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匠人精神的作文:大国工匠

时间:2021-06-19 11:40:06 实用范文 我要投稿

匠人精神的作文:大国工匠

  们常听说,在瑞士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让0.3克重的陀飞轮上承载更精细的零部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我们也曾耳闻,在古代有这么一群人,对工艺的要求一丝不苟,吹毛求疵。这便是匠人,一种把产品做到极致,把专注精神奉为圭臬,带着虔诚与向往的信徒,我想这也是时代的感召,世代的追求——于当下,更需倡导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的作文:大国工匠

  【匠人精神的作文:大国工匠】 篇一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工匠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更需要工匠精神。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在35年里焊接的发动机将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上太空;潜水器装配首席钳工顾秋亮,组装的我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观察窗密封级别达到头发丝的50分之一;80后海上液化天然气超级冷冻运输船焊接高级技师张冬伟,4个小时连续不断在薄如纸片的殷瓦钢上焊接,没有一个漏点。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在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中,电焊工比自己重要的多。因为一个小小焊点的脱落,都可能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开始。苹果如今风靡世界,除了得益于创意、创新外,与乔布斯等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休戚相关。

  然而,在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读圣贤书”才是正途,当工匠不能出人头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今天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热衷于创新创业。另外,在中国教育机构中,依然在崇尚所谓“精英教育”,似乎唯有培养“能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是成功教育。当下中国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知识精英阶层到普通百姓,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育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注重从政策上对工匠倾斜。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他们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社会各方对他们理应有足够的予人文关怀。

  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愿景,再加上最近热得烫手的“互联网+”概念,也为制造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迫切需要的“创客理念”和“工匠精神”齐头并进,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共识,来引领中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

  【匠人精神的作文:大国工匠】 篇二

  一个普通的“90后”电焊工,让中国技术工人的名字第一次铭刻在职业技能界“奥林匹克”赛事的丰碑上。他叫裴先锋,中国石油第一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313工程队电焊技师。

  2011年,21岁的裴先锋来到英国伦敦,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摘得焊接项目银牌,实现了这一赛事中国人奖牌零的突破,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国工匠”的风采。

  “我是菜农的孩子。”这是裴先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90年,裴先锋出生在洛阳洛龙区李楼乡下庄村,父母以种菜为生。初中毕业以后,为减轻家庭负担,他选择了上技校,毕业后成为中国石油第一建设公司的一名电焊工。

  裴先锋的追梦历程,始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当工人,就当最优秀的工人!”

  刚开始接触高难度的合金钢焊接时,焊道成形总是不好,裴先锋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找来专业书籍查找焊接相关资料,然后在白纸上设计焊道的形状、划焊条的方法。渐渐地,他悟出了许多门道,对熔池灭弧的方向、停顿时间、电流在每一层施焊时的大小做到了如指掌。

  2008年底,裴先锋代表公司技校队,参加中国石油在河北廊坊举办的院校组电焊技能竞赛,第一次走出洛阳。

  “上车前,师傅对我说,小裴,咱不光要能走出洛阳,坐上火车,要让自己走得更远!”师傅的话始终牢记在裴先锋心里。无论在一线工地,还是竞技场上,绝不放弃、勇夺第一的信念一直激励着他。

  随着我国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呼唤涌现更多的“大国工匠”。2010年8月,裴先锋被选送到中国石油最具实力的一建焊接研究与培训中心强化培训。这座焊培中心被业内誉为“中国高级焊工的孵化器”。

  裴先锋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格外用心学习。焊道坡口规定要用扁铲和铁锤把多余的部分剔掉,铁锤砸肿了手,他一声不吭;双手磨出了血泡,他咬牙坚持;好几次仰脸焊接时,由于精力太过集中,铁水顺着棉工作服口袋往下流,衣服被点着了浑然不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裴先锋的焊接技术突飞猛进。2011年10月,第41届世界技能竞赛在英国伦敦举行,在这个代表着国际技能和技术培训顶尖水平的赛场上,首次出现中国队的身影。

  在这场比赛中,中国队共参加6个项目,派出了6名选手,裴先锋就是其中之一。最终,裴先锋以出色的技艺获得第41届世界技能竞赛焊接项目银牌。

  2012年年初,获奖后的裴先锋主动提出回到他所属的一建公司313工程队,投入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四川炼化一体化基地施工建设中。2014年12月,裴先锋又主动要求,跟着一建公司海外项目队去了约旦,继续用多彩的焊花照亮青春梦想。

  “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你有梦想,有为实现美好生活打拼的勇气和勤奋,有为给这个社会增光添彩的努力,就不会被辜负。”裴先锋说。

  这位年轻的中国焊工,以自己的逐梦历程诠释了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勤奋钻研、艰苦奋斗的“匠人精神”,走出了一条当代青年技能工人职业发展之路。

  【匠人精神的作文:大国工匠】 篇三

  坐落于贵阳市观山湖区与清镇市交织的黄金区位,镶嵌于贵阳红枫百花“两湖”之间,沿老马河两岸蜿蜒布局……这就是规划总面积80平方公里的清镇职教城,左右逢源,依山傍水,风光秀丽。

  伴随着19所院校的入驻,8万学生构筑了这个职教摇篮的初步繁华。承载着清镇城市东扩梦想的清镇职教城,已跃然呈现于黔中腹地的山水之间。这对于城区人口不足20万的清镇而言,已然成城。

  这是清镇职教人用四年的时间交出的一份历史答卷。在短短4年间,建成和在建的校舍面积达340多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校舍建设、商业配套等总投资130多亿元。

