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时间:2022-10-27 12:24:46 实用范文 我要投稿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通用2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征文吧,征文没有题目、题材、格式的限定,与作文大体上一样。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通用21篇)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1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言情、武侠小说大行其道时,当人们迷失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时。我们更应该重温经典,品读经典,让经典中的真善美涤荡我们的灵魂,方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品读经典不是装模作样的附庸风雅,也不是走马观花的一目十行,而是与经典对话,修心、养性,感悟真善美,体验人间情。

  当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再次敲响时,我们是否会想起那个外貌奇丑但却内心善良的卡西莫多。没错,我们无法选择出身、外貌、身份,但我们却可以在世界以痛吻我时,报之以歌。用善良纯净之心去打动别人,帮助别人。当圣地亚哥携鱼骨架回来,高呼“人绝不能被打败”时,我们看到了面对逆境挫折,依旧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真英雄。的确,在逆境之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真诚之心和勇往直前的勇气,便可劈波斩浪,无所畏惧。

  诚然,这便是经典的力量,超越时空却用文字震撼内心,让我们与真善美诗意栖居。

  品读经典不光对个人,对国家和民族都有意义非凡的作用。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篇《红楼梦》留给世人的又岂是那悲怆凄凉的生死之恋,那些最美的黛玉葬花、晴雯撕扇、湘云醉卧的画面,它凝聚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当血色的馒头染红了墓碑时,我们看到了鲁迅笔下那些受封建礼教摧残的无知百姓,《朝花夕拾》《彷徨》这些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经典如一束阳光,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给予人们反抗封建、追求幸福的力量。这便是经典的力量,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让人顿悟,具有精神指引的无限力量。

  为什么要沉迷于虚无飘渺的言情小说和刀关剑影的武侠世界,或是让快速发展的网络取代纸质图书。手捧一杯香茗,静下随功利名誉而沉浮不定的内心,品读经典,回味经典,让三毛带我们畅游撒哈拉,让张爱玲带我们体验旗袍摆动,暗香浮动的夜上海,让凡尔纳带我们深潜海底两万里……

  品读经典,与真善美诗意栖居,岂不美哉;重温经典,让高贵精神涤荡灵魂,岂不乐哉!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2

  莎士比亚说过:“好花盛开,急须摘,莫待好花难再,否则一瞬间,花便凋零萎谢,落在尘埃。”经典便如华枝满春,撷取枝头明媚的花朵,抚之摩之品读之,定会展望到满树丰盈的春天。

  品读经典是看待经典的一种态度,如丰盛的食物,唯有咀嚼,方知其旨。品读经典是“红学大师”周汝昌对《红楼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治学精神;是毛泽东“读罢五次、才能发言”的一丝不苟……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定博闻强识。而品读经典便是丰厚人生底蕴、增长见识最根本、最可靠的方式。

  亵渎经典是为多数人不称道的。热播大剧《楚汉传奇》被网友指出多出错误,如此一来,不免让人啼笑皆非。

  经典如一坛老酒,醇香浓烈,馥香逼人;经典如一首古诗,绝唱历史,弥久珍藏;经典如一支舞曲,圆润华丽,不失内涵。品读经典就如饮酒、诵诗、跳舞,领略艺术的至善至美。品读经典能洗尽你俗务缠身的铅华,还你心灵的清泉,让你衡量到灵魂的重量。

  品读经典需要“静心”。心静,万物始静。用“静心”的态度品读经典,方能读出其中的精华。

  品读经典需要我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伟大圣贤千年来是心血汇聚于此,用神圣的眼神领略之,无疑是对圣贤们的尊敬和重视。

  品读经典更需要拥有一颗“慧眼”。吸其精华,去其糟粕。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物、作品,都不可能完美得没有一点瑕疵,这就要求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今,“穿越风”经久不息。沉溺于“穿越”的人们未曾意识到亵渎经典的渺小。无数穿梭于灯红酒绿的人们,你们可曾看到物质文化表面的浮躁与虚假?可曾看到经典的消退所带来的文化空虚?

  忙碌的人们啊,请放慢脚步,看看身后的经典文化,或许你能品读出你的灵魂!

  品读经典如清晨看见的第一缕阳光,温暖心房,让你看到陌上花开,天心月圆!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3

  “经典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价值。”品读经典,品味人生,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品读经典,让我们超越了年龄的限制,突破了思维的怪圈,游曳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鸟瞰辽阔的世界。我们的眼界因此而变得宏大,充盈着知识的灵魂,于攀登的躯体中得以塑造。

  回顾银星长河,钱钟书、蔡元培、季羡林……哪一位国学大师不是品读经典,一遍又一遍,反复品读消化?哪一位不是在此基础上勤于练习,反复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享誉内外?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品读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的储备,更是向我们传递的内在精神的追求。如果你曾读过鲁迅,读他是怎样在黑暗中确定自己独特的坐标;如果你曾读过林徽因,读她是如何在生活、事业与情感间保持平衡,终像莲花般清水出芙蓉;如果你曾读过嵇叔夜,读他是怎样在那竹林中自守节操,其魏晋风骨终同一曲《广陵散》,共同万古流芳……

  可是,如今当我们再次翻开古文化经典,才发现漫天的风尘已斑驳了遥远的经典。譬如那细碎的尘土,是真实实地将鲁迅、张爱玲掩盖了。同时被掩盖的还有他们浇铸着血与灵魂的文字。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追着明星的车,跑上个十来二十里的不嫌累,却常常对身边的经典文化视而不见?

