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

时间:2022-11-30 13:32:4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范文(精选11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范文(精选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范文(精选11篇)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1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2

  新一轮课改为学生创造了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强调全面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它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直跟随课改脚步的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充分使用“体验式四环节”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的体会是精心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所编写的学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结合当前初中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把握好教学尺度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转化、类比、函数、方程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转化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新课标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几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动摇了学数学信心。

  二、采用多方位的课堂学习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与思考,采用多方位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多尝试采用操作题、口试题、创意设计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减轻学生的压力,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力争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新课程要求作业既要有巩固和检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还要有体验和发展功能。所以我们布置作业时,内容上宜注意突出开放性和探索性,形式上要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作业形式可以有解答题、探索题、想一想、动手做一做等。开展同学间作业相互纠错。注意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作业批改要重视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同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既指出不足,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

  刻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彰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如创设情境紧密联系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再比如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酷、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个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酷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特质。再者,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须知,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自然会造成能力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况且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先后快慢之分。我们不经意的偏见和冷眼也许会让世界少了一个爱迪生。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学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进取的最佳方法。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3

  本次听课学习收获很大,下面就这次听课情况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以上是我听这几节课的几点心得体会,我以后要把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4

  这一年我们学校仍然积极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通过课改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课、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课堂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几年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刻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课改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课改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课改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5

  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起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的教学仅仅是“教”,教给学生知识,而这实际上只能是老师单方面强加灌输给学生知识而已,学生得到的也仅仅是知识,而不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传统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老师,教师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和空间,这固然可以在课堂时间内讲足够多的知识点,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老师在课堂时间内所传授的知识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觉不够,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则会不能消化掉听到的内容,久而久之,这便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为了孩子的发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国家提出了新课程理念:新课程要求老师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改革首先从教师的备课开始,从原来的编写教案到现在的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和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为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而做的充分预设,它预设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引导了每位学生经历预设学习的全部过程。所以一经推出,导学案便表现出了勃勃生机与燎原之势,许多学校纷纷改教案为导学案。我们学校也已实践多年,其中受益良多渐渐的也积累了一些对导学案的反思。

  结合我校数学科课堂的教学情况,可以把数学导学案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和预习自测,第二部分是课堂研究和要点归纳,第三部分当堂检测,第四部分是课后练习。

  第一部分中的学习目标包含三维目标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清楚每节课的要求和重难点,学起来有针对性。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以前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数学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带着问题看书,找出重点、难点,独立完成导学案中预习自测部分,带着问题进课堂,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上课时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总的来说,课前预习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效率,老师在新课引入时也省了很多时间,有时直接由学生来说或提出疑惑,有时通过简单的实例一带而过,然后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例题总结出题型与规律、方法与步骤。

  当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学习目标、重难点在编写上还欠妥当。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目标、重难点都来源于原来的教案,把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案中改成了“学习目标”,“重难点”则基本上是照搬照抄,实质内容没有多少不同,事实也是这样,绝大多数老师编写的导学案基本没有跳出教案的圈子。

  2、课前预习有时就忽略了学生“感受新知、推导新知”的过程。预习的内容多是将要学的一些概念、定义,于是导学案上就会罗列一大堆概念和定义,其中多数编成了填空的形式,期望学生填写几个关键词或是几个问题来达到预习的目的。相反,如果学生没有经历预习式填空,教师可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几个实例,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探寻出几个例子的共同特征,再类比已学知识,十分自然的得出新知的定义。然后针对其不完善之处,教师可通过反例启发学生不断纠错,直至得出正确概念;最后可适当配一些判断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此处理,亲历了观察、归纳、反思和完善的学生,才真正参与了知识形成的教学,才能真正理解概念。否则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学生会解很多题,但却说不出数学的基本概念,更领会不了数学知识的本质。这样的课堂教学满足于学生记忆结论并模仿应用,认为“学生记住了也就会了”。这种方式的教学,也许学生学到了计算的技能,但却学不到研究数学的方法,更领会不到数学思维的快乐。

  3、课前预习也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学生在完成原有的作业之后,还要通过阅读新课预习新知,实际上加大了学生的作业量,其次,对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原来新知完全靠老师一边演示一边引导获得的,现在让他们自己推导无疑是雪上加霜,拿着问题不知从何下手。

