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捞铁牛》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6 08:14: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捞铁牛》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捞铁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和尚、船舱、拴住、潜到、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你们读了课题,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捞铁牛?捞铁牛有什么困难?怎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宋、尚、绳、绷”是后鼻音。和尚的“尚”读轻声。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什么?

  (2)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课文的第三止第六自然段)

  (3)可见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

  (4)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馅进淤泥。要修浮桥,必须要捞起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据记载,黄河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没有)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没有)可见,要打捞这八只大铁牛是多么的不容易!

  3.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现在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

  (2)准备两只大船,船里装满泥沙;

  (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

  (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

  4.用覆盖式投影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用上“先……然后……再……又……)师生评议。

  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充分的准备。)

  小结:认真读书,读懂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

  五、书写生字词。

  1.师生交流书写生字词应注意的地方。强调:(1)要注意“陷”的写法。右旁是“ ”,不是“ ”。同学们回忆一下,含“ ”旁的有哪些字(陷、馅),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带韵母ian和an)含“ ”旁的有哪些字(滔、稻),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带韵母ao);(2)写“潜”字时要注意右边与“赞”字有点相似,右下是“日”不是“贝”。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新词,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陷进、拴住、潜到、船舱、铲到。

  二、观察图画,引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怀丙和尚、水手、两只大木船、几只小木船、大鼓、旗帜)简单地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怀丙和尚指挥水手们打捞起铁牛。)

  2.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打捞第一只铁牛的经过?(第四、五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打捞其他铁牛的经过?(第六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

  (2)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水的浮力)读出关键语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看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在玻璃缸中装入大半缸水,缸内盛一装有石子的圆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上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沉入缸底。教师将圆口瓶内石块儿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缸底的铁块为什么会往上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利用了水的浮力。

  (2)交流:课后思考·练习3中带点词语之间的关系。

  ①学生读思考·练习3中的这段话。

  ②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向上拔”,这些词语之间可以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被向上拔。)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强调:带点词语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词语要朗读的特别分明。两个“慢慢地”、“越绷越紧”这几个词语也要读出味道来。学生读后评议。

  4.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读。

  (4)引导质疑: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铁牛太沉了,没办法拉上船;即使拉上船也因为太沉,不容易划到岸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力气。)

  (5)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读。

  (2)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从淤泥里拖了回来。)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要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习课文第四部分。

  2.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铁牛陷进了淤泥,怀丙和尚说他有办法捞。

  (2)怀丙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3)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

  (4)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2.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习说,全班交流。(拴浮桥用的铁牛陷进淤泥,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他不愧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六、延伸课外。

  1.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鸟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16船泥沙,以现代的环抱观点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抱?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实际上只要用四只船就可以解决问题。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铁鸟沉没的地方,搭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的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两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里,再将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两只船去拴第二只铁牛,等前面两只船把铁牛运回来后,在分别靠在这两只船边上,再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方法来回七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而不用向黄河里铲泥沙。)

  3.要是现在打捞水底沉物的话,有没有其他办法?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或者由教师适当地介绍,现代有哪几种打捞方式。(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

《捞铁牛》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捞的铁牛?

  (2)为什么捞铁牛?

  (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

  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①摸清地点;

  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

  ③并排拴紧搭架;

  ④两头拴牢。

  (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4)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总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后来,他是怎样捞铁牛的?

  二、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挂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三、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四、作业

  1、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布置作业

  1、读拼音、学词语

  2、辨字组词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以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

  向学生出示问题:

  1、谁捞铁牛;

  2、为什么捞铁牛?

  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习。

  自学课文,轻声朗读,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通过动手实验,体会浮力的作用,一千多年前怀丙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懂得做事要动脑、要运用科学。

《捞铁牛》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捞铁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捞铁牛》教学设计12-27

捞铁牛教学设计03-05

《捞铁牛》教学设计03-06

《捞铁牛》的教学设计范文01-15

《捞铁牛》教学设计及评析03-01

《捞铁牛》教学设计范文03-28

捞铁牛优秀教学设计02-09

《捞铁牛》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3-08

三年级《捞铁牛》教学设计范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