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9 16:08: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春暖花开,是适合出游的好季节。几个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去游玩的路上,打算买些气球,正好在路上看到了小咕咚超市。同学们,你们认识 “小咕咚”吗?我们在什么节目里面认识的“小咕咚”呢?今天,我们就到“小咕咚”开的超市去看一看,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师说:小朋友们到小咕咚超市去买气球,超市里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小咕咚”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小咕咚”说吗?生回答。(东西摆得乱)

  师:同学们提醒的太对了,“小咕咚”一定会感谢你们的,那么,是不是应该按照一定的方法把这些凌乱的货物整理好呢?使“小咕咚” 能马上找到小朋友需要的气球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咕咚”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那我们和“小咕咚”来比一比,看谁学得好,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小咕咚在他的超市里终于找到了气球。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买的什么样的气球呢?(课件出示:小朋友手里拿着漂亮的气球)。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听清老师说的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

  3、学生汇报。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生:圆形一类,心形一类,糖葫芦形一类。分的很好。教师贴图片板书。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除了这种分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分类的时候是一推一堆放的,还有的同学和他们小组的不一样的吗?到前面学生板贴,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学生汇报。

  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4、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心形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生回答。那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生回答。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心形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心形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我们刚刚主要是按照气球的形状进行分类的,那还可以怎样分呢?生回答。

  5、小结:以上我们是按照物体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的。在分类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是按什么来分的,这也就是分类的标准,然后同学们再动手进行分类,这样就能快速准确的把要分的物体分好了,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整理方法,把它记录下来。同学们听懂了吗?

  (二)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

  1、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师:我们刚刚说了几个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看他们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呢?

  2、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3、体会不同情境下分类标准的选择。

  A情景:发现王国门口买票 B情景:戏水乐园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和家长们到了发现王国,他们应该怎样买票呢?

  那到了戏水乐园呢?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来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课间休息:学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来轻松一下,同学们在智慧树里面认识了 “小咕咚”,那智慧树里面的歌曲同学们是不是都会唱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同学们起立,我们和他们一起唱一起跳。

  三、巩固练习。

  1、我们和“小咕咚”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学习,真开心!那根据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如果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2、那我们就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来整理一下自己的小书包,看谁动作快,动作还轻,不影响其他说的同学,能做到吗?好现在开始。学生汇报。

  四、总结:

  同学们刚刚说都非常好,我们今天学会了分类与整理,“小咕咚”也学会了,我们在一起去看一看,“小咕咚”的超市现在是什么样子了。同学们看屏幕“小咕咚”的超市和原来比有什么变化?生答。看来“小咕咚”是学会了分类与整理,你看它的小超市的商品摆放的多整齐,也不乱了,分类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是非常多的,学会了分类,同学们可以自己整理房间、整理书包。你们都学会了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材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2011版课标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分类与整理”这一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统计方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分礼物。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谁能帮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几件?

  生:4件红色的,2件蓝色的,4+2=6(件)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3件大的,3件小的,3+3=6(件)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都是想解决“一共有几件礼物”的问题,为什么同学们的方法却不一样呢?

  生:分成大的和小的,或者分成红的和蓝的。观察角度不同。

  师:不管是分成大的和小的,还是分成红的和蓝的,都是把这些礼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生活中的分类。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分类现象呢?

  生:

  师: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超市分类方便我们买东西,看我们学校的图书室,漂亮吗?这些书也是分类摆放的,这样更方便我们查找和阅读。看来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也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几个同学去游乐场玩 ,看他们手里拿着什么?

  生:气球。

  师:我想知道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应该怎么做呢?

  生:应该先分类。

  师:老师该怎么分类?谁给我出个主意。

  生:按颜色分可以分成三类

  按形状分也可以分成三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一分,初步感受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分得的结果也不相同,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师: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些和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先按照不同的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有几个,记住是按形状分哦,分完还要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也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分成几堆,再分别数出每种有几个)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2)展示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这样看得清楚。

  师:你能看出哪一种最多哪一种最少吗?

