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分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1 12:29: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分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会对假分数与带分数进行正确互化。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出示例1:我想调查一下,最近那位同学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师:同学们愿意帮xxx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生:愿意!

  师:出示蛋糕,接着出示例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

  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

  生:3(1)

  师:对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1/3表示了。

  即:1÷3=3(1)(个)

  答:每人分得3(1) 个。

  活动二:剪一间,拼一拼。

  师:“六一”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班主任刘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生:想!

  师:出示例2 :把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这里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量?用什么方法分?有哪些分法?(让同学们充分考虑好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课件显示3张饼]

  ②剪一剪:下面我们用事先准备好的3个圆形表示这3张饼,请同学们以小组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摆在桌子上。[课件显示把3张饼分成了4份]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每份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课件显示拼好后的3/4个饼]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3÷4= 4(3)(张)

  答:每人分得4(3) 张。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3(1) 3÷4= 4(3)

  讨论、感知关系

  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这里的b≠0

  师: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

  活动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活动四:课堂检测(一)

  1、填空:课本P39试一试1。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4= 3÷4= 8÷3= 7÷3=

  1÷7= 13÷4= 5÷2= 4÷9=

  活动五:假分数带分数互化。

  师:观察练习2中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如何将这些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呢?

  生:小组讨论思考

  师:以7/3为例讲解,课本P39 T 2、3

  师生共同总结互化方法。

  1、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分母所得整数为带分数左边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

  2、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分母不变,用整数部分与分母的乘积再加原分子的和作为分子。

  活动六:课堂检测(二)

  课本P40 练一练 的2、3。

  课后作业

  用一张16开的纸设计一张数学报,说说各栏目所占的篇幅约占这张报纸的几分之几。

《分数》教学设计2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问题,初步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会解决简单的百分数的问题,掌握了一些解决百分数的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87~99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的应用,进一步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问题。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单元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五、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正确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在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谁比谁多(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如何用画图的方法体现出“谁比谁多(少)”的数量关系。而对于解答方法上学生也有类似的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都会为他们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扫清障碍。第一课时百分数的应用(一)

  首案编写者:李xx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七单元P87-89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数问题和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五年级下册已学习了简单的百分数知识,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策略】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1.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2.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思考:“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的是原来水体积的百分之几。

  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方法一:

  (50—45)÷45

  =5÷45

  ≈11%

  方法二:

  50÷45

  ≈111%

  111%-100%=11%

  学生在叙述“谁比谁增加百分之几”的意义时,比较困难,绕口,可以通过画图帮助理解。同时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谁比谁多百分之几的实际意义。

  三、试一试

  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1.学生画图分析后独立完成

  2.课堂交流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光明村今年每百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去年每百户拥有彩电多少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几?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几。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认识分子的含义和几分之几与几分之几的比较。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认识几分之几

  1、 出示:分西瓜场景图(用圆片代替西瓜)

  (1)问:他们一家打算干什么?

  (2)教师口述:小红吃了一块,妈妈吃了三块。

  问:小红和妈妈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同桌说一说

  追问:什么是3/8呢?

  (3)问:剩下的爸爸吃,那么爸爸吃了多少呢?

  追问:什么是4/8?同桌讨论一下

  (4)师:3/8 4/8也是分数(教师板书:分数)

  (5)师:今天学的分数跟我们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2、出示:一张正长方形纸,

  要求: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给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

  展示交流:你涂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提问:你能折出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请你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展示交流

  4、 那么,如果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了2份,是(2/10);涂了3份呢?4份,5份呢?

  教师小结:涂了10份中的.几份就是(十分之几)?

  5、出示:试一试

  提问: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观察判断,同桌交流想法

  独立填写,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比较大小

  1、出示3/5和2/5

  提问:3/5和2/5谁大谁小?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

  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全班交流

  (1)折一折,涂一涂

  (2)推理:平均分成5份,取3份

  平均分成5份,取2份

  2、练习:出示书本P103 第4题

  (1)涂一涂,比一比

  (2)指明学生介绍自己的作业。

  3、 如果没有图,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出示:1/32/3 4/73/7 4/95/9 5/83/8

  (1)小组里交流

  (2)出示

  1/2 〇 1/4

  1/2和1/4分子一样大,它们相等吗?

  (3)总结方法:分母相同,就看分子。

  4、比较大小:

  5/63/6 2/75/7 3/52/5 3/124/12 9/1001/100 1/61/5

  (1)和同桌比一比(2)交流

  5、出示:3/9 <( )<8/9 1/7<( )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红领巾试验田)这块地的3/9种了西红柿,1/9种了茄子,4/9种了青菜。

  (1)你知道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交流。

  师:还剩下多少?你打算干什么?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除了学习了几分之几外,还学了什么?(分数的比较大小)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

  1/4 2/4 3/4 4/4

  2/5 3/5

《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3.经历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二分之一的过程,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感知分数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五一长假,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

  生:去了!