  经典,是前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凝聚着他们的血与泪。可随着“浅阅读”和“快餐文化”的翩翩而至,难道经典只是给我们打发那些无聊的时光,用来消遣,用来儿戏的吗?

  我不惊哀叹,为这个时代!

  苏童说得好,一部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都凝聚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

  别再让经典远离我们的生活,别再辜负前贤的辛酸与苦累。品读经典,品味人生,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4

  时常为经典所牵,为经典所系,到底经典为何物?

  经典,是时代的精神,是作为解决人类精神危机而永不枯竭的源泉。经典不是嚣器骑马舞,只能用作咀嚼和把玩。经典必是能历经千载而亘古不变。歌德创作《浮士德》用了60年时间,那是一篇怎样的惊鸿巨作啊!

  品读经典,我们便能冲破历史的枷锁,与作者相遇在时间的荒野,或许朝代更替,历史的巨轮无法回转,但不变的是人类对真理的思考。经典可以唤醒我们共同的记忆,让后来者也可以站在峰巅俯瞰沧海。

  经典披着华丽的羽衣,却如同被囚禁的夜莺,怎么也飞不出茫茫黑夜,于是,经典被多少附庸风雅之辈束之高阁,笼上时间的尘埃?

  只有从经典中汲取思想的精华,才能让经典历久弥新。找一个静谧的时间空间,翻阅泛黄的纸张,我们与书中的人物对话,末了,学会与自己对话。“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精神的流浪者远胜于物质的奴役。日本茶道中有一句箴言“和敬清寂”,经典与茶道其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若把它看作一个形式,那它便真是一根华丽的木杖,只能把玩,却不能远行;倘若你将它看作是精神的对话者,那你便将成就高贵。

  然而,经典的误读或不在少数,或是一些略显失误的评论被偏执狂看作唯一的知音,或是一家之言成为统治者肆意妄为的工具。诚然,只有一个“和静清寂”的读者才能深入骨髓地与经典作灵魂的长谈。《项链》曾一度被评论家们贴上虚荣的标签,但我却看到了那个巴黎女子纯真的爱美之心,更感动于她愿意用女人一生的青春去偿还她的一念之错,而不是哈巴狗似的向朋友摇尾乞怜。我想,这才是《项链》向人们传达的主题,那是虚荣背后的责任心,忏悔心。

  如果说小学生将经典作为摘抄好词好句的出处尚能理解,那大学生普遍对名著的不知多少乃是滑天下之大稽。经典揩着她独有的风韵千里迢迢而来,而又不能为人所知,就这么白白糟蹋了,令人叹惋。

  品读经典,若是以一份智者的智慧耐心品读,便如同走出千年古墓那一刻的酣畅,古墓外,峡蝶深见,娇莺恰啼……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5

  当豪华本“大书”代替了“读书破万卷”的虔诚,成为摆设。

  当囫囵吞枣式的略读代替了细品推敲的热忱,成为炫耀资本。

  当经典图书的塞满书架代替了经典内容的熟读深思,成为附庸风雅的道具,我总有一种期待:

  我们何时才能冥然兀坐,品读经典?

  茶越沉越厚,便不会人走茶凉;酒越存越香,便不会酒醉人伤。品读那些被时代筛选过的经典,不失为一大裨益。

  品读经典,能让我们享受无穷的“正能量”,让人生如月牙泉般碧绿澄澈,生生不息。经典,一经品读,便会释放点点滴滴的正能量,然后星火燎原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我们的心灵。一个不去品读经典的人,如何能读出司马迁的愤懑与顽强、屈原的求索与赤胆、文天祥的坚韧与傲骨?只有去品读那些落满尘埃的经典,才能唤醒那些穿戴越来越花哨,也越来越难以遮挡单薄的人们,让他们在经典中寻到一味良药,去拯救那脆弱而麻木的内心。由此可见,品读经典的力量不容小觑,其正能量巨大无比。

  品读经典,能让我们察古知今、规避风险,让人生不再“秋月春风等闲度”。纵然历史与当代不同,但事物发展的趋势却具相似性。品读经典,恰能有这作用,唐太宗品读经典,明白“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而勤俭治国,勤于纳谏,成就“贞观之治”;品读经典,知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终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莫言品读经典,谨记钢铁一般的意志的重大作用,终炼就一身质朴与刚毅。他们都是璞玉,是品读经典的力量让他们在人生枝头灼灼其华,也正是这份力量将引领他们走过千秋万代。所以,莫忽略了品读经典的力量,而应找寻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理由,进而“择其善者而从之”。

  谁将声震世界,必将长久保持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在日益喧嚣的现代,何不静默端坐、品读经典,如鲲鹏展翅,背负青天而天下望?