  第二部分的课堂探究主要是例题的展示、分析与总结。有了导学案,教师往往会放手让学生安静的读题思考,尝试自己解决,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但是,却忽视了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对较难的例题不仅提供了证明的书写范例,而且还提供了分析思路。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再让学生去做。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但并非放弃教师的讲解作用,尤其是引领作用。事实上,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课堂中学生临时出现的个性化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回应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的学科本质在哪里?对这个问题该如何作答?当不能立即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怎么办?上课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热闹,学生讲了很多,但对知识点更深层次的挖掘还需要教师来揭示。

  另外,我觉得恰当适时的小结,一方面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生在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能力,对自己想法的整理、验证及归纳能力等)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存在的问题:由于惯性思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往往在写小结时只是呆板的把老师的板书和书上的要点摘抄下来,用一句广告语就是“我不是在小结我只是文字的搬运工”,缺少了自身的感悟和体会,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创造性的缺失。所以在使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仅要补全知识和结论,更应做好方法与技巧方面的.批注,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各有侧重。其次,数量不能多,1~2点足矣,否则对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会产生时间上的影响。对于有些难度比较大的内容,教师也可适当帮助启发。

  第三部分是当堂检测。在完成小结后,留下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课堂检测题,其实也就是自我考试,因此在练习题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又要注重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方面的训练题,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如此能有效的提高作业布置、批改的质量,提高训练检测的效率。存在的问题:要保证学生紧张、有序的完成当堂检测,对教师在时间的掌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特点灵活设置。有时上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问题比较少,时间相对宽裕,可是碰上内容难,不易理解,学生疑惑比较多,老师必须在课堂上解释清楚,势必费时较多,当堂检测的时间就难以保证。课堂的任务很可能留到课后,无形中就加大了学生的作业量。

  总之,导学案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设计方案。“教”的最好方式是“导”,学的最好方式是“研”。导学案实践涉及使用前“如何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设计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时“如何在学生自学基础上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引导”。

  在设计导学案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现有基础和认识规律,以思维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设计有一定思维空间的板块型宏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从而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深度学习。既关注知识、关注过程、关注学科方法,又渗透学法。要控制学习总量和每个板块教学时间,如果加重学生负担或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都不值得推崇。

  在利用导学案教学中,要体现与采用其他方式教学的不同。教师更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彰显自己学习所得,要把握学生主讲,教师少讲的原则,但绝对不是不讲,毕竟学生的自学、助学、组学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6

  我们数学组教师在课余时间学习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新课标我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数学课标中要求并强调数学学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规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并最终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就是课标中提到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要获得不同的发展。它是学习初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为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

  我们要在具体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课时的教学设计

  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授课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首先要当好组织者。把机会交给学生,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这样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并提高合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用学生感兴趣教学因素,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三、营造教学情境

  结合当前课改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7

  20xx年5月10日我参加了县初中数学课培训活动。听了韩翠华老师和韩冰的两节课。又听了乐安学校和陈户一中的报告。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于步入教师行业行业不久的我来说,教学经验自然不足。众所周知,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通过听课学习培训,虽然已间接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作为教师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获得教学经验,那就是听课。通过听课能给我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通过听课活动,让我看到课堂上上课的那些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这些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要提高自身素质,赶上新课改步伐的紧迫性。通过培训我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做好这么几点: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必须要对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也发现我们新教师也像老教师一样对自己的学生非常地爱护,哪怕是第一次上课的老师也会在课前跟孩子培养一定的感情,因为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学才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精彩。但同时我也觉得我们新教师自身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体态语不够丰富不能和孩子充分沟通,在临场发挥上也不能象老教师一样挥洒自如。

  总得来说,通过听课,它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听课、培训是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今后我将通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8

  本周,我认真学习了永城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周学良老师所写的文章《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育学》,其中对教师在课堂上做什么?学生如何做提出了如下建议教师首先要实现“两个转变”,其次要做到“一讲、一写、两听、两看、三引、四评、四不教”,对于学生的学要做到“听、说、读、写、画、划、问”,这些建议对我以后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两听”。即听学生的口头展示,听小组讨论及评价。

  在这一点上,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知识倾听学生的口头展示,听学生展示时表达的结果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表达是否清晰。而对小组讨论这方面关注似乎不够只是在看小组是否讨论了,但对问题解决情况听得不够认真细致,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要轻易插话,不要轻易打断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确定,哪些问题需要在全班进行讨论?那些小组回答问题的语言表达更准确、更清晰更有新意?在学生展示时要通过倾听及时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教学时做到有的放实。