  师:智慧老爷爷领淘气和笑笑也去旅游了。路上,智慧老爷爷给淘气和笑笑买了四个桔子、两瓶可乐,还有一个比萨饼。想想智慧老爷爷该怎样分才公平合理呢?

  生:分一样多,才公平。

  生:平均分。

  师:对。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分一分、平均分。)

  师:(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头像,取出四个苹果、两瓶可乐)谁愿意到前面帮他们分一下,请举手。(一名学生到前面分苹果和可乐。)

  师:比萨饼怎样平均分呢?

  生:每人一半。

  师:谁来分一分。(指名学生分比萨饼。)

  师:让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结果,都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生:苹果每个人分2个,(板书2)可乐1瓶。(板书1。)

  师:每人分一半比萨饼,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0.5。

  生:二分之一。

  师:你们能到黑板上工整地写出来吗?

  师:(指1/2)这个数字的面孔有些陌生,请不认识的同学别急。这个数谁知道,怎样读?

  生:它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说对了,这个数正是老师要介绍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它是一个分数。(板书:1/2。)

  师:读分数时要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半个比萨饼)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1/2——这个分数表示。

  师:这个比萨饼中有几个1/2?

  生:2个1/2。

  师:2个1/2合起来就是……

  生:1/2,就是整个一张饼。(师补充:用1表示。)

  二、探索新知

  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教材54页“涂一涂”)我们的新朋友1/2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想请同学们在这些图形中找到它并用斜线把它涂出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涂出它们的1/2 。(师指名学生到前面的题卡上涂。)

  师:请其他的同学们把书翻到54页,涂一涂。(生练习,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帮他检查一下,他涂得对吗?

  生:对。

  师:我们的新朋友1/2看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它,有些不服气,给我们提一个问题。

  师:(指投影上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看这些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却都能用1/2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这些图形的一半。

  师:看来1/2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师:淘气、笑笑想和智慧老爷爷共同分享比萨饼,看来我们要重新分了。

  师:(出示圆片)这回我们该把这个饼平均分成几份?

  生:三份。

  师:(将笑笑头像贴到其中一份里边)这块给笑笑的,同学们看笑笑得到比萨饼的几份?(生:1份。)

  师: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1/3 。(师板书:1/3。)

  师:为什么用1/3表示?

  生:因为比萨饼被平均分成三份,笑笑得到其中1份。

  师:(把淘气的头像贴到另一份中)那笑笑和淘气两人得到这个饼的几份?

  生:两份。

  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2/3。(师板书:2/3。)

  师:(在剩余的一份中贴上智慧爷爷的头像)智慧老爷爷问:“我们三人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3/3,也就是1个饼。

  师:吃完了比萨饼,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玩折纸游戏。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手工纸,现在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怎么折呢?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自由折,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展示折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想想你涂色的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师巡视。)

  生:我涂了一份,用1/4表示。

  师:有没有和这位同学不同的?

  生:我和同桌合作每人涂了一份,共涂了两份,用2/4表示。不过,我们还有个发现,就是我俩涂的正好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一半用1/2表示,所以我猜2/4=1/2。

  师:(惊喜地)真该为你们的发现鼓掌。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们都该感谢你们!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我涂出了这张手工纸的三份,用3/4表示。

  师:你的回答真完整!谁还想像他这样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

  ……

  师:多么完整又清晰的回答啊!你也让我们有了新收获,感谢你。

  师:(指黑板)像1/3、2/4 、3/4、4/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们还能举出几个分数吗?

  生:7/8 、1/10、3/9 、16/17……

  师:我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

  生:不能。

  师: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接近了分数。同学们,分数和我们身体各部分一样有自己的名称。如:(师用尺画横线写)3/4,写分数时我们要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这条横线的名称是分数线。然后写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分数,名称是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分子。看3/4,谁能像我一样,介绍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师:(把学生分为红、黄、蓝、绿四队,课件出示超市场景)分数超市举办超市大赢家活动,答题赢购物卡。比一比哪队赢的购物卡最多,哪队就是超市大赢家。

  (一)课件出示各种水果按钮,由各队自由选择,每个水果按钮链接一道必答题。

  必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两张购物卡。

  1.教材54页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新认识的分数。

  2.教材55页3题判断: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明确分数要在平均分基础上产生。

  3.教材55页第4题。

  (二)课件出示蛋糕和果冻,后面链接抢答题。

  抢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三张购物卡。

  1.考考谁是火眼金睛?(下图中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两幅图通过移一移,都能转化成一个圆的四分之一,对学生渗透数学中转繁为易的思想。)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分数,知道一半用1/2表示。

  生:我知道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还知道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师:我们今天对这个新朋友还只是刚认识,随着今后的学习我们会更加熟悉它,并熟练使用它。

