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谈吃》读后感

时间:2023-12-22 14:06:0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吃》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吃》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谈吃》读后感

《谈吃》读后感1

  犹记初读梁实秋老先生的文章是在教科书里,雅舍谈吃读后感。课外阅读里一小节。讲迎新年团圆的吃食,一大屉一大屉的红米、杂烩,满涨的,是人们映着火光红润的脸。记得大锅的炖肉炖鸡,乱舞的粉丝,铺着油布的木板桌。是北国冷冽的风,扬起的尘沙直刮面角。

  去年看了一次北京,是在盛夏满耳蝉鸣时去的,带着雅舍这本书,走倦了看看读读,有日,赶了地铁去故宫,累极渴极了也不消停,吃一大片一大片的盐味苏打饼,牛嚼牡丹一样尽数咽了,也还浑身无力。看到一家小店,布置陈设已旧了,但一尘不染。老板娘一团和气,装了一碗酸梅汤给我,清香清香的,片了几块柠檬,甚是好吃。我便倚在门口,学着梁老先生的样儿,半眯眼,一手端碗,一手支头,一小口一小口灌饮,那烈日灼阳照在身上,竟是十分惬意!我饮过好多酸梅汤,甘苦皆有,有十几钱一瓶的,也有三钱一杯的,大酒馆里,街边小巷角的,皆比不上故宫的酸梅汤,阳光雨露沉积起来的,冰甜沁口。

  回到正题,《雅舍谈吃》书写旧年北平的各色吃食,皆有特色,染了北国的乡镇风情,使人回味无穷。书中写了好几个制美食的好地,如东兴楼、致美斋、玉华台等,最爱的还是那道烧鸭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烤鸭,片得飞薄,有温温热热的面皮,一大卷葱丝黄瓜之类的,一碗乌黑的.酱,鸭子带油,油皮肉,拈两片放到面皮上,夹了葱一大捆,包上,沾汁吃,尤其美味。那些旧年的吃坊或是在历史中湮灭,或已旧貌换了新颜,纵使街巷是对的,也寻不到了。我是吃过全聚德,对此也是感同身受。

  梁实秋的文笔,是像水一样清淡的,每一道丰肥或爽口的菜食,皆在他的回忆里徐徐地阐述出来,我更喜欢的,是他将故乡的思念情怀一同融进去了,读着倍感亲切,也朗朗上口。

  我有些想回旧年的北京望望了。

《谈吃》读后感2

  中国有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谈吃读后感。是的,“吃”这个字眼在中华文化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据说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对外传播饮食文化。据《史记》、《汉书》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而鉴真东渡日本更是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饭时使用筷子就是受到中国的影响。

  吃看似很平常,其实却大有讲究。梁实秋曾说,三等人讲究住,二等人讲究穿,一等人讲究吃。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在“吃”上下了许多功夫。而当今社会,中国菜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粤菜、鲁菜、淮阳菜、川菜、户菜等,不同菜系,不同的人偏爱。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中国菜烹饪的`方式更是花样繁多,蒸、煮、炒、煎、炸,红烧、盖浇等等,色泽鲜艳,令外国友人大开眼界。这些全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祖先们的聪明才智。

  吃,也能吃出家乡的味道。梁实秋所谈的吃,大多是北方菜。从窝头、菜包、薄饼、溜黄菜、饺子、烧饼油条等,仿佛眼前是一桌满汉全席,什么菜都应有尽有。令人食欲大开,回味无穷。我尤其记得《核桃酪》这一段,“分盛在三四个小碗(莲子)碗里,每人所得不多,但看那颜色,微呈紫色,枣香,核桃香扑鼻,喝到嘴里黏糊糊、甜滋滋的,真舍不得一下子咽到喉咙里去。”那份大家分吃核桃酪的温馨,在喉咙里黏糊糊、甜滋滋的味道,被他描绘得绘声绘色,仿佛在眼前般,呈现出美妙的景象。

  我想他对家乡的怀念和回忆就流露在字里行间,对祖国的爱也深深容于笔中,就像《大菜》中说写的“不管我们这一辈子吃多少回大菜,头发也不会变黄,眼珠儿也不会变绿。”我们永远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吃的是什么菜,我们最怀念的总是家乡的味道,“月是故乡明”,道理就深谙于此吧。

  《雅舍谈吃》这本书,不仅带我游览了全国各地的美食,了解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让我明白了,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最怀念、最熟悉的感觉总是故乡,吃着家乡的菜,眼泪也会落下来。

《谈吃》读后感3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菜系之丰富、菜品之独到、烹饪之精妙、食材之奇特,无不驰名天下,家喻户晓。近日,读得夏丐尊先生《谈吃》一文,一读,暗暗好气,见其不屑于中华美食;二读,却增“同仇敌忾”之意,深觉待人处客之繁琐,而最令我同感者,非人们不知何谓饮食文化莫属。

  饮食,讲究滋味多样,色香俱全,好的食物令人垂涎三尺。 民以食为天,如文中提及“柴米油盐酱醋茶”。饮食为人人所及,而饮食讲究,却非人人之所及。古有“佛跳墙”一说,即打坐入定,潜心修禅的佛,也要跳墙而食之。可见饮食功力之深,远甚佛之定力,故修习厨艺之艰,远甚打禅。而民间厨子与食客,只会胡乱炒几道菜,油盐不调,酱醋不和。更有甚者,入席便饮酒,大醉熏天。这正如文中婚丧事连摆的宴席,多,定而不精,令食客无食欲。

  饮食,要求承传文化,又别出心裁。古有许多文化典籍,诗词歌赋,都可引为菜名。这样的`设计可使人于诗中食,食中诗,颇有诗意。而菜名,亦可引申为菜肴之意,或关联于食材或烹饪方法。如一道“龙虎 斗”,实取蛇狸而为之,工艺繁复,匠心别具。而此菜兴于民国年间,故常引申为中日之战。而粗鲁食客,陋店小二,只知“切二斤牛肉,沽四两酒来。”虽颇有豪杰之意,但人人皆可为之。

  饮食,更需倾心而为,且心神需正。在民间,不免天灾人祸,使人食欲与厨艺大减。而好厨子需定心凝气,仿佛“冯虚御风,遗世独立”,锅铲挥动间,便有浪涛万里,巍巍山巅之意。即使心灰意懒,下厨时也需全力而为,甚至可通过烹饪消除苦难之意,调和酸甜苦辣之味。食客,也需寄意于食,心无旁骛。切忌为食而食,如文中述到来来往往请人吃饭,绝无一丝食神之“百毒俱尝,奇峰绝顶上论吃”的逍遥之意,徒增人世间不善酬酢,风尘苦恼之情 。

  饮食是中华大地上璀璨的文化,其要求之苛刻,谱写之神圣,绝非粗鲁之人可为。而如夏先生所述,不知何时,百姓们才能于繁杂应酬、强颜欢笑、大醉不省人事中挣脱出来,变得逍遥快活,纵品天地美食,放浪形骸之外?

【《谈吃》读后感】相关文章:

《雅舍谈吃》的读书笔记09-29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06-27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09-11

如何掌握面试谈薪与谈加薪的说话技巧08-06

谈实习感受04-12

谈人生的经典句子01-18

谈人生的句子06-20

名人谈创业09-25

李嘉诚谈创业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