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东周列国志评书

时间:2022-09-29 08:54:59 书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东周列国志评书

  书籍是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纸张的集合。中国古代纸张推广前,书籍多用以火焙干的竹子编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东周列国志评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东周列国志评书

  经典中的经典,青少年必读的中国文化经典,语文新课标必读书。

  一部确立中国人是非观念、为人准则的小说。

  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仅次于《三国演义》的通俗历史演义小说

  文学家郑振铎评价此书:“在一切演义小说中,没有比这部小说所叙的故事更复杂,变化得更多的了,是十二分的热闹。”

  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主编,强大的编写团队。

  简洁上口的白话表达。

  内容简介

  《东周列国志》是明代著名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为主线,描写了西周末年到秦统一六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

  作者简介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学问渊博,谈经说史,论玄述怪,著作丰富,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创作,为我国文学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目录

  第一回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第二回 郑庄公放纵共叔段

  第三回 石碏大义灭亲

  第四回 郑国夺位之争

  第五回 管仲、鲍叔牙各为其主

  第六回 宋闵公因玩笑丧命

  第七回 郑厉公复国

  第八回 齐桓公伐山戎

  第九回 庆父祸乱鲁国

  第十回 荀息借道灭虢国

  第十一回 百里奚谋求官位

  第十二回 骊姬设计杀申生

  第十三回 里克两次杀君主

  第十四回 秦晋大战龙门山

  第十五回 晋惠公追杀重耳

  第十六回 齐桓公受困饿死

  第十七回 宋襄公假仁假义

  第十八回 重耳周游列国

  第十九回 吕省、郤芮火烧公宫

  第二十回 晋文公大赏群臣

  第二十一回 周襄王避祸

  第二十二回 晋文公解宋国之围

  第二十三回 卫成公复国

  第二十四回 弦高犒劳秦军

  第二十五回 先轸解甲殉职

  第二十六回 赵盾立晋灵公

  第二十七回 寿余召士会回晋

  第二十八回 赵盾桃园进谏

  第二十九回 斗越椒谋反

  第三十回 夏姬引起祸乱

  第三十一回 华元退楚军

  第三十二回 赵氏孤儿

  第三十三回 养叔献艺

  第三十四回 胥童乱晋国

  第三十五回 孙林父驱逐卫献公

  第三十六回 诸侯共围齐国

  第三十七回 崔杼、庆封弑齐君

  第三十八回 卢蒲癸设计逐庆封

  第三十九回 楚灵王灭陈、蔡

  第四十回 楚平王弑兄即位

  第四十一回 晏婴二桃杀三士

  第四十二回 伍子胥过昭关

  第四十三回 专诸刺王僚

  第四十四回 要离贪名刺庆忌

  第四十五回 夫差伐越国

  第四十六回 勾践灭吴

  第四十七回 三家分晋

  第四十八回 商鞅变法

  第四十九回 孙膑败庞涓

  第五十回 苏秦挂六国相印

  第五十一回 张仪破坏合纵

  第五十二回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

  第五十三回 田单退燕

  第五十四回 范雎诈死逃生

  第五十五回 吕不韦结交异人

  第五十六回 樊於期讨伐秦王

  第五十七回 荆轲刺秦王

  第五十八回 秦王政兼并六国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商鞅变法

  赵、韩、魏三家瓜分晋国之后不久,便请求周王封他们为诸侯。周王看他们势力强大,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分别封他们为赵侯、韩侯、魏侯。当时齐国的君主位置已经被田氏取代,田氏见吴国和越国的君主都称王,于是也自号为王,称齐王。后来魏侯也自号为王,称魏王。

  当时诸侯国中有七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分别是齐、楚、魏、赵、韩、燕、秦。越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其他的诸侯国则比较衰弱。后来齐威王称霸诸侯,楚、魏、韩、赵、燕五国推举齐威王为盟主。只有秦国因为地处偏远,与中原诸侯国都没有来往,不参与结盟。秦孝公即位之后,以不被诸侯重视为耻,决心增强秦国实力。他下令招纳贤才,谁能增强秦国实力,就大加封赏谁。

  卫国有个人叫公孙鞅,人称卫鞅。这个人很有志向,觉得卫国太衰弱,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去了魏国。当时魏国的相国是公叔痤,他见卫鞅很有才能,重用了卫鞅。后来公叔痤病危,对魏惠王说:“卫鞅很有才能,希望大王重用他。”见魏惠王不说话,公叔痤又说:“如果大王不用他,就请杀了他,不要让他出魏国,否则他一定会被其他国家重用的。”魏惠王答应之后就出去了,公叔痤把卫鞅叫过来,对他说:“我刚才让大王重用你,他没有答应;我又说,如果不用你,就把你杀了。我的原则是先君后臣,所以我先告诉君主,后告诉你。你赶快跑吧,不然就大难临头了。”卫鞅说:“君王既然不听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后来魏惠王果然没有杀卫鞅。

