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摆渡人读后感

时间:2023-01-21 17:11:2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摆渡人读后感【精】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精】

摆渡人读后感1

  扑面而来的暖风带着春天的气息,山脚的斜坡的绿色草坪上点缀着红红黄黄的花。阳光铺满这广袤的荒原,在这美景下,有一种散漫的气息。背风坡的阴影处,矮小的灌木丛中藏着黑色的影子,那是恶魔。躲在暗处,寻找机会偷袭每一个由摆渡人带路的灵魂。

  “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

  在这片荒原,由灵魂心里深处的世界勾勒的荒原,有的灵魂在摆渡人的指引下,在不停的奔走逃亡中,逃离恶魔的袭击,成功到达进入天堂的入口。而也有一些灵魂,没能经过这次考验,被恶魔拖拽入地下,成为贪婪而可怕的恶魔,永远的死去了。

  中间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一名二战中的德国士兵,他才19岁,被迫当兵。厌恶战争的他不仅不能远离战争,而被安置在丧失人性,充斥着绝望的地方,纳粹集中营,他被安排分管犹太人。有一天,一个长官强迫他开枪杀掉一位中老年男性,那位犹太人跪在地上,恐惧的发抖。而他下不了手,没有开枪。最后长官开枪打死了那位犹太人,随后当天晚上,也杀了这名19岁的士兵。

  我和主人公崔斯坦一样,深深的敬佩这名19岁的德国士兵。这名士兵最终在崔斯坦的带领下,越过荒原,成功抵达天堂。书中的天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地方。在这里,你能和跨过荒原的家人团聚,在另一个地方,和家人永久的.生活。

  这里的天堂是非常美好的存在,尽管通往天堂的路是危机四伏的。崔斯坦,主人公,他不是人类,也不是灵魂。每一位他要引导的灵魂,他会变成那位灵魂心里可以信赖的形象,和相应的给自己取名。千万次的摆渡,摆渡成功的灵魂名字,写满了大半本厚厚的书。而他不停的工作着,忙碌着。从刚开始的报以同情心和热情,去帮助每一个人,到后来的见多了人性的自私和负面,转而改变了态度,不再轻易投入感情。

  而迪伦,真实的话语和美好的心灵打动了崔斯坦。正是因为,到达天堂的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将和摆渡人分离,再也不能相见。而迪伦,和她的摆渡人深深相爱,永远的分离刺痛了双方,是迪伦一人生活在天堂等待家人,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很可能有去无回的去寻找崔斯坦,在选择中,迪伦走了一条常人没走过的路。在没有摆渡人保护下,独自从天堂重新冲向荒原,如海底探针般寻找她的摆渡人。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喝酒,谁会是你的摆渡人?”

  最后的结局,简单的笔墨治愈了整篇的惊心动魄。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一本好书,如同春风般温暖。

摆渡人读后感2

  “如果我真的存在,那也只是因为你需要。”

  ——《摆渡人》

  崔斯坦在荒原上,履行着所谓的神圣职业,没有自己,或者说,没有原本的模样。在躲过恶魔的一次次追击中,在日复一日的行走中,在灵魂一生的故事中,他遇见了迪伦,那个唯一关心自己的女孩。

  迪伦在学校的痛苦折磨中,在家庭矛盾中,在寻找生父的`路途中丢失了生命。悲哀还是幸运?在这里,她遇见了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一个可以丢掉性命来追寻的人。

  在看到《摆渡人2》中审判官来临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一些些私心,能不能不要有那么多的波折?就让他们,简简单单地在一起,就描绘他们通过努力获得父母的同意在一起,安安静静地一起长大、结婚、小打小闹、教教孩子,如此,该多好。不想要故事最基础的跌宕起伏,不想要真情之间的种种磨练。可是,做过的错事总要去承担。

  里面有一个人物——苏珊娜。我不喜欢书中的这个人物。她喜欢崔斯坦,仅仅是喜欢而已,她和崔斯坦都是摆渡人。当我读到审判官把目光移到崔斯坦身上苏珊娜松了一口气时,我觉得,苏珊娜对崔斯坦不是爱情,最多只能是爱慕,有好感。毕竟,她只是一个摆渡人,并没有机会感受七情六欲。爱不一定非要刻骨铭心,但是一定要真情实意。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感情又是在人的基础上更为复杂的因素。崔斯坦可以为了保护迪伦不惜回到荒原,重复一日又一日的枯燥。迪伦可以为了崔斯坦,不惧恶魔,千里万里,跋涉艰苦,终于来到崔斯坦身边。

  他们之间的真情,跨越了生死的帷幕,他们可以为了彼此,牺牲一切,他们的故事就像人间的四月天,温暖了读者。

  爱情,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词汇。摆渡人,一个被禁锢的字眼。也许,崔斯坦和迪伦之间是命中注定。轻轻一句“我在这里”犹如一刃锋芒,刺痛了黑夜。

