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本文作者度阴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大学时便反复诵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至今已可倒背。他深信王阳明事功与“良知”和“知行合一”之间的因果关系,遂以近十年之功,厚积薄发,著成这部唯一从“知行合一”角度阐释王阳明人生的通俗全传。

  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故事背景:

  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故事背景: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弟子回答:“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

  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

  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

  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