  听到秦孝公招纳天下贤才的消息后,卫鞅来到秦国,先拜见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景监通过谈话知道卫鞅很有才能,于是向秦孝公推荐卫鞅。秦孝公把卫鞅召来,卫鞅大谈治国的道理,列举了远古帝王治国的思想。结果卫鞅还没有说完,秦孝公已经睡着了。第二天,景监去见秦孝公,孝公责备他:“你推荐的是个只会说大话的人,那些东西根本就没有用。”景监回来后,跟卫鞅说:“我把你推荐给君主,你为什么说那些没用的大话呢?”卫鞅说:“我本来想向君主讲解为帝的道理,但是君主不能领会,我想再见一次君主。”景监说:“君主现在很不高兴,五天以后才能跟他说这件事。”

  过了五天,景监又跟秦孝公说:“我推荐的人还有话没说完,想再见一见主公,希望您能答应。”孝公于是又把卫鞅召来,卫鞅大谈夏、商周那些明君的治国之道。孝公说:“你的确见识广博,记忆力好,但是古时候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你说的那些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然后孝公就让卫鞅出去了。景监见卫鞅出来,问他怎么样。卫鞅说:“我这次向君王解说王道,还是不合君王的意。”景监有些生气,说:“君王招纳贤才,是希望能很快得到好处,怎么能舍弃眼前要学习的,反而去效仿远古的帝王呢?”卫鞅说:“我之前没有弄明白君主的心意,怕君主志向高远,而我的建议卑微,所以试探了一下。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让我再见一次君主,不愁君主不用我。”景监说:“你两次进言,两次不合君主的意思,我怎么还敢去惹君主生气?”

  第二天,景监进朝觐见孝公,不敢再提卫鞅的事。回去之后,卫鞅问景监:“你又向君主提起我了吗?”景监说:“没有。”卫鞅说:“可惜啊!君主白白颁布了求贤的命令,却不能任用贤才,我要走了。”景监问:“你要到哪里去?”卫鞅说:“还有六位君主可以求见呢,怎么会没有比秦君更珍惜贤才的?就算没有,我也可以找到更愿意推荐我的人。”景监说:“你再等等吧,再等五天,我会再推荐你的。”

  又过了五天,景监去服侍孝公。孝公正在喝酒,突然见到一只大雁飞过,孝公便叹息起来。景监问:“主公为什么看到大雁就叹气啊?”孝公说:“当初齐桓公说过‘我得到仲父,就好像大雁有了翅膀一样。’我下令求贤,已经几个月了,却没有一个贤才能来。我就好像大雁,空有冲天的志向,却没有有力的翅膀,所以才叹气。”景监说:“我推荐的那位卫鞅,说自己有帝、王、霸三种学问,之前跟主公讲的是帝、王的学问,主公觉得不合用。现在还有一种‘霸术’要献给主公,希望主公能抽出时间来听一下。”“霸术”两个字正合孝公的心意,于是孝公让景监把卫鞅召来。

  卫鞅来了之后,孝公问:“听说你有霸术,为什么不早对我说呢?”卫鞅说:“并非是我不想说,只是霸术与帝王之术不一样。帝王的学问,在于顺应民意;霸术的学问,在于违背民意。”孝公很生气,说:“霸术的学问,怎么就要违背民意呢?”卫鞅说:“琴的声音如果不对了,就要更换琴弦;政令如果不能施行了,就要改革政令。普通百姓安于目前的稳定,不顾长远的利益,很难让他们改变。当初仲父治理齐国,严明政令,把齐国原有的传统全都改变了,这哪是普通百姓所希望的?等到齐国称霸诸侯,君主有了名望,百姓也得到了利益,人们才知道仲父是天下的奇才。”

  孝公说:“如果你真有仲父那样的本领,我怎么会不把国家交给你治理?只是具体该怎么做呢?”卫鞅说:“国家不富裕,就不能让军队强大;军队不够强大,就不能战胜敌人。要想国家富裕,就要发展农事;要想让军队变强,就要让人们愿意战斗。用重赏来让百姓知道该做什么,用重罚让百姓知道不该做什么。政令严明之后,国家肯定会富强起来的。”孝公说:“不错,这件事情我能做到!”卫鞅说:“要想国家富强,就要用对人,还要专心委任,不能听别人的诽谤、蛊惑。”孝公点了点头,卫鞅接着请求退下。孝公说:“我正要向你请教呢,为什么突然要退下去?”卫鞅说:“请主公仔细考虑三天,等拿定了主意,我才敢都说出来。”

