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22 14:40:00 帅帅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精选8篇)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与第三、第四课《大家动手做条龙》、《生肖的联想》共同组成一单元。前两课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本课目的是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通过观察、构思、实践等方式进行创作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材料取自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材料的不同特性,例如色彩、质感、形状、肌理等;并利用材质的美感,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使学生通过寻找、发现、构思、设计、制作的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提高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因此这节课老师准备采取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不同材料的特性,例如色彩、质感、形状、肌理等;根据因形选材、因材造型的设计要求,尝试用废旧材料加工、创造成艺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以环保为主题的不同作品,运用感知体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感受材料的魅力,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团结合作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改善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并利用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工艺进行再创造。

  2.如何根据因形选材、因材造型的设计原则和要求进行再创造。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搜集废旧材料。

  2.老师课前准备课件、范作及其它材料。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发现美

  活动一:观察美

  1.视频导入,废旧材料导致的垃圾污染?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中垃圾、材料的特殊及蕴含的环保涵义,激发学生兴趣。欣赏作品,初步感受材料的多样性和象形性,激发创造,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用身边的废弃材料制作美观实用的作品。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发现与创造》随机板书课题

  活动二:发现美

  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观察小组内搜集的材料,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材料的美?

  板书1.材料——形状 色彩 质感 纹理等

  老师也搜集了不少材料。课前两名同学帮我把放到这张桌子上的材料整理了,本来很凌乱的材料现在感觉规整了,同学们也可以学一学。

  2.材料变化的美

  讲解材料的分类: 点材、线材、面材、块材等; 结合演示,教师讲解技法,感受材料变化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整理材料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互动意识,意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材料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老师结合材料演示制作,通过动手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利用材料的方法,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合作探究感悟美

  活动三:研究美

  1.小组讨论,构思作品。学生说设计思路和想法。

  首先考虑一下你想做什么?你手中的材料具备吗?其次如果材料不齐备,想一想,现有的材料适合做什么?稍后,问:哪个小组来说一下自己组的构思。其中一二两个小组注重的是想法,根据想法去寻找材料,注重因形选材;第三个小组选择了饮料瓶和各种豆子,注重因材造型,做一个插瓶。

  2.初次尝试制作作品。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美的材料,小组试着快速设计或制作一件可以美化生活或实用的小作品?建议个别小组先设计草图。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认识材料与造型之间的关系,进而展开因形选材和因材造型的设计构思,并进行初步实践创作,感知基本技法。

  作品展示寻找美

  活动四:寻找美

  1.欣赏课本作品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书中作品分别利用了那些废弃物?是怎样创意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欣赏教师范作

  各个小组长出示教师实物范作,观察体会老师对材料的巧妙使用。

  3.欣赏老师范作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对照课本中的学生作品,体会选材的智慧、制法的巧妙和装饰的美感,启发学生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在此环节基础上,立体的欣赏老师不同造型的作品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认识材料美、形式美及应用美。

  发现创造体验美

  活动五:体验美

  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学生在活动二、活动三的基础上,展开再发现、再创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对前面所做的作品可能有了更完善的创意,继续完善作品。

  2.小组长拿出新材料,组员观察新材料,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设计方法,组内达成共识,创造新作品。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认识美、发现美的升华,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教师发放新材料,意在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开阔学生视野,吸引学生展开新发现、新创造。

  3.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创作

  利用所学的创作方法,寻找材料,设计制作一件日用品。注意它的美感和实用性。

  要求:每组至少完成一件作品;组长安排分工汇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教师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构思,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展示交流分享美

  活动六:分享美

  课代表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1.自评。分小组上台展示并介绍作品, 谈谈什么材料做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材质的美,如何使用新方法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互评。你最喜欢哪组的作品,为什么?还有哪些如何改进?

  是否能提出合理的方法建议?作品设计是否有新意,作品是否实用?

  3.教师进行点评,总评。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式评价是我本课的一个特色。学生彼此间熟悉、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能培养他们互助合作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共同体验学习过程和制作成果。通过他们的自评互评加强彼此交流,也有利于他们对同伴学习的关注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拓展延伸展望美

  活动七:展望美

  1.出示世博会英国馆的材质,新科技与环保材料完美结合。

  2.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作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课下你也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去利用、去创造。期待你有更惊人的作品。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

  3、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

  课前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多媒体课件、工艺设计作品等。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1)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看看谁收集得多,收集得好。

  (2)让学生观察、分析、想想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可以制作成何种艺术品?

  2、引导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有什么意义?这些材料的特性和生活中的用品有什么联系?怎样设计?

