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23 16:10: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谈话导入

  1.说说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师导语:我们的地球母亲是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星球,它有巍峨的高山,奔腾不息的大海,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有风霜雪雨,有春夏秋冬……总之,值得我们歌颂、赞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你想把那个词送给我们的地球母亲呢?(诗情画意、蓝天碧水、春意盎然、碧水青山……)

  2.如果一个字来形容地球妈妈,你会把哪个字送给她?(美)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认识地球母亲的女儿——火烧云,你们愿意吗?

  二、精读课文

  (一)勾画说读,识云“美”

  1.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火烧云的美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出示中心问题: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火烧云的美的?找出相关的地方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

  (二)品读赏析,读“云”美。

  学习一二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天上的火烧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a.抓住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首先让学生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景象怎样,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从“红彤彤”“一直”体会火烧云的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

  b.在充分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提出哪一个词用得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点,深入体会烧一字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

  (三)品读赏析,读“云”变。

  学习三——六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颜色

  a.颜色多

  “红彤彤”“金灿灿”这两个叠词突出了“烧”时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融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以拟物的方法,更生动、更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

  b.颜色变化快

  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一会儿”来体会颜色变化快。

  c.火烧云颜色怎样,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吗?

  2.形状变化

  a.从四、五、六自然段中选择一段重点研读、感悟,其余两段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理清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层次: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引导学生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深入理解文本。

  b.你能不能用一个四个字的词来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

  (瞬息万变 变化多端 变幻莫测、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c.由扶到放,看云说话。(视频展示各种各样的火烧云)

  天空的火烧云瞬息万变,瞬间即逝,天空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它们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四)、品读赏析,读“云”去。

  学习第七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空恍恍惚惚的?

  2.孩子们此时是什么心情?带着这种舍不得的心情读一读。

  3.教师小结:火烧云走了。正如地球妈妈所说,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美的发现。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有一双火眼睛睛,只要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大自然里会有更多的美。

  三、课外延伸,知识积累。

  1.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美丽的云。

  3.画一画自己看到火烧云,并配解说词。

  4.抄一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5.读一读课外书中写景的文章。

  (第一、二项作业必做,后三项作业中选一项)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通过游戏猜字,引起学生的兴趣。

  生活即是语文,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字词是学习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扫除文字障碍学习课文的基础

  分层次的朗读要求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

  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又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带着问题默读思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能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不动笔墨不读书,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反复读中引导学生品味、领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给烧换词这样的环节,使学生深入体会烧字的精妙课文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表现色彩的繁多,使学生体会了词语的特点,学会了表达颜色的不同方法。

  促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整理、归纳,锻炼了概括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条理性,深刻性。

  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的习惯,又克服了课堂上不分轻重、平均使用力的弊端,提高了课堂效率。

  借助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明白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不同程度的孩子选择不同的作业,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理念】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研读课文、探究疑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 1、初读课文。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

  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 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⑵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 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⑶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② 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2、串联全文,整体把握: 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吟诵体味 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练读。 3、尝试背诵古文。 4、学生配乐诵读。

  五、拓展延伸 1、出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选入本课的一句话),组织理解交流,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 2、将《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发到网上,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并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则得也!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前透视:

  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讲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清新流畅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学生以前也有过接触,他们比较喜欢这种形式,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让学生逐渐熟识诗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识字经验,激发他们识字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听音乐。放音乐《百鸟朝凤》: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猜猜这是什么?(鸟蛋)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二、对话平台,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合作识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小伙伴合作读。

  2、交流识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同座交流,看谁的办法最好。

  3、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三、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2)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3)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2)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3)启发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4)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背诵(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前两个小节。

  五、写字(在自主发现中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

  1、认读听、唱、连、远,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口字旁和走之旁,学生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第二课时

  一、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1、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

  (2)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松等词语。

  (3)小组练习演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2、学习第四小节:

  (1)组内读文,讨论: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结合插图理解投向)

  (2)想象读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3)仿佛一词怎样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换)你还能用它说句话吗?

  如:鸟儿仿佛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配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和课文语言合二为一,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背诵(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分小组以挑战冠军的形式背诵全文。

  三、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争取记住它。

  (这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写、记好的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文中凉凉的、焦急不安、连忙等词语。)

  2、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画。

  3、寻找有关鸟的图片、文字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

  四、写字(自主练习书写更易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学生自己描红,练写定、向两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伴教锦囊

  五、词语解释:

  焦急不安:心里着急不安定。

  仿佛:似乎、好象。

  连忙:赶快,急忙。

  六、相关链接:

  1、鸟蛋。

  世界上的鸟蛋五彩缤纷,大多数啄木鸟、猫头鹰和鸽子的蛋是纯白的,画眉的蛋是纯蓝的,大白鹭的蛋翠绿如玉,短翅树莺的蛋就像红宝石,夜莺的蛋壳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纹,美不胜收。鸟蛋的颜色和花纹有保护色的作用,可隐蔽自身,不被敌害发现。

  2、鸟类的有关知识。(略)

  阅读在线:

  《两只小鸟》(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3、品味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流程】