  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而迪伦又何尝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呢?崔斯坦带迪伦穿过荒原去到灵魂的世界,迪伦带着崔斯坦冲破生死的界限。崔斯坦在遇到迪伦之前,没有自己的音容笑貌,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真正做过自己。崔斯坦最后的样子是迪伦喜欢的样子。可以说崔斯坦成为了迪伦喜欢的样子,或者说迪伦喜欢崔斯坦的样子。也许,我们可以认为,崔斯坦本来的样子就是迪伦喜欢的样子。亦或是崔斯坦因为迪伦有了自己的样子。他们本来不是注定的,他们本身不应该在一起。可是,爱情的力量真让人望而止步,他们改变了天命。

  嘿,如果有机会,我想对我心底的那个人说一句“我爱你”,不仅仅是喜欢而已。可惜我知道,不同于崔斯坦和苏珊娜,也不同于苏珊娜和杰克,我们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同样不能在一起。

摆渡人读后感3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这是《摆渡人》这本书给予我最新颖的标语。随着油墨味的飘逝,我一次次翻开这本书,每次都获得不同的欣喜。只是觉得“爱”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迪伦是一个单亲家庭里的孩子,或许,这个世界赋予她的爱只有微不足道的一丁点儿。在学校里,她不受待见,在家里,忙碌又絮叨的母亲琼并没有给到她多少温暖。正当她联系到父亲,仿佛生活出现曙光时,不幸却发生了——她来到一个奇怪的地方,遇到一个叫崔斯坦的怪人。当她得知自己已经死去时,甚至没能有一丝喘息被迫向前方的荒原走去。

  还好,她遇见了崔斯坦这个摆渡人。但是,崔斯坦明白,这是不应有的感情,身为一个摆渡人,不可能拥有一段感情。终于,谎言在终点线前破灭了,有的,只是一层隔阂。也许是“爱”打破了迪伦眼前所有的障碍,她再一次回到荒原,找回了崔斯坦。

  一步,两步,他们勇敢地向现实世界走去,带着爱。

  爱往往能让这个世界温暖起来,能够让人战胜恐惧。以往自卑,软弱的小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我。以往阅遍人间生死离别身心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他的荒原法则在爱那里失了效。

  就像作者在书后感谢迪论和崔斯坦出现在她的脑海中,作者塑造了迪伦这样一个小姑娘就是在向我们表达爱的勇气,社会的存在就是一种爱的表达和呼吁。如果从来没有人试过,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试试呢?就像在迪伦他们之前从没有人从荒原回到现实,而他们的“试试”,给崔斯坦带来了极度的慌张,他担心再一次的分离或是其它意外。他带着期待,却又害怕着失去,就像我们的大多数人。

  不仅崔斯坦是迪伦荒原之中的摆渡人,在他们来到的现实世界,我相信,迪伦将会成为崔斯坦生命中的摆渡人,每一位孤独的人,都会被爱诠释。她用爱的坚持,为自己推开了一扇幸福之门,也将崔斯坦引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救犊之爱,我相信这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的。我读懂了这本书,很久很久没有被自己感动了,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爱,无惧,相信我们在那一刻便是自己的摆渡人,亦能摆渡别人。

  《摆渡人》——一本值得品读不可多得的好书,希望不要错过!

摆渡人读后感4

  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亲人,是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可是,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题记

  迪伦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气随她的心境而变,地形随她的性情而成。崔斯坦温馨的话语,点燃她心中的期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可是有他在,迪伦也能绽开笑脸……就像我们内心的荒原,有恶魔,有坎坷,有磨难,但也是拥有朋友的陪伴,我们才能击免受恶魔的伤害,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如果摆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需要他。

  也许人仅有在颠倒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当迪伦来到天堂,却要冒险回去寻找她的摆渡人,即使完成了这趟旅程。他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心灵,崔斯坦引领着另一个灵魂,相貌却依然坚持着,没有一丝改变。在时间的推移下,他们在对方内心留下的痕迹,是对生活的期望和未来的向往。

  心灵中的摆渡人,种下为对方留下的花,蔓延到整个荒原的每个地方。从荒原到花海,只需要摆渡人的陪伴,我们心灵的摆渡人,会是谁呢?

  迪伦的内心荒原,那座山丘上,坐着的那个男孩,叫崔斯坦,他是她的灵魂摆渡人——迪伦死了,她于一场火车事故中遇难。他对她说:“我用最适宜的相貌出此刻每个灵魂面前。再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向坚持着这样的相貌。”崔斯坦内心的痛,他本来的样貌,没人明白;他的存在,或许只是因为有灵魂的需要吧!可是,这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遇见了迪伦,崔斯坦第一次为他的命运而黯然神伤,他的生活简直像一个监狱,永无止尽的轮回,看着那些自私的灵魂说谎,欺骗,浪费上天给它们的生命,而这是他梦寐以求有求之不得的,他一向以为引领灵魂去到另一个世界是他的工作,他只需要执行。迪伦曾对他说:我所感到的,并不是真的你,可是,不论你的外表是怎样,你心里的那个才是真的你,是你的灵魂……作为被保护人的同时,或许我们正在引领着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在爱与被爱的同时,我们内心的的荒原,在冒起点点小花,或许它们微不足道,可是,也能点缀这片荒原,也许迪伦也是一个摆渡人,在悄无声息中,她已经进入崔斯坦的内心,为他种下了一株花。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流,那谁是你生命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5

