  /天线→无线电波→ 障雷达 碍

  \荧光屏→无线电波→ 物

  4.小结:学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我们明白了飞机能在夜里安全飞行靠的`是雷达。

  四、复习巩固

  1.(多媒体出示两幅示意图)学生比较两幅示意图的异同点。

  2.完成课后练习思考第2题。(学生把答案直接填在书上。) 

  3.多媒体出示答案,学生订正。

  五、总结拓展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板书:启示),然后进行反复试验和研究(板书:反复),终于发明创造了雷达。(板书:发明雷达)。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板书:18蝙蝠和雷达)为什么在课题中加“和”? 

  2.拓展:同学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这就是仿生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多媒体展示如: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荧光屏——日光灯等)科学是多么神奇,一只平平常常的蝙蝠能使科学家们得到启示,创造发明了能使飞机安全夜航的雷达。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六、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

  2.课后阅读有关创造发明的读物。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6

  《蝙蝠和雷达》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组课文的教学应注意:要在理解词句,练习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3、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实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学习归纳段意;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重点)

  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难点)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分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巧设悬念,激趣导入

  我采用展示图片、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一上课,先出示蝙蝠图片,问:“(1)这是什么?它在什么时候才出来活动?(2)在漆黑的晚上,你能安全地进行各种活动吗?那么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活动的?”然后出示飞机图片问:“它能在夜里飞行吗?靠什么引路?”出示雷达图片问:“它是怎样引路的,它跟蝙蝠有联系吗?”通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扫除障碍,理解文意

  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通过自学、点拨的方法使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学法指导:读准字音:拼查问:理解生词:查问联系上下文。2、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这样就使学生通读了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结构,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自学、理解、思维、概括能力。

  三、突破重点,弄清联系

  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解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这样做有三个目的:1、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2、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3、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具体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由于1——3自然段的内容比较简单,我主要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从中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它为什么能在夜间灵巧飞行?通过引导质疑,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教学时先让学生在听读4——5自然段中思考:科学家在什么环境下做了多少次实验?从中释词“横七竖八”,并练习造句。然后让学生默读4——5自然段,采用“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实验的`经过,同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证明”并练习造句。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三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密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教学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让学生边听读边看有关蝙蝠捉蚊子的影片演示并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弄清密秘。由于影片这一辅助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显现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总结出学法: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以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自学下文打下基础。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第四步: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总结的学法自学课文,并仿照作出雷达的探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做好放录音及影片的工作)。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并抽二个学生分别带上头饰进行对话、表演。这样就使学生在分析、比较、联想、对话、表演中明白了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生动化、趣味化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至此,本文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

  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

  大纲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五、谈话结束,激励创造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

  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透过这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状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状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讨论记字方法。

  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多媒体播放)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即()得()起()

  坚()既()碍()超()

  塞()摹()辟()彰()

  赛()暮()避()障()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透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貌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状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最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①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证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①。

  (四)造句练习。

  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

  例:

  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最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对。

  (五)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

  (六)作业。

  1、写生字新词,造句。

  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资料思考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此刻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此刻,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此刻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样才能够避开障碍物呢?好,此刻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资料”?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样解释的?此刻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样能安全飞行呢?”“原先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此刻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样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资料)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资料?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十分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样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齐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群众填表。)

  第一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试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状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能够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最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根据课文资料填空:

  ①、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②、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10、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

  (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第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资料中选取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2)科学家透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取(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4、你明白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5、激发兴趣。

  同学们,期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期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6、带着情感齐读全文。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朗读课文、归纳大意、指导写字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1.(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四、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1.出示所有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大多数是左右结构),教师范写难写的“避、揭、碍”等字,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学生在生字本上写一写所有生字。

  2.学生勾出新词语和重点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3.在写字训练上规范书写生字词。

  五、作业

  将写字训练上的字词写完。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

  2、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懂得蝙蝠飞行的原理。

  3、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明白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设疑。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

  出示课题:34蝙蝠和雷达

  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明白些什么?

  (1)雷达是什么?大家在预习时都查了资料,谁愿意介绍一下?

