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4 19:59: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 “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 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第8课 保存文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保存文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有保存文件的习惯,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删除别人的文件。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学生演示+教师讲评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能够把文件保存在指定的位置。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输入拼音和汉字,但没有保存下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保存文件。

  二、新授

  1、用键盘写几个句子

  我们按照上节课打开“写字板”的方式打开写字板,然后从键盘输入拼音和文字。 (学生完成。)

  2、如何保存文件

  输入完成后,如果想把它保存下 ,该怎么做呢? 首先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检查完成情况,最后教师总结。

  (1)将指针移到“文件”菜单上,然后单击,弹出“文件”菜单;

  (2)在菜单上选择“保存”命令并单击,Windows就弹出一个叫“对话框”的窗口,在对话框里,我们继续保存文件;

  (3)在“文件名”的'文本框里输入文件名“练习1”;

  (4)输入了文件名后,单击“保存”按钮,文件就保存下来了。

  现在来检查一下,文件是否保存下来了。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打开”命令;

  (3)在“打开”对话框里,应该找得到刚才保存的文件,然后单击“取消”按钮退出。

  小技巧: 保存文件时,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这样可以快速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打开文件时,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快速弹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出“打开”对话框。

  文件的保存又叫存盘。文件保存下来后,可以继续输入文字,修改文件,然后再次存盘。再次存盘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快速保存文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文件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同信息打交道,例如在计算机上写过的文章、画过的画等等,为了方便以后使用,都要保存下来,这些保存下来的信息,就是文件,文件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张图片、一首歌曲、一段电影、一个程序、一组数据等等。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建立的文件是哪些,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文件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则,那我们大家就来看看文件的命名规则到底是些什么?

  二、文件的命名规则

  文件就像我们人一样,每个人都有姓、有名,这是取名字的规则,文件的命名也有规则。

  (1)文件名通常由主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中间用小数点隔开。例如:xuexi.doc、学习.doc、图1.bmp、歌曲.wav 等。

  (2)文件主名可以是英文字母、汉字、数字、标点符号等字符组成,最长可达255个字符。扩展名一般不超过3个字符。

  注意: (1)标点符号中的*、?、<、>、/、、:、”等符号不能用于文件命名。

  (2)在文件命名中,英文字母可以用大写,也可以用小写,作用是一样的,如ABC .DOC与abc.doc是同一个文件。

  三、知识拓展:

  文件的扩展名主要用来表明文件的类型,文件的扩展名相同,功用和作用也一样。如写字板文件的扩展名是doc、画图文件的扩展名是bmp、声音文件的扩展名是wav、电影文件的扩展名是avi等等。

  四、练一练 (完成课后练习1、练习2 )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巡视指导学生,全班汇报。

  五、小结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 普遍性◇ 依附性◇ 共享性◇ 价值性 ◇ 时效性

  3.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

  (A)普遍性(B)科学性(C)依附性(D)共享性

  2. 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三类资源。

  (A)物质、知识、信息

  (B)能量、知识、信息

  (C)物质、能量、知识

  (D)物质、能量、信息

  3.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 次革命。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教育机器人的主要特点。

  2.熟悉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3.熟悉VJC仿真软件的工作环境。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测试机器人运动的方法。

  2.感受仿真机器人的运动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悉VJC仿真软件的工作环境。

  难点:

  熟悉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教学准备

  1.VJC仿真软件。

  2.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育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多样的形式发挥教育功能。那么,它们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及其编程平台——VJC仿真软件。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我们首先为机器人设计相应的动作过程,并在计算机上编写相应的程序,再通过数据线将程序写入机器人,由机器人执行命令,完成相应的动作。

  (二)初识VJC仿真软件

  软件主程序窗口组成:菜单栏、工具栏、四个模块库、流程图生成区、JC代码生成区以及垃圾箱。

  仿真系统的窗口界面:信息显示区、功能区和机器人运行显示区。

  教师演示流程图的初步编写过程以及测试仿真机器人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

  1.全班随机分为两大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组长对任务进行具体分工。

  2.打开VJC仿真软件中自带的示范程序,并进入仿真环境中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能打开并顺利地测试的程序最多。(若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借助“学乐园”中的“课堂讲解”释疑。)

  3.各组长收集并综合本组成员的探究成果,上台演示示范程序。教师作相关点评和总结。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观察了机器人的各种运动后,你理解了流程图中各个模块的作用了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5

  课题 第8课 走近机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2.熟悉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信息的获取、加工及表达过程。