  生: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从下往上一个一个对齐来摆,这样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哪一种最多, 哪一种最少。同学们说用图来记录真是不是个好方法?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能看明白吗?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这个同学记录的数据画上线,我们先横着看 ,上面一行记录的都是形状,下面一行记录的是个数。我们再竖着看,每一列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同学们看,老师画上这些线之后,它像不像一个表格?用表格来记录的方法也不错。

  3、小结。

  师:同学们,你看你们多棒呀,不仅把这些气球进行分类,而且还对它们进行了整理和记录。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分类与整理。

  补充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师:不管我们用哪一种记录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圆形气球有5个,心形气球有4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3个。

  【设计意图: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分类的结果,让学生体验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的数据更清楚、更简洁。】

  4、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老师突然发现,有一个气球忘放进去了,同学们快帮老师看看,这个球应该放在哪儿呢?

  生:

  师:图的问题解决了,表应该怎么改变啊?

  生:

  师:还有一个呢,应该放哪儿啊?(出示兔子形状的气球)

  生: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为什么第一次就和原来的放在一起,第二次却另起一行呢?

  生:

  (引导学生感受增加一个和增加一类的不同)

  5、按颜色给气球分类

  师:刚才我们按形状给气球进行了分类,同学们想想,还可以怎样分呢?

  生:按颜色分。

  师:同学们用你手中的气球卡片,按颜色的不同,再来分一分。谁愿意到黑板上来试一试?

  (学生到黑板上展示操作)

  师:如果你觉得他做的很好,就给他鼓鼓掌。

  三、巩固练习

  1、找一找,把每组中不同的物品圈起来。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找得又快又准。

  2、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

  (1)按水果的种类分,有梨、桃子、苹果。

  (2)按卡片的形状分,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师:按不同的分类结果 ,在课本29页涂一涂。(强调从下往上涂)

  四、布置作业

  师:把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分一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 你有什么收获呢?你学会了什么?

  生:……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用到它,希望同学们用自己学的本领让生活更美好更整洁,让学习更有效更进步。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吸铁石。

  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喜欢气球呢?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吗?

  (二)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分一分,数一数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操作活动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活动以2人为一组开展,从学具袋里拿出画有的气球卡片,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分组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看图解决问题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1)指名回答问题

  (2)对比交流

  师: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观察思考

  师: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呈现结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单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别最接近统计图表的两幅作品。

  6、小结

  师:小朋友们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操作活动2: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1、提出问题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你还想怎么分?(生: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由给定标准到自选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选择源自于实际需要,体现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要求: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黑板上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呈现出来。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师:观察小朋友们分类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师:刚才小朋友们还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小朋友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5、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4+5=12(个)

  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学生可能会分别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列式

  教师引导发现:不论怎么分,气球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相加,总数是一样的。

  (三)小结

  师:想一想,刚才小朋友们是怎样完成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的?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全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七的第1题

  (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把车涂上颜色,再分出飞机和船,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分类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2)指导学生细致涂色,涂色均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组织交流: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新收获?

  设计意图: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再次引领学生回顾分类计数的全过程,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打好基础。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1、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出示一组图片(课件演示),说一说都可以按照哪些标准分类。

  二、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三、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单元的开始呈现了一些小朋友拿着各式各样的气球的情境。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活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此外,本单元还渗透了统计的思想。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要他们一下子按物体的用途、性质分类较难,他们容易接受的是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教学中,我在选择学具是注意了这一问题,这样就避免了给教学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往往会有很多标准。学生选择的标准一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食物之间的不同,否则每一个食物好像都是不同的,这样就很难驾驭课堂,也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与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教学的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看超市画面,引导学生说出:商场中会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2、猜测:售货员会把饮料放在哪层货架上?

  揭示: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分类)

  3、课件出示小鹿小熊文具店:你喜欢哪一个文具店?为什么?板书:整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录像,汇报对分类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经历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汇报的过程。最后学生自由表述,认识整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二、引导探究,探究分类

  1、出示学具图,各种学具杂乱的摆放,你能帮老师整理整理吗?