  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继学习非常重要。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感觉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起点远远高于我的预设,他们对分数并非一无所知,而我完全是站在从用“一半”引出“二分之一”,再到自己折出“四分之一”,步子跨得小,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充分放手,所提的问题缺乏挑战性,空间不够大。但也因为学生的起点高,节省了课堂时间,还使整个课堂生成了些许精彩。

  2、折纸游戏认识1/4、2/4 、3/4、4/4。这一环节将折纸游戏局限在只折正方形手工纸。这样局限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也使教学的气氛不够轻松热烈,学生的兴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能够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学生的兴致就会更高涨,教学气氛会更活跃,生成的课程资源会更多,学生的认知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适合学生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评:

  一、创设情境,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本课教师从创设“旅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我们看到,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折纸,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了2/4=1/2,4/4=1。因为这种发现,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转化,从而形成新的主动的建构。

  三、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堂中,教师本着扎实、有效的教学原则,合理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还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例如,课堂练习采用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超市大赢家”的形式,进行深化练习和巩固。在学生精神上已经有些疲乏的时候,练习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眼球,激起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兴趣。教师设计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地深入,知识的后继性和连贯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全课的点睛之笔。

《分数》教学设计5

  教学准备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墙直观地建立数学模型,用于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找到相等的分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体会数学知识的互通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分数墙复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对相等分数的初步直观探究。

  三、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四、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出示“分数墙”,认识“分数墙”

  师:仔细观察一下“分数墙”,你看到些什么?

  (颜色,每一份大小,里面有几个,??)

  2、提出课题:

  师:“分数墙”能帮助我们比较分数的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墙。

  二、 新课探索:

  1.探究一:

  a) 用分数墙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说说你是怎样利用分数墙比较分数的大小?(在同一行横着看)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涂色部分长短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b)用分数墙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现在,你又是怎样利用分数墙来比较大小呢?

  (在分数墙上找到上面每组中的2个分数,哪个分数在“墙”的左边,这个分数就大小)

  (设计说明:学会用分数墙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练习:师:根据刚才的学习,很快比较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2.探究二:用“分数墙”来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1)出示

  2)出示:那么这一题又如何思考?

  (设计说明:利用分数墙来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练习:

  学生练习,说说算理

  师: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利用分数墙可以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可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而分数墙还有一个大特点,你知道是什么?

  3.探究三:在分数墙上找出相等的分数

  1)师:怎样在分数墙上找出相等的分数?

  (不同颜色的'格子起点和终点都对齐,那么这两个分数就是相等分数。)

  2) 师:找一找,有哪些相等分数?

  a)学生观察

  b)交流,老师板书一些相等的分数。

  (设计说明:学会利用分数墙找到相等的分数)

  练习:学生用划直线的方法找出相等的分数并写下来。

  一、 课内练习:

  听故事:小熊们最喜欢吃熊爸爸做的饼。有一天,熊爸爸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熊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熊一块。中熊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 熊爸爸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中熊两块。大熊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熊爸爸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大熊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小熊分到的多? 出示:

  3块同样大的饼,

  小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到一块;

  中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到二块;

  大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到三块。

  师:你知道哪只小熊分到的多?为什么?(结合分数墙说明这几个分数大小相等)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说说分数墙对我们有哪些帮助?

《分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体验用乘法解决连加问题的价值,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让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算题,你能直接口算出结果吗?

  出示:

  3/8 +1/8= 1/3+1/5= 7+9=

  1/4+1/4+1/4= 2/9 +2/9= 3+3+3+3+3+3=

  2、学生口答。

  3、最后一题你是怎么口算的?还可以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3×5或5×3来计算。

  4、师小结:是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可以用乘法。

  质量问题

  教师口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2/5+ 2/5+ 2/5 2/5 ×3

  =2+2+ 2/5 = 2*3/5

  =6/5( 千克 ) = 6/5( 千克 )

  3、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2/5+ 2/5+ 2/5= 2/5×3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5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2/5×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5的和是多少?

  2/5+2/5 + 2/5=2+2+2/5 =2*3/5 = 6/5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6、 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三、归纳、概括: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列式计算。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练一练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点,就是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在整数乘法 上,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生比较易于掌握,我利用它的意义改写成 ,进而从 ,这一环节,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及时给予提示,所以学生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得不错。但是不足的是,学生在约分时,有部分学生没有约分完,以后要不断训练学生约分的方法。

《分数》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中逆叙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芦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的逆叙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题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1)养鸡场养鸡500只,卖出一些后还剩300只,卖出了多少

  (2)张师傅和李师傅一共加工零件135个。其中李师傅加工了75个,张师傅加工了多少个?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完成一道,各人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应用题时,要几步?第(1)题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是怎样想的?第(2)题呢?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对照着数量关系式来列出等式。

  2.应用题。

  粮站运来面粉96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24袋,运来大米多少袋?

  读题后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题里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板书:面粉的袋数+24=大米的袋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4,读题。

  提问:例4与上面一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相同的都是大米比面粉多24袋。想一想,例4的数量关系与上一题一样吗?