  二、“三引”即在听课开始时引,在学生争论不休时引,在学生哑口无言时引。

  现在的课堂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的获取知识。而我自己目前在教学时,当学生争论不休或遇到较难的问题哑口无言,无从下手时,自己还总是迫不及待地忍不住想一讲为快,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每教一节课,都要认真反复地问问自己:“学生的知识是你直接给的,还是经过你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

  三、学生:听、说、读、写、画、划、问。

  语文老师经常会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我觉得,与其说是培养能力,不如说是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才能熟练的驾御语文知识,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我们的学生仍有多数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我们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9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电影的“序幕”,演讲的“开场白”必不可少。心理学对人的“注意规律”研究表明: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更能清晰地、完整地、迅速地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因此,有效的导入,不仅能“未成曲调先有情”,磁石般吸引住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效的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年龄特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精心设计。

  一、温故导入,循序渐进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在学习一个新概念之前,头脑里要具备与之有关的准备知识,它们是支撑新概念形成的依托。所以可以在复习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引入新知识。

  例如,学习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先复习等分线段定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等分线段即两线段的比为1,如两线段的比不等于1,结果会怎样呢?

  借旧知导入就是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从而引出新的教学课题.教师通过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温故而知新,连贯自然,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接受新知识水到渠成。

  二、生活导入,身临其境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学习数学;强调恰当的数学交流。这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需要,选择与其相关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在聚精会神的同时,进入新课的意境。

  例如:我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应用”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的:

  师:“十一黄金周”期间,两名教师带着若干名学生准备旅游,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可供选择。甲、乙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240元。甲旅行社表示:教师打全票,每名学生可按五折优惠付费;乙旅行社表示:教师学生均可按八折优惠付费。现在,让你来选择,你认为选择哪家旅行社旅行更为合算?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以决策者的身份进入求知状态,沉思后七嘴八舌发表见解。于是,顺势引入: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三、悬念导入,引发冲突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学生单凭现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的求知愿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

  例如(教师给出图形),在一块长方形木板的四周,镶上等宽的木条,得一新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负迁移”所致,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做了数学中的相似。此时,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学生十分吃惊,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顺势导入了新课。

  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某些结论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十分有益。

  四、问题导入,设下疑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在学习时,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

  例如,初中几何关于切线性质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教师先拿出一个圆纸片说:“这是一个圆,当中去掉一个同心圆。”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捅,捅去中间的一个(事先做好的)同心圆,然后问学生:“这个圆环面积多大?”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圆环内,使它恰好既是外圆的弦,又是内圆的切线。再把细棒从中间折断,以其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对学生说“圆环面积与右边这个圆的面积恰好相等。你们相信吗?为什么?”

  从而激起学生研究切线性质、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这是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来导入。

  五、设障导入,启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师:我们班一共有45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谁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种状态下,学生会兴奋地循着老师的思路从两人握手次数开始去探求规律。

  教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是如此。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有效的课堂导入需灵活多变、简单巧妙、新颖自然.教师只有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风格,设计出适宜的课堂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才能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从而去实现有效教学,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变成现实。因此,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精心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去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10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既是一项必需做的任务,又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学生而言“学数学而不做数学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对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的研究是尤其重要的。

  目前,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要求我们把握新课程的理念,积极转变传统的观念,在教学中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等。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内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作业体系,存在着形式机械重复、方式一刀切、内容枯燥乏味、评价方法单一等种种弊病。所以,需要我们在轻负优质的要求下,积极探索新的数学作业途径及评价方式,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结合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尝试新的布置作业方式及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

  一般认为,影响数学作业有效性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方面因素是作业的性质。对于机械的、重复的练习,或纯粹概念的记忆,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往往是十分被动的过程,所以也常常是无效作业,或者是低效作业。

  第二方面因素是学生对作业的可接受量。不同的学生,感觉“课业负担”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该“因材布置作业”,要在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不同的思维和认知特点、不同的基础与潜力等后,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外学习任务。

  第三方面因素是教师作业设计的意图是否明晰,学生对作业意图能否准确体会。如果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理由和清晰的意图,为图省时省力,只是发下各种各类同步练习,要求学生课上到哪,练习就做到哪。那么,这种随意、盲目的作业很有可能变成无效作业,白白浪费了多数学生的宝贵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四方面因素是合理的作业难度。在布置一些较复杂的学习任务时,如果教师没有对作业意图给予一定的提示、点拨和剖析的话,可能会因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认知负荷,成为学生“负担”,出现无效作业。