  (2)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初步感知,整体阅读。

  1、读课文,边读边想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悟:雷达是根据蝙蝠的探路方法发明的。

  三、深入阅读,理解课文资料。

  既然雷达是从蝙蝠的探路方法得到启示的,那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1、让我们先来看看蝙蝠的探路方法

  教师引读:

  蝙蝠,能够在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它飞行起来……难道它的眼睛个性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谈谈你对蝙蝠飞行技巧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出示:

  蝙蝠无论怎样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蝙蝠无论怎样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比较一下这两句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

  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1)蝙蝠到底是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呢?

  读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请用直线划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

  (2)科学家们依靠几次试验得到证明,让我们一齐来看一看。

  小组学习

  比较三次试验的`方法完成表格:

  试验的条件()

  第一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第二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第三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试验得出()

  (3)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呢?读读课文,说一说。(配合图片,进行理解)

  2、让我们来看看雷达是如何工作,给飞机导航的。

  读读课文,再来谈一谈。

  3、你能谈谈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它们的共同点是:遇到障碍物会将无线电波反射回来。

  四、归纳总结,课外拓展,收集。

  1、人们正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启发,发明了飞机的导航系统。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从而产生的发明。

  比如:看到鱼能在水中自由沉浮,发明了潜艇。这些,被叫做仿生学。

  2、请你查找有关资料,看看人们还有哪些发明和动物有关,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透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之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最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教养目标:

  (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学性。

  3、发展目标:

  明白人类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1、帮忙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四、教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媒体

  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情景激趣,揭示目标。

  1、复习第一段。

  2、播放有关录象。

  3、质疑揭示目标。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并思考: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哪个词最能概括这种飞行的.特点?

  (2)理解重点句:难道它的眼睛个性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四人小组自学。

  (2)汇报交流。

  (3)引读: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看录象,并思考: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的?

  (2)指导朗读。

  (3)理解重点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最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根据思考题自学。

  (2)师生共同板书。

  (3)看录象。

  (四)总结。

  (五)扩展。

  (六)质疑。

  (七)作业。

  板书设计:

  18蝙蝠和雷达

  嘴

  (研究)蝙蝠障碍物

  耳朵

  (启示)

  天线

  (发明)雷达障碍物

  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21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2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四、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xx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xx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xx

  五、作业布置: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仿生学知道的较少,所以课前让学生预习什么是仿生学,收集仿生学的资料。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学中有所思考、有所创新。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学性。

  3、知道人类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四、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五、教学媒体

  1、教学方法:演示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

  2.填写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继续《蝙蝠和雷达》一课。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

  2.蝙蝠的眼睛真的很敏锐吗?

  3.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每次的目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

  4.学生找到有关的段落读一读,说一说。

  5.教师课件演示后填写表格

  6.经过科学家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先和同桌说,再汇报。理解“配合”

  7.从哪里看出科学家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用“反复??终于”说话。

  8.学生找到有段落读一读,说一说,在填写到答题纸上。

  9.课件填空

  10.飞机在夜里能不能也安装上类似蝙蝠一样的装置,让飞机也安全飞行呢?于是科学家模仿蝙蝠发明了什么?

  11.课件填写雷达的工作原理。

  12.学生在答题纸上在填写一遍雷达的工作原理。

  13.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

  14.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在汇报,师板书。

  15.根据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完成书上课后的填空题,填好的汇报。

  三、拓展

  1.说一说什么是仿生学?

  2.你知道人们根据动植物还发明了什么?

  3.科学家的这种善于观察、思考、研究、发明的这种精神你羡慕吗?

  4.你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感想?

