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时间:2023-12-19 14:32:3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1

  本学期,学校组织所有老师学习《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刚拿到这本的时候,我有些不以为意的感觉,觉得要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谈何容易,现实的课堂让我们憧憬这种幸福课堂,但是现实又让我们望而却步,觉得那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所以我刚开始只是随便翻一翻这本书,但是看看看着,我真的被李虹霞老师深深地折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一间普通的教室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有什么魔力让孩子们流连忘返?被称作是”中国的第56号教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课堂,怀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我认真地看完了这本书,真的获得了很多的体会。

  李虹霞,是山东潍坊北海双语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在中专从教了十多年,因为学生对学习的.厌倦而感到教育的无奈,毅然决定到小学去。她,进行语文的跨年级教学。她和学生一起为创建”幸福教室“而努力,她一个人带着四年级和二年级的两个班,但是你在她身上从来没有感到疲劳,听不到牢骚和埋怨。看着她和孩子生活学习的图片和文字,你能感受到李老师是一个创造幸福、感受幸福的人;做她的学生真幸福;有这样一间幸福教室,真幸福。但我知道,这幸福背后的艰辛,需要坚韧和坚持才能走到今天。

  李虹霞老师的这间普通教室,突破了目前中国传统教室的局限,让一群孩子幸福地生活其间,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把家长”召唤“进教室,师生和家长共同演绎了一段充实、浪漫而不乏艰辛的教育生活。

  第一封家长信,她与家长讨论一年级上学期不参加统一考试,署名为”希望培养孩子远行能力的语文老师。

  第二封家长信,她为家长会后家长没及时表扬孩子而一时无语,“爱您的孩子也被您的孩子爱的语文老师”

  第三封家长信,她为家长没有关注孩子在假期的作业完成而“呐喊”,署名为“无奈却不让步的李老师”。

  老师的步步较真,家长的节节感动,被“召唤”进教室的家长形成了不可估量的教育同盟。家长开始改变了,同盟的力量就壮大了。读着,不禁被她的坚韧所感染,我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掩卷深思,课堂中的我幸福吗?我的学生在课堂幸福吗?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又是什么呢?学习,不只是今天的事,不只是小学的事。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学习兴趣是前行的左腿,学习力是前行的右腿,缺失其一,行进为艰。

  刚刚踏上讲台的我,也和李老师有着同样地初衷:想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希望自己可以带给孩子们幸福。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但也是用心地对待学生。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呀!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之所以没达到理想,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你没有足够的激情,不肯付出更多的心血。“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我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职责。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数成绩,而忽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片面的应试教育,使我们不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啊!我们却总是在斥责声中磨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以李虹霞老师为榜样,为了孩子们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我想,不久的将来,我和我的孩子们也会有属于我们的幸福教室!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2

  最忌那我阅读了《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对我的成长和人生起到了指导意义,特向大家推荐!翻开这本书,不由发自内心地被吸引,看着这间教室里的故事,我被他们的幸福所感动着。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那就是幸福!孩子走进学校读书,看上去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背后却包含着大量焦虑的心态甚至是恐惧的心情。对孩子来说,学校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不仅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是陌生的,相处的人群也是陌生的。对家长来说,从孩子准备要入学或者升学的时候起,那份担心、期盼、紧张就开始显现出来了。一个人生活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和氛围里,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会畏手畏脚,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而缺乏安全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没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充分展现出来了对学生那份浓浓的爱,孩子和家长就能敏锐地感受到,他们的担忧就会减少很多。反过来,教师爱的付出,会让家长更加乐意配合教师的工作,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李虹霞老师对此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并以幸福教室建设为主线,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让孩子走近来的'第一时间就喜欢上教室,是李虹霞老师每接一个新生班级,都特别注重的一项工作。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孩子和家长对教室留下的非常美好的第一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他们的脑海里萦绕,温暖心田,缓释紧张和焦虑。在教室的讲台上,悬挂着几十个五彩缤纷的气球,每一个气球上写着一个学生或者老师的名字;开学前提前收集的孩子们的照片也被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还有我们一起建新家的系列活动,等等。当孩子们怀着紧张的心情走进来的时候,一下子发现教室里到处都有自己的信息和元素在其中,那是多么的意外和惊喜,孩子立刻喜欢上这里了。

  什么样的教室是幸福教室?这要听孩子的意见。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李虹霞老师开始带领大家谈论幸福教室的模样,很多同学用文字或者图画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教室。

  李虹霞老师不仅注重物质形态的幸福教室的建设,更加注重精神形态的以及网络形态的幸福教室的建设。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是否充满乐趣,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大方自信等,都是幸福教室建设的过程中最为关注的话题。同时,李老师还建立了幸福教室的博客,将班级生活的趣闻轶事、学生才艺的惊鸿一瞥、班级制度的规范执行、家长关心的若干问题等,通过网络和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让幸福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和放大。因为李老师的引领,很多学生家长也创建了博客,将自身家庭教育和李老师的学校教育进行了有效的对接。

  从某种程度上看,教师的工作与父母教孩子学走路是很相似的。在学科教学开始的阶段,一定要慢之又慢,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对学科的情趣为目的,手把手地进行教学,夯实孩子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教师就要学会逐步放手,凡是孩子们能够完成的事情,让孩子们自己去完成,绝不越俎代庖。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相关文章: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07-01

劳动创造幸福征文02-13

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有感04-19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书心得09-04

劳动创造幸福主题讲座个人心得06-05

关于创造的语录11-11

《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读后感04-17

《创造自己》读后感09-12

《创造力》读后感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