  2.学会对机器人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

  各种机器人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机器人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并且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神奇的新朋友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诞生

  “机器人”的概念起源于卡雷尔卡佩克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1959年,美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

  20xx年,我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先行者”。

  (二)机器人的'发展

  教师通过图片或相关影像资料展示三代不同的机器人,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三)机器人的分类

  简要介绍我国对机器人的分类方法。

  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随机分为几个小组。

  2.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机器人的图片,按照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对其进行分类,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3.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各自的活动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与评价。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机器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你对它们的哪些功能最感兴趣呢?在课后通过其他方式作进一步了解吧。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6

  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是 提出的。

  (A)香农(B)维纳(C)钟义信(D)比尔·盖茨

  5.最近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的.应用。

  (A)计算机(B)电报(C)电视(D)电话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第 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在网页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属性、编辑图片和添加背景,学会美化网页的方法;

  2、通过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自身艺术修养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设置图片属性、编辑图片和添加网页背景

  难点:合理美化网页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网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作品对比,导入新课

  1、展示网页,引发兴趣:

  引言:教师展示未美化的网页和美化过的网页,学生认真观察。

  揭题:通过美化的网页,更吸引我们,那么怎样美化网页?揭题(板书:8.美化网页)

  二、回顾旧知,打开网站

  展示学习要领(板书:一、插入图片)

  三、回顾旧知,打开网站

  1.教师演示讲解

  2、学生活动:

  打开桌面上的网站

  四、引导在网页中插入图片

  1.回顾:如何在ppt中插入图片。

  2.师生互动交流。

  在网页中插入图片和ppt中插入图片的'方法非常相似,教师提示插入图片过程

  3.布置任务:活动一。

  4.巡视全班,个别辅导。

  5.学生代表演示,发现问题。

  3.学生边复述过程教师边出示板书。

  定位光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五、设置图片属性

  1.教师展示未排版过的网页,讨论交流,说明光插入网页还不够,还要对图片进行设置。(板书:二、设置图片)

  2.教师演示设置图片方法。

  同学们边复述操作方法教师边出示板书

  鼠标右击图片—图片属性—外观

  3.学生动手设置图片。

  做一做:活动二

  4.巡视全班,个别辅导。

  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图片属性对话框中各选项设置,如保持纵横比。

  六、编辑图片

  1.提问:只要图片的文字或者画的部分,可以做到吗?那就要编辑图片。(板书:三、编辑图片)

  2.教师演示编辑图片步骤,出示板书。

  鼠标右击图片—显示图片工具栏

  3.学生动手编辑图片。

  4.巡视全班,个别辅导。

  引导学生编辑图片除了“裁剪”功能,还有其他编辑图片的的功能,如调整图片的明亮度等

  七、添加网页背景

  1.展示美化过的网页。

  思考:除了有图片的美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2.请学生参考书本P47,尝试添加背景。(板书:四、添加背景)

  3.学生演示添加背景方法,出示板书。

  文件—属性—格式

  八、作品展示,教学评价。

  1、学生互评:比一比,哪位同学的网页更美观。

  2、教师鼓励、评点。

  九、提交作业

  保存网页,提交作业。

  十、课堂总结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二章《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四节《数据处理》的第三部分内容:常用函数。

  数据运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将它从第四节的内容单独抽离作为本单元第2课时的授课内容,在学生已经对Excel已有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数据的求和运算,重点介绍利用公式和Sum函数求和。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参与学习的是七年级学生。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学校,小学信息技术课几乎不开课或很少开课,因此他们对Excel函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几乎是空白,而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个体差异,为了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上课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运用公式进行数据求和运算。

  (2)能熟练应用函数进行数据求和运算。

  (3)能使用“自动填充”快速填充数据。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数据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

  (2)能通过相关的学习指导、学习资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自主学习。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习惯。

  (3)培养学生利用Excel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式、函数和自动填充求和的方法。

  难点:函数的使用和单元格范围的选定。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分组合作法。

  六、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具准备:

  PPT课件、学生成绩统计表.xls、学案与练习评测表。

  八、学前准备:

  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查看“学案与练习评测表”的内容,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学案与练习评测表”中以小组为单位打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小组合作互助的意识。

  九、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成绩表)

  “同学们,我们第一次的测验成绩出来了,总分还没算出来,今天大家帮帮老师把我们的总分算出来,你打算怎么算呢?”