  2.谁再来说一说,例4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评析:通过重复提问,可以突出例4的数量关系,便于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提问“为什么”,有利于学生认识根据题里怎样的条件找相差关系逆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你能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例4吗?

  第一步先做什么?(板书设未知数x,并说明注意写“解”字。)

  第二步要做什么?列出怎样的等式?(板书:x+24=120)

  第三步求未知数x的值要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说明求出x的值不带单位名称)你是怎样想的?

  写出答句。

  3.你能根据题意,检验这样解答是否正确吗?谁来告诉大家,的面粉有24袋。120一x=24)

  追问:为什么可以列这样的等式?

  怎样求未知数工?(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写出答句)

  5.提问:今天学习的也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例4可以列几种等式来解答?这两个等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想数量关系式。这样才能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想一想,例4是根据题里什么条件来想数量关系式,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的?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1)鸡比鸭多30只。

  (2)杨树比柳树少15棵。

  (3)美术班比舞蹈班少16人。

  (4)今年收的小麦比去年多1500千克。

  2、做“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读题。提问数量关系式。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这里的等式是根据什么来列的?

  (2)完成第(2)题。

  读题。让学生先说数量关系式。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列等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强调:像上面这样的几道题,都要先根据题里“谁比谁多或少多少”想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解答。

  3、练习十二第5题。

  说明要求,让学生在课本上练习。

  提问:第(1)题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列等式的?第(2)题呢?

  四、课堂小结

  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几步做?要根据什么来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6—7题。

《分数》教学设计8

  (一)复习

  1、教师引导学生看复习题(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68册,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口答

  3、引导学生看复习题(2)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教师出示不同答案a、1400+ b、1400+1400× c、1400× d、1400×(1+ )

  4、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选择正确答案

  指名汇报并说明原因

  5、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如果将这道题的条件变为“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学生默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做法指名板演

  (4)学生说解题思路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3与复习题3有什么异同?(两道题问题相同,条件不同。)条件不同在哪儿?

  (复习题3条件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分数形式;例3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百分数形式。)

  教师指出,分数与百分数的互相转化的方法,让学生回答。

  2、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问:同学们能说一说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吗?

  问:谁做单位“1”?(让学生分别指出两道题中的单位“1”),用什么方法解答。(乘法)

  问:怎样列式表达?(比较)

  问:结果如何?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教师板书:相同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点: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百分数来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分数来表示。

  3。做一做第1题。

  龙泉镇去年有小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在例3中已经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本题中学习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讨论

  (1)教师巡视,适时引导。先确定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或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学生2786人。

  (2)指名说解题思路。

  问:此题和例3相比较,哪儿相同,哪儿不同?(条件不同,问题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文字算式来帮助大家列式计算。

  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示形式不一样而已。

  (四)巩固反馈

  练习二十二第4题、9。

《分数》教学设计9

  一、教材简析

  《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百分数实际上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百分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活实际中广泛应用,因此在数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百分数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和社会的联系。

  二、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会用百分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合作解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搜集百分数材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并对学生作适当的国情教育。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设计理念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电脑的演示、练习的设计、学法的指导、讨论的组织,没有教师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以演示法、讨论法、尝试法为主。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2、学法。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很注重学法的指导。

  五、设计思路

  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学生借助电脑,通过看、思、说、试,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百分数的写法时,采用了自己读与自己写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创造百分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在超市看见了这样的两瓶果汁饮料,如果是你,你会选购哪瓶呢?(出示两瓶果汁)两瓶果汁:一瓶95%橙汁;一瓶60%橙汁

  指名回答。提问:为什么呢?象95%、60%这样的数我们叫它什么?从百分数我们就可以看出哪瓶果汁好喝,百分数厉害不厉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知识好不好?板书:百分数

  2、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见过百分数呢?同学们课前了解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好吗?(以下为估计学生的回答)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80%,绦纶20%。

  生:我在酒瓶的商标上找到了酒精度11.5%,还在牛奶盒上找到含乳量≥60%,脂肪≥3.5%。

  生:我在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节目中看到:选A的占35%,选B的占65%。

  师:呀!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百分数,虽然没学过,但都会读出来,我真佩服你们!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了什么?

  生:百分数的用途很广。

  生:百分数很重要,生活中离不开它。

  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你们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百分数是什么样的数?它到底有什么用处?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知识,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引发学习兴趣,扩大数学素材的信息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百分数,设计这样的引入,目的'是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教学伊始,就将百分数的读法呈现给学生,为后面的学习交流提供方便)

  (二)、教学新授:

  (1)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对于糖水,同学们一定喝过,下面老师请大家来看:两个杯子中各有糖水100克,第一杯含糖10克,第二杯含糖33克,哪一杯糖水甜?为什么?