  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中,透出一道道璀璨的光芒,这道道金灿灿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幽静的河流,照亮了灰蒙蒙的天空,照在了一位摆渡人的身上,他划着一叶小舟,正穿过那条孤独的河流。看到这一叶扁舟,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李白的那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的一幅童话般场景,就是《摆渡人》的封面。

  封皮最上方的一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映入眼帘。看完此书,“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这句话印入心底。

  迪伦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十五六岁女孩子,但她的世界是一团糟的,她与母亲无话可说,在学校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捉弄,唯一谈的来的朋友也离她而去。一天,迪伦独自踏上火车,去回见她的父亲,却不幸遭遇车祸。她认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其实是唯一的牺牲者,在那她遇到了崔斯坦,开始一段艰险旅程……

  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带领她躲避了恶魔的一次又一次侵袭,最终将她带入了荒原的'终点。而迪伦不想失去崔斯坦,于是她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终点回到起点,去寻找崔斯坦,并带着崔斯坦回到现实生活中。而再次返回时,没有了摆渡人,迪伦靠的是自己,是自己强大的信心和信念!每一次黑夜的降临都意味着死神恶魔的呼唤,迪伦说,她不再害怕看到恶魔了,那是因为,心里有了坚定的爱,就有了无畏一切的胆量。终于再次见到崔斯坦,他们的角色打了个颠倒,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我们一定要回去!”15岁的迪伦再没有了是不是带小熊的犹豫不决,再没有了面对不符合心愿的生活环境而在心底产生的怨怼,她有的只有对爱的向往和坚守!果然,爱带来了奇迹!“她看着他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如痴如醉。”

  初入荒原,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返回荒原,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是你的灵魂摆渡人?你又是谁的摆渡人呢?

  走上讲台,望着台下几十双明亮瞙子里射出的渴求的目光,我是他们的摆渡人。学习中遇到了困难,生活中遇到了挫折,行进中偏离了轨道,人生中犯了错误……在这“荒原”地带,我带领他们走出。看到他们一次一次对我写下的“老师,我爱你!”时,我想说:“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在与他们行走中,他们又是我的摆渡人。社会错综负责,是他们教我保留那份纯真。道路崎岖难走,是他们让我童心未泯。人情世故,是他们教我保持真诚。

  其实,谁也不是谁的摆渡人,真正的摆渡人应该是我们自己。自己的内心向往、追求、憧憬、自燃才是才是自己的摆渡人。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6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摆渡人》,英国作家所著。内容讲述的是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儿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然而,火车却出了事故,当小女孩醒来时他发现他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小女孩是火车失事的唯一遇难者。他走出了隧道,由灵魂的引导者崔斯坦带着小女孩儿,应该说是小女孩的灵魂行走在荒原相依为命十几天去了天堂,最终又返回生界故事。

  克莱尔的文笔细腻唯美,读起来不忍释卷。故事心惊动魄,情感真挚让一个虚构的爱情饱含真实人生的况味和隐喻。

  故事中的人物,迪伦和崔斯坦,这一段时几天的荒原之路上只有他们两个人于是产生了爱情。男孩儿把女孩儿的灵魂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女孩儿因为留恋男孩儿,于是找到回荒原的办法,与其再次相见。这个故事颇有一点惊心动魄,一丝灵异的感觉,但是这本书里的字里行间透出了我们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初走光荒原,崔斯坦是他的摆渡人,而再次返回时,没有了摆渡人的小女孩儿靠的是自己强大的信念和信心使她充满了力量。前途是一帆风顺还是处处是狼豺虎豹?不知道。能否找到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恶魔的吞噬?不知道!只有自己对男孩的一片痴心。有了勇气,就有了一切,剩下的,交给命运就可以了。

  但是就按年龄来说,崔斯坦也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而小女孩只是她摆渡过灵魂中极其普通的一个但是没有了小女孩,他只有重复着毫无意义的百摆渡生涯。他不知道是谁给他的命运,是谁托付了这个宿命给他。他不敢想象,不敢尝试,恐惧,以至见到了小女孩除了惊喜就只有遗憾。表面上他依然是那个温和,单纯,忠诚,尽职的,灵魂摆渡人,可他的心却早已随小女孩而去。爱情的滋生是他始料未及的`意外,令他充满了矛盾。尽管这份感情让他心动不已,但他没有勇气走出荒原,更不敢踏入天堂一步,他只能将对爱的渴望强压在心底,他把所有与他她有关的美好往事封存于记忆中,继续自己的漫长余生。

  小女孩儿也是一样,她因为受尽了同学、妈妈、姐姐们的嘲讽她才开始幻想父亲的美好,于是开始以后的故事。两个同样命运的人相遇,并且产生了爱情是多大的巧合?