  品读经典,犹药也,力行,可以清新明志、洁身正性。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6

  经典,是在历史长河的不断筛选中遗留下的珍宝。品读经典,就是对过往的审视。

  何谓经典?经典汇聚天地之精华,经众人的传诵、赞美而一直流传至今,其本质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挟着过往的尘土,等待着我们去品读。

  经典中凝聚着民族的精华,我们可以从中品味一个时代的精神。“李杜诗学”展现了盛唐时雄奇的景象,《三国演义》挥洒了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情,《红楼梦》则用其犀利的笔触描摹了清廷时期的官府浮沉。打开一部经典,其恢弘的历史便展现在眼前,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令人回味。

  经典的魅力是由其极具特色的人物所表现的。看过《阿甘正传》的人一定会被其奋斗的历程所感动。他在战争中帮助他人,冲锋陷阵;他买捕鱼船,建立自己的事业;他功成名就,却从不忘记铺施群众。阿甘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有血有泪的奋斗史,我们从中品读到真善美的真谛。看吧,那个吝啬的葛朗台,即使得到了再多的金子又如何?他的虚荣、贪婪使他丢失生命,最终在金币中死去的他还是幸福的吗?在作家有力地勾勒中,我们品读到假恶丑对人性的亵渎。生命也是如此,由真善美与假恶丑构成。品读经典,让我们在对假恶丑的抨击中走向真善美的殿堂。

  作品的经典还体现为文字的经典,那一个个含蓄隽永的诗句,那一篇篇缠绵悱恻的文章,让我们深深赞叹,并想要背诵成篇,成为自己的财富。而在不知不觉的熏陶中,我们的文章已然有了韵味,有了优美,这便是经典的力量。

  品读经典,是品读其精神实质,从而使我们的内心丰富充实。一个熟读万卷书的人一定不会做出低贱之事,因为他的人格已是崇高的。把自己埋入经典之中,你会发现这个喧嚣的世界原来可以如此宁静。

  然而,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孔孟儒学虽将“仁”发挥到极致,但其“中庸之道”仍未尽善尽美。真正的经典之作,经由众人的传承,而更加熠熠生辉。对经典,仅有品味并不够,更要加入革新、再创造,方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经典,不是永恒,它是衬托优质的最好底盘。品读它,让我们感受经典的魅力,让经典融入到我的生命当中!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7

  舒婷在谈及阅读经典的感受时曾说:“心境由此释放,如同不同的光照耀在山水上,衍生出千变万化的景观来。”

  看来,品读经典的确如观案头上的山水,给予人类享受和思想的启迪。但不知何时,这种沉静宁谧的美感被浮华喧嚣所打破,散落一地。

  当震耳欲聋的流行乐淹没了李白的踏歌,当哈里·波特的魔法棒打落了青藤老人的画笔,当浮躁喧嚣成为这个世界的主旋律时,品读经典是否成为一种非主流,那含蓄典雅或睿智深刻的经典是否也要随风飘去?

  且不说经典著作,任何文学创作都难以排名论资的,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然而,版税却是可以计算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所谓的“作家富豪榜”、“文学版税榜”便应运而生。可是,当我们看见位居三首的是郭敬明、南派三叔、当年明月时,那种文化的失落感是难以言语的.。再看《飘》《百年孤独》等世界经典之作被小资文学、快餐文学远远甩在后面时,那种羞愧感同样是难以言表的。莫说品读经典,我们竟连“读”也失去了。

  现代人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去阅读厚重而生涩的经典文学。然而,他们究竟是“忙”还是“盲”呢?

  品读经典从来都不是时间问题,是内心诉求的问题。约瑟夫说:“当水流经管道时,管道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当生命之泉流经你时,思想是什么形状,生命就是什么形状。”经典便是生命的塑形模板,品读经典的过程便是塑造生命的过程。

  然而,当经典阅读成为一种任务,压在孩子们心头时,他们还能品味其中的甘甜吗?怕只剩下苦涩的渣子吧。我们要读经典,更要品经典。阅读一旦蒙上功利的灰尘,如何能“润物细无声”?

  八十岁瑞典诗人至今仍在反复阅读海涅、雪莱的诗歌,为远离世俗功利,他常年独居小岛,十年磨一剑,《画廊》的问世震惊欧洲。钱钟书因《围城》《管锥篇》而享誉文坛,而在这之前,他反锁书房苦读经典,为自己打造一座抵挡浮华的围城。这才是真正的品读经典,不因外物,只听心声。

  品读经典,让我们既“读”又“品”。在经典这片佳山水上,观赏无穷景观,真正做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书与人的融合。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8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为响应学校号召,我带女儿选择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因为我对里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语映像深刻,希望女儿开阔自己的胸怀,立下远大的志向。

  这篇古文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著,文章分叙事、写景、议论。作者在略叙原因之后,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再岳阳楼上观看到的景色,通过写景反映人们的心情。

