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1-04-08 11:28: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1、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2、在品味比喻句和拟人句以及与《春》在写法上对比过程中,产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

  教学难点: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体会写景散文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一组: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二组: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三组: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一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二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三组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

  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⑵“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⑴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⑵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清泉赞》,完成下列题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蛮可以在这里留连徜()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渣()滓,连同连同自己一起干涸的冬天成为一摊烂泥。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不了它,小石块不住它,小花草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粗的字注音。

  2、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这些东西”是指。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修辞方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一种和的品格。

  8、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赞颂了它怎样的性格?你从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jiàngchángzhāhé

  2、挽留阻拦吸引

  3、小潭潭边的青草、鲜花

  4、拟人生动形象(作用意近即可)

  5、因为泉水具有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近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远大(意近即可)

  8、泉水;倔强、进取;联想到那些不甘平庸寂寞、倔强进取的普通人。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以“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

  1、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2、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书设计】

  反思:

  1.在教《济南的冬天》时,感觉挺开心。能让孩子们在聆听、朗读、思考、交流中,陶冶他们爱美的心灵,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2.我们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3.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信文章是学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养成先初一的学生,教师可帮其确立向学目标及自学步骤,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分小组学习、各小组、各成员比一比,又能极大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

  4.学生如何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落实好呢?

  要从小处、细处着眼培养,学生爱动手的好习惯,如,作者的名字,一个字的注音,你能写对吗?教师能坚持,学生则能坚持。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12-28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03-04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反思03-30

音乐课教学设计与反思04-01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通用5篇)03-12

头饰设计教学反思04-06

《老王》优秀教学设计12-25

《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07-01

《荷花》优秀教学设计04-14

白鹅优秀教学设计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