  学生自由汇报。小棒放一起,圆片放一起,三角形放一起等等。

  2、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小朋友们到游乐园玩,手里拿着好多漂亮的气球,他们可高兴了。但小明却遇到了难题,你们能猜猜小明的难题是什么吗?(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里讨论讨论。看哪一组能帮小明分好类。

  学生思考,汇报交流分类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面讨论,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讨论前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展示交流。

  生1:心形的放一起,三角形的放一起,长的放一起,圆形的放一起。

  生2:黄色的放一起,红色的放一起,绿色的放一起。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①按形状分

  ②按颜色分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对。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我们只要统一标准就可以给物体分好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思考,进一步理解并学会分类,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习记录分类结果

  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⑵小组展示分类的结果

  按形状分

  ①用摆一摆的方式摆出用“图”表示的结果。

  A集合型:学生展示

  你是怎么分的?你能数出它们都有几个?课件演示。

  B、统计图,展示横着摆和竖着摆两种结果。强调“一一对应”,说明:不管是横着摆还是竖着摆,只要一一对应了就能很快地看出谁多谁少。课件演示。

  ②用写一写的方式记录下用“数”表示的结果。

  刚才我们都是用图摆出来的,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结果的?从他们的记录你能知道圆形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按颜色分

  ①“写一写”的方式(观察:不同的结果引出按颜色分并强调: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所得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②“摆一摆”的方式(小组上前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分一分,小组合作、展示、汇报。

  三、动手操作,巩固分类

  同学们真的是太棒了,不仅仅把这些卡片按形状和颜色进行了分类,还将它们整理成图或者数据的形式,并发现了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也会不一样。

  1、出示水果卡片图。

  你能帮我分一分吗?并说出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生1:按形状分:三角形4个,圆形7个,正方形5个。

  生2:按水果种类分:桃子6个,梨子5个,苹果4个。

  2、整理小组所获星星。

  3、分一分自己的学具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通过分一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四、总结课堂,走进生活

  说一说:你准备对身边的哪些东西进行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在快乐中去学数学。

  课的一开始,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逛超市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与重要性,进而引出课题:《分类与整理》。然后以到游乐园参观,导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你能帮小明出出主意吗?”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设问:“想不想亲自动手分一分?”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学生分完后,马上对所记录的结果进行反馈,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分,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并将他们所分出的结果进行说明:每种都有多少个?谁最多,谁最少?让学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结构到有结构,学生们更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通过整理小组所获星星和整理身边的物品两个环节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在本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一、在整个活动中,动静结合不够。整个课堂以静为主,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给学生创造的表现机会还不够。

  二、应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全靠教师平时的强调,因此,规范学生的语言就尤为重要。要求学生表达要清晰,语言要具体,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三、学生探究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数学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索取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过多的设计了学生去主动探究,学生探究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最后的拓展练习时由于时间不够,只能匆匆收尾。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的问题还应设置的更具目的性,更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探究的效果,又不影响教学的进度。

  四、没有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善于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一个教师智慧的体现。在本节课中,在学生提不出不同的分类标准是,我没有及时追问学生的想法,这不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错失了学生开动思维,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让课堂失去了色彩。

  总之,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舞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形成独特的风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

  教材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本节数学课是对同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分类都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只是没有系统化的认识,如知道桃子、苹果等是水果,知道白菜、茄子等是蔬菜。通过引导、活动、归纳去深入的认识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结果。

  3.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与整理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

  体验分类教学的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法: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要他们一下子按物体的用途、性质分类较难。通过对于他们容易接受的身边事物引入,并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再过渡到比较抽象的层面进行分类。

  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以活动提问的方式参与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思考交流中去发现分类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一些小道具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小物品,但是混在一起分不清了,你们可以帮老师分一分吗?

  揭示: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分类)

  二、 探究分类

  1、出示例1主题图

  同学们,六一儿童节时,教室里布置了许多的气球,如果让你们将这些气球分一下类,你们该怎么分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思考一下,看哪一组最先分好。

  学生展示交流

  生1:心形的放一起,三角形的放一起,长的放一起,圆形的放一起。

  生2:黄色的放一起,红色的放一起,绿色的放一起。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1)按形状分(2)按颜色分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吗?动手尝试一下。

  生:写一写,画一画。

  三、 巩固分类

  1、出示水果卡片图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那可以帮老师再分一分吗?并说出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生1:按形状分:三角形4个,圆形7个,正方形5个。

  生2:按水果种类分:桃子6个,梨子5个,苹果4个。

  2、整理一下书包里的东西。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堂课学生对于分类有了系统的认识,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很好。在抽象层面的分类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分析认知能力,水果卡片图,大多学生想到的都是水果种类的分法。对于分类结果的记录方面还需培养学生的统计归纳能力。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04-08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12-30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的教学设计03-26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方案11-19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12-20

小学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03-26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04-29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通用10篇)04-14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的教学设计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