  迪伦用自己的灵魂真切地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和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和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与心灵的自我成长于非凡勇气。

  读完时,这本书就像还有续集似的,让人回味不已……

摆渡人读后感7

  这是一个关于灵魂摆渡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宿命和爱情的故事。

  十五岁的女孩迪伦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单亲女孩,在独自去寻找生父的列车上,遭遇了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成了唯一的罹难者。她的灵魂必须穿过荒原,躲开恶魔的吞噬,才能到达灵魂的栖息地。而崔斯坦是她的灵魂摆渡人。

  在崔斯坦的保护下,他们一起越过了山峰,闯过了山谷,穿过了那深不见底的发着恶臭的湖水,一起与如影随形的恶魔进行勇敢地抗争,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在这个过程中,迪伦由最开始的依赖,变得勇敢坚强。同时她发现在和崔斯坦的相处中,渐渐爱上了这个属于千千万万个灵魂的摆渡人。

  崔斯坦是荒原上的摆渡人,引领和保护过无数个灵魂穿过荒原去往灵魂栖息地,经历过无数次恶魔攻击的他,内心早已波澜不惊、心如止水。他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儿,或者说他早已习惯了宿命的安排。说他是一个灵魂摆渡人,不如说他只是一个无处可去的孤独灵魂。其实他才是那个真正需要被摆渡的灵魂。直到,他遇见了迪伦。正是单纯直白的迪伦用爱一点一点唤醒了他那颗冷漠坚硬的心。

  当迪伦跨过摆渡的边界线,不再有崔斯坦的陪伴,她看到的依然是荒原,于是痛苦欲绝的她决定冒险尝试任何灵魂都没有做过的事——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回荒原找他,陪伴他,哪怕随时会死在恶魔的手中。为了爱,迪伦选择了一场可能让自己随时魂飞魄散的豪赌,尽管前途充满未知和艰险,但她义无反顾,步履坚定。

  重返荒原无疑是可怕的,每一次黑夜的降临都意味着恶魔的呼唤,但瘦小的迪伦不再害怕,心中因为有对崔斯坦坚定的爱,便也就有了无惧一切的力量。终于越过茫茫荒原,两人再次相见。这一次,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崔斯坦因为迪伦的再次出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也开始尝试摆脱宿命的安排。于是两人义无反顾地冲出荒原,回到穿越时间的'刹那,回到发生事故的那列火车。迪伦害怕再次失去崔斯坦,紧紧握着他的手,却因为在漆黑杂乱的车厢里不小心摔倒,无意中松开了紧握着的手。如愿回到人间的迪伦醒来后,心里满是失去崔斯坦的痛苦,这时她看到了从远处笑着走来的崔斯坦……

  与其说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不如说迪伦是崔斯坦灵魂的摆渡人,爱是他们相互摆渡的媒介。迪伦的单纯、勇敢,引领崔斯坦走向了新生,他在荒原墨守成规,几近麻木,没有血肉,因为迪伦,他开始复苏,情感在心里滋长,并返回人间。爱是可以滋生出无限力量的,爱让胆小懦弱的迪伦变得坚强勇敢,让没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躯,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我在这里,是因为你需要我!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8

  慕名在网上购买了一本克莱儿的《摆渡人》,不料竟创下了一个小小的记录——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就把这本小说读完了,也终于明白这本书畅销全球的原因——爱,这一人类共同的主题,使每个读到这个小说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产生巨大的共鸣。或许,这正是这本小说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温暖了你,我,他。这,可能也是文学的力量,我想。

  这本小说里有两句话使我始终不能忘怀,一句是:“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另一句是:“假如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而后者更能让我久久的回味,每每想起这句话,便会自然而然的陷入沉思而不能自已。

  ——假如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的家人需要我。此时,我想起年逾古稀的父母,每每到周五的上午,都会在家里给我打一个电话,叮嘱我双休日回家吃饭,父母亲有任何的事情,也都会在第一时间联系我,而每当我为他们办好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时,他们也会高兴的像个孩子;我想起风雨同舟的妻子,每天下班打开房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唤我的名字,听到我的回应便感觉心安,几十年来,春夏秋冬,始终如一。

  ——假如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的.朋友需要我。此时,我想起在外创业的友人,每每遇到困境,都会在第一时间找到我,我也会做一个称职的倾听者,当他把一肚子的话都讲完以后,我再以我有限的阅历,给他一点点建议,而他也似乎听懂了什么,满意而去;我想起拼搏职场的友人,在繁杂的职场中沉浮,在煎熬中一个接着一个的不如意,几乎会击垮他的任何梦想。此时,他想到了我,而我也能在他的失意中找到蕴含正能量的平衡点,鼓励他校准命运的罗盘。

  ——假如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的同事需要我。此时,我在单位里的岗位上辛勤工作,虽然我的工作很普通、也很平凡,但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也会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我的同事期望得到我的帮助,譬如他们在我外出学习期间不在岗位上时,也会盼着我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来,和他们一起工作,他们最希望我能和他们一起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这样他们也会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是的,如果我的存在能给家人带来慰藉、能给朋友带来快乐、能给同事带来帮助,那么,我的存在就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因为我找到了存在的最好理由,感到了一种被需要的真情,抑或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吧。

  如果想把这句经典的话再深入演绎一下,那我首选把名词倒置——“如果你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需要你”,这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最好注脚。是的,这也是我从内心里发出的声音:我亲爱的家人、朋友、同事,假如你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真的——需要——你!

