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员工的激励机制有知识

时间:2021-03-04 19:50:38 职场资讯 我要投稿

员工的激励机制有知识

  员工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员工的激励机制有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员工的激励机制有知识

  理论模型

  1. 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A·H·Maslow)

  ——各需求包括:

  ● 生理的需求。如衣、食、睡、住、水、行、性

  ● 安全的需求。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失业和丧失财产

  ● 社交的需求。如情感、交往、归属要求

  ● 被尊重的需求。如自尊(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独立和自由的),受人尊重(有威望、被赏识、受到重视和高度评价)

  ● 自我实现的需求。其特征是自发性的、集中处理问题、自立的、有不断的新鲜感、幽默感、浓厚兴趣、不受束缚的想像力、反潮流精神、创造力、讲民主的性格

  ——在某一阶段上,人的多种需求并存,但只有一种需求取得主导地位。

  ——在不同时期,需求结构在动态变化,大致是逐步从低到高、从外部向内部满足。

  ——满足上行机制:尚未满足的较低层需求总是主宰的,只有在满足它之后,紧邻的高一层需求才被激活成为主宰。

  ——挫折下行机制: 高一层需求在未得到满足、受到挫折后,低一层次的需求重新成为主宰。

  2. 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F.Herzberg)

  激励因素(内在因素) 保健因素(外在因素)

  工作成熟感 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

  工作中的信任和赞赏 监督

  工作本身挑战性和兴趣 薪资

  工作职务的责任感 人际关系

  工作的发展前景 工作环境或条件

  个人升迁机会 工作安全感

  职务、地位

  个人生活

  ——激励因素为满意因素,有了它便会得到满意和激励。

  ——保健因素为不满意因素,没有它会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

  3. 公平理论(美国J.S.Adams,1963)

  Qa/Ia比Qb/Ib

  Oa为当事人的工作所得、奖酬,Ia为当事人的工作付出、投入,Ob为参照对象的工作所得、奖酬,Ib为参照对象的工作付出、投入。

  (1) 当以上公式两侧相等时,当事人感到公平;

  (2) 当以上公式左侧大于(〉)右侧时,当事人感到占了便宜,行为有:

  ——当事人产生歉疚感,从而更努力工作。

  ——当事人心安理得。

  (3) 当以上公式左侧小于(〈)右侧时,当事人感到吃了亏,行为有:

  ——当事人争取更多的奖酬、待遇。

  ——当事人减少自己投入努力,如迟到早退、怠工、出废品、浪费原料、放弃责任。

  ——当事人想方设法把参照者的奖酬待遇拉下来。

  ——当事人想要参照者工作干得更多。

  ——参照者心理上调节对这些变量的认识(类似于用阿Q精神),使之平衡。

  ——改变参照对象,求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慰效果。

  ——在企业没法达到公平感觉时,当事人辞职,另谋高就。

  (4) 公平感觉纯粹是主观、心理上的反应。在现实中,人们常常高估自己的投入贡献,低估别人的投入贡献,从而造成观察问题的系统偏差。

  4. 综合激励模式(Potter和Lawlor)

  莱曼·波特(Lyman Porter)和爱德华·劳勒(E.Lawler)将激励过程看作外部刺激、个体内部条件、行为表现和行为结果的共同作用过程。激励是一个动态变化循环的过程:奖励目标→努力→绩效→奖励→满意→努力,这其中还有个人完成目标的能力,获得奖励的期望值,觉察到的'公平,消耗力量、能力等一系列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满意的激励效果。

  误区

  1、单纯的物质激励便可以

  如果能付给员工足够多的薪酬,他们当然会愿意从事任何工作;倘若在肯定其工作的同时,辅以一定的奖金刺激,员工们将会非常开心(除非他们对奖金原本有更高的期待)。当薪酬提升时,员工们确实工作起来更加卖力。但据伯特咨询曾在2004年展开的一项调查发现,物质激励只能带来短期的快乐。半年以后,这种动力将会逐步消失,员工们不但不像刚刚获得奖金时那么欢呼雀跃,甚至他们连奖金的具体数目都记不起来了。这是因为,金钱本身并不能对一个人产生持续的刺激作用。

  认同感及对个人地位的肯定,则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假设在一家高科技产品销售公司中,一位销售人员的业绩比其他人都好,老板公开给他发放了奖金。每个员工都知道销售大奖的得主是谁,而这名销售人员则认为自己既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又获得了团队中其他同事的认可。认同感及团队中的地位是激励员工的两大关键,而金钱充其量只能在短期内给员工打气。

  那么,作为管理者的你该怎么办?应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机制,让员工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就感。给他们一种认同感、让他们工作得很充实;同时给与进步的机会及上升的空间,员工将会十分珍惜这些机会。

  2、让员工保持快乐就能带来更高的生产力

  管理者往往不遗余力地推行一些举措,让员工保持快乐的心情。比如,设立娱乐室或者允许员工免费拨打长途电话等。管理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工作间歇中员工的愉悦感,很容易转化为一种工作动力。

  员工们确实都很享受休息时间,并期待这一时刻的到来,有些甚至还会拖延上班时间。但在这些时刻的满足感并不一定就会转化为更高的生产力,也不意味着在工作中会有更好的表现。

  3、忽略冲突便万事大吉

  很少有人喜欢冲突,在职场上尤其如此。老板和员工几乎都怀有这两种心态——“就这样算了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大家都缺乏解决问题的态度。管理层关心的往往是自己是否受人欢迎,而非快速指出员工实际存在的问题。但如果忽视员工存在的一些缺陷,长远来看,对其成长反而是不利的。

  4、一些人简直无药可救

  对某些员工存有偏见,对他们彻底失去信心——这是一个最普遍存在的误区。其实,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只是点燃他们激情的火种有所差异。倘若管理者巡视整个办公室时,看到员工在玩电脑游戏或者发送私人邮件,他可能会在心里认定:“这个人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工作。”其实不然,这些看起来在“玩耍”的员工,一样有饱满的激情,甚至比那些正在埋头苦干的人更有积极性。只不过他们没有把精力直接投入到工作中来而已。

  如果这位员工有可取之处,那么,企业领导者应该找出激发他们工作热情的窍门,并尽可能投其所好,让他们在工作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

  5、响鼓无需重锤

  美国社会格外重视聪明人。几乎每个企业主都渴望吸引聪明人加入,因为这些人学得更快、上手也快。于是,老板们便想当然地认为这部分人不需要费心了,他们会自律。

  然而,高智商与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仅如此,一部分聪明的员工往往不清楚自己保持工作热情的动力何在,他们反而更容易迷失自己或者厌倦工作,最终导致对工作兴致寥寥,效率低下。

  那么,究竟该如何动员员工的积极性?聪明的老板应该了解怎样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让每个员工都活力十足;同时洞悉员工们的“动力阀门”,知道他们的优点及兴趣点,人尽其才,让每个人都在自己钟爱的岗位上发光发。

【员工的激励机制有知识】相关文章: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05-13

员工激励机制05-11

员工激励机制的定义05-13

员工激励机制的目标05-13

员工激励机制的实施05-13

员工激励机制的研究05-12

员工激励机制的作用05-12

员工激励机制的案例05-11

独特的员工激励机制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