  职教城以河为界,划分为两个校区,一边接着时光——“时光校区”,一边连着乡愁——“乡愁校区”。山水之间,透着诗意。

  时光校区内的贵州工业职院、建设职业学院、机械工业学校、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院校2012年初开工建设。在时间紧、资金缺、程序多、手续繁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学校筹资先建、政府贴息贷款、上级专项奖补、置换老校还本”的建设模式,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入驻办学。

  乡愁校区内的贵州交通职业学院、农业职业学院、水利电力职业学院、电子商务职业学院等6所职业院校,2013年初集体开工,现一期完工,已入驻办学。按照规划,到2017年,清镇职教城人才培养将覆盖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3大产业,入驻院校达到20所,为省内1000家大中型企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在校学生预计达到12万人。

  徜徉在设施齐备、四处闪现着灵动、创意色彩的现代化校园,职教城的青年学子们很难想象。四年前,他们的美丽校园还是一片交通阻隔、沟壑纵横、荆棘丛生的山丘与荒野。

  他们更难以想象,一代职教人如何与时间赛跑,蹲山头,泡工地,喝凉水,吃盒饭……仅仅用了500多天的时间,就从一张白纸上勾勒出了一座新城的基本轮廓:东区工业职业学院、建设职业学院等四校实现当年动工,当年入驻办学目标;职教路、百花路、将军石路等路网建成通车;西区的交通职业学院、农业职业学院、水利电力职业学院、贸校、电子商务学院等建设大规模进行;产教城互动项目时光贵州、中电贵云数据服务科技园、网购生态城等全面启动;云站路、廻龙路基本建成通车。

  清镇职教城的建设成果,凝聚了建设者们的智慧、汗水和心血。在项目、资金、关注、责任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职教人遵照“优质、快速、安全、特色、勤俭、廉洁”的十二字建设方针,在规划早期,就积极争取省市部门大力支持,对职教城进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全方位统筹”,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州特色”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致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生态园地、科创基地、人才高地”。

  从第一个领导小组组建伊始到第一条职教城红线确定,从征地拆迁平场施工到筑巢引凤项目落地,从沟壑纵横的荒山野岭到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职教人用贵州人独有的坚韧,创造了清镇速度,创造了清镇发展历程上的一个奇迹。

  但重温清镇职教城的建设历程,职教城并不是简单的物理意义的呈现与扩展,它还经历了一次从园到城的化茧成蝶之成长。

  时针回拨到2008年之前,一向重视基础教育的清镇,正在谋划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清镇市发现,随着花溪大学城的开建,坐落在贵阳市一环和二环内的'大批职业教育院校,同样面临着搬迁。

  尤其每年大量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仅有一部分进入高中或大学,另有一部分进入职业院校就读,其余大部分走向了社会。能不能为没能进入高中或大学的这部分人创造新的入学条件,从而解决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人才需要?清镇市萌发了建设职教园区的想法。

  发展职业教育,清镇市其实并不具备优势。当初,清镇只有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所职业院校,加上由清镇职校等整合而成的清镇市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也就两所。但清镇市信心不减,参照工业园区建设理念,毅然作出了建设职教园区的决定。

  从2008年开始,清镇对于职业教育的执着感动了不少省内外职业院校,一所所学校接连入驻,职教园区初具品牌效应。

  2011年1月,贵阳市政府决定将清镇职教园区提升为贵阳职业教育聚集区,获得更高层面的发展。

  2012年,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职教聚集区的建设得以更进一步,被省政府定位为贵州职教城,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由此,“清镇职教城”被正式命名,与“花溪大学城”形成推动贵州教育发展的“两翼”,共建并列、交相辉映。

  从清镇职教园区,到贵阳职业教育聚集区,再到贵州(清镇)职教城,短短三年的探索,三种不同的名称,代表的是三个不同层级的发展阶段,是从“园”到“城”质的跨越,是城市建设、整体配套功能质的提升。

  省委、省政府多次充分肯定清镇职教城在贵州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中的人才支撑作用,评价职教城规划得好,产教城互动得好,生态环境保护得好,是我省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缩影和穷省办大教育的范例。

  而今,职教城更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清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样板区的一个重要载体。

  清镇地处贵阳“两湖”之间的敏感区域,环境保护责任之重可想而知。对此,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新每每调研清镇职教城的建设推进情况,都会强调生态保护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所以,职教城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保留了20平方公里的山体、2平方公里的水面,学校和企业星罗棋布地依山势而建、伴湖水而居,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有机融合。

  2016年12月15日,贵阳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听取清镇市以及清镇职教城工作情况汇报。会议对清镇以及清镇职教城近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从贵阳全市的大局和清镇的特点出发,对清镇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定位:做好两湖保护大文章、打好城产教景融合牌、走好两化支撑新路径,奋力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样板区。清镇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绍雪认为,这对于清镇,是鼓励,也是鞭策,清镇将按照贵阳市委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产互动、产教联动、教城融合、景城合一”的发展模式,以大数据为引领,强化全域生态,突出创新驱动,发挥职教带动,加快同城发展,推进西部开发,奋力把清镇打造成为城产教景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高品质城市。

【匠人精神的作文:大国工匠】相关文章:

大国工匠精神征文06-09

大国工匠精神读后感01-17

大国工匠精神议论文01-16

大国工匠精神主题演讲稿05-13

观《大国工匠》有感03-02

看《大国工匠》有感12-24

大国工匠观后感作文12-23

★《大国工匠》观后感01-06

《大国工匠》观后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