  再请大家看,现在第一只杯子中有糖水200克,第二只杯子中有糖水300克,第一杯中含糖70克,第二杯含糖99克,哪一杯糖水甜?为什么?怎么样才可以很容易看出哪一杯糖水甜呢?操作课件,35/100表示什么?33/100呢?我们可以看出:百分数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结果。现在你能看出哪一杯糖水甜了吗?

  用百分数来比较有什么好处?板书特征一: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师:对于表示甜度的百分数,同学们理解了,那生活中的其它百分数,你们又怎么理解呢?请同学根据课前收集摘录下来的“生活中的百分数”进行分析,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拿出手中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交流,准备汇报)

  生:我摘录的是:人的泪水中,98.2%是水份。我的理解是把人的泪水看作100份,其中的水占98.2份,所以98.2%表示水份占泪水的。

  生:我摘录的是:太平洋的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49%,我的理解是把海洋总面积看作100份,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占49份,49%是太平洋面积与海洋总面积比较的结果。

  师:从同学们的理解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什么叫百分数吗?

  生: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师板书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理解体会了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与我们学过的分数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小组讨论: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教师板书特征二:只表示倍数关系。

  教师小结: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完整概念,生齐读)

  (学生对数学课本提供的抽象的、概括化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的劲头不足,学习缺乏信心,被动学习现象严重。为提高一般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我立足把数学学习置于生活背景之中。在交流同学们收集生活的百分数时,充分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相关,努力创设有数学思想的情境,体现数学价值)

  (2)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1、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教师板书特征三:采用百分号“%”表示。你会写百分数吗?谁愿意上黑板来写一个百分数?对他写的百分数发表一下看法好吗?

  2、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让学生板演,进行书写练习,师范写百分号、百分数,(书空、实写)注意百分号的书写顺序,强调写百分数时应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3、请学生任意写一个百分数,你会读你写的百分数吗?指名读。师:教学读法。指出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作“一百分之几”。齐读百分数。

  4、写一个你最喜欢的百分数,再用你最喜欢的百分数说一句话。

  (3)揭示特征: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特征: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2、只表示倍数关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在经历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时,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能用数学语言概括百分数的特征,澄清了不少学生心中的疑问,同时,实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大众数学理念)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1、用分数、百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做完后实物投影校对)

  让学生先用分数表示,再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后提问:你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

  2、先让学生读练习十九第1题中的百分数。读后提问:

  (1)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这组百分数中还有比1%小的百分数吗?(0.05%)100%就是几?有比100%大的百分数吗?

  (2)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这是为什么呢?

  3、%看谁把我写的最漂亮。

  做练习十九第二题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4、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善卷牌”啤酒的酒精度为8%,“长城牌”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为11%,“茅台牌”白酒的酒精度为52%。

  (师:你认为这三种酒哪种最厉害?说说理由。如果要你选择一种酒去送给你的爸爸,你会选哪一种呢?)

  (2)行香中心小学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95%,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89%,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83%。

  句容市实验小学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111%,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114%,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152%。

  (师:读了以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行香小学照这样下去,会怎样呢?看来,规模办学确实是势在必行。)

  (3)东昌水泥厂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全年计划的60%。(师:东昌水泥厂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全年计划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计划的60%,这样,全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正好完成,还是超额完成?超额了百分之几?(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5、你猜我猜大家猜(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百分数)(1)你自己作业的优秀率为(%),你希望达到(%)。

  (2)你认为海底捞针的可能性为(%)。(3)你班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达到(%)。(学生猜后告诉学生确切的数据,进行爱护眼睛的教育。)

  6、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得相当透彻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时候用百分数比较恰当?(机动)

  (在学生感悟出百分数的意义,对百分数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百分数的特别之处就显得水到渠成。实践证明,学生也能畅所欲言,说出百分数的特点,从而更加加深了他们对百分数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从学生身边的百分数着手,引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不经意间巩固了对百分数的认识,而且学生的习得的知识的同时,更增长了智慧。)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

  (课件出示)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3—6题。

  最后下课:马上要下课了,我们做个游戏好吗?全体起立。(全班50人都站起来)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起立的情况。(起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现在每两个组的人数同样多,现在老师让学生分三次离开教室,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百分数:“10%”,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一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第一次可以走多少人?”老师让第一组同学前5人先离场。接着,又板书一个“40%”,提问:“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二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又可以走多少人?”又让第

  一、二组剩下的同学离场。还剩下两组同学,提问:“老师再写一个什么百分数,大家就可以全部离场?”(50%)这个50%表示谁是谁的50%?学生回答后,一起离场。

《分数》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4~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7页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

  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的是,的是。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的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34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

  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

  请同学们先完成P35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

  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35

  2、练习

  完成P35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六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六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习六的第2、5题

《分数》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单位“1”,知道许多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

  教具:

  课件、各种形状的纸张、水彩笔等。

  引入:

  1、分苹果

  师:今天老师带来三个苹果,准备分给两个同学,谁能帮老师分一分?