  卫鞅出来后,景监责备他说:“好不容易君主对你满意了,不趁着机会把自己的学问展示出来,反而让君主考虑三天,你是想要挟君主吗?”卫鞅说:“君主的意志还不够坚决,不这样做我怕中间会有变故。”到了第二天,孝公让人来召卫鞅,卫鞅说:“我和君主都已经说好了,不到三天不会相见的。”景监劝卫鞅不要推辞,卫鞅说:“我和君主说好了,如果我失信,以后还怎么让君主相信我?”景监顿时对他很佩服。

  到了第三天,孝公让人驾车来迎接卫鞅。来到宫里,孝公让卫鞅坐下,很诚恳地向卫鞅请教,于是卫鞅把自己的学问全都展示出来。两个人连着谈了三天三夜,孝公一点儿疲倦的神色都没有。谈完之后,孝公封卫鞅为左庶长,然后向群臣下令:“以后国家的政令,都要听左庶长的,有违抗的,就如同违抗我的旨意。”

  卫鞅把变法的条款列出来,呈给孝公,两个人商议了一下。但是他们怕百姓不信任朝廷,就没有立即施行。卫鞅让人在都城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让士兵把守,然后宣称:“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的,赏十两黄金。”百姓们围观的很多,但是心里都很怀疑,没有敢搬的。卫鞅看没人搬,说:“百姓们都不肯搬,难道是嫌赏赐少吗?”于是卫鞅把赏赐的数额提高到五十两黄金。百姓们更加怀疑了。

  这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说:“秦国的法律中向来没有重赏,现在突然出这条命令,一定有什么说法。就算得不到五十两黄金,难道一点儿小小的赏赐也没有吗?”说完,这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北门。看守木头的士兵把消息告诉卫鞅,卫鞅把那人召了过来,对他说:“你能听从我的命令,真是个好百姓。”接着卫鞅就给了那人五十两黄金,说:“我不会对百姓失信的!”这件事在百姓们中间流传开来,大家都说左庶长言出必行。

  第二天,新政令颁布下来,百姓们看了,都很吃惊。新的政令对土地、赋税、职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定,并严格了赏罚制度。刚开始有些人不遵从政令,都被官府惩治了。有一项命令,太子不愿遵从,由于不能对太子用刑罚,于是卫鞅就惩罚了太子的老师。

  人们见太子都不能例外,就都不敢违抗了。没过多久,秦国通过变法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周显王把秦孝公册封为方伯。后来秦君把商地赐给了卫鞅,人们就把卫鞅称为商鞅。

  拓展阅读

  《东周列国志》介绍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周平王东迁,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

  人物介绍

  郑庄公,春秋国王之一。正是他以及由他主管的充当周朝辅佐的郑国,带头搞乱了封建秩序。按照周代旧制,诸侯去世,嫡子继立。但郑庄公之母宠爱次子叔段,让他分享郑国大权。郑庄公对付的办法是:故意纵容叔段,让他与母亲串通谋反,暗地里周密部署,粉碎了母、弟发动的政变。为了寻找囚母杀弟的借口,郑庄公的手段十分刻毒、狡诈。后来郑国政局稳定,势力渐强,郑庄公便不把周室放在眼内。而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让王子作为人质,郑庄公也竟然收下,全不顾“君臣之义”。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他任用管仲为相,充分展现出知人善任的组织能力以及宽容广阔的胸襟。管仲并不是他的亲信,当初与他为敌,还射了他一箭,险些要了他的命。老实说,这一箭之仇,齐桓公也曾耿耿于怀,但当听到鲍叔举荐,知道管仲是安邦治国的良材,便抛弃嫌隙,“亲自出郊迎之,与之同载入朝,百姓观者如堵,无不骇然”。任用管仲为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也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他是一位善于团结人才、任用人才的霸主。他在获得政权以前,到处逃亡,势孤力弱。但是他能够把赵襄、狐偃等一批才智之士团结在一起。就是这一帮人与他同心合力,使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登上晋侯的宝座。晋文公执政以后,首先整顿国内秩序,“使民知尊卑长幼之序,动亲上死长之心”。上下和睦,将士用命。然后打着“尊周室”的旗号,调动各方力量,于城濮一战,大败楚师。开创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局面。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东周列国志》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天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突出、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艺术特色

  《东周列国志》的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条分缕析,写得清清楚楚。小说的故事性很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许多故事描述得引人入胜,如“卫懿公好鹤亡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等等。由于小说反映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串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是相当生动的,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重耳(晋文公)、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都写得个性分明。

  该小说还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有齐桓公那样煊赫一时的霸主、周幽王那样昏庸残暴的国君、管仲那样富有谋略的政治家、孙武那样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廉颇那样勇猛善战的武将、荆轲那样视死如归的义士、苏秦那样能言善辩的说客,也有易牙、竖刁那样阴险奸诈的小人。这些人物,既具有春秋战围时期的时代特征,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又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东周列国志评书】相关文章: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05-30

值得看的畅销好评书10-18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04-04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13篇07-29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13篇)07-29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精选15篇)02-15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15篇02-21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15篇)02-21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