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地理手抄报内容参考

时间:2023-02-03 00:19:16 洁婷 手抄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手抄报内容参考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手抄报吧,手抄报字行间要整齐,字体不宜太小,忌潦草、错字。手抄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手抄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手抄报内容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手抄报内容参考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

  1.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相差5时区。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老挝、缅甸、越南。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约有13亿人口(2004年),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

  2.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万以上的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增长由于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已基本完成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每年增长的人口依然很多。因此我国仍要把推行计划生育当成一项基本国策。

  4.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分部图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本段地形

  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面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

  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盆地,东西长112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80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

  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红海

  红海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海。

  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面积约450,000平方公里(174,000平方哩)。红海由埃及苏伊士向东南延伸到曼德海峡,长约2100公里。曼德海峡连接亚丁湾,然后通往阿拉伯海。红海最宽处为306公里(190哩)。西岸的埃及、苏丹、衣索比亚和东岸的沙特阿拉伯、也门隔海相对。在北端,红海分成两部分︰西北部为水浅的苏伊士湾,东北部为亚喀巴湾,水深达1,676公尺(5,500呎)。

  红海的水下两侧有宽阔的大陆架,海底象一个大的“刻槽”,深深地嵌进两侧的大陆架之中。在主海槽槽底的中部又裂开为一个更深的轴海槽。这样。红海的海底就形成了“槽中有槽”的海底地貌形态.而且槽底非常崎岖不平。在轴海槽中有着无数的裂谷、缝隙、管道和坑穴。它相当狭窄,最宽处约为24千米,一般仅有几千米宽。但是,它的深度很大,最深处达3050米。轴海槽和主海槽差不多和红海一样长,但在红海北端的西奈半岛附近,它们又分叉成为苏伊士湾和喀巴湾,槽中有槽的地貌形态就不那么明显了。

  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认为,在距今约4000万年前,地球上根本没有红海,后来在今天非洲和阿拉伯两个大陆隆起部分轴部的岩石基底,发生了地壳张裂。当时有一部分海水乘机进入,使裂缝处成为一个封闭的浅海。在大陆裂谷形成的同时,海底发生扩张.熔岩上涌到地表,不断产生新的海洋地壳,古老的大陆岩石基底则被逐渐推向两侧。后来,由于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这里的海水又慢慢地干涸了,巨厚的蒸发岩被沉积下来,形成了现在红海的主海槽。

  到了距今约300万年时,红海的沉积环境突然发生改变,海水再次进入红海。红海海底沿主海槽轴部裂开,形成轴海槽,并沿着轴海槽发生缓慢的海底扩张。根据红海底最年轻的海洋地壳带推算,这一时期红海海底的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1厘米左右。由于红海不断扩张,它东西两侧的非洲和阿拉伯大陆也在缓慢分离。

  通过对红海成因的研究,科学家们又联想到大西洋的成因。今日辽阔的大西洋在2亿年前,也是一个狭长的水带,它周围的大陆象今天的红海一样,也是靠得很近的。由于漫长的地质时期的海底扩张作用,大西洋形成了今天的面貌。而且,类似于红海的海底蒸发岩沉积,在大西洋西岸南美洲的巴西海域和东岸西非洲的海域下也有埋藏。此外,在红海轴海槽中的一些小海盆中富集的重金属矿物,在大西计西岸美国东部海岸中也有所发现。

  今天的红海可能是一个正处于萌芽时期的海洋,一个正在积极扩张的海洋。1978年,在红海阿发尔地区发生的一次火山爆发,使红海南端在短时间内加宽了120厘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总结:如果按目前平均每年1厘米的速度扩张的话,再过几亿年,红海就可能发展成为象今天大西洋一样浩瀚的大洋。

  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通过上面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认识区域部分:

  把标准中的“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删去了,在一堂课的45分钟中,让学生去绘制地图是不现实,时间是不够的。把“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删去了,减低初中教材的难度,这一点完全可以到高中的人文地理部分中再讲。新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是这样的:“开展学习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活动。选择一个教科书中没有的、学生喜欢的区域,让学生围绕某个地理方面,谈谈他对这个区域的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我们学校在课前的5分钟让学生上台“侃聊一下中国某地的风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习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域差异”部分:

  把活动建议中的“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删去了,因为这部分成为每位教师教学的常规了,不用再赘述了。但我觉在此部分可以有这么一创意活动:“中国四大地区大联欢”,每班分为4个大组,每个组出一个节目艺术形式不限(可以是歌曲、舞蹈、相声、戏剧或地理情景小品等),这个节目最好能突出表现出该地理区域的特色。全校16个班可以公开演出,请出艺术教师和地理老师为每个班级打分,再录制成小片段,送给本班学生做留念。”这样的活动,用我们张建平校长的话“过了若干年之后,这将成为学生阶段最美好的回忆。”

  经济与文化部分:

  在标准中新增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旨在突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面对中国不断增加的人口数(近14亿)和中国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近占50%,城市占地面积扩大)的加快,中国的人均耕地日益减少,加之许多大学生根本不愿意报考农林专业的现状,着实让国人担忧,但农业这个基础地位绝不动摇,否则,民失之食,民失之衣,民失之用,必将导致国之不安。因此,农业部门必须依靠农业科技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才行。同时增加了“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提高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活动建议中把“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搜集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这部分删去了,这些建议可以再平时的课件中可以实现,改为:“开展组织辩论会,如高速铁路(公路)的建设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辨的能力。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分:

  1、自然环境:标准有所改动,把原来的“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改为:“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内外流河的基本特征;运用地图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么一改,对河流这部分的要求是提高了,不仅是为了和高中地理接轨,同时更是增强学生对两个“母亲河”的认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经济的精华区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黄河、长江不仅为了两岸人民提供了水源,水能、灌溉等之便,但同时,在过去的历史,黄河的决堤泛滥,1998 年的长江水患,却给两岸水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生命的伤亡,财产的损失高达上千亿元,真是“不敢淹,一淹淹到解放前。”因此,这部分旨在让学生从内心里真正地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着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的发展观。

  在标准中增加了一条“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有些自然灾害只要通过控制人类的行为,是可以减少的,但有些自然灾害是不可能避免的,如台风、地震、火山的发生,这些灾害的发生是人为无法控制,但它们确实深深地伤害着中国人。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四川省、中国人欲哭无泪等等一些悲剧在历史的长河不断上演,但人类是必须坚强起来,中国人必须坚强起来,重建自己的家园,更要增强公民的防灾意识,教给公民一定的逃生技巧,提高其在大灾中的生存能力。

  2、自然资源把标准中“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改为“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意欲着重培养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把标准中“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改为“举例说明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原来的标准中的要求过多,包括了为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和地区分布不均的大型工程,但新改后的标准简单明了,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最近几年全球的气温变暖,局部地区天气干旱加剧,中国的北方春旱,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黄河的流量减少,或断流等就是让学生理解我国跨流域调水必要性的最好典范。增加了“理解我国土地的国策”,这是中学阶段地理教材中出现了第二个国策,和“计划生育”国策一样重要,这些都是完全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制定的。在学习中,让学生理解制定国策的必要性的同时,一定增强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3、活动建议部分:把“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删去了,因为这些内容完全可以根据常规思维得到,在平时的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来的,就改为“开展野外实地观察、讨论等活动,观察家乡某条河流等特征”,这样的建议给教师留下更大的思考活动、设计活动的空间,教师可以创新地设计出自己的课堂活动,同时也给学生传递了创新的意识,更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疆域与人口”部分:

  把“活动建议”中的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删去了。但在“标准”中并没有把“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删去,说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仍然是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删去活动建议中的部分,只想降低对经纬度位置描述的要求,降低初中地理学习的难度,教师在新学期开学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及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维持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度。

  把“说明:“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删去了,新课标可能是想弱化识记的地位,或者是因编者是考虑到学生们的知识背景的缘故。比如,一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会拼中国地图,孩子和家长几乎每天都要看全国的天气预报等行为,足以证明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从小就在不断的积累。这部分知识对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初中地理手抄报内容参考】相关文章:

环保手抄报参考内容07-24

科学手抄报内容参考03-23

生物手抄报参考内容08-10

法制手抄报内容参考08-10

健康手抄报内容参考08-10

环保手抄报内容参考08-10

谷雨手抄报内容参考08-10

亚洲地理手抄报的内容07-29

关于环保的手抄报内容参考08-09