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西师大版《网上呼救》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08 09:49: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西师大版《网上呼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西师大版《网上呼救》的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网和救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提示把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和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经过,以对话的形式演一演。

  4、了解网络传递信息速度快,波及面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救援人员的真情、爱心使苏珊在短时间内得救。

  教学过程:

  一、猜字激趣,揭示课题:

  1、字。

  出示象形字:网猜猜象形字,说出理由

  古人的象形字通常用画来表达事物,演变到小篆字的笔画更漂亮,而新宋体更简洁,这里的撇点撇点就像网里纵横交错的网格,古时候,人们用网来捕鱼,这就是渔网。

  出示:渔网注意渔网的渔是有三点水的

  2、联系生活积累网字组成的赐予。

  线织成的网?你还看到过什么?

  出示:网兜球网蜘蛛网

  3、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网,那是什么网?

  出示:互联网

  4、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说说看吗?

  5、揭示课题

  有人在危急的时刻,还能在网上呼救

  板书:网上呼救

  6、理解呼救的意思

  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解释一下呼救吗?

  板书:求救

  网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图画的形式赋予了网的含义,纵横交错,相互交织。生活中有实体的网,还有无形的网。互联网,网罗的是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诠释,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维系了起来。

  二、默读思考,整体感知:

  1、谁在网上呼救?谁组织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吗?

  板书:救援得救

  2、开火车轮读课文,反馈预习,读准生字读音。

  指名回答1:板书苏珊

  三、深入学习,理解苏珊要在网上呼救的原因

  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

  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

  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呢?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节写了苏珊只能在网上呼救的理由。

  2、精读课文的第三节

  指名读思考:你能从中找到几个理由?

  理由(1)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

  理由(2)电话无法拿到

  3、引读第3节

  因为苏珊突然之间,她想求人帮忙,然而,她想拨打急救电话,可是因为,她唯一能够借助的就是网络,不知她的呼救是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希望,她。此时,将近六点,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黑体字:

  出示:我不能动,呼吸困难,请帮助我,苏珊。

  四、研读课文,感受互联网快捷的特点。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麦克无意中收到了苏珊在网上的呼救,

  出示:一天下午,麦克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学生读句)

  他是如何进行救援的呢?

  根据回答出示:将近六点六点十分十分钟后六点三十分

  2、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互联网的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

  出示媒体:芬兰是位于北欧地区的一个发达国家,而美国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两国之间如果使用飞机组织救援,至少要九个小时,而现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可见网络缩短了救援时间,使救援行动变得快而及时。

  板书:快及时

  再次配合读,感受网络的快捷。

  五、重点感受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1、在这短短的半小时里,人们是怎样组织救援工作的?

  再次默读课文,借助填空说一说(同座互说):

  一天下午,()男孩麦克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

  将近六点,麦克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来自()的女孩苏珊的呼救。

  六点十分,麦克拨通了()的电话。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和()联系,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

  十分钟后,()和()取得了联系。

  六点三十分,()的`苏珊得救了。

  2、集体交流。

  从填写的内容中又读懂些什么?

  板书:麦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紧急救援中心

  (师随机点拨:芬兰的有关方面应该哪方面?板书:芬兰紧急救援中心)

  指导读好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紧急救援中心两个长词语。

  3、听录音,补充麦克与美国救援中心联系的对话录音。

  我们来听听麦克是怎样和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联系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4、借助一边一边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感受救援人员的爱心。

  我们来看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工作的?

  指名读第五节

  引读:美国紧急救援中心一边一边。

  你从一边一边中看出些什么?

  (为什么两件事情可以同时做呢?为什么要两件事情同时做呢?)

  (老师问,让学生自己谈读了这句后的感受)

  再读句。

  板书:热心

  麦克为救援苏珊做了些什么?

  默读课文的5—8节

  出示:挺住!我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

  读句体会麦克给予苏珊的鼓励。

  试着用一边一边完成练习

  并列句式一边一边是本课中知识技能学习的要点,但学习离不开文本,作者用这样的句式是为了帮助他表达时间的紧迫,人们抓紧一分一秒去挽救苏珊的生命。所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你从中看出麦克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爱心

  迁移练习,感受芬兰有关方面的爱心救援。

  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又是如何与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呢?以录音为例,同桌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

  引读:因为麦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有关方面得到消息后立刻组织了救援。在这么多人热心人的帮助下,苏珊得救了!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引读全文,感受人间的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网络的神奇魅力。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的美国男孩麦克收到了来自芬兰女孩苏珊的呼救,苏珊选择网上呼救是因为当时,接到呼救信号后,麦克立即行动,你们听,六点十分,麦克在网上询问苏珊的时候,苏珊已经快支持不住了,麦克鼓励苏珊,是众人的关心,热情相助给了苏珊力量,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打出了地址。十分钟后,六点三十分。苏珊最终得救不仅借助于网络传递信息的快捷,更重要的是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给予她的爱心,关切、鼓励让她的生命有了希望,让网络使我们的心相近,情相连,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2、课后作业,练习正确运用引号、冒号。

  对话的形式多种多样,今天的作业是请你为这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出示: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接通了芬兰有关方面的电话 是芬兰紧急救援中心吗

  是 芬兰紧急救援中心回答道

  你们这里有一名叫苏珊的女孩呼吸困难 生命垂危 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着急地说 希望你们尽快组织救援

  芬兰紧急救援中心继续系询问道 你们知道苏珊的详细地址吗

  芬兰西贝柳斯学院图书馆

  好 马上到

  请尽快 谢谢

  板书设计:

  网上 呼救

  (快及时) (求救)

  ↑

  苏珊 ← 麦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紧急救援中心

  ↓ 救援 (热心爱心)

  得救

  课后反思

  《网上呼救》这篇课文有许多语言的知识技能训练内容,如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列句式一边一边、对话语言的掌握等。孤立于文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训练是机械的操练,对学生的语言掌握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这些知识技能学习应当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领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运用这样的语言技巧进行表述必有其道理,其目的就是为了作文、立意,使文章更精彩,使思想更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用,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以后自己在作文时也可以这样用。

  本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整个救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了各时间的节点,从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然而在半个小时中许多人为了挽救苏珊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时间的一再出现,救援行动的积极展开,最终苏珊在三十分钟内成功得就了。通过师生相互呼应的朗读,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与救援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常见的句式训练莫过于给例句再模仿的方法了,可是没有语言环境,句子的表达是毫无意义的。就如本文中的句式一边一边,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同时做两件事情,因为时间紧迫,所以他这样做合情合理,作者可以这样描写他,是环境所迫。那么同样的麦克也因为时间紧迫同时做着许多事,可课文略写了,于是教师把这个情景创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句式的同时,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用意。包括教学中让同桌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与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也离不开原有文本的情景,时间紧迫对话语言的设计就必须简短、清晰、准确。

【西师大版《网上呼救》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开题报告11-18

北师大六数《运算律》教学设计09-14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05-1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05-11

部编版《彩色的梦》教学设计范文05-22

毕业论文《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开题报告范文01-27

部编版《囊萤夜读》教学设计模板04-22

小学汉字听写大赛试题(西师大版)03-22

统编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12篇)05-09

西乌二中教学调研报告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