  “算总分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要选一个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今天教大家一个秘密武器: Excel软件, Excel能够迅速准确地算出总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处理—excel求和。”(展示标题

  板书:Excel求和

  积极讨论。

  从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话题入手,引起学生兴趣。

  任务驱动

  (展示任务一)

  任务一:启动Excel,在A1单元格中输入“1+2”,在B1单元格中输入“=1+2”,观察有何不同。

  小结:计算结果不同,关键在于代数式不相同,多了个“=”,强调公式是以等号开始的代数式。

  启动Excel,按要求进行操作,观察结果有何不同。

  通过一个易于接受的例子,逐步过渡到本课重点。

  任务二:打开D盘中的“学生成绩统计表.xls”

  (1)在J3单元格中输入“=83+68+82+88+81+49+65”求1号同学的总分,在J4单元格中输入“=C4+D4+E4+F4+G4+H4+I4”求2号同学的总分。

  (2)把C3单元格中的数值改成60,把C4单元格中的数值改成80,观察J3和J4单元格中的数值有没有变化。

  板书:1、公式

  小结:运用公式计算,要引用单元格地址,而不能引用单元格数值,更改数值后计算结果才能自动更正。请更正J3单元格的内容。

  巡视指导

  按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发现修改后J3单元格中的数值没变,J4单元格中的数值变了。

  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引导总结,加深学生印象。

  “除了用公式外还可以使用SUM函数算出总分”

  介绍SUM函数。

  任务三:使用“插入函数”算出3号同学的总分。

  怎么使用“插入函数”求和?有哪位同学愿意操作给大家看看?(操作步骤可参考“学案与练习评测表”)

  请学生演示任务,边操作边说出操作步骤。

  师生共同小结出入函数的'步骤。

  练习:使用sum函数算出3号同学的总分,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板书2、函数

  巡视指导

  小结:当数据量大时使用函数比公式便捷。

  小组内协作学习,结合学案完成任务。

  观看同学操作,知识归纳。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互助意识,尝试成功的喜悦。

  了解并掌握Excel中“插入函数”的操作步骤,了解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优缺点。

  想一想:除了插入函数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更快捷的方法呢?(自动求和∑)

  演示操作:介绍自动求和的使用。

  任务四:算出所有同学的总分。

  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算出所有同学的总分呢?

  “Excel有个操作叫做‘自动填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演示将鼠标放到J5单元格右下角,鼠标变成实心十字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

  练习:利用自动填充的方法算出所有同学的总分。

  巡视指导。

  一个个录入公式会让学生感到厌倦、繁琐,也希望找到更快捷的方法。

  使用“自动填充”的方法求出其他同学的总分。

  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的演示和操作,感受到“自动填充”的方便与快捷。

  巩固拓展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练习

  1、在底部增加一行“学科总分”计算“各科成绩总分”。

  2、可选题:在总分的右侧增加一列“平均分”,利用自动求平均值求出每位同学的平均分。

  3、可选题:如何求出任意单元格中数据的总分及平均分?如某位同学的语文、政治、历史三科的总分和平均分。

  提示:选定连续数据用到shift键,选定不连续数据用到ctrl键。

  (操作步骤可参考“学案与练习评测表”)

  巡视指导。

  请最先完成的小组派一位同学演示操作。

  师生共同评价。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求和计算的方法。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帮助。

  对同学示范操作过程作出评价。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完成第1题求和的基础上选做第2、3题,拓展求平均分计算和求任意单元格中数据的总和。

  课堂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质疑?

  十、板书设计

  Excel求和

  1、公式

  2、函数

  (1)、插入函数:sum

  (2)、自动求和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

  2、掌握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过程与方法:

  1、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

  2、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培养对封面框架的合理布局能力

  2、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

  2、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教学难点:

  1、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2、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设计过读书手抄报,那么美观、大方、醒目的板报标题是不是可以让你的板报更加具有吸引力呢?(对)老师这里用我们刚刚学习的WORD设计一个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板报标题,你们想看吗?

  1、出示范例:

  2、提出任务:知道这种样式的字我们称它为什么吗?

