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27 10:14: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教版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人教版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共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课文。《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扣词应题:

  1、同学们,钱老师可是第一次到你们姜堰来,怎么样,欢迎我吗?钱老师对旅游最感兴趣了,你们能告诉我姜堰有哪些名胜古迹吗?这么多风景名胜,看来姜堰的旅游资源还挺富足的。那在这些名胜中,你最喜欢哪一处呢?

  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情有独钟,它可以来表达你对这种名胜的偏爱,你能用它来说句话吗?

  学生交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上的错误。

  2、(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 你感受到了人们对哪样事物的偏爱?

  揭题:黄山奇松

  这就是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共同来学习的一篇写景文。

  3、理解奇的字义。(出示“奇”字在字典中的义项)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罕见的、特殊的、不平凡的松树让人们情有独钟?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由谈家乡的名胜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一方面活跃课堂的气氛,一方面巧妙地引入主题,并用“情有独钟”一词为纽带贯穿前后,既理解了“情有独钟”这个词,又在运用这个词的过程中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二、初读感知,读词理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老师把它们找出来后稍加整理,就形成了一组词、一首诗、一篇美文。大家有没有兴趣读一读?

  出示:

  指名读。

  3、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学生评价。

  是啊,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个画面,一个词就是一种情感的

  表达,我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就要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来。想不想试一试,好,一起来。

  4、同学们读得真好,那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你看到了谁呢?

  原来,这组词都是在写黄山松的。

  5、下面啊,我们就把这些四字词语送进课文,选择你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6、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7、同学们,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那课文有没有将所有奇松一一介绍呢?

  8、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课文就是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的,这种写作手法叫作:选择典型。

  (本文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汇,抓住这些四字词语是理解本文的一个抓手,诵读这组词语既为下面体会黄山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奠定了基础,又为学生明晰本文结构埋下了伏笔。)

  三、赏姿态美,悟精神美

  1、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读这一段,找一找、品一品描写这三棵松树的语句。想想在这三棵松树中,你对哪一棵又情有独钟呢?为什么?

  (学生静心与文本对话,找出自己情有独钟的松树,并将初步的感悟写在书旁。)

  2、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一定的'收获了。下面就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师走下讲台巡视,聆听并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

  3、相信组内的交流让你有了足够的信心,也让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来,说说看,你对哪一棵松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4、大堂交流。

  师相机点评归纳:

  ① 出示描写三大名松姿态的语句:

  作者在写这三棵松树的时候都抓住了它们形态上的特点。而且在表达手法上也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松树的形态,后半句都是作者的联想。而且,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了黄山松人的情态,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松奇特的姿态。(板书:姿态奇特)

  ②当交流到迎客松时,老师应引导学生悟透“饱经风霜”一词。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迎客松经受的磨难吧!

  篇二: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读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过程:

  一、主题介入,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徐霞客”这句话吗? 你知道这句诗赞美的是哪座名山吗?(黄山)黄山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今天,我们学习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齐读)

  二、出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1、自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再自学生字,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组讨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过渡: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当我们打开课本的时候,就会拿起笔来,边读书,边圈、勾、画,做读书的笔记。那么,现在就打开课本第16课《黄山奇松》完成上边的要求吧。

  三、汇报自学结果

  1、抽读生字,读准字音、组词并领读。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盘曲、依依不舍、千姿百态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誉、 情有独钟、遒劲、郁郁苍苍、屹立、饱经风霜、依依不舍、千姿百态

  4、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5、交流:细读了课文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四、当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空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五、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1至3题。

  

【人教版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0篇05-14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精选15篇)03-02

黄山记教学设计03-29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10-27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3-04

《怀素写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6-12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篇08-16

人教版灰雀教学设计04-0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09-18

《白鹭》第2课时教学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