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都江堰》读后感

时间:2023-01-18 14:37:5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都江堰》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都江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都江堰》读后感

《都江堰》读后感1

  一个人被后人惦记的或是记忆的优势在于他为人们做了事实。或是牺牲了自己。 或是舍己为人 。

  没有人只是为自己而不顾大众因此而被人记得的

  人们其实不太容易忘记一个真正为民谋利益的人,真正替人民办事情的人。 真正做实事的'人。

  古代一个官员去一个地方几年,走时会被人送万民伞各歌颂颂德,感恩戴德。真正出自人们内心意愿自然是那些为当地百姓解决问题,做了事实的人。自然也有人是用钱购买了万民伞,因無人肯心甘情愿送给他。

  可是,如果建筑都江堰的李冰离开青城山,大概送给他万民伞的不仅仅只有青城山的人。

  但凡是 受恩过都江堰这方水渠的福利的人都会自发送他万民伞。

  因为他是踏踏实实的给他们解决问题,解决了盆地总是被旱涝困扰的带来的颗粒无收,解決庄园被水涝毁坏而无枝可依的情形。

  他并不是一个水利专家,他原本可以聘请一个水利人才来治理好困扰多年的旱涝,如果治理好是他在任的功劳,如果治理不好则是水利专家的不专业。

  可是,他却是一种澄澈清明的“在其位,谋其职”。踏踏实实自己钻研学习然后解决了问题。

  修建了都江堰。让它不仅仅是因为名副其实的水利工程。也同时成为一道风景。

  长城在古代是作为抵御强敌工程存在的,历史使命已经褪去,唯剩下一处风景线在此地。

  可是都江堰却成了千年还在 造福人类的的基建

  我想余秋雨先生写这篇文字内心一定涌动对都江堰壮观的赞叹,对李冰的敬佩。对一个做真正为民谋福利的官员的倾佩。

  李冰是真正懂得“为人民服务‘真谛的人吧。

  其实,一个人在某个位置上耗费光阴也是过去,做事实解决问题也会过去 。为自己也会过去,为世人同样会过去,不同的是后者会铭刻在人们心目中。

《都江堰》读后感2

  首先《都江堰》中,从宏观和微观都运用对比,文章开篇就用长城做标杆,与都江堰相比,长城只是悲壮,而都江堰至今还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例如文章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却哺育了中华民族。

  在对比中,又夹杂着时间的顺序,都江堰的建造先于长城,文章写得非常详细,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一项了不起的工程(都江堰)这种对比,这种时间坐标,更显示出都江堰的.智慧,或者说,长城这项伟大的工程,其建筑技术可能在都江堰中汲取,显示出都江堰人类建筑鼻祖的地位,触动读者的心灵。

  《都江堰》写法细致入微,长城建筑伟大,占据辽阔的空间,细处写到了孟姜女的眼泪,由劲厉的寒风,写人的身心、感觉,又如在描写都江堰的水时,用的词有细细浸润,节节延伸,这种细节描写使都江堰全面地展现给读者,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了解都江堰,令人对它神往。

  在写作上,《都江堰》中大量使用比喻、拟人。运用准确,例如写水: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奔着奔着,直窜出去,水对自己的驯服恼怒了,撒起野来,这样作者把水写活了,把水写动了,都江堰之水沸腾了,四处蹿,而它们又按照设计的意图去流动,这样突显了都江堰设计巧妙,突显都江堰的不简单,决不是简单的一堤一坝,而是设计者的精心策划,这样就给都江堰写神了,写出它蕴含着科学道理。

  《都江堰》的写作,处处能撞击你的心灵,让你边读边感叹都江堰的神奇,例如: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一查履历,长城还是后辈,它,就是都江堰,只有这样确切生动的描述,才让读者心颤,才能使读者产生对都江堰的遐想。

《都江堰》读后感3

  从本篇开始,作者开始描写祖国的文化遗迹。

  秦代四川郡守李冰督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名,使用了两千多年,至今仍在造福一方百姓。余秋雨先生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解析了都江堰的始末,运用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向我们详细剖析了它的人文底蕴和政治意义。

  作为两千多年的人工工程,至今仍然发挥这其本值,确实比现在只存在残值的万里长城要了不起得多。难怪作者说:“这是一个不大的工程,但我敢说,把它放在全人类文明奇迹的`第一线,也毫无愧色。”,“世人皆知万里长城,其实细细想来,它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在这一点上可以和隋朝的京杭大运河相媲美。

  摘抄: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三世纪出现过一项并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这项任命与秦统一中国的宏图有关。然而,这项任命到了李冰那里,却从一个政治计划变成了一个生态计划。

  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直到二十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都江堰调理自然力的本事,被近旁的青城山作了哲学总结。

  青城山是道教圣地,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大宗教。道教汲取了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把水作为教义的象征。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

  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

  这便是道。

  道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之道,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道无处不在,却在都江堰作了一次集中呈现。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都江堰》读后感】相关文章:

《都江堰》教学设计02-20

都江堰读后感11-17

都江堰国庆旅游攻略01-27

都江堰美食攻略特色05-07

都江堰旅游景点推荐02-02

有关都江堰虹口的旅游攻略01-04

都江堰旅游线路推荐01-12

都江堰市区美食攻略05-05

秦修都江堰探究的论文02-16

读《都江堰》有感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