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健康家庭理论与实践征文

时间:2021-01-04 18:39:08 实用范文 我要投稿

健康家庭理论与实践征文精选2016

  现在所说的孝道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学校层面,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孝道教育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健康家庭理论与实践征文精选2016

  范文一:健康家庭理论与实践征文

  家庭是每个人终身生活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学校教育起着有力的辅助作用。大学生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中父母或年长者在子女就读大学期间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大学期间,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本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遗憾的是,当子女进入大学以后,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冲击力却明显降低,在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整体上来看是处于“缺失”的状态。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

  就与父母联系的次数而言,“间或性”突出地表现出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特征。子女进入大学以后,和父母之间由朝夕相处变成了几个月甚至是一学期一次的相见。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与大学生子女主要是依靠电子通讯设备保持联系,父母对子女在校情况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子女汇报的单一方式。事实上很多情况下,父母对子女在校信息的掌握是片面和不足的,父母很难及时有效地把握合适的时间和事件对大学生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使得大学生家庭教育显得苍白和不足,这是客观情况使然。但同时,子女进入大学以后,一方面父母对自己的约束减弱,自我的独立性得到加强,追求个性和自由,对父母所进行的“老三篇”教育存在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对充满新鲜和趣味的周围环境,大学生往往更愿意把精力和时间投注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所以从主观上排斥和拒绝与父母交流。调查显示,8%的大学生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43%的大学生很长时间才与父母联系一次。空间距离的拉远,大学生子女偶然间或性地与父母联系,使得大学生家庭教育呈现缺失性的特征。就与父母联系的方式而言,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呈现出“间接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幼小的家庭成员多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起来,在这一成长过程中,其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多是以面对面直接的方式进行。除此之外,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呈现出情感性的特点,正如俗话所说“知子莫过父”———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以及长期共同生活的天然优势,使得父母对子女的生活习惯、性格品质都十分了解,在教育过程中更能采取“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家庭教育相比其他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然而随着子女进入大学,家庭教育所独具的“直接性”和“针对性”特征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教育方式所具有的“间接性”和“广泛性”的特征。父母和子女之间由于客观物理距离的拉大,对大学生子女所进行的家庭教育不得已变成了一种远程教育。在这种情况下,80%的大学生依靠电话与父母保持联系,8%的大学生选择依靠书信与父母保持联系。父母通过间接的方式获知子女的情况,对子女日常的所思所想并不能真正完全地把握,从而选择了泛泛地关注子女的成长和学习,对具体的事情不能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就与父母交流的内容而言,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呈现出“偏导性”的特征。所谓“偏导性”就是指父母对大学生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程度上,对子女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爱好、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关注不够。父母和大学生子女由于生活的空间距离拉大,对子女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愈发地缺乏了解。因此父母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地以“嘘寒问暖”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多地是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子女的需要,如父母在与子女通信聊天时,经常询问子女学习成绩是否进步,而对子女由于高中和大学所表现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困惑甚至是不适应缺少关心;经常询问子女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内容,而对子女在人际关系、参与集体活动等方面缺少关心;经常询问子女以后的工作规划和工作前景,而对子女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树立缺少关心,更有甚者,对子女所表现出来学习兴趣不高、道德信仰缺失、法制观念不强、生命意识淡薄等严重情况居然一无所知。总的来说,父母在对大学生子女精神教育方面出现了“缺位”。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现状的原因分析

  1.社会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视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上对知识分子普遍存在崇拜现象,人们习惯把大学生放在“天之骄子”的高度,从主观认识上过分夸大大学生的能力,认为大学生可以处理好一切问题。很多家长都认为子女在就读高校期间,如果还要依靠家庭的帮助,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由此,社会上形成了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再继续的家庭教育的风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代际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减弱。以往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而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QQ、微信、微博出现低龄化的现象,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知识更新更加迅速,不再把家长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与家长之间代沟不断加剧,相互之间的认同和交流更加困难,这一客观事实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局面。

  2.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的忽视。主观上,家长对大学生子女的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些家长觉得子女在步入大学校园以后,就应该能够独立生活,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已经尽到,开始对孩子听之任之。还有些家长奉行“苦难”教育,单纯地认同“自古英雄多磨难”的教育理论,认为子女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少了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更能得到锻炼,更能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因此家长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普遍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客观上,家长对大学生子女的教育存在现实的障碍。现在大学生多是在远离家乡几千里以外的地方求学,家庭教育被迫成为远程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靠几周一次的短时间通话进行;家长的知识水平不高,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要求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对,很多家长仍然采用硬性的灌输和说教,这种教育方法难免会让已是大学生的子女产生逆反情绪,实际教育效果很小;还有些家长为生活不得不四处奔波,金钱和时间上都不具有重视大学生子女教育的条件。

  3.学校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高校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校园与学生的家庭所在地相去甚远,与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存在很多障碍,造成如今高校与学生家长合作意识淡薄;此外,高校认为自己拥有非常丰富的智力资源,单方面就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完备的德育和智育教育,不需要家庭教育的辅助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按照规定,高校应以1:150的比例配备一名学生管理干部,但由于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在数量上达不到这一标准,甚至有的一个院系500多名学生只配一个辅导员。管理人员的不足使学校不得不将重点放在处理扩招后倍增的日常事务上,而要做好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的这项工作,高校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很多学校客观上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对策

  1.社会应形成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良好风气。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与恶劣事件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责任推给某个人或某个家庭,同时也不能任由这种问题发展下去,而应在社会上形成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良好风气。首先,社会应该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有正确的认识,夸大他们的能力或贬低他们的'实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其次,社会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或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大学生子女进行继续教育的意识,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社会可以成立一个有相对空闲的家长组成的网络在线平台,这个平台专门用来加强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和大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匿名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各自的意见,尽可能实现代际之间差距的不断缩小,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在子女大学期间的教育作用。