  (2)谈一谈,不同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给你哪些特殊的感受?你将如何利用它进行艺术创作?

  3、示范演示。

  (1)选择材料:铝制可乐罐,工具:剪刀。

  (2)构思:根据材料考虑制作什么东西(桌子、凳子)。

  (3)进行创作:用剪刀剪出桌子、凳子的外形,再进行装饰美化。

  4、学生创作。

  (1)根据自己寻找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增添一份生活的.情趣。

  (2)根据材料的美感因素,设计制作装饰画,美化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设计方案并交流,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设计活动。

  5、评价建议。

  (1)请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出优秀作品。

  (3)学习建议:对材料的利用是否巧妙,富有创意?制作的用品是否美观、实用。

  6、课后拓展。

  课后收集一些材料制成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理解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并能够分析出各美术种类的特点,理解到美术并不等于是简单的画画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感受、体验、参与、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材料和种类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审美兴趣,从而产生对美术文化的关注、欣赏与探索的热情。

  重点

  欣赏、感知、探索、理解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并进行制作材料的分析。

  难点

  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准备

  范作,美术作品工具材料。

  教学方法

  欣赏法,评述法、引导法等。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美术种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

  《出水芙蓉图》佚名宋中国画

  《秋瑾》王公懿版画

  《父亲》罗中立油画

  《秦始皇兵马俑》秦朝

  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看一看)

  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的美术学习。比如可以说说他们以前的美术课都有学习有哪些内容,都是怎样上的。

  2、欣赏范作,看后有什么感想?你们是不是认为上美术课就只是单纯的画画呢?(学生看着这些美术作品,显得非常兴奋,很好奇,很好地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

  3、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二)、展示汇报,交流探讨(说一说)

  教师活动:

  1、让学生把他们喜欢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美术展室里的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寻得的)呈现出来,谈谈它们所具有的各种特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2、阅读课文,理解带蓝色圆点的美术门类及材料;比较欣赏,课文中哪些美术种类在刚刚同学们最喜欢作品中没涉及到的。

  3、观察自己的身边的都有哪些美术种类,列举一二。(比如是自己的日常用品,教室的桌椅等)

  学生活动:

  1、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说出它们都具有哪些特性.

  2、阅读课文,弄清因为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哪几种门类,与美术作品的零距离,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触觉,加深对美术作品特点的认识。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感受自主学习的愉悦和成就。

  (三)、欣赏评述,拓展思维(赏一赏,辨一辨)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不同门类、不同材料的美术作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各美术种类的特点,探索各种材料所体现的美感。学习美术作品所传递的美术文化。(对作品进行分析,比如创作背景,作者的思想、个性、经历等;材质的不同,美术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有哪些区别;中国画为何姓“中”,宣纸外国有生产吗?看到埃及的金字塔,又让我们想到什么?只是一建筑物吗?)

  2、展示美术作品或美术工具对学生进行竞猜,辨析各美术材料和种类。(提供美术作品或美术工具,让学生分组选择对猜。)

  学生活动:欣赏,竞猜。

  (四)、归纳感受,拓展探讨

  教师活动:

  1、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这堂美术课的感受。

  2、引导学生发现、认识身边美术材料,巧用本土资源,引导学生注意环保,关注新兴的高科技材料。

  3、浅谈现代艺术与大自然的。(以罗伯特.史密斯的防波堤为例)

  学生活动:谈课堂感受,说身边可以用来创造美术作品的材料及由此带来的思考。

  设计意图:放飞学生的想象,关注身边生活,关注身边美术,让学生畅所欲言,成功展示自我,体验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关注身边美术,让学生畅所欲言,体验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如何根据制作用品的'需要寻找、发现合适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学生所带的各种材料和学习用品。

  〈二〉、导入新课:

  1、欣赏课件,让学生感受各种不同材料所做的艺术装饰品,体会废旧材料的妙用。

  2、用手触摸实物范例和自己所带的材料,给你怎样的感觉?

  3、结合书本中的图片,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材料所做的物体质感都存在不同。

  〈三〉、师生共同研讨装饰品制作工艺需注意的事项:

  1、图片对比讨论

  2、得出结果:

  (1)、需注意原材料的本身特性。

  (2)、装饰品制作构思要巧妙,注意大方美观。

  (3)、制作过程中要运用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

  〈四〉、学生制作,比一比谁的创意具有独特个性。

  1、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构思创作具有趣味的装饰品。

  2、以绿色环保为主题。

  3、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还指导)

  〈五〉、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和集体互评,教师点评。

  〈六〉、学生完成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5

  课型:

