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8 17:54: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动向分析: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大纲上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对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及溶液的定义及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即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如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本节中的有关知识都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已成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节是中考必考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

  复习目标要求

  1、弄清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途径、关系.

  知识要点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

  (1)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悬浊液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

  (2)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注人水中,搅拌后得到的乳状浑浊液体.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如油层在上,水层在下,

  (3)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

  在溶液里,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密度和浓度都一样,性质都相同.如有一烧杯H2SO4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和密度都一样,让它们与锌反应都能放出氢气.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这一点是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

  3.注意事项

  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还有其它许多物质的溶液,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

  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03-24

《复习1》教学设计03-02

《比和比例复习》教学设计04-05

汉语拼音复习二教学设计03-02

拼音教学设计04-05

《早》教学设计04-04

氓教学设计04-04

牧童教学设计04-02

《乘法》教学设计04-01

必备教学设计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