  我的感受是,大部分的人只因环境变化而心情变化,丝毫没有把国家安危放在眼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时刻把国家放在心中。我们的祖国不单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实现航天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祖国的强大让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都感到骄傲和自豪。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中国等着他们去建设。

  悠悠历史千载事,说不完,道不尽。《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本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

  今天的社会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过去的历史。经典润泽生命,阅读点亮童年,让我们好好读读这篇文章吧。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9

  披散着夕阳的光芒,波面上一只只小船被镀上了耀眼的光芒,微风吹过,杨柳拂着水面,层层细波向前推去,荡漾着我们飞扬的心。古朴的周庄在这“夕阳无限好”的诗意下映衬得更加美丽。

  踏着结实的石板路,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每过一处,脑海中都浮现出她那厚实的质地,夹杂着这个古老村庄独特的气息和风韵。站在每个视角,都可以领略她的高低迥异,错落有致。远看,颇有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层次感;近看,每一砖,每一瓦,都透着砖瓦的厚实度。那低沉的声音,是雨水聚集程度的度量;那一道道纹路,都见着着历史的久远,是周庄人民世代踏过的痕迹。

  跨过无数的小桥,细观她的外形,承载者无数建筑者的智慧,每一道图纹,都演绎着周庄的美丽风光。走在桥上,桥下传来潺潺的流水声,似在倾诉,又似在低语。夕阳的映衬下,周庄的倒影若隐若现,似美丽的少女在桥边梳妆打扮,秀美的长发随波而动。望着诗意的小桥流水,鱼儿在其中漫步,好一副悠闲得意。在这样古朴淡雅中行走,过着另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清新的生活,也别是一种惬意。

  坐着轻巧的摇橹,随波而行,穿过轻柔的柳荫,任清风抚摸脸庞,心中泛起一丝小波澜,无限的生机也一展无遗,充斥着喧嚣和聒噪,留下一片明丽的天空。

  伴着船娘的歌声,穿过一座座别致的小亭子,仿佛看到了诗人们吟诗作对的情景,熏陶在史书的气息中,心里也不免有感而发。在山水画中,他们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才华,融入亭台中。渐渐地,跟随着当地人民的足迹,踏入富豪沈万三的故居。一条条长廊小道,一棵棵名贵植株,一张张木制桌椅,一扇扇雕花小窗。无处不彰显着富豪的富贵和霸气。

  走进周庄,走过了小桥流水、层层绿树;置身周庄,感受到古朴的风情和韵味;品读周庄,体味出它所散发的古典气息。周庄,停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上,以自己独特的生存气息和我们进行着思想的交流,让我们从中体味到古典与时尚碰撞的火花,品味到民族的真朴。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10

  校园里铺满梧桐叶,我才陡然意识到秋天已到了。

  也许看多了伤时悲秋的古诗词,我不知何时沾染了一些悲秋的句子,“梧桐深院锁清秋”、“满地黄花堆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天确是拥有一张苍黄的面孔,因为它意味着燃尽了生命之火,生命从此将要跌落。

  我满怀悲悯的看着地上躺着蜷曲皱褶的树叶,默念着秋风的寒意,“草拂之而变色,叶遇之而叶脱”。那裸露的一条条干枯的皱纹,怎能不让人思想着秋的萧杀与忧愁,感叹生死存亡,枯荣兴衰的更替。但它躺在大地的怀抱里,安静的又让人欣慰,或许它在沉默,在回想,一片树叶从萌芽到嫩绿,从嫩绿到泛黄,再从泛黄到衰落,这一生的总结应是充盈的,丰富的。这一切似乎让它理应受到安息。而我又想起了泰戈尔的话:“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怎么去理解静美的含义呢?

  泰戈尔又说:“所有的人都在向秋天走着。”我们没有人能摆脱它,这是生命的归宿,季节在时间中循序轮转,人生总要向衰老走去。汪国真有诗说:“你拥有晨钟,怎么可能拒绝暮鼓”。把生命作为一个行程,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停止的时候,因为永恒不在!秋不正是生命凋零、生机停止的季节吗?

  “好多落叶,快扫”一个声音把我从自己的思绪中拉回现实,同学们正在奋力清扫满地枯叶。

  “扫到树脚,这些树叶可是上好肥料,明年梧桐会更绿、更茂盛。”劳动委员大声指挥着。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芳啊”不知何人篡改了诗句。

  枯叶能让明年梧桐会更绿、更茂盛?原来是这样,“死如秋叶之静美”,不是指了无声息死去,是指落叶默默化成肥料,静静滋养着梧桐树,来年,大树会在今年凋落的枯叶滋养下越发秀美。生命并没有因秋而停止,却是在积蓄,为明年积蓄更蓬勃的生命力!