摆渡人读后感9

  我的存在源于你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题记

  在骄阳似火的炎夏中,窗外不断地蝉声让人烦躁,扑面而来的热浪让空气灼热,人们的耐心和定力在其中消失殆尽。可当我们捧起克莱儿的《摆渡人》时,当我们看见迪伦被阴险疯狂的黑烟恶魔拖入地狱时,我们身上的寒意早已湮没了燥热。

  迪伦是一个父母离异,性格敏感又有点自卑的十五岁少女。她与母亲无法正常沟通,在学校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和嘲笑,唯一的好友又因转学而离开。当她只身坐火车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父亲时却遭遇车祸,她一醒来便看见了崔斯坦,她的摆渡人,就此开始了一段惊险的旅程,只为平安到达另一个世界。

  初读这本书并没有多大感慨,内容无非是少年少女一起经历了一段魔幻的奇遇,它并不是一个多么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可细读时才发现这部小说别具一格的魅力。它虽然情节并不跌沓起伏但错落有致,虽然辞藻并不华丽多姿但朴实细腻,娓娓道来了对友情、亲情和爱情的美好勾勒。

  当迪伦得知自己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时,她没有哭哭啼啼、悲叹抱怨,只是默默思考着所经历过的一切不合理的事情,最终怀着沉重又宁静的心淡然接受了事实。她能勇敢地面对残酷无比的真相,能乐观地面对疯狂魔鬼的追击,正是源于她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气和信心面对未知的前方。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正是如此,青年时便遭受病魔缠身,但他却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的思想,这正是源于他对写作的热爱。这种充满了活力的斗志或许正是我们所缺少的,若我们能拥有它,也许能换个角度去发现世界的美。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而崔斯坦的责任则是在这条曲折道路上引导和守护要穿越的灵魂们。为了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平安到达另一个世界,他会变成那些灵魂想要的容貌,而这都源于他对自己使命的责任感。他因灵魂们的需要而存在,又因对使命的责任感而愿承担恶魔给予的一切伤痛。他告诉迪伦身体只是心像的投射,眼前困难重重的荒原只是幻觉,鼓励她保持乐观心态,在那时他的责任感便转化成了迪伦拥有坚定信念和正能量的来源。

  列夫·托尔斯泰说:“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当迪伦跨越分界线时,崔斯坦却因本质只是一束光而消失,但迪伦的生活却不能没有他,她决定重回荒原,在千千万万个摆渡人中寻找崔斯坦,寻找她的幸福。

  如今七月流火已过,蝉声也已无,那谁又是我们灵魂的摆渡人呢?

摆渡人读后感10

  国外的穿越小说,迪伦在火车事故中丧身,与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相逢。帮助灵魂到达另一个世界是摆渡人的工作,在此之前,崔斯坦已经摆渡了上千个灵魂,有趣的、可爱的,各种各样的,他一直很尽职地工作着,对迪伦也是一样,以帮助她保护她成功到达为己任。

  在荒原里,每一个白天他们要跋山涉水地赶路,要在天黑之前到达安全屋。每经过一个安全屋,迪伦对崔斯坦的信任和依赖便增加一分,直到趟过黑河那次,崔斯坦拼命保护了迪伦,他自己却在一天两夜之后才满身伤痕地再出现,两人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彼此多了更多的心有戚戚。

  后面的路程很顺利,在最后到达之前,两人互相表白。崔斯坦即将完成本次摆渡工作,而迪伦或将踏上新家园。那个世界是崔斯坦不能逾越的,他眼看心爱的人哭喊着叫他的名字,他却无能为力。虽然通彻心扉,他也只是呆在原地直至迪伦消失。是懦弱吗?是害怕吗?也许,因为他从未逾矩,他定义自己只属于荒原。

  当崔斯坦开始下一个摆渡任务时,迪伦在另一个没有崔斯坦的世界里想着如何能再见到他。他看见了崔斯坦的摆渡记录本,见到了他曾摆渡过的纳粹士兵,并获得了重回荒原的方法:只要你想回去,你就能回去。

  迪伦真的回到荒原,她沿途折返,为了寻找她的摆渡人。那条曾经经历过的坎坷,以及没有摆渡人庇护的'灵魂,引来了更多恶魔的追堵,一个又一个难关,支撑她的就是能再见到崔斯坦的决心。她也有沮丧时:荒原上迎面走来的灵魂都有摆渡人的保护,就像曾经的她,但现在她却要孤身去寻找自己的摆渡人。

  本来她可以留在那个所谓的美好世界,可是没有崔斯坦呀,而且崔斯坦无论无何不会到达那个世界,相比之下,还是这样的寻找给她希望。只要想到这个希望,她便有了笃定和勇气,连她自己也感慨,再也不是那个犹豫不决要不要带泰迪熊的迪伦了。