  创景导入──字词教学──语言品味──速读概括──课堂小结──阅读练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3、品味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品味课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作者简介: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他就迷上了花草虫鸟。他不足19岁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为了进一步研究昆虫,1880年他用积攒的钱购买了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高兴地给这个宅子取名为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在荒石园潜心研究昆虫,把研究成果屑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二、字词教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

  1、给加粗字注音:

  喧嚣( ) 劫掠( ) 静谧( )

  狩猎( ) 酷爱( ) 吮吸( )

  气氛( ) 满载而归( ) 喑哑( )

  篡夺( ) 扰乱( ) 更胜一筹( )

  篝火( ) 螽斯( ) 窸窣作响( )

  莴苣( )

  2、解释并造句:

  弱肉强食 庞然大物 惊惶失措 津津有味

  三、语言品味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明确:这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语言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即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表现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四、速读概括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明确: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2、作者怎样不断变化对绿色蝈蝈的称呼的,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有什么效果?

  明确: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化称呼,表现了对蝈蝈的喜爱,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3、作者是怎样引出蝈蝈的呢?

  明确:课文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二段由蝉的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富于匠心的写作思路。

  4、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明确:实验和观察。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文艺笔调,即有对蝈蝈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生动传神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比较说明方法的运用,突出了蝈蝈的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运用语言。

  2、课外拓展,检测反馈。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语言运用:听写生字生词。

  2、投影练习。

  3、评讲练习卷。

  二、课外拓展

  《三级讲练》P62第二题。

  三、课堂小结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自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智慧之果。

  四、练笔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拟人

  蝈 生动

  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相互评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相互评价。

  2.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意境美。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贴图、音乐CD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生字词。

  2、齐读课题,继续学文

  二、发挥想象 感情朗读 培养美感

  1、读通课文,找出诗歌中出现的4个人物

  2、根据学生喜好随机教学第二、三小节

  教学第二小节

  (1) 指读第二小节,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2) 抓住“神奇”重点词理解,以读带讲(学生互相评价)

  (3) 发散思维:从桥上走过还会看到什么?

  (4) 再读第二小节

  教学第三小节

  (方法与第二小节雷同,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学)

  3、仿编儿歌

  用“ 说,彩虹是 。”的句式说话。

  (小组交流 个别说)

  4、教学四、五小节

  (1)分角色朗读

  (2)读好问句(个读、小组读、齐读、师生比赛读)

  (3)随文教授“巨”的笔画顺序

  5、教学第一小节(解释“彩虹”现象)

  6、教学最后一个小节

  7、齐读全文(配乐、表演读)

  三、拓展思维 发挥想象 表达感情(机动)

  四人合作画彩虹(这个环节也可放在课后)

  四、总结全文 激发兴趣 引导探索

  这彩虹多美啊!它是大自然妈妈那双巧手的杰作。你们感到大自然妈妈的神奇了吗?想要更多更好地探索大自然妈妈的奥秘,平时要多阅读科普类的课外书,就能成为一个知识丰富、视野开阔的孩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认识偏旁“人、刂、灬、冫”。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字,指导“不、开”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的故事,打开书,自己读一遍课文,看看这些字你都会认了吗?一边读一边牢牢地记在心里。

  2、按自然段读:老师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3、导语:你们看这棵小树长得多好呀!那你们知道吗?树叶下面可藏着许多秘密呢!谁愿意揭开秘密?

  二、新课:

  1、师将深色叶子翻开(书上词)

  小伞、爷爷、撑开、穿上、暖和、一棵树、冷热、给我、来到

  ⑴两人互读:谁有不正确的及时帮他纠正。

  ⑵请学生当小老师,会读哪个就带着大家读哪个。

  2、这些词里有咱们这节课要认的10个字,他们也在树叶下面藏着呢,快看看都是谁?

  伞、爷、棵、到、冷、热、给、开、穿、暖

  ⑴你都认识他们吗?自己快认一认。

  ⑵指名当小老师,带读这些字。

  ⑶重点字挑出来,再读,“爷、到、冷、热、伞”认识“父、人、刂、灬、冫”偏旁。

  ⑷通过图,用基因识字的方法讲解“父”:古时候,儿子犯错了,爸爸教训儿子的时候,手里要拿着一根棍子,就是父。“爷”的下面部分好象是腿骨弯曲的样子。

  还学了哪个字有“父”?(爸)扩字:爹、斧、釜

  3、游戏:试试谁的反应快!

  将本课要认的字发给学生(两人一组,一组一个字)

  学生说字,拿这个字的学生站起来,带读。

  4、两人一组用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5、朗读课文,把这些字记住。

  6、我会写。

  “不”:

  ⑴观察:有几笔写成?

  ⑵每一笔是什么?

  ⑶观察每笔的位置。

  ⑷师范写。

  ⑸生描红笔顺,再独立写一个字。

  “开”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

  三、练习

  听老师说词或句子,有今天学的哪个字,请你把它挑出来。

  暖风、暖气、暖洋洋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

  我有一把漂亮的雨伞。

  热水、热气、热毛巾

  小红送给我一支铅笔。

  开车、开门、开灯、打开

  教室门口有一棵树。

  我扶爷爷过马路。

  穿衣、穿戴、穿鞋、穿着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06-23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02-23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07-2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6篇07-2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06-07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五篇11-18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10篇03-02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4篇02-17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6篇02-13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六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