  犖业男模霎时滋生出温暖,一个季节有一个心情,品读秋天,不妨安静的等待一下吧,明年,春会更暖、花会更艳、树会更绿。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11

  大自然无疑是地球赠给我们最大的礼物,每一颗草,每一寸土,每一朵花,都是组成大自然的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如果没有了自然,那我们还谈什么生活。

  大自然那一年四季,就好像是“母亲”的笑容。

  春天的来到,就好像是“母亲”露出一副“慈爱”的笑容,春风和煦得吹在身上,感觉到一丝暖意,毫无违和感,感觉暖意满满。吹在脸上,就好似“母亲”的一双柔手在轻轻的抚摸着你的脸。地上的小草,冰冻的河流,树枝上开骨朵,用一句大张伟的歌词: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

  夏天的来到,就好像是“母亲”的脸露出“盛怒”的表情,不过万物已经复苏,展露自己最美的姿态,把自己最妖娆的一面显现给大家看,不过,夏天烈日当头,风吹在身上,都感觉不到丝丝凉爽,太阳炙烤着大地,低下身体,望着大地热浪滚滚,那种感觉,心中满是埋怨,对自然“母亲”满肚子的怨言不知对谁说。心中更期盼“母亲”赶快消消火。

  秋天的来到,就像是“母亲”生完气又恢复平静的状态,秋风吹得就像心里干涸的土地,突然有水的浇灌,透心凉,心飞扬,飞一般的感觉。秋风吹的树上的落叶唰唰落地,铺在大地上也并非不是一种美景,悠哉悠哉的走在上面,随着步伐,脚底又形成一段优美的旋律,清脆悦耳。

  冬天的来到,就像是“母亲”伤心时候的状态,万物已经冬眠,缩回属于自己的地方,对于任何事情,任何刺激,都毫无兴趣,没有一丝色彩,天上有时飘起鹅毛大雪,有时飘起零星小雪,好似“母亲”的泪水已经冷到零度以下,才形成了雪花。寒风刺骨,河流又变回了“平板”,而我们的活动也逐渐减少,似乎我们的心情也受到“母亲”的影响。

  自然“母亲”就是这么善变,也正是因为她的“情绪”变化,才为这一年四季,增添了许多色彩,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如果自然“母亲”没有了“情绪”,也就代表她不爱我们了,也代表我们伤了她的心,也要好好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12

  人生像是浩瀚无垠的宇宙,容纳着各式各样的星球;人生像是一片汪洋大海,承载着无数条小溪;人生像是一个神奇的书架,蕴藏着不计其数的奥秘。

  我们的人生平凡而又微妙。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人只占有渺小的立足之地,人生中有痛苦也有惋惜,更有悔恨。俗话说:人类当自强。我们的人生虽然没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彻大悟;没有朱自清的“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民族精神;更没有佛家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宽广胸襟,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人生都是现场直播,不能彩排,我们每个人都是都是演员而不是观众,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最真实的表情、最朴实的动作,诠释着人生的哲理。

  回首过去,只有那些非凡的,独具匠心的人生,才能使我们生许多的感慨。比如:李清照后半生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哀怨,使我们不禁潸然泪下;岳飞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忠报国的气概,使我们钦佩不已;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朴实悠闲,让我们又生出许多的向往……

  人生就像是一杯酒,酸甜苦辣全都有。人生像是一杯清香的茶,散发芳香,谁解其中味?人生像是一曲动人的歌,忘乎所以,谁抚动琴弦?

  人生,本来就似流星划过天空,容不得谁不珍惜,但在珍惜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拼搏。虽说拼搏的过程中会有失败,但我们要不怕输,关键是面临中考的我们:此时不搏何时搏?只有在人生的旅途上洒下滴滴汗珠,留下我们拼搏时汗涔涔的身影,印证我们坚韧不拔的脚印,才不枉此生在世间走一回。

  让我们驾驶着奋斗的小船,扬起不懈的风帆,在广阔无垠的知识大海上,乘风破浪,再创属于我们的辉煌吧!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13

  一季花开花落花飞散,一季烈日炎炎暑当头,一季枯叶飘飘果累累,一季风吹雪洒漫天絮。一载走过伴着难以计数的生命,在此之间愈是自然之美愈能体验其内在的真谛。

  掌心托起几瓣被春雨打落、春风吹散的花瓣,玫瑰那般娇艳却不若冬日腊梅那般坚忍。抬头仰望天空是炎日难以与秋高气爽相比,还是秋的忧伤难以被夏的愉快感染。四季一载生命周而复始,愈是无法读透生命的内涵。

  真若这般,我又怎能写得出这万物众生呢?仅仅让我那青涩的文笔去写写那从春天萌生的嫩叶吧。

  从那花开的季节抽出一片新绿,挂着生命初始的气息与晨曦黎明中未干的露珠,莹莹的绿,那油然而生的一股清新的味道,在它母亲伸展开的怀抱里,一点点的生长,一点点的完善自己,吮吸着母亲的乳汁,享受着风的爱抚和雨露的滋养……慢慢地慢慢地,却又似不经意间它经历了这无忧无虑的一季。这可如人们从童年到青年?

  后来它长成一片深绿色厚实的叶子,不再嫩嫩的而多了一份成熟,它尽情地享受阳光的沐浴,享受这美好的年华,同风齐吟,同蝶共舞。慢慢地慢慢地,却又似不经意间它经历了这华丽浪漫的一季。这可如人们从青年到中年?