  爱让她勇敢,而一颗勇敢无畏的心终于让她与崔斯坦重复。

  荒原对于迪伦来说太危险,那个世界又是崔斯坦不能去的,只有重返人间,两人才有在一起的可能。崔斯坦依然是退缩的、保守的,但迪伦一定要试一试。崔斯坦又何尝不想:生命、爱情、厮守,都是他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如果没有迪伦,他会一直做着摆渡人的工作。现在,迪伦推着他去打破。

  “我不会放开你的手,我们一定要回去。”

  走从铁轨,踏进火车,如愿回到人间,如愿看见崔斯坦,真好,圆满的结局。

摆渡人读后感11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摆渡人》,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夫儿所著。资料讲述的是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儿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我素未谋面的父亲,然而,火车却出了事故,当小女孩醒来时他发现他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小女孩是火车失事的唯一遇难者。他走出了隧道,由灵魂的引导者崔斯坦带着小女孩儿,应当说是小女孩的灵魂行走在荒原相依为命十几天去了天堂,最终又回到生界故事。

  克莱尔的文笔细腻唯美,读起来不忍释卷。故事心惊动魄,情感真挚让一个虚构的感情饱含真实人生的况味和隐喻。

  故事中的人物,迪伦和崔斯坦,这一段时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仅有他们两个人于是产生了感情。男孩儿把女孩儿的'灵魂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女孩儿因为留恋男孩儿,于是找到回荒原的办法,与其再次相见。这个故事颇有一点惊心动魄,一丝灵异的感觉,可是这本书里的字里行间透出了我们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初走光荒原,崔斯坦是他的摆渡人,而再次回到时,没有了摆渡人的小女孩儿靠的是自我强大的信念和信心使她充满了力量。前途是一帆风顺还是处处是狼豺虎豹?不明白。能否找到他?不明白!如何应对恶魔的吞噬?不明白!仅有自我对男孩的一片痴心。有了勇气,就有了一切,剩下的,交给命运就能够了。

  可是就按年龄来说,崔斯坦也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而小女孩只是她摆渡过灵魂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可是没有了小女孩,他仅有重复着毫无意义的百摆渡生涯。他不明白是谁给他的命运,是谁托付了这个宿命给他。他不敢想象,不敢尝试,恐惧,以至见到了小女孩除了惊喜就仅有遗憾。表面上他依然是那个温和,单纯,忠诚,尽职的,灵魂摆渡人,可他的心却早已随小女孩而去。感情的滋生是他始料未及的意外,令他充满了矛盾。尽管这份感情让他心动不已,但他没有勇气走出荒原,更不敢踏入天堂一步,他只能将对爱的渴望强压在心底,他把所有与他她有关的完美往事封存于记忆中,继续自我的漫长余生。

  小女孩儿也是一样,她因为受尽了同学、妈妈、姐姐们的嘲讽和虐待她才开始幻想父亲的完美,于是开始以后的故事。两个同样命运的人相遇,并且产生了感情是多大的巧合?

  迪伦用自我的灵魂真切地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和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和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我的人生仅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完美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与心灵的自我成长于非凡勇气。

  读完时,这本书就像还有续集似的,让人回味不已……

摆渡人读后感12

  据说,人死后灵魂要穿越很远的荒原才能到达自己的家园,而荒原上险象环生,更有成千上万的魔鬼阻拦灵魂的去路,如果你不小心落入它们的魔爪,你的灵魂便没有机会到达天国的家园,你就会死第二次,永远也不会见到你亲爱的人,然后变成魔鬼中的一份子继续残害去往天国的其他灵魂。摆渡人,正是护送灵魂到达家园的冥界守护者。

  小说从15岁的女孩迪伦乘车去看望自己的父亲写起,列车在隧道发生了车祸,于是她的灵魂出窍,游离到荒原,在那里遇到了她的摆渡人催斯坦,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男孩,在护送途中,崔斯坦寻机向迪伦说出了她已死的真相,并协助她穿过沼泽、翻过高山、划过湖泊,舍命抵挡魔鬼的一次次进攻,终于把迪伦送到灵魂的家园,患难中彼此产生了深切的爱恋,以至于迪伦希望催斯坦可以和她一起去往天国,而崔斯坦不属于那个世界,他是过不去的。

  当迪伦发现她跨越过来的天国没有崔斯坦的时候,她为了爱,毅然打定主意回到荒原。回程,没有摆渡人的保护,旅途凶险异常,靠着对崔斯坦深深的爱支撑,迪伦不断战胜艰难险阻。