  四、作业

  抄写有关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工作原理的语句。

  板书

  蝙蝠和雷达

  蝙蝠:嘴超声波耳朵

  雷达: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

  教学反思:

  本次教研活我准备了《蝙蝠和雷达》一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现就教学情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如下:

  1.电教引路清晰呈现学习脉络

  学生找到蝙蝠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质疑,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我用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蝙蝠夜里能安全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蝙蝠飞行的诀窍在于什么呢?学生继续读书找到是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来探路飞行的。理解“配合”后,继续用课件拖动文字表示飞行的方法。这样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通过读文、演示、讲解、练习,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受到了科学的教育。

  2.放手让学生熟悉运用上面所学到的知识规律。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使飞机也能夜间飞行,我着重指导学生理解的部分是:雷达工作的原理。并且总结归纳板书

  3.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在学生已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扣住课题进行牵引:“蝙蝠和雷达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在这时提出这一问题,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学生都能明白雷达的发明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于是,再问学生:人们还从哪些动物、

  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过什么呢?让学生们联系课内外知识讨论“潜水艇”、“水草和锯”、“蜻蜓和直升飞机”、“人脑和电脑”等,激发学生对仿生科学兴趣。

  回顾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多层次、多回合、大面积的语言训练,积累和运用课文语言。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大面积的练说,如三次试验的过程,我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里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对照屏幕进行复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说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了说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

  2.利用板书,突破重难点。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了简单示意图,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画出雷达的工作示意图,再借助这两份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

  二、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思维素质还需启发,生成性的东西较少,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曾有人说,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一堂课下来,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不断地探究语文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方法,更上一层楼。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PPT辅助课件、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四、课时设计:

  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指着图片)一种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课题却用“和”字连接。究竟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细读第三段,体会蝙蝠灵巧的飞行本领。

  过渡语:同学们,连那么先进的飞机都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解决了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那蝙蝠的本领一定很厉害吧!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指生汇报)

  【出示课件: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3、文段中有一个关联词语:“即使……也……”你能口头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

  ①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全班齐读

  5、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三、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

  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4、

  5、6自然段。

  1、小组内齐读

  4、

  5、6段。

  2.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实验证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汇报交流。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结合课件演示)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去掉行吗?为什么?

  师:“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解决蝙蝠探路的秘密

  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第7自然段。

  1.生齐读第7段。

  2.现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哪位同学来说说。

  3、提问,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

  蝙蝠的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4、哦,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B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5.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啊。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解决二者联系。

  过渡: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

  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划出重点语句。

  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2、他画得对吗?那请你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3、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示意图,进行一次脱口秀的游戏,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看来,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一目了然。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些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或者提出你的疑问?

  六、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1、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预设:

  2、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这就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搜集到了吗?

  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的句式来说。

  生1:由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得到启示,发明了吊车。生4:由甲虫得到启示,发明了坦克。……

  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我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吗?一边看,一边猜并大声说出由这些小动物你能想到什么。(师播放课件,生边看边说)师总结: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美好,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你们想发现吗?就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发现和创新。七:作业布置:

  1、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

  2、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八、板书设计: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4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十一课。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新课程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和图片设计。

  【教学安排】

  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提前搜集蝙蝠和雷达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二、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基本上已经知道蝙蝠具有特异的功能,那我们这一课是不是只讲了蝙蝠呢?(不是)。我想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蝙蝠和雷达》这一课主要讲了什么?

  (生答)。

  是的,蝙蝠在晚上无论怎么飞,都不会撞上什么东西,这到底为什么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做了无数次实验,下面我们进一步读课文,了解这些实验。

  三、品读4~5自然段感知

  1、学生自读,老师出示小黑板。

  实验次数

  实验的方法

  实验的结果

  探路工具

  第一次

  蒙眼没响

  不是眼睛

  第二次

  蒙眼响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封嘴响与嘴有关

  2、要求分学习小组讨论填写。

  3、抽学生说,老师填写。

  4、巩固这部分内容,抽读,比赛读。

  5、再次感受三次实验过程。

  6、谁能代替蝙蝠跟科学家说说心理话。

  (学生表演蝙蝠自述:⑴ 准备了蝙蝠的头饰。⑵ 两位学生用双簧的形式表演。内容简介是:先介绍自己(蝙蝠)的来历,及还有别名叫“燕老鼠”的来历。然后介绍自己被科学家发现了秘密,“我”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导语: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谁能把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7、出示小黑板上的两个句子进行比较:

  a、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提问:这两个句子那句好?为什么?