  生:一个同学分一个。

  师:那还剩下一个怎么分呢?

  生:一人一半。

  师:那也就是说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一份是么?

  生:是。

  2、(幻灯出示书上的图片),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古代,因为生产的需要,人们为了测量,把物体分成一段、两段、三段,不够一段了,不是整数,不能用整数的结果表示,为了准确地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出示幻灯,找同学来读)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用分数来表示。

  一、学习一个整体的分数

  1、幻灯出示1/4,这就是一个分数,它读作什么?(生答四分之一)谁能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它表示什么?(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准备了教具,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来吧。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1)任意选桌上的的材料创造1/4

  (2)用你喜欢的方式把1/4表示出来。

  (一)、学习一个物体的1/4

  (材料:一张正方形纸、一张长方形纸、一张圆形纸,一根一米长的彩带)

  1、展示汇报

  (1)师在同学中分别找到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的1/4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生展示,师帮助强调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边做,师边幻灯演示。

  2、师小结:以上我们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这就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他的1/4.(板书“一个物体”,“平均分”“1份”“1/4”)

  3、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一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出示幻灯练习题),请说说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4、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巧克力蛋糕,准备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幻灯出示)这是一块正方形的蛋糕,我们可以用正方形来代表它,它是原来蛋糕的1/4,猜猜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做一回设计师,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画它原来的样子。

  5、请小组内展示一下你的作品,探讨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啦?

  6、学生展示,老师幻灯演示。

  同学们,你们真是优秀的设计师。其实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演示了。

  (二)、学习一些物体的1/4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这又是一块蛋糕,露出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八分之一,你能猜猜原来会是什么样子么?同学猜测。

  师出示圆形的蛋糕

  (2)老师这里还有一块蛋糕,用分数表示是1/8(幻灯),请同学们猜猜这次的蛋糕原来的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可以用三角形代替蛋糕,动手画一画原来是样子。然后小组讨论。

  同学展示作品。

  师:大多数年同学画的都是圆形的蛋糕,可是这次的蛋糕不是圆形的了,而是由8块单独的蛋糕排列组成的。请看大屏幕。(幻灯出示)

  师:同学们很聪明,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这次的蛋糕不是一个了,而是一些物体了。(板书“一些物体”)请同学们看看我们刚上课时摆的`1/4,你能找到你用一些物体摆出的1/4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请2名学生到前面投影仪上展示,教师在旁边指导,让学生说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2、(幻灯出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请同学读)老师板书“一个整体”

  请同学看看你桌子上的材料,说说你把谁看成一个整体了?你是怎么样分的?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再找两名同学展示)

  3、请同学们看看你刚刚分的1/4,都是1/4,为什么有的同学分得的是1个物体,有的是2个物体?

  生汇报,这个整体变了,因为四分之一是1个物体的原来是4个物体,四分之一是2个物体的原来是8个物体。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请同学们再说说同样是一个这一个物体,它可不可以是1/4,可不可以是1/8,可不可以是1/12?

  生汇报:可以

  师:为什么?

  生:当有4个物体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1/4,当有8个物体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1/8…师:这说明什么?

  生:分子不变,分母变了,说明分的份数变了。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真棒!这肯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二、学习单位“1”

  1、师:刚刚我们分过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称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这个“1”加了引号,你知道为什么吗?(生答:因为这个1不是就指1,而是指一个物体或者一些物体。)

  2、师小结,刚刚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

  3、请同学们再看一下我们刚刚分过的物体,它们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了?

  (教师举例课后题)

  4、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三、练习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幻灯出示12块糖),看看谁最聪明,回答的又快又好。

  完成幻灯的练习

  四、学习分数单位

  1、同学们,请看黑板,其实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我们就把他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师:谁能说说刚才题中的分数单位?

  生:1/4、1/8、1/2…

  师:老师说一个数,看谁能快速地说出他的分数单位。3/4、2/5、8/9…

  生抢答。

  师:老师还没说分子呢,有的同学就已经回答出来了,你们发现什么窍门了么?

  生:分子都是1

  生:分母都是分的那个份数。

  师:所以说,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单位“1”,和分数单位。你们这节课的表现非常出色,我为你们而骄傲,让我们为自己精彩的表现鼓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分数》教学设计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这一节课又是我们的数学课,数学,顾名思义,“学习数”,当然,“学习数”并不是我们数学的全部,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啊?(单数,双数,小数,整数,质数,数,自然然,等等……)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数,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一)分数的产生。

  1、再现旧知识。

  师:同学们看,我们有这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争论两人该怎么分吃一个饼。同学们,你觉得该怎么分呢?

  生:平均分,从中间切开。

  师:哦,同学们都说,从中间分开,平均分。老师知道了。这样分。(操作课件分饼)

  师:嗯,这个方法真不错,那你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每们小朋友分得的份数吗?

  生:12(师演示操作。)

  师:你能说说这个12它表示什?