  接下来它成为了一片略显些枯黄的叶子,不再茁壮却又多了一份沉稳,它便开始了它的“事业”——为即将成熟的种子提供营养,当然不会这么顺利,它不但受肉体上小虫的撕咬而体无完肤,更有精神上的挫痛,但我想它是乐观的,因为我听见它与叶子、果实、树木、大地的低吟轻诉,慢慢地慢慢地,它又经历了这亲切温馨的一季。这可如人们从中年到老年?

  终于,它随着狼牙般冰冷刺骨的寒风坠落了,最终将它的身躯一同又还给了母亲,把那已不完整的叶子作为肥料让母亲更好地孕育下一代。

  就这样它走过了它一生,一个美丽的生命轮回。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14

  骆驼祥子,这所以称之为骆驼祥子是因为祥子逃出来时顺手牵了别人三只骆驼,之后将骆驼典当了,人们久而久之更愿意称之为“骆驼祥子”。从文章中我感慨祥子为了自己买车的梦想一直艰苦奋斗着,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而告终。他终未能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祥子的心情是否可以用“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来形容呢?

  小说中的祥子终于得到了一辆车后,又因为虎妞的死不得不去将车典当来安葬她。就这样,祥子又推动了他的车。一次又一次的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一个勤奋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为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他已成为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每时每刻的行尸走肉。一个曾是那么的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还是没有挣扎出的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从文中“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抛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将“钱”看得有多重要。善良的人们已被苦难而摧残着……

  旧社会的统治之腐败是我们今天根本不想看到的结果。起初老实、坚韧、自尊自强、吃苦耐劳的祥子最后翅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的人,不正是因为旧社会的人情味的冷淡而造成的吗?

  作为现在的我们其实应该学习祥子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为了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未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令中国摆脱“腐败”的称号!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15

  曾回味李清照那优柔寡断的词,曾仰慕李白那潇洒自如的诗,曾联想的白居易那活泼洒脱的意……他,使人总是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似薄薄的雾,似若隐若现的窗……他就是妇孺皆知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死于公元1101年。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性格豪放直爽。它的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那一年,王弗已故十年,苏轼一直沉浸在悲伤中。那天苏轼所流下的泪,为他们的爱情有了见证。风扫着妻曾住过的房间,读到这里,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苏轼从梦中惊醒,那一双水冷的双手,拭去眼角的泪水。也许,只有爱妻王弗在世的十年,才是苏轼人生中的最亮丽的时刻……

  再一次品味苏轼,又看到了他那不凡的气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便是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它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由此我们又仿佛身临诗之境:那苏轼宽阔的胸襟,因为当时的他正贬在黄州做刺史,但他却坎坷中还是始终不忘振兴国家,发扬国家光大,诗中,苏轼把他自己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肝胆相照,暗示自己仕途不畅,壮怀难酬。

  这两首格调不同的词,虽然让我们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苏轼:一个婉转多情,一个大气磅礴,但我们仍然看到一个被逆境逼得“早生白发”的苏轼。一代才子,湮没于历史的红尘却留下千古辞章,让后人读之绵尽,仰之无穷。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16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一位充满才情的大词赋家,却因王安石的不喜而壮志难酬,并贬数次,东坡也好,子瞻也罢,它总是反思的人生,经营着人生,终成大器,它具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又有《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忧伤。

  他就是苏轼,苏轼的一生是一种苦难,也是一种功。

  22岁的苏轼进京赶考,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名满京城,却因欧阳修的造化弄人与第一名失之交臂。进入仕途又连遇不幸,母亲,父亲,妻子相继死去。可以说苏轼,十分不幸,这10年沉浸在苦难之中。

  刚脱离苦海,立志成就一番事业,却又与王安石变法相遇,一封《上神宗皇帝书》述尽了百姓在变法中的不幸,可接二连三的石沉大海,又让苏轼心灰意冷,于是自求外放,来到杭州。

  西湖之上,“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衬出苏轼的忧郁,却也使这位诗人更加文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可正是这样灼灼其华的文字,又遭到奸人所害,苏轼又外放了。在平原纵横的密州,挥洒豪放,“酒酣胸胆尚开放,鬓微霜,又何妨?”但苏轼豪放中的孤独却又寄托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亡妻之伤,那样的痛,在乙卯正月二十日这一天爆发了,这一《江城子》前后之间震撼古今。可以说,苏轼的文华,已超越了前人,而他的水调歌头,也超越了未来,如一块巨石屹立在河流之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名扬,自此之后,有人评价道“余词尽废”。

  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轼又被文字狱陷害,这就是乌台诗案,离开后贬至黄州,在103天的压力之下,又一名篇《赤奴娇。赤壁怀古》在他笔下而出。

  英雄自古多磨难,此后又经几折贬。在詹州回汴州的路,不幸逝去。一个苏轼,半个北宋,“水调歌头,余词经废”,正是经历了苦难,才成就了成功。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17