  8、同桌讨论回答,老师指导。

  (蝙蝠探路时靠的是嘴和耳朵两种器官同时起作用。)

  过渡句:哪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七自然段。

  四、品读第七自然段感悟

  1、默读,自己在笔记本上画出蝙蝠飞行示意图。

  2、学生自画,老师巡回指导。

  3、抽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评比)

  4、老师也画了一幅自己的示意图与你们比一比。

  5、请同学们对照示意图练习说话训练。

  过渡语:通过我们的进一步学习,更加知道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用在飞机上,根据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自学第8自然段。

  五、细细品读第8自然段

  1、找出描写雷达探路的句子读一读。

  2、根据前面蝙蝠飞行示意图,自己能独立画出雷达为飞机导航的示意图吗?

  3、试一试,画在笔记本上。

  4、画好后,抽同学在黑板上画出来。

  5、师生共同来肯定评一评。

  6、同桌互相交流,根据示意图说说雷达是怎样在夜间为飞机导航的?

  导语:同学们:根据以上的两幅示意图,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7、出示制作的卡片,填空用图形表示。

  a、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

  b、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

  c、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

  六、扩展练习

  过渡句: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你们通过自己阅读查找,还了解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

  2、师生共同评价,谁的资料好,语言又流畅。

  七、总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或了解了什么知识?希望以后有时间多读课外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透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明白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

  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板书:蝙蝠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出示“雷达”图,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3、板书,齐读课题。

  师:这两者毫不相干,课题却用“和”字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2、小组交流学习。

  3、群众汇报学习成果。

  (1)字词学习

  重点指导“辨析组词”:摹幕墓暮慕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3)说说你明白了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师注意适当点评,引出重点;同时进行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可能有关于试验方面;关于研究方面;关于仿生学方面;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等等。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三、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了解三次不同的试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

  (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用可靠的事实来证明结论的真实性。)

  (2)三次试验怎样进行的?证明什么结论?轻读课文相关小节,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3)根据三次试验资料,分别用“证明”一词说一句话。

  2、学习科学家反复研究的资料,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有关资料,边读边思考,动手画画蝙蝠探路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

  3、学习科学家发明雷达的资料,理解雷达在飞机夜航中的作用,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用文具摆摆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过程。

  4、理解并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1)小组讨论,给句式:

  雷达的()相当于蝙蝠的()。

  雷达的()相当于蝙蝠的()。

  雷达的`()相当于蝙蝠的()。

  (2)默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科学关系?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四、课后质疑,总结全文。

  学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后拓展。

  1、初了解“仿生学”。

  2、语言直播厅:你还明白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向同学介绍。

  (例如:鱼类和舰船;苍蝇和宇宙飞船;水母和风暴预测仪等。)

  【参考书籍】

  《妙趣横生的仿生学》(《高科技启蒙文库》第二辑)

  【参考资料】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上,冬季在隐蔽的地方冬眠。

  蝙蝠飞行时,每秒钟发出20-30次超声信号,甚至可达60次。当这种超声发出之后,碰到前面的物体,会立即折回来,传进耳朵里。于是蝙蝠就明白前面是什么东西,如果是障碍物,它就迅速避开;如果是食物,它便扑过去。蝙蝠就凭这种回波,来决定要前进还是转弯。因此,即使在夜间它也能飞行自如。

  雷达: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理解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能够得到探测目标的影象。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各方面。

  超声:超过人类能听见的最高频率的振动波,每秒钟振动两万次以上,这种声音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人能听到的声音,每秒钟振动16-20xx次)

  荧光屏:示波器和电视机上显示图像的部分。

  仿生学: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系统具有或类似于生物系统特征的科学。

  许多研究仿生学的科学工作者选取了一些生物原型,透过超多的观察、试验、分忻和研究,从中探索它们可资模仿或借鉴的原理,用来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超多成果。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08-05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02-2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02-23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2-27

小学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02-20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说课稿03-27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02-23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模板01-15

《蝙蝠和雷达》课程教学设计12-12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