  生: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

  对,在进行分物,测量或者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你还能说出哪些像这样的分数。你能分别指出它们的名称吗?

  生:12,24,57……

  (二)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现在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折一折,或画一画)

  (2)展示学生成果。

  (3)出示课件,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交流,汇报,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4)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学生乙:有的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有的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对,一个实物好理解,但是有的是由几个单个的物体组成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像这样的整体,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一筐鸡蛋,一堆煤,一个年级的人数,一些桃子,一个年级的人数………………)

  师:也就是说,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6)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强调平均分)

  2、学习分数单位:

  (1)出示课件:师引导学生填一填。

  (2)说说,这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4)分数单位的特点。

  A、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B、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不同的分数单位。

  三、课堂作业设计。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学会了吗?

《分数》教学设计13

  一、操作与复习

  1、1请大家拿出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8份,想一想:每一份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红色,再想一想:涂红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再把它的2份涂上绿色,也请大家想一想:涂绿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二、情境导入

  1、据刚才前后两次所涂的颜色,你能想到怎样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班级里组织交流。

  2、学生可能会提到: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学生也有可能会提出: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两个数学问题。师作巡视。

  4、组织交流:要求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要求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又应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应板书。

  6、观察列式与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第1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一,第二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二。两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3题。

  (小红用一张纸的八分之五做红花,小明用这张纸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小红少用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在本子上,再组织全班交流。

  3.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4题。

  (1)学生自由阅读理解:(一块地的五分之三种西红柿,五分之一种茄子,根据这两个条件,请同学提一些数学问题。)

  (2)学生可能会提:西红柿和茄子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西红柿比茄子多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或茄子比西红柿少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再组织交流。

  (4)思考:还有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可以种些什么?

  4.学习思考题。

  (1)光碟出示第106页思考题:

  (2)先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再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填一填。

  (3)然后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4题。

《分数》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会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分数的大小,培养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及彩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出示课题)

  二、让学生观察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发现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能正确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贴黑板上。

  师:这里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圆,阴影部分是各是圆的'几分之几?

  (第一个圆的阴影部分是它的3/5,第二个圆的阴影部分是它的2/5。)

  师:3/5和2/5哪个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因为3/5里面有3个1/5,2/5里面有2个1/5,所以3/5>2/5。)(个别说,互相说)

  2、出示:师:3/8和5/8哪个大,你是怎么想的?(因为3/8里面有3个1/8,5/8里面有5个1/8,所以3/8<5/8。)出示:3/8<5/8

  3、出示:师:会不会?你是怎么想的?

  4、师: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几组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相同,分子不同)那么,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有没有好方法呢?师: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贴黑板上)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再来比较几组分数。

  5、出示:比较分数的大小(用手势表示)

  4/7()6/77/9()5/9 2/4()3/4 1/4()1/8

  质疑:第4题怎么不一样?

  三、让学生观察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发现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能正确地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1、引出。

  1/4()1/8

  师:哪里不一样?(分母不同)分子呢?(分子都是1)那么,到底哪个大呢?我们请圆来帮忙,左边同学折圆的1/4,右边同学折圆的1/8,然后同桌两人比一比,说一说。(生操作演示交流: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再把同样大小的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明显的看到1/4>1/8 。)

  师:这两位同学讲的有道理吗?(有)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一些,老师这里也折了一份,(贴在黑板上)。事实证明1/4大于1/8。板书:1/4>1/8

  2、出示:1/8()1/16。

  师:会不会?你是怎么想的?(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再在8份的基础上平均分成16份,取其中的一份。)出示:1/8<1/16

  师:如果把这个圆平分的再多一些,每一份会怎么样?(越来越小)

  3、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演示:把一个圆平分的过程)看完后你有什么结论?(出示:整体平分的分数越多,每一分就越小。)

  4、师:能不能用这个规律再来比较几题。出示:比较分数的大小(用手势表示)

  1/3()1/5 1/9()1/5 1/2()1/6 1/10()1/8

  师:比较这些分子为1的分数有什么小窍门吗?(出示:分子为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

  5、师:那么,如果分子不是1,但是分子还是相同的,比如2/4()2/8(出示),是不是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比较呢?师:请同桌两人再一次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桌合作)(生操作演示交流: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2份,明显的看到2/4>2/8 。)贴黑板上:2/4>2/8

  师:我们证明得出了2/4大于2/8。那再来试一题。

  6、出示:3/7()3/4。

  师:做的又快又对,有什么方法吗?(和分子为1的分数比较方法一样。)小结:看来,只要是分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越小。用这样的方法快速比较。(贴板书: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7、出示:比较分数的大小(用手势表示)

  3/8()3/4 5/6()5/8 7/12()7/16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会了比较分数的大小,知道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五、独立练习

  1、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7/9()5/9 3/7()3/9 11/20()9/20 8/15()11/15 4/13()4/11 10/23()10/32 9/10()1