  生:纷纷作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对,有的同学知道这是艺术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插入艺术字)

  板书:插入艺术字。

  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

  有很多方法可以插入艺术字,同学们试一下能不能找到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同学自身操作,教师指导)

  同学上机演示操作自己是怎样插入艺术字的(边演示边讲述)。

  1、在“艺术字”工具栏上选择“插入艺术字”按钮(最左边),弹出“艺术字”字库的`选择框。

  2、在字库里面任选一种样式,出现编辑艺术字的对话框。

  3、选择艺术字的大小字体,在对话框内输入“喜迎国庆”,按确定。

  师:好,这位同学做的很好,他用另一种方法插入了艺术字,我们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这样的探索精神。

  我们在插入艺术字后,想让他作为一份电子小报的标题,可能大小、位置上都不合适,怎样调整艺术字的位置、大小呢?(生练习,老师指导)

  同学上机边演示边讲自身是怎样做的。

  提示:Word中一个重要的编辑原则是“先选中后操作”。单击文本编辑区中的艺术字,它的周围就会出现8个控制点“□”,表示艺术字已被选中。在选中状态下就可以对艺术字进行编辑调整。

  师:这位同学做的也很好。我们刚才学习了怎样插入艺术字,老师也设计了一些艺术字样式,同学们看一下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三、自主探索、同学创作练习

  1、师:(出示课件)

  (1)旋转艺术字

  (2)形状改变以及竖排:

  (3)样式的变化:

  学习方式有自身摸索、讨论、与同学合作学习、可以问老师研讨等(教师巡回指导)

  同学自由选择采用多种方法自学,边交流边实践操作,初步完成任务。

  2、设计一张杂志封面

  展开想象,自由创作。

  3、同学交流收获

  看到做的比较好的同学,请他来当小老师告诉其他同学,他的作品是怎样完成的。上机操作边演示边讲自身的怎样设置的。

  4、作品展评,归纳小结。

  相互欣赏、品评插入的艺术字。

  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回答和演示,表现优秀者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

  四、课堂小结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复述出超链接的定义,并设置超链接及动作按钮。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的方式,能够总结出设置超链接的方法,自主学习动作按钮的设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养成交流合作学习的习惯, 乐于与同学分享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设置超链接、动作按钮。

  【难点】

  独立完成设置超链接以及设置动作按钮。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当你在上网的过程当中如果鼠标指向某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手,点击之后呢就跳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学生经过思考会给出答案。——超链接。

  教师再次引导,“想不想让你的幻灯片也可以像网页哪样呢?”学生会积极的配合老师,给出回答。

  引出新课——设置超链接

  2.【新课教授】

  任务一:畅所欲言,认识超链接

  教师向学生展示带有超链接的幻灯片,教师点击超链接的地方,学生进行观察。并且提问:什么是超链接,超链接的目的是什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完成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并根据各小组的回答进行总结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超链接就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任务二:设置文字超链接

  学生对超链接有了认识之后。教师首先完整的演示文字超链接的设置步骤,并请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教师操作完成之后,按照原来的分组,各组分别进行超链接的设置。并提出三点要求:

  1、 用前面我们做的“骆驼与羊的故事”幻灯片来做,指定第1张为当前幻灯片

  2、 指定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设置超链接

  3、 总结设置超链接的步骤。

  学生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实时点拨。学生做完之后,请几个小组进行展示, 并说出设置超链接的步骤。其它组的成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将设置链接的步骤展示在PPT上。小组同学根据PPT上的步骤对先前的作品进行修改或补充。

  任务二:设置动作按钮

  当我们用超链接从第1张跳转到其它的幻灯片时,如果想返回到第1张幻灯片或是它前面的幻灯片,可以通过设置“动作按钮”来实现。其实现的步骤跟设置文字链接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并提出两个小任务。

  1、 找到“动作按钮”所在的位置

  2、 根据PPT教师给出的动作按钮的设置步骤进行设置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且提示按钮是一个对象,大家可以对它进行修改和美化。完成后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的方法进行评价。

  3.【小结作业】

  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如下:

  1、 搜集可以幻灯片跳转的其它方法。

  2、 尝试设置超链接的时候,链接到文件或是网页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

  7.以下对信息特征的描述, 是不正确的。

  (A)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他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

  (B)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本身并不是信息

  (C)同一信息能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D)信息不但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8.信息技术的英文全称是 ,简称IT。

  (A)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nformation Technique

  (C)Communication Transmit

  (D)Information Transmit

  9.现代信息技术是以 为基础,以 为核心,以 为支柱,以 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A)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

  (B)通信技术 微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

  (C)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

  (D)信息技术 微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10.当今的计算机能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这要归功于信息的 。

  (A)娱乐化(B)数字化(C)电子化(D)网络化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

  本课标题

  网络信息检索

  所需课时

  1

  总序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了解搜索引擎。

  教学重点

  搜索引擎的使用

  教学难点

  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通过主题目录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吗?