  设计,应用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生活用品的能力。

  (2)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生活用品。

  (3)使学生养成认真、热情、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

  使作品体现”使用、美观、环保的现代设计概念。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观察、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各种材料,如:各种纸材、饮料瓶、包装袋等。

  所需相应的工具,如:剪刀、小刀、胶水、双面胶等与材料相应的工具。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游戏

  引出小制作—–钟表

  1、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纽扣、纸片、布……)

  2、想一想,这些材料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用废旧材料做的)

  小结:同学们答对了,是的,这个作品是经过发现并用手创造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下第五课

  (板书课题――发现与创造)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分析书中作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石头,铅笔,雪糕棍,饮料瓶盖,光盘盒……)

  2、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有什么意义呢?(环保,好看……)

  小结:美观,有趣,环保,这些美丽的作品是怎样制作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制作的方法。

  3、主要方法有:

  (1)因形选材:先有想法,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师演示笔筒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因材造型:先有材料,然后看看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教师演示收纳箱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三.欣赏学生作品

  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利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

  四.动一动手,用一用脑

  利用我们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创造生活用品。

  教师巡视辅导

  五.一起分享我们的收获吧!

  1.作品是否用到废旧物品

  2.作品设计是否有新意

  3.作品是否实用

  六.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作品,希望同学们通过学

  习这节课能够养成环保和节约的良好习惯。

  最后,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热爱美的心灵

  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双创造美的双手

  板书设计

  发现与创造

  主要方法

  因形选材

  因材造型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如何根据制作用品的需要寻找、发现合适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或多媒体导入,让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图片的物体是如何做成的,是用何种材料做成的,构思巧妙之处在哪里?

  二、新授

  让学生将之前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

  (1):让学生触摸、观察材料,按不同的质地、质感等分类。

  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质感、色彩、形状的材料给你哪些特殊的感觉?

  (2):想一想这些材料可以作成什么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

  教师结合课件或范例图形、图片讲解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的运用。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例,再次体会对材料的巧妙使用。

  三、课堂练习

  辅导学生根据已有材料进行构思,创作一件实用的作品。

  教师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构思,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四、小结教案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欣赏课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时欣赏过的图片,进行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

  (二)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性学习要特别强调学生进行研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这节课的探究题目就可以确定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1、教师放映幻灯或者录像片,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

  2、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如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色彩、光线、立体感等方面相互对照)

  3、教师设计一些类似智力测验式的思考题,看学生是否能够将艺术作品和材质正确地“挂钩”,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课前,师生均应准备一些画作印刷品、幻灯片或录像等以补充课本内容。像学生甲指版画《秋瑾》,学生乙找出版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就要指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

  4、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以从课本之外找一些图片,让他们做出分析和答案。

  5、找出一些图片留给学生作课外的探索。如设计领域的广告,就有不同的材质。如版画中的铜版画、石版画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但不要在课上花费太多的时间。通过课外的探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地学习知识,为他们创造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机会。

  6、小结:这一课,我们认识了美术世界的广阔性,了解了按材质的不同美术的分类。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让我们去发现,去鉴别,进而去创造美。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废弃物品的材质、形状、色彩、肌理特点。

  掌握因形选材、因材造型的制作方法。

  运用不同材料设计制作既实用又美观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分析其材质、形状、色彩等特点。

  通过欣赏旧物创意作品,学会因形选材、因材造型两种创意手法。

  结合材质特征运用剪贴、添画、组合等方法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发现和创造的习惯。

  强化环保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并利用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工艺进行再创造。

  根据因形选材、因材造型的设计原则和要求进行再创造。

  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将废弃物品转化为实用又美观的作品。

  如何在创作过程中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废弃物品和创意作品。

  废旧材料,如纸盒、塑料瓶、布料等。

  工具与材料,如剪刀、胶水、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能看出这个日历是什么做的吗?”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价值。

  教师补充:“生活中有许多废旧材料,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有着各自的形态、色彩、质地等特点,可以创作出很多有趣的作品。”

  观察与发现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些废旧材料。

  观察材料,分析它们的材质、形状、色彩和肌理特点。

  讨论如何利用这些特点进行创作。

  欣赏与启示

  展示一些优秀的环保创意作品,让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创意手法和制作技巧。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实践与创造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选择适合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

  运用因形选材、因材造型的设计原则,结合剪贴、添画、组合等方法制作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创新。

  展示与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

  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拓展与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寻找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

  提倡学生将创作的作品用于实际生活,如装饰房间、制作玩具等。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保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创作热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和创新。

  强化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渗透,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4-28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5-08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03-15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03-17

体育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07-10

《青霉素的发现》教学设计04-22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0-14

《植物生长素发现》教学设计04-27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5篇03-20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