  2、比较3/6,5/8,3/8的大小:()>()>()

  板书设计:

  分数大小的比较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分数》教学设计15

  一、设计思想

  教材是利用吃西瓜的情景引出分数的简单计算。考虑儿童的生活实际,打算用学生过生日分吃蛋糕的情景引入新课,因为学生过生日的情感体验大都是愉悦的,采用这一情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1/8+2/8等于3/16,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交流中明理,认识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

  教材第99页例1从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块),一个男孩吃了2块,一个女孩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8+1/8是多少。教材通过小精灵提示思路和答案。

  教材第99页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通过一个女孩从5/6中拿出2/6,来展示计算过程,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接着让学生通过填空,来呈现思考的过程。这样逐级展现算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分数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材第100页例3教学"1减几分之几"。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1可以改写为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样减法就不会有困难了。不过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仍然安排了直观图。

  三、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过"过生日"这种愉快的情感体会,利用这一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生成知识、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若干,各种可用分数表示的图片(如 )

  学生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各一张、彩色笔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谈话激趣:这几天我们一直学什么(生答,师板书:分数)。现在老师心理想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分数。

  师分别拿出有颜色的夹子(5个)、6本本子、一捆小棒(10根)请学生找出分数。(学生自由说说每种物品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师随机扳书这些分数:1/5、3/6、4/10……)

  2、根据板书,用"( )/( )里面有( )个1/( )"的话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1、出示分吃生日蛋糕的情景:

  导入:小明今天过生日,全家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妈妈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1块,妈妈吃了2块。

  师:从上面的图画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小明吃了蛋糕的 1/8,妈妈吃了蛋糕的2/8)

  2、师提出问题:"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①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

  ③蛋糕还剩下多少?

  ……

  3、选择第一个问题来解答

  师:谁能说说怎样列式?(要求回答的学生把自己说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 在创设的分吃生日蛋糕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是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1、教学分数加法(例1)

  (1)生猜一猜:1/8+2/8等于多少?

  学生最可能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3/8,一种是3/16,这里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2)证明自己的方法

  若出现3/16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吗?

  若出现3/8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现在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个正确,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

  (若学生找不出方法,教师可建议学生在一张圆形纸上折出8等份,找出1/8和2/8,看看它们的和是多少)

  (3)集体操作验证

  ①生动手折出1/8和2/8,并涂上颜色。

  ②观察并讨论:和是多少?为什么?

  ③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

  a、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3/8;

  b、2/8是2个1/8,2个1/8加1个1/8是3个1/8,也就是3/8(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时用自己的教具进行示范解说)

  (注意:如果学生只能想出第一种思路,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分数知识来表达"涂了2份"、"涂了1份"的`意义,引出第二种思路;如果学生想出了两种思路,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两种想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者是统一。)

  [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如何让用第一种方法思考问题的学生实现向第二种方法的飞跃呢?一是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借鉴。]

  ④引导辨析:1/8+2/8的结果为什么不是3/16?

  围绕问题:"蛋糕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蛋糕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 在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教学分数减法(例2):

  (1)观察:这个蛋糕现在还剩几分之几?(5/8)

  (2)思考:爸爸回来后从剩下的这5/8中又吃了2块,最后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5/8-2/8)

  (3)生小组讨论:5/8-2/8等于多少?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a、从5份中吃了2份还剩3份,也就是3/8;

  b、5个1/8减掉2个1/8还剩3个1/8,也就是3/8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纸片演示吃掉的过程。

  3、讨论:(妈妈又吃了1/8,剩下的2/8留给爸爸吃。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1,8/8)

  [ 通过"他们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这一问题的讨论,既巩固练习了前面的分数加法,又为后面学生自学1减几分之几这一环节中对于"1"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

  4、教学例3:1减几分之几

  有了前面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1)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巩固练习1-4/5 1-2/6 1-7/9(指名让学生板演)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5、解决课前提出的其他问题(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可让学生板演,其他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6、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做题后,让中等生或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对于说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2、计算(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评,最后选加减法题各1--2道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1)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有两个问题;

  (2)生独立解答(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长方形纸的折画);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用多少表示这一块巧克力?计算时看作多少来算的?

  4、练习第二十三的第四题(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还有几分之几? )

  (1)生读题,弄清题意;

  (2)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一杯果汁用什么表示?在这里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九、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1/6 2/6 3/6 4/6 5/6 6/6

  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1/8+2/8=3/8

  蛋糕还剩下多少?

  5/8-2/8=3/8

  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

  1-4/5=1/5 1-2/6=4/6 1-7/9=2/9

  十、作业设计

  1、练习二十三第1、2题。

  2、妈妈买了一些蔬菜回家:

  卷心菜5/7千克 辣椒2/7千克 萝卜3/7千克 白菜4/7千克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答吗?

【《分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1-29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03-07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3-07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03-05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5-07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02-08

分数认识教学设计02-08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02-08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11-02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