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时间:2021-01-03 12:41: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海峡两岸同胞间的真情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真挚的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语言质朴而饱含深情,平中见奇,寓意深刻,读之,字字叩击心魄,文之所至,情之斐然。

  也许,捐献骨髓挽救他人生命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也许台湾同胞为大陆同胞捐献骨髓的事例,也并不止这一件;但本文所讲述的台湾同胞在剧烈的大地震余震中进行骨髓捐献这一事例,确实给了我们太多感动的理由:爱是生命的支撑,生命因爱而延续,至深至诚的真情让他们心中装满了同胞的安危;人性的不屈和坚韧,让希望永存,让生命常绿,救助生命的使命感怜惜生命的无私感让他们对生命永不言弃。震撼过后留存于心间的,是一种缓缓荡开的感动你我、感动世界的暖暖情愫。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凋零、谈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用“也许……但是……”句式来进行想象,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对生命永不言弃的人间真情。

  3.学习作者通过对同一事件中不同场景的平行剪接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所在的一组课文都是抒写人间真情类的文章,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学习3-5自然段,感受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拯救他人而表现出来的忘我精神就成了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骨髓移植”、“海峡两岸”等这些概念与学生的已有认知存在一些差距,加之学生对“生命”这一抽象概念的感受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利用文本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对生命永不言弃,用爱心和血脉亲情搭建了一座生命桥便成了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分两课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每一个词语背后都有着一幅画、一个生命,看到一个词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生动的画面。比如,看到“色彩”这个词,我想到了:春天,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盛开了,大地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看到“含苞的花朵”,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

  含苞的花朵

  阳光 桂树 晨风 香气

  1.师: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美好的生活,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就有这个场景的描写。(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感知 把握大意

  1.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2.说说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引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相机出示及相关知识:白血病(结合相关常识。)

  (三)细读第2自然段,感受“生命不能弃”。

  1.文中的小钱,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出示)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看着这句话,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想要说的?

  2.面对可怕的病魔,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选择放弃?

  3.谁没有放弃?他们做了哪些努力?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4. 出示句子,朗读: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引导学生从“唯有”、“谈何容易”、“几经辗转”等词语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和寻找过程的艰辛,读出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词;

  2.读补充材料之《大地震作证》(部分)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情感铺垫,回顾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出示画面,看,病床上的这个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但我们也同时感受到小钱是幸运的。为什么这么说?

  (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

  医护人员全力救护小钱的生命……)再次出示句子,朗读: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指示画面:医护人员细心地守护在一旁,人们没有放弃这个年轻的生命。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翻开课本)

  (二)研读3-6自然段,感悟“生命不言弃”。

  1.同样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同样是一位青年,同样有医护人员的陪伴,在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也出现了相似的画面,你觉得台湾的花莲慈济医院的这幅画面与杭州的画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

  (杭州是阳光灿烂的,台湾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杭州青年小钱生命垂危,台湾青年拥有健康的体魄。)

  2.自由默读课文3-6自然段,说说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人们竭尽全力拯救这个普通而宝贵的生命,从未轻易放弃,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来?

  (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1但是;2但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3.在大地震的余震中捐献骨髓,这特殊的环境又使这幅画面变得非比寻常,而画面中的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4.重点研读句子

  (1)交流:出示句子: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同学们,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最担心的是谁?——自己的家人;当突如其来的地震过后,我们最想见的人是谁——自己的家人;是呀,此时此刻这位青年还没来得及见到自己的家人,对于他来说,那怕是得到家人的一点点消息也是好的呀。)

  (2)交流:出示句子: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

  (一个是沉着地站着,一个是静静地躺着,他们的表现竟如此的一致,谁也没有想到放弃,因为他们知道放弃手术就等于——放弃生命。)

  (3)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你能想象他们经过了多少次的努力,经过了怎样的努力?)

  5.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6.读补充材料之《大地震作证》(部分)相机出示《骨髓移植时间表》

  7.你觉得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爱心、血脉亲情、对生命的决不放弃)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1.生命象花朵一样美好,生命象阳光一样灿烂。当小钱苍白的脸慢慢红润起来,身体也渐渐康复的时候,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而远在的台湾的那位捐献骨髓的青年,遥望着祖国大陆的方向,心中也有千言万语。(看图,写下他们想说的话)

  2.学生反馈。

  设计意图:

  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我根据课文先后描写的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分两个课时完成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就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首先以“含苞的花朵;阳光、桂树、晨风、香气”这样两组词唤起孩子对所有美好事物的遐想,然后再出示“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一句,在强烈的矛盾对比中,初步感知生命的可贵与脆弱。接着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生命垂危的小钱迫切需要移植骨髓,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谈何容易”、“辗转”不仅仅说明了骨髓难找,还蕴含着医护人员及他的家人在找骨髓当中所付出了的艰辛,这是孩子感受人们对生命永不言弃的第一次蓄势。

  第二课时主要从“大陆杭州和台湾花莲这两个表面看似相似的场景中感受不同之处”为切入点,统领对文本所描述的内容的理解和内涵的感悟。并在读中感知,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从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深刻内涵。

  其中,在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时,我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突如其来”“脱落”“此时此刻”“一次又一次”“沉着”“静静地”“连夜”“奔波”等词细细品味,师生入情地进行对话,学生深入地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落到实处,为了配合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李博士的进一步了解,我又让学生阅读有关补充材料之《大地震作证》和《骨髓移植时间表》等资料,从而使学生的思维领域不断扩大,情感逐渐升温,对血脉亲情的理解也深了一层,同时也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深入品读中对于人们对生命永不言弃这一深刻内涵进行了再度蓄势,进而突破难点。

  基于课时设计中多次采用画面及场景的教学方法,在第二课时最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也是通过为学生创设两个相似画面的想象平台,让学生对海峡两岸的两位青年做内心独白,从而学习作者通过对同一事件中不同场景的平行剪接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板书设计: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台湾

  谈何容易 爱心 步履匆匆

  几经辗转 血脉亲情 沉着

  对生命决不放弃 静静

  一次又一次

  奔波、连夜

http://www.cnrencai.com/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相关文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08-23

跨越海峡生命桥教学设计05-1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01-24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02-05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05-12

优秀教学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08-05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品教学设计03-06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模板12-25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实录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