  另一方面,崔斯坦离开迪伦后,开始了下一个亡灵的摆渡,他却奇怪,自己本该变身和名字,却没有发生改变,他深爱着迪伦,明知已不属于同一界,却难以从那段感情中自拔。

  终于在途中他们再一次重逢,代价却是被崔斯坦摆渡的玛丽落入魔掌,万劫不复了。怀着愧疚迪伦和崔斯坦更加珍惜彼此,但是他们不能待在荒原,也不能同归天国,迪伦请求崔斯坦和她回到人间。而崔斯坦,他从未想过自己要离开荒原,仿佛命运这样安排他无休止的摆渡亡灵,当迪伦的爱和支持让他做出决定时,他竟然慢慢觉得开始有了“人”的一系列变化,他嘴里答应着迪伦,内心还是担心和迪伦有无法跨越的鸿沟,于是,在迪伦打算回到那列出事的列车上,回到自己身体里之前,崔斯坦紧紧拥抱深吻了她,象是诀别。

  小说的结局是温暖的,当医护人员把重伤的'迪伦救下来时,迪伦并不愿意回到现实中,她发疯似的想寻找崔斯坦,可她动不了,当她怀疑一切是个梦境时,牛仔裤兜里。崔斯坦送给她的花瓣还在,证实了曾经发生事情的真实性,她被医护人员抬出隧道时,在锈迹斑斑的铁轨上,坐着那个浅茶色头发、古蓝色眼睛的男孩,他们握着手笑了。

  小说情节起伏跌宕,童话色彩让未知世界充满魔幻,引人入胜,最终告诉人们:爱是灵魂的最终归宿,让人成长的不是时间,而是磨砺。

  小说中描写少男少女独处的场景非常值得一看,娇羞、隐忍、纯粹,原来西方文化并不是某些人传播那种性解放的。

  《摆渡人》是英国著名实力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著作,凭借此著作,她一举获得了五项世界文学大奖。

摆渡人读后感13

  以前拿到过这本书看一小段,不是喜欢的类型,就还了回去。有段时间老是听一句话“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特别想弄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有亲历了那个故事才能找到最完整的答案。

  说读后感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父亲带着儿子穿越茫茫无人区,小孩年龄太小,带着他穿越无人区难于上青天。第一天,父亲带着儿子走了20公里,孩子的喜怒哀乐就是这位父亲的天,第二天,他们走了30公里,途中遇到了一场超级大的风沙,父亲为了保护孩子身受重伤,第三天,他们还是走了30公里,路过一个小屋,屋里仅有的几个吃食和水,父亲全让了孩子,第四天,他受了重伤的身体实在是走不下去,父亲感觉自己要到死亡边缘,但是他的使命不容许他把孩子抛弃,他对孩子说“前面还有10公里,你过去,我就在你后面,我一定会跟上来。”,在孩子走了10公里出了无人区后,回头来看时的路已经给风沙掩埋。

  当地人说“风沙过后人畜不存!”,他没做任何考虑,踏出了回头的第一步,不论天气有多么恶劣,不论是否坚难险阻,在他踏出回头的`那一刻,他心智已经成为一个壮硕的青年。在第二天时,他找到了父亲,不断的鼓励,凭着坚强的意志带着父亲走了20公里,第三天,他带着父亲爬山涉水,走了20公里, ......... 在最后他们终于走出了无人区。

  这个故事当然不是《摆渡人》的故事,他们不是迪伦和崔斯坦。不论在生活还是感情中,我们也是迪伦也是崔斯坦,都在不断的角色扮演。

  崔斯坦在他的世界里不断的摆渡鬼魂走向新生世界,偶尔也会人性萌动,从不产生情愫,直到他遇见了迪伦后,他的内心深处居然荡起情愫的波澜,这是他给迪伦摆渡的一个信号。也许有人会说,迪伦摆渡他的过程,是他们走向那节车厢的过程,但是他的内心如果不是之前就给迪伦摆渡了,他能和她一直坚定不移的走向那节车厢吗?迪伦一直是个勇敢的女孩,我总是给她拍案叫绝,在她走出了结界处,去寻找崔斯坦的过程,她才是真正的展现了女孩性格坚毅、坚韧的光辉,为了爱,她敢于面对恐怖之极的恶魔,为了寻找自己的爱,她根本就没在意过安乐的生活,为了爱,她成为了一个坚强的摆渡人,此时他对面的不是一片荒原,因为她心中有爱,便有了一切。

  天气是由心情决定,比较我们现在也都是由自己心境造成,你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天气,生活都是由自己引导的,只要有阳光,便是一片光明,最终走出自己的荒原,但是走出这个荒原是谁为我们摆渡呢!

  谁才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14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自己久久不能平静。故事的结局让人欣慰,但是这样的结局也只能发生在崔斯坦和迪伦这样的人身上。

  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因为生活中太多的活久见,而怀疑真情,怀疑他人,怀疑自己,怀疑世界的时候。这两个人还保存着自己的赤子之心。尤其是迪伦,当她从崔斯坦口中得知自己的死讯,崔斯坦的职责时,她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遗憾抱怨,当意外先于明天到来的时候,她平静的接受了。唯一牵挂的还是父母联系不到自己可能会着急焦虑。紧接着,她竟然想到的是崔斯坦,自己曾经来到过世间,体会过生命中的悲喜,而作为摆渡人的崔斯坦,他的生命里除了职责还是职责。等待他的只有周而复始的迎接新的灵魂,带领那形形色色的灵魂穿越两个世界之间的荒原。为了保护自己所摆渡的灵魂不被魔鬼所掠夺伤害,他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拼尽全力,面临魔鬼们各种各样的伤害。看到这里,我不仅想到了自己,怪不得《红楼梦》里,宝玉曾经说过:“结了婚的女人,就像鱼眼珠子,活得越久,这珠子就越浑浊”。年少时,觉得宝玉的话刻薄难听,但等到真正的有了些生活经验后,便深深地感受到这其中的心酸与无奈。