  曾几何时,我欣赏唐诗的精炼深邃、豪迈奔放;欣赏宋词的清新淡雅、情愫悠长;欣赏元曲的意境深远、雅俗共赏。虽是如此,却因古典名著的生涩难懂每每远望,却不敢企及。

  一直以来总羡慕那些文人墨客能写下千古流传的美文诗词,就连班里的同学所作之文也是让人赞不绝口。但我也深知,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写不出佳作的,于是就在某一天拾起了书橱角落的文学古籍。

  亦记不太清是何时了,也许,那是一个雾霭氤氲的清晨,冰凉的风沿思绪纷飞,云烟缭绕,思意阑珊;也许,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漫天的云随心所欲时卷时舒,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翩跹浮动;也许,那是一个寂静幽远的深夜,一地残红在露水中沁出了凄凉,竹影斑驳,亦生忧愁。那时,一切未央,茗香悠悠,墨香淡淡,就这样,我静静地走入了平仄相间的诗词。

  诗中有披蓑戴笠的钓鱼老翁,有举伞漫步江畔的红颜佳人,有在苍苍蒹葭中停憩的白鹭,还有绚烂于山野之间的灼灼桃花……读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仿佛看到西塞山前白鹭纷飞,江中肥美的鳜鱼自由自在的戏水。雨密密的斜织着,好似一层薄烟。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老翁静坐在江边垂钓,心无旁骛。又见“桃花深浅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风起,卷桃花瓣瓣,漫天飞舞。风过,花瓣随风飘落,落于他白衣胜雪的衣上。纵观古今痴男怨女万千,白首同倦,实难得见。就如安意如在《世有桃花》中说道:“爱得到,得不到。还未绽放,就凋零。身后残红纷飞若雨,为谁悼未了情缘。情繁如梦,唯花开是真。”

  曾有一段时间成绩下滑严重,意志消沉,便随手翻看《李太白诗集》,看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顿时醍醐灌顶一般,奋发图强了。

  在以后安闲的生活中,我会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独倚幽窗,捧读千古绝唱,氤氲诗情画意,在浩瀚的经典文学中品古典,韵古风,展诗意。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18

  品读历史,你会骤然感叹于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习历史,会让你超越一己之见,掌握前人的经验,学会如何做人。

  历史带给你的是两种思维的碰撞,是两种思维的交融。

  他教会你如何做事,让你知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让你学会卧薪尝胆,蓄势而发于一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同时也让你明白如何做人,向你讴歌杜甫、范仲淹,让你茅塞顿开,做人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同样向你倾诉对秦桧、和珅的谴责,让你晃然大悟,"宁留忠国魂,不保卖国身”。

  挺起你的脊梁!

  像那唐雎:彗星袭月,白虹贯日。横尸五步,天下缟素。

  也像那陈胜:不畏强权,英勇反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还像那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舍生取义,永耀汗书!

  看到五霸七雄的连年混战,你为天下百姓哀叹,烽火连三月,家属抵万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你为天下人民疾呼,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是的,我听到了无定河边真切的期盼,也听到了青海湖旁幽幽哽咽,我看到了萦萦白骨中长出的青草,我更看到了残破的红旗在成堆的枯骨中瑟瑟飘动。

  我,真的听到了和平的呼唤!

  历史让我们铭记国门被打开时的一声巨响,让我们永忆圆明园被焚毁时的熊熊大火。他让我们感觉到的是一个手中攥有长江、黄河的民族心中的愤恨!他告诉我们,不要让嘲笑我们的人,嘲笑太久;不要让期盼我们的人,渴望太久。

  但是他也铸造了一个辉煌的民族,他与我们共同聆听烟枪被折断时清脆的声音,共同铭记抗日战场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悲歌,共同见证日本侵略者向中国人民低头的那一瞬间!共同目睹新中国的辉煌成就。他看到了中华民族写下的华丽乐章!

  那一声,历史与我们共同聆听。

  那一刻,历史与我们共同见证。

  那一幕,历史与我们共同铭记。

  历史与我们共同聆听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19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粮食又从何而来呢?毋庸置疑,从农民的手中来。没有了农民,我们就没有了“天”,进而没有了社会,没有了国家,没有了整个世界。农民担负着这个世界,故而我们要认真地品读农民。

  品读农民,品读他们的皮肤。农民的皮肤是古铜色的,是太阳照射下的大地的颜色,也是我们人类的颜色。在烈日炎炎如火烫时,他们在耕作着;在大雨倾盆时,他们在劳动着;在疾风怒号时,他们在奔波着。他们的皮肤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之中,经受着自然的锤打和磨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皮肤失去了原有的光亮和柔嫩,变得黝黑而结实。它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岁月的印痕,灵魂的重量;而它包裹着的,则是最伟大的人。

  品读农民,品读他们的双手。农民的双手宽大而有力,粗糙而无弹性,普通却不平凡。它们像树皮,像磐石。是这双手,握住了斧子,握住了镰刀,握住了锄头;是这双手,播下了种子,收割了果实,饲养了牲畜;仍是这双手,哺育了人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托起了这个地球。这双手是不大,但它们的力量却是无可比拟的。