  当然,这些因素在影响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时,哪种影响最为突出,哪种影响比较轻微,在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时的实际情形怎样,如何指导教学实践,都需要去摸索,去研究。

  二、布置有效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

  传统的数学作业仅仅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而新课标理念下轻负优质要求下的数学作业不应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庸,也不应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是学生成长中的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做到这一点,在布置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

  1.尊重自主性.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布置作业。教师则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分层型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应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避免一刀切,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同时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用合作方式完成。这样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广大空间,作业的效率相对就提高了。

  2.体现开放性.新课标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也就是说,这类作业的解决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方法,可以在启发学生探索各种解法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操作、发现、归纳,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3.显示实践性.新课标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为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给学生创造进行实践的机会,不拘泥于教材,既关注课本,又关注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4.呈现整合性.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布置数学作业时要重视充分调动教育资源,为学生构建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的环境,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的美,让学生在愉悦中进行数学作业。

  合理、优化的作业,可以启迪智慧,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是为学生自主探索搭设的广阔舞台。

  三、改进数学作业的评价体系,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作业的评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评价目标多元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等观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如何落实这些观点,怎样让作业的评价真正发挥重要的作用呢?可以在这几方面入手。

  1.使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全过程.数学学科每天都有作业,根据不同的作业性质和教学要求,除了采用传统批改方式外,我们准备尝试各种方式。如,学生自我批改订正法、教师巡回批改法(课堂作业时采用)、学生互批法、师生共批法(选取几个典型作业进行投影,师生共评,互相启发、争论,真正弄懂错误原因及纠正的方法)等。

  2.让作业批改符号更明晰.传统的作业评改只打“×”“√”,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考虑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设计一套新的评改符号体系,力求使这些符号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出:错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一类错误;哪些作业属于优秀而且有创意;作业的书写是否受到了赞许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评价的反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3.把等级制与百分制相结合.每位学生都想作业成绩好,都想得优,但是这对学困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我们设想在作业评价中把等级制(优、良、及等)与百分制有机结合。既用等级制区分作业整洁程度,使学生只要付出心血,都能给予满意的回报,从而提高学生作业兴趣,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也用百分制显示作业正确程度,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两者的紧密结合应能使学生获益良多。

  4.以激励为评价的根本宗旨.在作业评价中,我们的想法是:要重视用适当的、丰富多彩的评语激励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适时举办面向全体的,多种类型的作业评奖活动,并把优秀作业进行展评、全班传阅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作业的成就感。

  简而言之,数学作业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错上,更要评价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其中所包含的良好学习品质、学习方式,而且还要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使学生从评价中看到希望、产生动力。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11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鼓励、思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流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确定“以人为本”的观念,把课堂教学看作自己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段激荡的生命经历,鼓励、激发学生去不断探索,把学生的“发现”与“创造”视为最有价值的劳动成果,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他们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涌动。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时的一些认识:

  一、联系生活、感知数学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在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数学、感知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主体(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既符合自身的认知规律,又有直觉洞察、直观猜想、合理归纳与活动思维过程,有利于提高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二、身临其境,探索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观察、思考、探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按下列步骤来创设情境。

  1.求三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一般来说学生都是先把方程的根求出来,然后计算,学生可能体会不到什么,此时课堂气氛比较平稳。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这时很多学生会感到很繁,怕动手计算,课堂出现沉闷现象。此时教师立即口答出答案,学生就会感觉到很惊奇,为之一振,进而产生疑问:“老师怎么会看出答案?这里会不会有规律?”课堂出现窃窃私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3.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你开始的计算和老师的结论观察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们跃跃欲试,开始投入到观察、思考、探索中去。

  4.提出问题:你敢肯定你所猜测到的结论是正确的吗?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斗志,使他们敢于说理、敢于证明,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三、由点到面,触类旁通

  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复习中的最大矛盾是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既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典型,又能在高度概括中深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掌握规律中理解、记忆、熟练、提高。比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相联系,根的判别式可以作为判别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的依据:当△>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即顶点。如果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别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位置(交点是在坐标原点的左边还是在坐标原点的右边)等等。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把知识拓一拓、伸一伸,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课堂教学设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应随“学情”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只有教师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八年级数学解题心得】相关文章:

中考数学解题的技巧03-08

中考数学的解题方法04-09

考研数学的解题方法01-23

2015高考数学解题思路06-17

考研数学解题技巧01-08

中考数学的解题技巧03-05

2018考研数学的解题方法01-23

中考数学复习注重解题方法04-09

2017考研数学解题方法汇总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