  掌握主题目录检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使用主题目录进行检索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路线。

  主题目录是如何管理因特网资源列表的?

  了解主题目录对因特网资源列表的管理方式。

  找到网站登录网页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如何在因特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

  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

  重点是了解搜索引擎相比主题目录的优势。

  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

  了解搜索引擎的评价标准。

  检索质量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指标需要认真把握。

  全文检索技术有什么重要作用?

  了解全文检索技术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运用双引号是用好全文检索技术的关键。

  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网络资源列表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了解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检索信息的工作原理。

  理解网络信息蜘蛛、机器人的作用是关键。

  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有效地检索信息?

  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减号的用法在不同搜索引擎中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因特网上的资源都是存放在各种服务器上的`,我们只有通过URL才能访问服务器上的信息。你能马上告诉我某一个网站的网址或某一个文件的URL吗?

  说明信息检索对我们利用因特网资源的重要性,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

  1、设问:通过主题目录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吗?

  活动:参照教材例子,每位同学通过新浪或雅虎网站主题目录查找感兴趣的内容。交流:临座同学相互交流一下活动的结果。

  2、设问:主题目录是如何管理因特网资源列表的?

  活动: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网站的登录。

  讨论:安排一名同学汇报一下网站登录的注意事项。

  3、设问:如何在因特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

  活动:使用搜索功能查找前面活动中需要查找的内容。

  讨论: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优势。

  4、设问: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

  活动:分组学习,各个小组的成员用同一个关键词在不同的搜索引擎中进行检索,并记录有关数据。

  交流:各组同学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哪个搜索引擎较为优秀。

  5、设问:全文检索技术有什么重要作用?

  活动:对使用双引号和不使用双引号作为关键词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检索。

  交流:分小组讨论加双引号的作用,以及全文检索技术的原理。

  6、设问: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网络资源列表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活动:分小组活动,根据有关资料,了解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异同。

  交流:汇总各个小组的方法,共同归纳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异同。

  7、设问: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更有效地检索信息?

  活动:参照教材实践体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关键词中的空格和减号运算符的操作。

  交流:各小组分别汇报活动情况,共同探究规律。

  评价:每位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中。

  (评价标准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

  8、自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搜索引擎”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搜索引擎的作用,了解基本原理。

  三、小结。

  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

  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

  四、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本课标题

  信息资源的下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网页的方法。2、学会如何将每一网页中的其中一段文字拷贝到自己的文件中。

  教学重点

  掌握怎样快速地下载网页中的各种信息资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下载信息资源的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协同学习

  【教学过程】

  一、提出的任务。

  利用计算机展现黄河上游大面积植被破坏的画面和洪涝灾害给人们带来灾难的画面,然后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为题建立一个电子作品,来教育周围的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从任务中分析出本节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目标。

  1.怎样从网站上下载与黄河有关的图片;

  2.如何从网站上下载一些自己想要的黄河现状的文字资料;

  三.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1、 自主探索

  让学生各自结合教材上的内容,操作计算机,先自己学习,然后同位之间,小组之间共同讨论,把以上问题初步解决,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一定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二是边看书边操作,对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作好标记。

  2、 协同学习 加深理解

  第一步:请同位同学互相讨论一下你自己的收获,看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第二步:请以小组为单位,先由组长收集每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看能解决的就把它解决,解决不了请问老师或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请教)。

  第三步:请每小组的同学先自己在组内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最后由组长整理好你小组的学习情况,准备向全班汇报。

  3、 汇报交流 深化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习收获和碰到的问题。

  四、利用知识,完成任务

  上网查找资料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然后经过自己的简单的处理、组合制作自己的作品,但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在下载资料之前,先要确定自己要制作的作品主题;二是从网上要有目的的下载资料,不能把一些无用的`信息也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那样会占用自己计算机的宝贵资源;三是在制作自己的作品时,一定要对下载的信息筛选后再进行组合,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制作出一份关于保护黄河的漂亮的电子作品,可以是板报形式,也可以是幻灯片形式,同学们快快动手吧!