  2.家长应在大学生家庭教育中起积极作用。家庭作为一个人生活的终身场所,其教育也应该具有终身性。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①子女进入大学以后,开始接触社会,在其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更不能终止对大学生子女进行家庭教育,而是应该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效果的基础上,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促使子女生理和心理成熟健康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到,由于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别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家长就应该首先从认识上改变自己已有的教育观念,对自己在子女教育过程中有个正确的定位,不能对大学生子女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而是努力形成家庭教育新的开端。有些话题或内容不方便在电话里直接进行交流,家长可以多选择书信的表达方式,因为书信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情感性更加强烈,在远程教育中其作用往往胜于电话。也就是说,家长应该更多把书信作为对大学生子女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有意识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确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方法上,要避免“家长制”“一言堂”的出现,采用平等、交流的沟通方式,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使家庭教育产生实际的效果;对于那些忙于生计的家长,也要想办法多与孩子联系,避免家庭教育的缺失。

  3.学校教育应与家长教育相结合。高等教育已经出现普及的趋势,仅凭学校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面对新的矛盾与挑战,学校必须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保持应有的重视,提高与家长合作的意识,改变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缺位的现象,努力寻求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发展。高校虽然不具备像初中、高中那样定期召开家长会的条件,但可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与家长取得联系,如在校园网页上设立家长专栏,及时公布学校的各种信息,方便家长对孩子的大学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尽可能地增加辅导员数量,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顾及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实现辅导员与每位家长一对一的联系,辅导员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同时,家长也真正获得子女在校表现的信息,有利于家庭教育针对性的发挥。解决好大学生的教育问题,才有可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

  范文二:健康家庭理论与实践征文

  我们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颇为重要,但要想使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这项工作呢?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港湾,孩子自出生之日起,父母就陪伴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的衣食起居,因此父母与他们的关系极为亲密。父母的言行,都会有意无意的填充着孩子的思想和头脑,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的孩子性格、爱好和行为习惯,因此,在孩子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要想做得好,家长之间必须做到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包容。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在宽松的氛围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更容易听从,效果也会更好。如果家长之间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进行争吵,那么家庭氛围就会变得非常紧张,孩子也会因此惶惶不安,无疑会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和学业进步。另外,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要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家长最好在统一意见后,再向孩子提出。针对孩子的一些言行,家长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此时,即使一方认为另一方做得明显不对,自己也要努力去克制、去忍耐,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争执,去驳斥对方,那样,孩子就会感到茫然,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自己有了靠山的错误想法。可事后进行交流,如果仍达不成共识,可向单位里经验丰富的同事进行请教,也可向孩子的老师寻求帮助。孩子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家长必须和孩子之间关系融洽,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有些紧张,我们遇事时不妨征求孩子的意见,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去尊重他们的意见。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受到重视了,在家庭中也有地位了,从而产生一种知足感和自豪感。这样一来,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就会逐渐缓和。当然,我们家长还可尝试着去做孩子的大朋友,寻找机会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中去:可以和孩子一起下下棋,打打乒乓球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妨有意地成为几次输家(当然,可别让孩子觉察到),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也就显得亲密了。

  三、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家长不仅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做到科学育人,还要经常读书看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家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自己的知识丰富了,也会使孩子受到一定的感染和熏陶。另外,家长也要努力使自己具备谦虚好学、坚忍不拔、尊老爱幼等优秀品质,并以身作则,在各方面成为孩子的表率。这样,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更省心,效果也会更明显。

  四、适时引导,相互学习

  作为家长,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善于欣赏孩子,并向孩子学习。这样,孩子就会信任我们,向我们道出内心的困惑和烦恼,我们才可能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烦恼,进而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作为家长,虽然我们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比孩子丰富,但也不能因此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处事方法去处理问题,也要考虑到孩子自身的感受。也许有时候,孩子的思想比我们更加纯洁高尚,孩子的心胸比我们更为宽广,孩子的观念比我们更为超前,甚至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比我们还要合情合理。这时,就需要我们屈尊向孩子学习了。

  五、家校沟通,促进家庭教育

  孩子在学校学习,家长很难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因此,学校可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老师定期进行家访,向家长说明学校近期对孩子的要求,以及孩子近期在校的表现情况。家长也可向任课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做到家校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作用,同时,老师也可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定期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家表现情况。只有加强家校沟通,家长和老师才会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六、家庭教育要鼓励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努力为其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当好参谋和助手,设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把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的设想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要对孩子的创新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失败,不怕失败,不要因为孩子因实践遭受失败而埋怨孩子、指责孩子,打击孩子在创新征途上的积极性,只有反复实践,才会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产生一些小发明和小创造。

  七、家庭教育也要区别对待

  性格外向的学生大多具有自负、自傲的心理,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建议,因此,家长在说服教育时,要有耐心,做到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使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去改正,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目的,切不可压制,以免适得其反。性格内向的学生大多自卑胆小,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但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适时地予以鼓励。必要时可向老师求助:建议老师课堂上多提问孩子,多表扬孩子,多给孩子讲话的机会,也可建议让孩子做班级某一工作的管理者,使其克服羞怯、自闭心理,变得自信、乐观。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综合发展。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教育孩子仅靠家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和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会使孩子更好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当然,这也正是每位家长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

【健康家庭理论与实践征文】相关文章:

中国健康家庭理论与实践征文范文08-29

2016年关于健康家庭理论与实践征文08-29

家风家庭家教征文01-20

幸福家庭征文02-22

我的书香家庭征文06-07

理论与实践的名言警句06-14

家庭文明小模范征文01-24

和谐幸福家庭征文02-22

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征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