  品读农民,品读他们的心。农民的心如火一般的炽热,有金子样的光芒。它几乎包容了人类所有美好的品质:淳朴、善良、勤劳、宽宏大量、慷慨大方……这是一颗火红的心。农民没有贪心,他们只需要土地,只需要一口饭。农民不像资本家一样有着一颗黑心,黑得发烂的心,无限度地聚敛钱财,不管别人的死活。农民也没有野心,他们不认为“无限风光在险峰”,他们只喜欢那广阔无垠的田野,不像政客一样有着一颗白心,白得令人发指的心,永远有着无尽的权利欲,极力向上攀爬,去暗算排挤自己的对手。农民有的就是一颗平和的心,一颗博大的心,一颗爱憎分明的心。这颗心的分量最大。

  品读农民,自然受益匪浅。品读那皮肤,学会吃苦;品读那双手,变得勤劳;品读那颗心,懂得正直、博爱。

  农民犹如一杯茶,用心去品味,自然清香万缕,沁人心脾。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20

  如水,如山。细细品读那份与我生命年轮紧紧相关的,虽然他平时严肃,却是我最坚固的后盾,伴着我在人生路上无优无虑地向前。

  那日,我跟着小们爬上了砖墙,他们都笑着下去,只留我在墙上,上也不是下也不是。时间慢慢过去,我冲着不远处的家里喊去“”,“”。出来留给我一句话“自己下来。”接着,便甩给我一个决然的背影。我抓着墙,慢慢地走下去,却突然脚下一滑,摔下了墙。胳膊被划上了三条血痕,脚也硌得生疼,我扶着墙站起,慢慢地向家走去。

  走回屋内,正好碰上父亲拿着纱布迎上。我委屈地转过头不去看他,但他却拉着我坐下,抬着我的脚褪去鞋袜,拿过碘酒,用棉棒浸湿后轻轻的帮我清理伤口。“孩子,不是不想帮你,但有些事必须自己做,我帮得了你一时却帮不了你一世,你必须学会坚强与克服,这样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长久。这一次,你便做得很好。”

  我低头,看着父亲笨拙的双手在我伤口上挥动,原本严肃的面容被一层温和代替,微微眯着的眼已有些花,在黑色的青丝间竟掺着几点白色,而挺拔的肩膀也有些弯曲。我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想到以前,父亲对我总是严厉而又冷淡,每次谈论都是硬帮帮,冰冷冷的话语,没有玩笑,没有嬉闹,却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或是疲惫时的一碗热牛奶,或是失望时静静地陪伴,我仿佛读懂了父亲严肃之下的爱。

  “好了,包扎好了,伤口过几天就不疼了,这几天别沾水,小心发炎。”我听着父亲温和的话语,眼眶不由得湿润,心中跌宕起伏,这么多年,我品读出了父亲深沉的爱。我轻轻的回了一句“爸爸,谢谢你。”

  这就是父亲的爱,沉默,坚实,深邃。每当我遇到新的困难,心中总会浮现出父亲的身影,这时我便有了新的勇气,重新迈步,迎上新的生活。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 篇21

  斯蒂芬曾说:“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于我而言,在中国悠久的诗歌历史中,群星闪耀,而李白是其中最为夺目璀璨的一颗。

  在中国悠久的诗歌历史长河中,文学史人犹如百花齐放,妙笔生花,佳作众多。其中不乏有婉约柔情,凄清孤寂的婉约派,亦有漫天黄沙,气壮山河的边塞诗,更有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山水田园诗,可谓是百花相竞。而李白天马行空的浪漫诗作,便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此句出自李白的《清平乐·画堂晨起》。如此天马行空,瑰丽生姿,把漫天飞雪比作是仙人揉碎白云飘落而来的。此情此景已从诗中溢出,道不尽,意已明……若是从诗取人的话,飘飘欲仙、遗世独立的身影已在我眼中浮现。

  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是对无奈人生几何,需及时行乐的快意,令人豪情逸兴。

  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那是他心中英雄的形象,亦是我们眼中的李白。

  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是不畏权贵,对自由人格独立的追求。

  我们读李白时,皆羡他气吞山河的豪迈人生,叹他天马行空的浪漫诗意。

  可无人知晓他的痛苦。

  当尘世暂且披上黑色的夜,白日喧嚣归于寂静,唯有清冷的月光,缓缓地洒落。而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官场失意,却不沉迷其中,而是自得其乐,邀约共饮。可背后却是无限凄凉,难以排解的孤独。

  他饮酒高歌,“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曾冠盖满京华,名遍天下,却被朝廷以谋反罪发配夜郎,他在充军的路上,何止是孤独,怕是还有绝望吧。

  他便是李白,是纵情挥洒喜怒哀乐的谪仙,亦是坠入凡尘的孤独诗人。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相关文章: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800字01-06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700字01-06

品读经典佳作润泽生命征文1000字01-06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征文素材1000字01-06

品读经典润泽生命1000字征文「荐读」01-06

品读劳模故事 点化出彩人生征文「精选」01-14

品读劳模故事,点化出彩人生征文201601-14

守护生命征文范文精选12-25

感恩生命的故事征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