  在滚滚红尘中,我们与自己所爱相遇,相处,分离。慢慢的被生活磨去了棱角,学会了当自己的铠甲。于是再去爱的时候,便没有了年少时的纯粹与不顾一切。我们变得理智,更加懂得权衡利弊。我们变得世俗,更加了解爱的艺术,但是这样的爱很多时候却显得世俗也世故。回不去的曾经承载了我们所有的年少轻狂和少不经事,以及太多生命当中的美好。怪不得在作者的笔下,那些在俗世里生存了太久的灵魂们他们是苦涩的,甚至激不起魔鬼们的兴趣。想想何尝不是,所有的从容淡定,理智优雅无一不是我们用自己的美好青春换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路跌跌撞撞,用太多的泪水与辛酸才换来了自己的蜕变。只是这种蜕变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觉得面目可憎。大抵生活中的英雄就是这样的吧,在成人的世界里,无论前一天晚上我们怎样辗转难眠,怎样痛哭流涕,怎样卑微心痛,第二天当朝阳升起,我们依然会理智洗漱,甚至化着淡妆,满面微笑去面对这个世界。成人的世界里,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心碎停留,生活留给我们太多的责任要去背负。尤其人到中年,光是看似优雅的活着,就已经让我们心力交瘁。

  也许生活真的没有太多的道理可讲。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承担好自己的每一份责任,尽己所能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然后在生命的间隙时刻,还留有给自己的一份空间,时不时的还能有一些场景触动我们的心灵,还有一些人物可以唤醒我们的情感。心中有所期待,眼里有所希望,脚下有所行动,如此就甚好!

摆渡人读后感15

  我的存在源于你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题记

  在骄阳似火的炎夏中,窗外不断地蝉声让人烦躁,扑面而来的热浪让空气灼热,人们的耐心和定力在其中消失殆尽。可当我们捧起克莱儿的《摆渡人》时,当我们看见迪伦被阴险疯狂的黑烟恶魔拖入地狱时,我们身上的寒意早已湮没了燥热。

  迪伦是一个父母离异,性格敏感又有点自卑的十五岁少女。她与母亲无法正常沟通,在学校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和嘲笑,唯一的好友又因转学而离开。当她只身坐火车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父亲时却遭遇车祸,她一醒来便看见了崔斯坦,她的摆渡人,就此开始了一段惊险的旅程,只为平安到达另一个世界。

  初读这本书并没有多大感慨,资料无非是少年少女一齐经历了一段魔幻的奇遇,它并不是一个多么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可细读时才发现这部小说别具一格的魅力。它虽然情节并不跌沓起伏但错落有致,虽然辞藻并不华丽多姿但朴实细腻,娓娓道来了对友情、亲情和感情的完美勾勒。

  当迪伦得知自我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时,她没有哭哭啼啼、悲叹抱怨,只是默默思考着所经历过的一切不合理的事情,最终怀着沉重又宁静的心淡然理解了事实。她能勇敢地应对残酷无比的真相,能乐观地应对疯狂魔鬼的追击,正是源于她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气和信心应对未知的前方。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正是如此,青年时便遭受病魔缠身,但他却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的思想,这正是源于他对写作的热爱。这种充满了活力的斗志或许正是我们所缺少的,若我们能拥有它,也许能换个角度去发现世界的美。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职责。”而崔斯坦的职责则是在这条曲折道路上引导和守护要穿越的灵魂们。为了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平安到达另一个世界,他会变成那些灵魂想要的容貌,而这都源于他对自我使命的职责感。他因灵魂们的需要而存在,又因对使命的职责感而愿承担恶魔给予的一切伤痛。他告诉迪伦身体只是心像的投射,眼前困难重重的荒原只是幻觉,鼓励她坚持乐观心态,在那时他的职责感便转化成了迪伦拥有坚定信念和正能量的来源。

  列夫·托尔斯泰说:“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当迪伦跨越分界线时,崔斯坦却因本质只是一束光而消失,但迪伦的生活却不能没有他,她决定重回荒原,在千千万万个摆渡人中寻找崔斯坦,寻找她的幸福。

  如今七月流火已过,蝉声也已无,那谁又是我们灵魂的摆渡人呢?

【摆渡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摆渡人的读后感05-10

摆渡人读后感精选01-14

《摆渡人》读后感02-16

摆渡人读后感02-12

摆渡人读后感08-20

《摆渡人》读后感01-03

《摆渡人》读后感12-28

摆渡人读后感12-28

摆渡人书籍简介12-13

《摆渡人》经典句子摘抄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