  五、评价交流 突出目标

  将部分同学的成果展示在大屏幕上,并对其进行评价(分学生的评价和老师的总结)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大家自己的努力,已经掌握了如何迅速的查到自己想要的网址,并能够独立地从网上下载各类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文件等,大部分的同学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自己保存的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组合,制作出基本满意的电子作品,课后老师要求大家还要再上网去找更多的引起黄河变化原因的资料,争取制作出更加漂亮、合理的倡议书,争取早日通过网络发送到各级环保组织,老师也非常愿意通过你的呼唤,能够给人类以启迪,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新授:

  一、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1)

  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生答)

  (出示课件图片2-4)

  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生分别回答)

  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

  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

  二、信息的获取

  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

  (出示课件图片)

  (生答)

  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

  (生回答)

  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

  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

  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四、信息的处理

  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

  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

  五、信息技术

  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跟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出示课件图片)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使用到信息技术吗?

  (生讨论)

  游戏:猜词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大家可以知道相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表达方式等,信息有它自己的特点,信息是千变万化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文件和文件夹》的部分内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是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前提条件之一,本节课学习内容包括认识文件和文件夹、熟悉其命名规则、掌握建立文件夹、给文件和文件夹改名,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为掌握文件夹的各种操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图标及常用文件类型名;

  2、了解文件和文件夹命名规则;

  3、掌握在指定位置建立文件夹的方法;

  4、学会给文件和文件夹改名;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四、情感目标。

  1、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创设适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文件或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建立文件夹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文件夹的重命名。

  七、教学方法。

  猜测验证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整理房间”的`话题引出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解释电脑世界抽象的概念。并希望在此环节引导学生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新授: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1)观察“演示”窗口,请生猜测:哪些是文件?哪些是文件夹?

  (2)继续观察,请生谈自己的发现。

  (3)根据图标猜测文件的类型,引出类型名的概念。

  2、学习命名规则:

  (1)生交流获取的信息:长度、合法字符、非法字符。

  (2)出示口诀帮助记忆非法字符:一撇一捺一竖条;大鱼小鱼双引号;星星问冒号;9个全记牢。(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同样要遵守规则,否则是行不通的。)

  3、新建文件夹:

  (1)尝试操作:在桌面上新建名为自己班级的文件夹。参考课本P25或请教同伴。(提醒小组及时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困难。—

  (2)请一生演示讲解。

  (3)师就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小结。

  (4)小竞赛:小组成员依次在同一电脑上新建名为1……n的文件夹,哪一组获胜会获得“大礼包”。(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另一名组长顺推一组当裁判。小组每名成员都要参加,有困难可以由他人协助完成。)(设置此竞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5)比赛结束,请裁判点评各小组活动情况。(教师结合裁判点评小组活动,养成良好的合作秩序和习惯。)

  (6)奖励优胜组、鼓励表现稍差的小组。

  (7)全体领取大礼包——将“三亚风光图片”更名为自己的名字。(参考P30,有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8)巩固练习:将自己文件夹中的“南山风光。jpg”更名为“三亚南山。jpg”。(通过此练习,引导学生发现给文件重命名时需注意的细节——不能更改类型名。)

  九、教后反思。

  本节课,从常规习惯着手,兼顾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不断发现的过程;设计的任务充满挑战性,引导学生敢于大胆猜测、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竞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师预设的教学意图——掌握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同时,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布置小组竞赛时,有的学生急于动手,倾听的习惯有待培养,以致于不能很好地完成比赛;在时间的调控上,把握得不太合理,学生自读教材的能力稍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提炼信息,使得该环节运作时间稍长,影响后面的进度;小组活动时,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合作意识有待增强。这些都将是今后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

  【课标分析】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教材分析】

  《了解校园网》来自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的第一章《走进网络世界》的第二节。这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

  高二(4)班、高二(13)和高二(16)至(18)班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识了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所以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校园网相对比较轻松,也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组成校园网的硬件设备及网络软件;

  2.清楚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且能够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观察,谈出校园网的组成设备;

  2.阅读教材了解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各类硬件设备和它的拓扑结构,以及分析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过程中,产生了好奇心和未知欲,进而探究计算机网络奥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确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计算机拓扑结构;

  教学难点:

  清楚各种计算机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并且能够绘制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教学策略】

  实际观察与教材结合,能够分析出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对比分析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教学资源】

  自制课件、学案和教学设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复习引导学生复习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回顾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巩固复习

  探究学习(一)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网,完成任务一:了解校园网的组成观察校园网,着重分析机房网络组成硬件设备学会观察和分析

  探究学习(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任务二:绘制学校机房网络连接图阅读教材,绘制学校机房网络连接图,提炼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对比分析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堂归纳总结课堂学会提炼知识

  课堂练习下发练习,并提出要求完成练习巩固知识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技术教学方案设计12-0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5-12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6-15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03-31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优秀10-30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11-05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05-1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05-1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12-29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