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2015

  毕节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紧紧围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落实好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任务清单》要求,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困难、亲情缺失、监护不力等问题,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铺砌希望之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

  全面排查精准建档

  全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在前期集中排查的基础上,重新开展了一次大排查,重点排查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家庭生活困难、监护人缺失、无人抚养、残障、流浪乞讨等留守儿童,做到不漏村、不漏组、不漏人,彻底查清和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数量、构成、特点、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对全面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明确时间表、责任人,实行一对一的干部包保责任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全市共排查出留守儿童330695人。同时,根据排查情况,及时帮助更新留守儿童信息库,逐级完善档案和台账,做到校有册、村有簿、乡有档、县有台账、市有数据,确保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和实际情况同步更新,底数清、情况明。如织金县同步小康工作组和“第一书记”以村为单位,为留守儿童一人一表建档立卡,建立留守儿童动态信息管理机制;金沙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联合乡村干部、教师等近4000人全面进村入户,做到户户见面、人人照相,与留守儿童合影留底并全部录入档案,确保摸底排查数据真实,情况清楚。

  分类指导因人施策

  全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根据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监护、生活、学习、安全、身心健康等信息进行筛查,分类施策、精准制定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方案,切实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七星关区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对留守儿童按三个等级进行风险评估和干预,对生活保障、身心健康、监护到位的留守儿童,采取“一对多”帮扶,定期走访、反馈信息;对生活困难或身患疾病的留守儿童,由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时提供信息,区民政局牵头落实救助保障政策;对存在监护缺失缺位、被侵害危险、行为偏差、心理失衡、失学辍学、外出流浪等隐患的留守儿童,由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学校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救助。双山新区出台了《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实施方案》和《2015年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双山镇平原村排查小组发现该村有一户苗族5兄妹无人照看,新区立即实施紧急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1000元,并及时联系其外祖母(其住七星关区三板桥街道,现年40多岁,有监护能力),动员其做好该5兄妹的监护工作,通过动员,5兄妹的外祖母已于2015年8月1日将其接到七星关区三板桥家中监管,暑假结束后5兄妹父母回来照顾。金沙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将存在安全隐患的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排查整改;对心理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落实包保职责,明确专人跟踪联系,通过“留守儿童之家”、“微笑小屋”、亲情电话和网络聊天室,让留守儿童能够与父母进行电话沟通和视频聊天,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增强留守儿童心理调适能力。威宁县各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采取了“五个一”(一张便民联系卡、一月一次家访、一个亲情电话、一条短信、一周一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法关爱留守儿童,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随时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让留守儿童感到被关爱的温暖。

  主动服务督促监管

  全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积极深入学校、社区、村寨、家庭,主动开展服务。通过电话联系、短信沟通、实地动员、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等措施向留守儿童家长介绍情况,动员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父母及时返家履行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或协调安排到农村寄宿制学校、“老少共荣之家”居住;积极配合学校全面落实教管责任,强化分类管理,完善教师联系帮扶制度。如金沙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对无监护人员的留守儿童,主动和学校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更多的管理和帮助,同时动员其亲属进行临时监护;对没有法定监护人或无法联系法定监护人的,指定乡(镇、街道)干部或村(社区)干部作为临时监护人,切实落实“一对多”或“多对一”精准联系帮扶,确保无监护人员的重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安全、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把抚养监护、关爱救助保护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督促落实。黔西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通过开展亲情视频电话、写一封信等活动,成功劝返留守儿童家长83人,解决家长返乡就业46人。大方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制定了家访工作制度,定期进行家访5到10名学生,每周主动到留守儿童住所与委托监护人进行沟通,提高委托监护人的责任意识。百里杜鹃管理区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主动服务,与排查出的2997名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分别签订了《委托代理监护协议》协议书,进一步落实委托监护责任,督促做好监管工作。赫章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保护儿童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尊重儿童、支持儿童、引导儿童、快乐儿童”的理念,督促家长对儿童做好监管工作。毕节经济开发区对排查出的2318名留守儿童全部落实包保,市、区、镇派驻的80名驻村干部主动参与包保80余名留守儿童,其中包括23名无人监护留守儿童。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全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积极协调整合民政、教育、公安、卫生计生、人力资源保障、妇联、共青团、文明办、关工委、邮递等部门资源,结合职责,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救助保护工作,增强了关爱帮扶的实效性。如七星关区由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带头,协调团区委、区妇联等群团组织建立爱心父母志愿者组织,动员社会爱心力量,以“代理家长”、“爱心陪伴”、“城乡少年手拉手”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帮扶对子,确保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得到关心关爱。纳雍县在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方面,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协调民政部门为符合条件的3189名留守儿童办理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获取低保金205.6万元;为符合条件的927名留守儿童争取了低保救助粮食41324斤,为2482名留守儿童争取临时救助金89.35万元;协调卫生部门为5192名留守儿童争取医疗救助金1492.7万元;协调教育部门启动了12所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等。黔西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采取“1+1”或“1+N”的工作措施,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并广泛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扶、救助困难、留守、孤残儿童少年8200名,同时开展“零距离”结对帮扶活动,招募千余名“巾帼志愿者”“爱心妈妈”与“三类人员”结对子,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织金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家长”,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七个一”活动(即:“爱心家长”与留守儿童开展一次谈心、向留守儿童讲解一次安全知识、与留守儿童共读一本书、带领留守儿童做一次家务、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一封信、向留守儿童监护人做一次家教知识宣传、陪伴留守儿童过一次生日)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全市同步小康工作组和“第一书记”高度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建立关爱救助保护工作责任制,主动履责,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发挥好作用。市委组织部建立了督查机制,并明确每月25日前,由各驻村工作组长、“第一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共同向乡镇党委报告留守儿童台帐变化情况、关爱救助措施落实情况、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下步工作计划等情况;每月28日前,逐级将以上情况报送至市委组织部。如遇有重要情况,可直报市委组织部。同时,市委组织部要求各县区组织部门和派出单位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并作为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另外,还要求市、县区新闻媒体加大对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报道力度,在全市营造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社会力量、爱心人士积极投入到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 下一篇:2016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